论信息权利:伦理与法律权利的互动及其意义

论信息权利:伦理与法律权利的互动及其意义 论文关键词信息权利伦理法律

论文摘要提出信息权利的概念,认为信息权利分为信息伦理权利与信息 法律权利两种类型。同时,分析信息伦理权利和信息法律权利的关系。总结信 息权利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即有利于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以信息权 利保护为中心形成我国信息法律框架体系;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 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在信息时代,信息作为最有价值的权利资源之一,其有序流动对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主体都会采取不同手段极力争夺信息权利优势,这就可 能导致权利失衡和秩序紊乱。因此,如何准确认识信息权利的基本内涵,适应 信息权利公平分配需要,对信息权利进行全面保护和科学治理是信息资源管理 和信息法学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信息权利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合理地生产、 组织、拥有、传播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信息_由权、信息隐私权、信 息产权、信息安全权和信息环境权等权利内容。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信息权利 已经在很多国家的信息立法屮被明文确认,在学界也被很多专家广泛论证。笔 者认为,信息权利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伦理权利,信息伦理权 利和法律权利两者之间具有天然和密切的联系。建构信息权利体系不仅要关注 作为法律意义上的信息权利,而且也应关注作为道德或伦理意义上的信息权利, 并看到信息伦理权利对信息法律权利的基础性作用。

1信息权利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1 信息权利的类型

1.1.1信息伦理权利信息伦理权利是有关信息活动主体基于一定的信息 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伦理理想而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自 由和要求。在这一概括中有两组构成要素:一是信息伦理权利的基础包括信息 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和伦理理想;二是信息伦理权利的内容,是指 广泛的信息自由、要求和利益,信息自由(这是一种“自主”的权利)和信息要 求(这是一种“主他”的权利)是信息利益得以维护的两种基本方式,信息利益 是信息自由和要求的内在目标。信息伦理权利基础是人们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可 能和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约束人们信息行为的原则主张。由于社会信 息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信息伦理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发生 着变化。早期的计算机伦理特别强调“十条戒律”和计算机职业行为规范,上 个世纪中后期的信息传播伦理强调梅森的“PAPA”理论(即隐私权、准确性、所 有权和信息使用权),而今天则在网络伦理中强调人们的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道

德原则等。这表明,信息伦理权利的范围也在不断得到扩展,由此所引发的必 然是信息伦理权利内容的充实与发展。但不管信息伦理权利的范围和内容如何 变化,它必然都是由道德正当支持的要求或主张,只有在道德认同的社会语境 中才具有普遍的非正式规范意义。

1.1.2 信息法律权利信息法律权利是指由法律所确定的,以维护信息自 由、信息平等和信息活动有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合法性效力的权利形态。这 一概括包含了两组构成要素:①信息法律权利是合法性效力的权利形态。它强 调信息法律权利是由立法机关通过某种立法程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确认,

一旦生效它便伴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从这点看,它具有确定性和强制性;②信 息法律权利的基本内容应突出信息社会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利益问题。在 现实生活中,各类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信息法律不可能穷 尽所有的信息利益关系,它所关注和调节的只能是某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利益关 系。这也是信息法律权利与信息伦理权利的基本区别之一。当前信息利益关系 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财产利益、信息产权利益、信息知情权与使用权利 益、信息隐私权利益和信息安全利益等。因此,信息法律权利也就具体表现为 由信息财产权、信息产权、信息知情权、隐私权、信息安全权等所构成的权利 体系。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信息法律体系中关于信息权利的确认还比较有限。 例如,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上,我国与多数国家在是否明确信 息权利概念上就存在明显差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总则第一条说,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 务作用,制定本条例”。在上述规定中,“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 取政府信息”后面有意或无意地省略掉了 “权利” 一词。而美国、英国、加拿 大等国则在信息公开法律中明确或直接表示了信息权利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立 法的基本依据。这表明,在我国信息法律权利的存在、确认和体系建构仍然需 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2信息伦理权利与法律权利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共同和普遍的信息伦理要求是法律意义上信息权利的来源,即 信息伦理要求与规范经过一定程序后可以转化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信息权利。从 特征上看,信息伦理权利与法律权利间有以下区别:

