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重构

探索·研究

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重构

□郑益乐

〔摘要〕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新、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

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是幼儿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也是幼儿游戏的灵魂与精髓。幼儿教师游戏精神重构的策略包括: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重新确立幼儿的“游戏人”地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场域”,扮演好“助玩者”的角色;构建对话与合作的互动型师幼关系,成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我们”。

〔关键词〕幼儿教师

游戏精神

幼儿

自由

游戏是幼儿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也是幼儿的身。幼儿游戏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自由世界,它摆一项基本生存权利。但是,近年来,由于教育功利脱了任何外在与内在的强制与约束,使幼儿从纷繁化与工具化倾向的严重泛滥,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喧闹的世俗功利环境中摆脱出来,成为自由自在的日渐缺失,幼儿游戏的异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游戏人”。幼儿游戏也是幼儿自主、自愿、自发和而,追寻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呼唤幼儿游戏的理自选的一种自我活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管是性回归,是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幼儿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规则的制定,还是游戏材料的选择以及游戏伙伴的选择,都应该通过幼儿一、游戏精神的内涵分析

自己的想法或者与其合作伙伴的协商来进行合理确定,而不应当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的。因什么是游戏精神?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此还而,自由精神是幼儿游戏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未达成共识。在笔者看来,幼儿游戏精神所弘扬的也是一种愉悦的精神品质,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精神品质。它是一种从这种品质不仅可以带给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满幼儿游戏活动中抽象出来的,用于概括反映幼儿足幼儿的多种情感需要,而且也可以使幼儿在游戏游戏内在品质与价值属性的精神品质;是一种体过程中体验到自我实现与自我胜任的喜悦,增强其现幼儿游戏特征,以及在这种心理特征支配之下自信心与成就感。

幼儿对待客观世界的宝贵精神品质。具体来说,(二)体验与创造的精神

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造、幼儿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幼儿获取情感体验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它的过程。体验是幼儿游戏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游是幼儿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也是幼儿游戏精神的一种体现。真正的幼儿游戏应能引起幼儿戏的灵魂与精髓。

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幼儿游戏的魅力所在。(一)自由与愉悦的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不断地领悟世界的奥妙,感悟生命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本

的神奇。游戏虽说是一种虚拟的活动,但幼儿在其

15

年十二月号下半

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却是真实而深刻的。可以说,这种体验不仅带有浓郁的个性化色彩,而且也带有明显的创造性意味。具体体现为幼儿以充满激情与热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试图赋予寻常之物以不寻常的功用,甚至赋予无生命之物以充满活力的生命形态。他们每一次的真情投入,都会形成新的创造性思想或者产生新的创造性灵感,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这也正是幼儿游戏精神所蕴含的体验与创造精神所在。

(三)平等与包容的精神

幼儿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平等与包容精神。在游戏中,师幼之间以及幼儿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合作伙伴。尽管幼儿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但其在人格与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游戏规则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游戏主体,都要平等地接受游戏规则的制约,任何幼儿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否则,“谁不遵守游戏规则,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同

与工具的使用是开放的。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各种物品普遍存在着一物多用的现象,幼儿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设定工具或材料的象征意义与替代对象。第三,游戏的内容及规则是开放的。虽说游戏规则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它并不是封闭的。幼儿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或与同伴协商改变游戏的内容或规则。

二、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游戏的功利化倾向严重

幼儿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的幼儿活动。近年来,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而将游戏的愉悦功能弃之脑后,对幼儿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强迫幼儿机械、呆板地模仿一些复杂而枯燥的动作或技能,造成幼儿园有形而无实的“虚假游戏”盛行。可以说,游戏本身是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这种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价值观不仅严重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精神实质,使原本轻松愉快的游戏变成了负担,而且也扭曲了幼儿稚嫩的心灵,造成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二)游戏的教学化倾向严重

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游戏本身。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游戏的教学化倾向十分严重。根据笔者近期对十余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经常把幼儿游戏当成正规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这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表现得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选择幼儿游戏内容时,许多幼儿园往往考虑过多的教学因素,而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考虑不足。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希望幼儿能达到某一预期的知识或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幼儿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有些教师甚至为了使幼儿游戏能更加“真实”和“有教育意义”,经常亲自上阵指挥幼儿的游戏活动,试图将幼儿游戏导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幼儿教师实际成了游戏的“总导演”,幼儿丧失了游戏的主导权,成