1.2.1 在空间范围上,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所调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范围

是前者要大于后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利益关系是 复杂的和多方面的,而法律所关注和调节的只是某些通过立法选择而确立的比 较重大的信息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信息利益关系都需要借助法律 的调节,法律规范不可能也无必要穷尽一切信息权利规定。在信息伦理权利中, 当前我国被有限确认的信息法律权利主要有信息知情权利、信息隐私权利、知 识产权(它与信息产权有所区别)和信息安全权利等。这表明,信息伦理权利与 法律权利在内容上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1.2.2 从时间顺序上看,信息伦理权利是信息法律权利的基础法学界和 哲学界关于权利理论的基本成果普遍认为,伦理道德在逻辑上和时间上均先于 法律。这就启发我们,加强信息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和伦理理想的 研究,逐步形成一个能够被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普遍信息伦理,这将会极大 地减少信息法律权利确认和完善的难度。对学界而言,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 之一就是在对信息伦理新要求与新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根据必要性和可 行性原则提出科学的信息伦理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化方案。

2信息权利的结构及其确认

2.1信息权利的结构

无论是信息伦理权利还是信息法律权利,它们均由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两 方面构成,并且只有经过一定的确认程序后才能促成信息权利的具体诞生。

2. 1. 1信息权利主体信息权利主体由信息资源方权利主体、信息管理方 权利主体和信息用户权利主体三类构成,它既可是个人权利主体也可是集体权 利主体(即团体、组织或社会)。在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不同主体分别扮演着 资源方、管理方或用户的角色,同一主体可能也会以多种角色身份出现。就以 普通社会公民为例,它们既可是信息资源方(或信息内容针对者)、也可是信息 管理方或信息用户。因此,对某类社会主体信息权利的分析应基于角色理论分 别进行。

信息资源方权利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类。在上述三类信息资源 方权利主体中,国家作为权利主体之一,其所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主耍涉及历 史文化遗产、国家机构形成的政府信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其它社 会服务组织形成的信息等基本组成部分,各级各类信息管理机构依法行使对国 家所有信息资源的占有与管理权利。由于国家所有权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 法律上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因此,全体公民可以平等地行使对国家所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对象的一组信息 权利。

信息资源管理方主要由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文件中心(含电子文件中 心)和组织内部信息机构等构成。它们在履行信息开放与开发义务的同时,其义 务实现也必须以相应的信息权利为保障。如国际图联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 构及信息自由的格拉斯哥宣言》(The Glasgow Declaration on Libraries,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中就指出:“国际图联强 调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国际图联及其全世界的图联会员支 持、捍卫和促进信息自由。……国际图联强调促进信息自由是世界范围内图书 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这一点应通过图书馆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图书馆 的实践活动来予以证明”。为了实现上述维护公众基本信息自由权利的目标, 作为信息管理方的公共图书馆当然也应有基本的信息权利作为保障,从上述宣 言的表达内容看,它似乎更偏重于以图书馆行业规范形式出现的信息伦理权利。

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公众理应都是信息用户。所有信息用户都有权公平获 取具有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类信息服务,并可利用获得的信息为自己谋取利益。

2.1.2信息权利客体信息权利客体是指具体的信息事物,它是信息权利 主体和内容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目前学界主要是从法律权利角度对权 利客体构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作为法律权利关系客体的对象需要满足三 个条件:①对主体必须是“有用之物”,围绕它可能产生利益分争;②必须是 能够被主体控制的“为我之物”;③必须是在认识上可以与主体分离的“自在 之物”。基于上述标准,专家们认为信息完全可以成为权利客体对象。虽然该 结论主要是针对信息法律权利的客体构成条件而言,但由于信息伦理权利在范 围上大于信息法律权利,其权利客体构成条件在尺度把握上也相对宽松。因此, 信息权利客体的构成条件完全可以参照信息法律权利客体的构成条件来执行。 结合上述三个条件,笔者认为,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形成与创造的社会信息都

可以成为信息权利的客体对象,而处于“自在状态”的自然信息则不在此列。

2.1.3信息权利内容从信息权利的具体内容上看,信息资源方主体拥有 信息所有权(信息财产权)和信息安全权等权利内容;信息管理方的信息权利主 要包括信息存档与捕获权、信息管理权、信息公布与开发权、信息开放决定权、 信息加工处理权、有限的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权等。用户的信息权利包括信息 知情权与获取权、隐私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使用与获益权、个人信息(人 事信息、信用信息)的修改权、用户的信息消费质量保障权、用户对信息的再开 发权等基本权利。上述信息权利内容不仅构成了一个权利体系,而且不同主体 的不同权利内容还会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的信息权利链。可以认为,信息权利链 的建构与信息生成、管理、传递和接受的全流程有着内在密切的逻辑关系。笔 者认为,在研究不同主体信息权利的具体内容时,可以适当扩大信息伦理权利 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可以转化为信息法律权利的具体内容。

2.2信息权利的确认

2.2.1社会确认信息伦理权利的确认主要是一个社会确认的过程,即通 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总结和提升,概括出能为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若干信息 伦理权利内容,并使其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力的过程。对信息伦理权利的社会确 认具有不确定性、民族性(或区域性)和长期性等基本特征。由于信息伦理权利 是在信息活动领域内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道德内容,伴随着人类信息活动 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其权利内容、权利边界等也处于变化之 中,而且,这种变化也与一时一地的社会信息环境和道德水准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对信息伦理权利的社会确认既要求加强对信息伦理权利的宣传,也要求 全面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

2.2.2法律确认法律确认是指将一些基本的、普遍的信息伦理权利转化 为信息法律权利的过程。通过法律手段确认信息法律权利,可以明确信息法律 权利取得的条件、与权利相对称的信息义务、具体的权利内容和权利保障手段 等。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信息法律权利具有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目前我 国对信息权利内容的法律确认一般是通过相关或相邻立法而不是通过专门的信

息立法来完成的,因此,这就使其显得较为零散。例如,目前我国对信息安全 权利的规定就分散在《保密法》、《档案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 律中,对信息获得与使用权利的规定就分散在《宪法》、《邮政法》、《信息 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信息权利进行系统的法律确认既 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这一任务理应由一部统一的《信息法》来完成。虽然它 不能囊括信息活动中所有涉及信息利益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立足于良好信息秩 序的建立来进行系统的信息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确认。只有在信息伦理权利社会 确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的信息法律权利确认,才能形成对信息权利软保护 与硬保护的双重保护机制。

3确立科学的信息权利理念的意义

3.1树立信息权利的理念并正确理解信息权利的内涵,有利于实施信息权 利的全面治理

由于信息权利是一个权利体系或权利束,它包括多种不同的信息权利类型

和内容,因此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而不仅仅是零星保护)将对形成良好的 信息流通秩序和实现不同主体的最大信息利益发挥积极作用。治理是使相互冲 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 服从的正式规章制度,也包括人们同意或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 理既是法律的调整,也包括法律之外的其他制度安排。针对信息伦理权利和法 律权利保护的不同需要,可以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从而形成信息权 利的法德互动治理模式。

3.2加强普遍信息伦理的研究,形成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信息法律框 架,从而促进我国信息法律制度的建设

笔者认为,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加强普遍信息伦理(也有称普世伦理或全球伦 理)的建构,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信息法律权利的建设。虽然学界目前对普遍 伦理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但从建构普遍信息伦理的可行性上看,其前景还是比 较光明的。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律和梅森在《信息时代 的四个伦理问题》中提出的“PAPA”理论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就预示了 这种普遍信息伦理建立的可能性。与伦理学界提出建立全球普遍伦理不同的是, 普遍信息伦理的建立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全球化的信息网络使各国面临着共同 的全球性信息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全球性信息环境问题),跨境信息流动所产 生的信息利益平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需要。因此,普遍信息伦理己经成为全 球性的要求。借鉴普遍信息伦理的基本内容并根据我国信息立法特点和进展有 选择地进行信息伦理权利的法律确认,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信息法律建设的国 际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看,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内的有关立法较多地是使用禁 止性或模糊性语言,权利语言和权利设定均明显不足,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与对 信息法律权利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在普遍信息伦理特别是信息伦理权利研究基 础,形成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法律框架体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法律的科学 建设。