时,游戏精神的平等性还体现在幼儿都平等地享有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扮演各种游戏角色的权利,如若发生幼儿游戏的角色矛盾与冲突,也必须通过平等地协商加以解决。另外,游戏精神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包容性。既然游戏作为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人就必须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幼儿游戏,切不可采用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和苛求的方式来对待幼儿游戏的错误,而应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以母亲般的温暖和爱心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动态与开放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动态的精神。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出幼儿“动”的影子与迹象,如幼儿对各种游戏物品的随意摆弄、幼儿之间的各种对话与行为等。可以说,幼儿是在“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感知和体验游戏活动的。同时,幼儿游戏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幼儿游戏的空间是开放的。各种游戏区域与场地之间都留有明显的空隙或通道,这样便于幼儿轮换进行各种游戏。其次,幼儿游戏材料

年十二月号下半

16

为“演员”,失去了游戏的本来意义。第三,在游己。

戏评价中,许多幼儿教师更多地是从幼儿知识水平(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场域”,扮演好与技能发展方面来进行评价的,而对涉及幼儿人生“助玩者”的角色

发展的一些潜在因素重视不足。

“场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后被广泛地运(三)游戏的极端化倾向严重

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泛指人们身在其中的由于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在日常的幼儿游戏各种环境和情境等。可以说,游戏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幼儿教师经常存在着两种极端化的指导倾“场域”中进行的。幼儿游戏的“场域”不仅包括向。一是教师的干涉倾向。虽说幼儿教师对游戏的具体有形的物理场———教具、玩具、活动空间、游指导不可或缺,但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戏设施等,也包括抽象无形的心理场———人际场、游戏指导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的“好心”就有可情感场、氛围场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巧妙地发能变成无端的压制与干涉。我们在幼儿园不难发挥好自身的教育机智与教育艺术,创设有利于幼儿现,由于教师指导策略不当而导致的幼儿游戏随意游戏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之中,幼儿才中断或中止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教师的放任倾会产生游戏的冲动与灵感,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采取中。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扮演好“助玩者”的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往往坐在游角色。什么是“助玩”呢?顾名思义,

“助玩”就

戏场地旁边休息或做自己的事情。只要保证幼儿不是帮助幼儿游戏和玩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过出安全问题,幼儿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去那种越俎代庖的“导演式”游戏指导方式,代之怎么玩,教师不加以引导和指导。这种“放羊式”以幼儿主导下的自主游戏和合作游戏,实现幼儿教的游戏活动方式对幼儿发展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教育师游戏职责与功能的改变。

作用。

(三)构建对话与合作的互动型师幼关系,成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我们”

三、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重构

游戏精神充满了对幼儿的终极关怀。为了实现幼儿游戏精神的真正回归,教师就必须实现传统师(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重新确立幼幼关系的变革。笔者认为,现存师幼关系的最大问儿“游戏人”的地位

题在于师幼双方各自权利地位的不对称以及由此而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导致的话语权失衡。要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教师“过程即结果”的超功利精神。要实现幼儿教师游必须以游戏精神为前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戏精神的重构,教师就必须要走出传统控制的阴幼儿同欢笑共成长,带着儿童般的童真和童趣,以影,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超越”,以欣赏的眼光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对话,变“你———重新确立幼儿的“游戏人”地位。为此,幼儿教师我”关系为“我们”关系,以成为幼儿心目中的重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科学理性地看待幼儿游要“我们”。可以说,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知识戏活动,而且也要自觉地抵制过分膨胀的工具性对“授受”和自上而下的“给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幼儿游戏的侵蚀作用,摆脱传统功利主义的束缚,“裁判”与命令,而是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型师幼关彻底改变幼儿“被游戏”的命运,使幼儿成为真正系。在这种对话与合作的师幼关系之下,幼儿才可的“游戏人”。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能在自由的天空下放飞梦想和激情,才能真正成其领悟到幼儿游戏的真谛,从而捍卫好幼儿游戏的尊为“人

”。

严和权利,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场上的主角,并且〔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在游戏中不断地去发现自己、塑造自己和完善自

规划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行为的分析研

17

十二月号下半

儿童发展

表演游戏: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郭苗苗

王春燕

〔摘要〕表演游戏具有艺术性、结构性和规则性、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表演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周期性地开展混龄表演游戏以及给儿童提供充分的言语机会等,有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表演游戏

儿童

心理理论

一、表演游戏的涵义和特点

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

(2)所谓“故

〔2〕

一年十二月号下半

(一)表演游戏的涵义

对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理解,我国学术界往往把它界定为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1〕

事”,不仅可以指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儿童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东西方教育中都认为表演游戏的内容来源于童话或故事,都是以故事为线索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等与同伴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演。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在谈到表演游戏时,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经常把角色游戏和戏剧表演与表演游戏相混淆,笔

师范大学,2007.