3. 3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究竟是以管理对象(信息资源)还是以服务对象(信息用户) 为起点始终是学界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最终意义上看,各类信息用户利 用信息虽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目的,但通过信息消费和利用行为而获取可能的 信息利益是其共同目标。由于信息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权利冲突的普遍存在, 为了维护信息用户的信息权利,也不能以牺牲其它主体(如资源方主体、管理方 主体)的权利为代价。通常状态下,信息资源方主体和管理方主体的信息权利也 是用户主体信息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因此,立足于多种主体的信息权利平衡 和保护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展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的理论覆盖而,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中存在 的顾此失彼现象。

论信息权利:伦理与法律权利的互动及其意义 论文关键词信息权利伦理法律

论文摘要提出信息权利的概念,认为信息权利分为信息伦理权利与信息 法律权利两种类型。同时,分析信息伦理权利和信息法律权利的关系。总结信 息权利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即有利于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以信息权 利保护为中心形成我国信息法律框架体系;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 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在信息时代,信息作为最有价值的权利资源之一,其有序流动对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主体都会采取不同手段极力争夺信息权利优势,这就可 能导致权利失衡和秩序紊乱。因此,如何准确认识信息权利的基本内涵,适应 信息权利公平分配需要,对信息权利进行全面保护和科学治理是信息资源管理 和信息法学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信息权利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合理地生产、 组织、拥有、传播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信息_由权、信息隐私权、信 息产权、信息安全权和信息环境权等权利内容。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信息权利 已经在很多国家的信息立法屮被明文确认,在学界也被很多专家广泛论证。笔 者认为,信息权利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伦理权利,信息伦理权 利和法律权利两者之间具有天然和密切的联系。建构信息权利体系不仅要关注 作为法律意义上的信息权利,而且也应关注作为道德或伦理意义上的信息权利, 并看到信息伦理权利对信息法律权利的基础性作用。

1信息权利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1 信息权利的类型

1.1.1信息伦理权利信息伦理权利是有关信息活动主体基于一定的信息 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伦理理想而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自 由和要求。在这一概括中有两组构成要素:一是信息伦理权利的基础包括信息 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和伦理理想;二是信息伦理权利的内容,是指 广泛的信息自由、要求和利益,信息自由(这是一种“自主”的权利)和信息要 求(这是一种“主他”的权利)是信息利益得以维护的两种基本方式,信息利益 是信息自由和要求的内在目标。信息伦理权利基础是人们为了应对信息社会可 能和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约束人们信息行为的原则主张。由于社会信 息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信息伦理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发生 着变化。早期的计算机伦理特别强调“十条戒律”和计算机职业行为规范,上 个世纪中后期的信息传播伦理强调梅森的“PAPA”理论(即隐私权、准确性、所 有权和信息使用权),而今天则在网络伦理中强调人们的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道

德原则等。这表明,信息伦理权利的范围也在不断得到扩展,由此所引发的必 然是信息伦理权利内容的充实与发展。但不管信息伦理权利的范围和内容如何 变化,它必然都是由道德正当支持的要求或主张,只有在道德认同的社会语境 中才具有普遍的非正式规范意义。

1.1.2 信息法律权利信息法律权利是指由法律所确定的,以维护信息自 由、信息平等和信息活动有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合法性效力的权利形态。这 一概括包含了两组构成要素:①信息法律权利是合法性效力的权利形态。它强 调信息法律权利是由立法机关通过某种立法程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确认,

一旦生效它便伴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从这点看,它具有确定性和强制性;②信 息法律权利的基本内容应突出信息社会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利益问题。在 现实生活中,各类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信息法律不可能穷 尽所有的信息利益关系,它所关注和调节的只能是某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利益关 系。这也是信息法律权利与信息伦理权利的基本区别之一。当前信息利益关系 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财产利益、信息产权利益、信息知情权与使用权利 益、信息隐私权利益和信息安全利益等。因此,信息法律权利也就具体表现为 由信息财产权、信息产权、信息知情权、隐私权、信息安全权等所构成的权利 体系。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信息法律体系中关于信息权利的确认还比较有限。 例如,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上,我国与多数国家在是否明确信 息权利概念上就存在明显差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总则第一条说,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 务作用,制定本条例”。在上述规定中,“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 取政府信息”后面有意或无意地省略掉了 “权利” 一词。而美国、英国、加拿 大等国则在信息公开法律中明确或直接表示了信息权利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立 法的基本依据。这表明,在我国信息法律权利的存在、确认和体系建构仍然需 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2信息伦理权利与法律权利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共同和普遍的信息伦理要求是法律意义上信息权利的来源,即 信息伦理要求与规范经过一定程序后可以转化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信息权利。从 特征上看,信息伦理权利与法律权利间有以下区别:

1.2.1 在空间范围上,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所调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范围

是前者要大于后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利益关系是 复杂的和多方面的,而法律所关注和调节的只是某些通过立法选择而确立的比 较重大的信息利益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信息利益关系都需要借助法律 的调节,法律规范不可能也无必要穷尽一切信息权利规定。在信息伦理权利中, 当前我国被有限确认的信息法律权利主要有信息知情权利、信息隐私权利、知 识产权(它与信息产权有所区别)和信息安全权利等。这表明,信息伦理权利与 法律权利在内容上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1.2.2 从时间顺序上看,信息伦理权利是信息法律权利的基础法学界和 哲学界关于权利理论的基本成果普遍认为,伦理道德在逻辑上和时间上均先于 法律。这就启发我们,加强信息伦理原则、伦理规范、伦理关系和伦理理想的 研究,逐步形成一个能够被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普遍信息伦理,这将会极大 地减少信息法律权利确认和完善的难度。对学界而言,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 之一就是在对信息伦理新要求与新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根据必要性和可 行性原则提出科学的信息伦理权利向法律权利的转化方案。

2信息权利的结构及其确认

2.1信息权利的结构

无论是信息伦理权利还是信息法律权利,它们均由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两 方面构成,并且只有经过一定的确认程序后才能促成信息权利的具体诞生。

2. 1. 1信息权利主体信息权利主体由信息资源方权利主体、信息管理方 权利主体和信息用户权利主体三类构成,它既可是个人权利主体也可是集体权 利主体(即团体、组织或社会)。在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不同主体分别扮演着 资源方、管理方或用户的角色,同一主体可能也会以多种角色身份出现。就以 普通社会公民为例,它们既可是信息资源方(或信息内容针对者)、也可是信息 管理方或信息用户。因此,对某类社会主体信息权利的分析应基于角色理论分 别进行。

信息资源方权利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三类。在上述三类信息资源 方权利主体中,国家作为权利主体之一,其所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主耍涉及历 史文化遗产、国家机构形成的政府信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其它社 会服务组织形成的信息等基本组成部分,各级各类信息管理机构依法行使对国 家所有信息资源的占有与管理权利。由于国家所有权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 法律上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因此,全体公民可以平等地行使对国家所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对象的一组信息 权利。

信息资源管理方主要由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文件中心(含电子文件中 心)和组织内部信息机构等构成。它们在履行信息开放与开发义务的同时,其义 务实现也必须以相应的信息权利为保障。如国际图联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 构及信息自由的格拉斯哥宣言》(The Glasgow Declaration on Libraries,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中就指出:“国际图联强 调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国际图联及其全世界的图联会员支 持、捍卫和促进信息自由。……国际图联强调促进信息自由是世界范围内图书 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这一点应通过图书馆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图书馆 的实践活动来予以证明”。为了实现上述维护公众基本信息自由权利的目标, 作为信息管理方的公共图书馆当然也应有基本的信息权利作为保障,从上述宣 言的表达内容看,它似乎更偏重于以图书馆行业规范形式出现的信息伦理权利。