〔4〕魏娴.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冯季林.游戏性体验: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J〕.教师教育研究,2008(1).

〔6〕高洁.追寻学校教育的游戏精神〔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与表演游

戏概念相关联的英文有DramaticPlay,Creative

Drama,Thematic-fantasyPlay等,都包含着我们所

说的表演游戏这种游戏类型。从相关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人们对于表演游戏的共识:(1)相对于儿童自由游戏而言,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究”一。〕

(课题编号:SGH0904013)的阶段性成果之

参考文献:

〔1〕陈艳蓉.“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2〕陈艳蓉.试论“游戏精神”的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

〔D〕.南京:南京

(郑益乐: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宝鸡

721007责任编辑:张爱华)

18

探索·研究

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及重构

□郑益乐

〔摘要〕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新、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

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是幼儿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也是幼儿游戏的灵魂与精髓。幼儿教师游戏精神重构的策略包括: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重新确立幼儿的“游戏人”地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场域”,扮演好“助玩者”的角色;构建对话与合作的互动型师幼关系,成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我们”。

〔关键词〕幼儿教师

游戏精神

幼儿

自由

游戏是幼儿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也是幼儿的身。幼儿游戏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自由世界,它摆一项基本生存权利。但是,近年来,由于教育功利脱了任何外在与内在的强制与约束,使幼儿从纷繁化与工具化倾向的严重泛滥,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喧闹的世俗功利环境中摆脱出来,成为自由自在的日渐缺失,幼儿游戏的异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游戏人”。幼儿游戏也是幼儿自主、自愿、自发和而,追寻幼儿教师的游戏精神,呼唤幼儿游戏的理自选的一种自我活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管是性回归,是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幼儿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规则的制定,还是游戏材料的选择以及游戏伙伴的选择,都应该通过幼儿一、游戏精神的内涵分析

自己的想法或者与其合作伙伴的协商来进行合理确定,而不应当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的。因什么是游戏精神?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此还而,自由精神是幼儿游戏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未达成共识。在笔者看来,幼儿游戏精神所弘扬的也是一种愉悦的精神品质,幼儿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精神品质。它是一种从这种品质不仅可以带给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满幼儿游戏活动中抽象出来的,用于概括反映幼儿足幼儿的多种情感需要,而且也可以使幼儿在游戏游戏内在品质与价值属性的精神品质;是一种体过程中体验到自我实现与自我胜任的喜悦,增强其现幼儿游戏特征,以及在这种心理特征支配之下自信心与成就感。

幼儿对待客观世界的宝贵精神品质。具体来说,(二)体验与创造的精神

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自由与愉悦、体验与创造、幼儿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幼儿获取情感体验平等与包容以及动态与开放的内在精神品质。它的过程。体验是幼儿游戏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游是幼儿游戏的本真追求与价值体现,也是幼儿游戏精神的一种体现。真正的幼儿游戏应能引起幼儿戏的灵魂与精髓。

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幼儿游戏的魅力所在。(一)自由与愉悦的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不断地领悟世界的奥妙,感悟生命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本

的神奇。游戏虽说是一种虚拟的活动,但幼儿在其

15

年十二月号下半

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却是真实而深刻的。可以说,这种体验不仅带有浓郁的个性化色彩,而且也带有明显的创造性意味。具体体现为幼儿以充满激情与热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试图赋予寻常之物以不寻常的功用,甚至赋予无生命之物以充满活力的生命形态。他们每一次的真情投入,都会形成新的创造性思想或者产生新的创造性灵感,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这也正是幼儿游戏精神所蕴含的体验与创造精神所在。

(三)平等与包容的精神

幼儿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平等与包容精神。在游戏中,师幼之间以及幼儿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合作伙伴。尽管幼儿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但其在人格与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在游戏规则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游戏主体,都要平等地接受游戏规则的制约,任何幼儿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否则,“谁不遵守游戏规则,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同

与工具的使用是开放的。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各种物品普遍存在着一物多用的现象,幼儿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设定工具或材料的象征意义与替代对象。第三,游戏的内容及规则是开放的。虽说游戏规则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它并不是封闭的。幼儿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或与同伴协商改变游戏的内容或规则。