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公众理应都是信息用户。所有信息用户都有权公平获 取具有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类信息服务,并可利用获得的信息为自己谋取利益。

2.1.2信息权利客体信息权利客体是指具体的信息事物,它是信息权利 主体和内容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目前学界主要是从法律权利角度对权 利客体构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认为作为法律权利关系客体的对象需要满足三 个条件:①对主体必须是“有用之物”,围绕它可能产生利益分争;②必须是 能够被主体控制的“为我之物”;③必须是在认识上可以与主体分离的“自在 之物”。基于上述标准,专家们认为信息完全可以成为权利客体对象。虽然该 结论主要是针对信息法律权利的客体构成条件而言,但由于信息伦理权利在范 围上大于信息法律权利,其权利客体构成条件在尺度把握上也相对宽松。因此, 信息权利客体的构成条件完全可以参照信息法律权利客体的构成条件来执行。 结合上述三个条件,笔者认为,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形成与创造的社会信息都

可以成为信息权利的客体对象,而处于“自在状态”的自然信息则不在此列。

2.1.3信息权利内容从信息权利的具体内容上看,信息资源方主体拥有 信息所有权(信息财产权)和信息安全权等权利内容;信息管理方的信息权利主 要包括信息存档与捕获权、信息管理权、信息公布与开发权、信息开放决定权、 信息加工处理权、有限的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权等。用户的信息权利包括信息 知情权与获取权、隐私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使用与获益权、个人信息(人 事信息、信用信息)的修改权、用户的信息消费质量保障权、用户对信息的再开 发权等基本权利。上述信息权利内容不仅构成了一个权利体系,而且不同主体 的不同权利内容还会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的信息权利链。可以认为,信息权利链 的建构与信息生成、管理、传递和接受的全流程有着内在密切的逻辑关系。笔 者认为,在研究不同主体信息权利的具体内容时,可以适当扩大信息伦理权利 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可以转化为信息法律权利的具体内容。

2.2信息权利的确认

2.2.1社会确认信息伦理权利的确认主要是一个社会确认的过程,即通 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总结和提升,概括出能为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若干信息 伦理权利内容,并使其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力的过程。对信息伦理权利的社会确 认具有不确定性、民族性(或区域性)和长期性等基本特征。由于信息伦理权利 是在信息活动领域内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道德内容,伴随着人类信息活动 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其权利内容、权利边界等也处于变化之 中,而且,这种变化也与一时一地的社会信息环境和道德水准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对信息伦理权利的社会确认既要求加强对信息伦理权利的宣传,也要求 全面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

2.2.2法律确认法律确认是指将一些基本的、普遍的信息伦理权利转化 为信息法律权利的过程。通过法律手段确认信息法律权利,可以明确信息法律 权利取得的条件、与权利相对称的信息义务、具体的权利内容和权利保障手段 等。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信息法律权利具有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目前我 国对信息权利内容的法律确认一般是通过相关或相邻立法而不是通过专门的信

息立法来完成的,因此,这就使其显得较为零散。例如,目前我国对信息安全 权利的规定就分散在《保密法》、《档案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 律中,对信息获得与使用权利的规定就分散在《宪法》、《邮政法》、《信息 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信息权利进行系统的法律确认既 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这一任务理应由一部统一的《信息法》来完成。虽然它 不能囊括信息活动中所有涉及信息利益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立足于良好信息秩 序的建立来进行系统的信息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确认。只有在信息伦理权利社会 确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的信息法律权利确认,才能形成对信息权利软保护 与硬保护的双重保护机制。

3确立科学的信息权利理念的意义

3.1树立信息权利的理念并正确理解信息权利的内涵,有利于实施信息权 利的全面治理

由于信息权利是一个权利体系或权利束,它包括多种不同的信息权利类型

和内容,因此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而不仅仅是零星保护)将对形成良好的 信息流通秩序和实现不同主体的最大信息利益发挥积极作用。治理是使相互冲 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 服从的正式规章制度,也包括人们同意或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 理既是法律的调整,也包括法律之外的其他制度安排。针对信息伦理权利和法 律权利保护的不同需要,可以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从而形成信息权 利的法德互动治理模式。