二、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游戏的功利化倾向严重

幼儿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的幼儿活动。近年来,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有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而将游戏的愉悦功能弃之脑后,对幼儿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强迫幼儿机械、呆板地模仿一些复杂而枯燥的动作或技能,造成幼儿园有形而无实的“虚假游戏”盛行。可以说,游戏本身是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这种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价值观不仅严重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精神实质,使原本轻松愉快的游戏变成了负担,而且也扭曲了幼儿稚嫩的心灵,造成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二)游戏的教学化倾向严重

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游戏本身。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游戏的教学化倾向十分严重。根据笔者近期对十余所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经常把幼儿游戏当成正规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这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表现得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选择幼儿游戏内容时,许多幼儿园往往考虑过多的教学因素,而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考虑不足。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希望幼儿能达到某一预期的知识或技能目标,而忽视了幼儿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有些教师甚至为了使幼儿游戏能更加“真实”和“有教育意义”,经常亲自上阵指挥幼儿的游戏活动,试图将幼儿游戏导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幼儿教师实际成了游戏的“总导演”,幼儿丧失了游戏的主导权,成

时,游戏精神的平等性还体现在幼儿都平等地享有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扮演各种游戏角色的权利,如若发生幼儿游戏的角色矛盾与冲突,也必须通过平等地协商加以解决。另外,游戏精神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包容性。既然游戏作为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人就必须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幼儿游戏,切不可采用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和苛求的方式来对待幼儿游戏的错误,而应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以母亲般的温暖和爱心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动态与开放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动态的精神。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出幼儿“动”的影子与迹象,如幼儿对各种游戏物品的随意摆弄、幼儿之间的各种对话与行为等。可以说,幼儿是在“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感知和体验游戏活动的。同时,幼儿游戏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幼儿游戏的空间是开放的。各种游戏区域与场地之间都留有明显的空隙或通道,这样便于幼儿轮换进行各种游戏。其次,幼儿游戏材料

年十二月号下半

16

为“演员”,失去了游戏的本来意义。第三,在游己。

戏评价中,许多幼儿教师更多地是从幼儿知识水平(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场域”,扮演好与技能发展方面来进行评价的,而对涉及幼儿人生“助玩者”的角色

发展的一些潜在因素重视不足。

“场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后被广泛地运(三)游戏的极端化倾向严重

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泛指人们身在其中的由于教师游戏精神的缺失,在日常的幼儿游戏各种环境和情境等。可以说,游戏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幼儿教师经常存在着两种极端化的指导倾“场域”中进行的。幼儿游戏的“场域”不仅包括向。一是教师的干涉倾向。虽说幼儿教师对游戏的具体有形的物理场———教具、玩具、活动空间、游指导不可或缺,但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戏设施等,也包括抽象无形的心理场———人际场、游戏指导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的“好心”就有可情感场、氛围场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巧妙地发能变成无端的压制与干涉。我们在幼儿园不难发挥好自身的教育机智与教育艺术,创设有利于幼儿现,由于教师指导策略不当而导致的幼儿游戏随意游戏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之中,幼儿才中断或中止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教师的放任倾会产生游戏的冲动与灵感,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采取中。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扮演好“助玩者”的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往往坐在游角色。什么是“助玩”呢?顾名思义,

“助玩”就

戏场地旁边休息或做自己的事情。只要保证幼儿不是帮助幼儿游戏和玩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过出安全问题,幼儿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去那种越俎代庖的“导演式”游戏指导方式,代之怎么玩,教师不加以引导和指导。这种“放羊式”以幼儿主导下的自主游戏和合作游戏,实现幼儿教的游戏活动方式对幼儿发展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教育师游戏职责与功能的改变。

作用。

(三)构建对话与合作的互动型师幼关系,成为幼儿游戏中的重要“我们”

三、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的重构

游戏精神充满了对幼儿的终极关怀。为了实现幼儿游戏精神的真正回归,教师就必须实现传统师(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自我超越,重新确立幼幼关系的变革。笔者认为,现存师幼关系的最大问儿“游戏人”的地位

题在于师幼双方各自权利地位的不对称以及由此而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导致的话语权失衡。要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教师“过程即结果”的超功利精神。要实现幼儿教师游必须以游戏精神为前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与戏精神的重构,教师就必须要走出传统控制的阴幼儿同欢笑共成长,带着儿童般的童真和童趣,以影,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超越”,以欣赏的眼光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对话,变“你———重新确立幼儿的“游戏人”地位。为此,幼儿教师我”关系为“我们”关系,以成为幼儿心目中的重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科学理性地看待幼儿游要“我们”。可以说,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知识戏活动,而且也要自觉地抵制过分膨胀的工具性对“授受”和自上而下的“给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幼儿游戏的侵蚀作用,摆脱传统功利主义的束缚,“裁判”与命令,而是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型师幼关彻底改变幼儿“被游戏”的命运,使幼儿成为真正系。在这种对话与合作的师幼关系之下,幼儿才可的“游戏人”。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能在自由的天空下放飞梦想和激情,才能真正成其领悟到幼儿游戏的真谛,从而捍卫好幼儿游戏的尊为“人

”。

严和权利,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场上的主角,并且〔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在游戏中不断地去发现自己、塑造自己和完善自

规划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行为的分析研

17

十二月号下半

儿童发展

表演游戏: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

□郭苗苗

王春燕

〔摘要〕表演游戏具有艺术性、结构性和规则性、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点。表演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周期性地开展混龄表演游戏以及给儿童提供充分的言语机会等,有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表演游戏

儿童

心理理论

一、表演游戏的涵义和特点

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

(2)所谓“故

〔2〕

一年十二月号下半

(一)表演游戏的涵义

对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理解,我国学术界往往把它界定为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1〕

事”,不仅可以指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儿童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东西方教育中都认为表演游戏的内容来源于童话或故事,都是以故事为线索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等与同伴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表演。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在谈到表演游戏时,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经常把角色游戏和戏剧表演与表演游戏相混淆,笔

师范大学,2007.

〔4〕魏娴.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冯季林.游戏性体验: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J〕.教师教育研究,2008(1).

〔6〕高洁.追寻学校教育的游戏精神〔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

与表演游

戏概念相关联的英文有DramaticPlay,Creative

Drama,Thematic-fantasyPlay等,都包含着我们所

说的表演游戏这种游戏类型。从相关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人们对于表演游戏的共识:(1)相对于儿童自由游戏而言,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究”一。〕

(课题编号:SGH0904013)的阶段性成果之

参考文献:

〔1〕陈艳蓉.“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2〕陈艳蓉.试论“游戏精神”的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

〔D〕.南京:南京

(郑益乐: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宝鸡

721007责任编辑:张爱华)

18


相关内容

  •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 2010年第11期 (总第191期)学前教青研究StudiesinPreschooIEducafionNo.11,2010SerialNO.191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冰 郑绍红,∥何昌昊s (1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杭州 务处,重庆400715 ...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缺失与重构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缺失与重构 摘 要: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作为高校教师,应是国家栋梁之材--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可在当今高校,学术道德呈整体滑坡之势,本文将根据论文剽窃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缺失现状,挖掘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4 ...

  •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 后现代主义:一.以民众日常生活.大众消费作为表现旨趣和归宿, 使艺术明显趋于大众化.二.揶揄.嘲讽和游戏, 成了后现代主义所反映的共同心理特征.三.绘画作品主体性缺失的中性化表现, 即折中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变"是后现代主义的绘 ...

  • 宪法信仰的危机与重构
  • 宪法信仰的危机与重构 张 艳 %#$$C A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摘要?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是走向宪政的精神支持.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诸多条件的限 制,导致目前我国宪法信仰的缺失.因此,我们应从宪法信仰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以及导致我国宪法信仰缺失的原因 ...

  • 做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速度的教育
  • 在重构未来教育的管理团队中,我负责我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建设,并被赋予了一股特殊的员工股,即管理团队的任何决策如果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初心,违背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股有否决权.所以谨由我代表整个团队撰写此文,介绍我们的办学宗旨. 任何教育形式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精英学校,是 ...

  • 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
  • 2014-05 教育研究 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多青瓦甲 摘 要: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处于混乱与迷茫的状态,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锐减,所以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迫在眉 睫.语文课程内容重构是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逻辑起点,而语文教材的重构是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基本保障.重构语文教学内 ...

  • 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述评_万晨琳
  • DOI:10.13694/j.cnki.ddjylt.2009.09.034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述评 万晨琳* [摘 要]中国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分为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反思和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建 构两部分.在研究中存在高校师生关系概念界定不清和反思研究不彻底两个表层问题,这两个表层问 ...

  •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策略探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策略探究 作者:张晓鹏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游戏精神缺失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游戏精神回归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 ...

  • 生态成长在课堂
  •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假民主"."不自然"."无创新"等问题,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构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