3.2加强普遍信息伦理的研究,形成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信息法律框 架,从而促进我国信息法律制度的建设

笔者认为,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加强普遍信息伦理(也有称普世伦理或全球伦 理)的建构,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信息法律权利的建设。虽然学界目前对普遍 伦理存在多种不同认识,但从建构普遍信息伦理的可行性上看,其前景还是比 较光明的。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律和梅森在《信息时代 的四个伦理问题》中提出的“PAPA”理论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就预示了 这种普遍信息伦理建立的可能性。与伦理学界提出建立全球普遍伦理不同的是, 普遍信息伦理的建立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全球化的信息网络使各国面临着共同 的全球性信息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全球性信息环境问题),跨境信息流动所产 生的信息利益平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需要。因此,普遍信息伦理己经成为全 球性的要求。借鉴普遍信息伦理的基本内容并根据我国信息立法特点和进展有 选择地进行信息伦理权利的法律确认,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信息法律建设的国 际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看,目前我国信息领域内的有关立法较多地是使用禁 止性或模糊性语言,权利语言和权利设定均明显不足,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与对 信息法律权利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在普遍信息伦理特别是信息伦理权利研究基 础,形成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法律框架体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法律的科学 建设。

3. 3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究竟是以管理对象(信息资源)还是以服务对象(信息用户) 为起点始终是学界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最终意义上看,各类信息用户利 用信息虽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目的,但通过信息消费和利用行为而获取可能的 信息利益是其共同目标。由于信息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权利冲突的普遍存在, 为了维护信息用户的信息权利,也不能以牺牲其它主体(如资源方主体、管理方 主体)的权利为代价。通常状态下,信息资源方主体和管理方主体的信息权利也 是用户主体信息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因此,立足于多种主体的信息权利平衡 和保护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展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的理论覆盖而,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中存在 的顾此失彼现象。


相关内容

  •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Ξ 陈汝东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 传播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传播的道德属性, 传播在其过程中深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因而, 从理 论上探讨传播伦理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论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属性, 在当今尤显 ...

  • 经济伦理:现代经济之魂
  • 作者:罗能生 道德与文明 2000年07期 1988年2月, 由美国著名企业参与的"企业圆桌会议"发布了一项报告:"公司伦理:企业的首要资产",强调指出"公司伦理是企业生存与赢利战略的关键".与此相应,由欧洲.日本.美国的企业领袖组成的&q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矿大面试 题目及答案
  • 2014年时事政治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q ...

  • 医学伦理学
  • 绪论 1.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作为维系手段,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 2. 伦理: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3. 两者存在学理区别,如: 道德(morality)是后天形成的/个体性 伦理 ...

  • 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考试大纲
  • 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考试大纲 一.医学伦理 (一)医学伦理概述 掌握 医学与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完整人与完整人的医疗的内涵:医学伦理学概念.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特点及其研究范围. 熟悉 医学道德形成的时代特点.医学的内在特征等. 了解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商业化对医学带来的冲击. (二)医学伦理 ...

  • 西方法治与中国法治的关系
  • 摘 要 从"关系"的哲学定义中得知研究事物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必须首先厘清事物的内涵和特征.本文通过对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的简要历史梳理阐明二者各种的内涵和特征,从排他性的特征中归纳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在传统的文化理论层面和现代的实践经验层面上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探寻中国当 ...

  • 公共伦理学试题和答案
  •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公共伦理 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 2.公共组织 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之一,非政府组织是最为活跃的一种组织形式,二者一起构成公 ...

  • 技术评估中的伦理问题
  • 硕士研究生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 技术评估中的伦理问题 学院名称 领 年 学域 级 号 电气工程 1505005 夏瑜 学生姓名 技术评估中的伦理问题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发展,也同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技术评估应运而生.它促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