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学习不适应性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新生学习不适应性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谢伟思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1期

初一新生刚进校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和一大堆教科书,面对作息时间和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不少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上或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需要,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使其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学习心理是初一心理调整的重要部分,由于学习科目、内容、广度、深度的增加,学习适应性成为初一新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小初过渡期,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更对学生自信心甚至个性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时期初一学生学习心理的过渡、衔接展开,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适应性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针对过渡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下分析,以求寻找原因,解决问题。

一、产生学习不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内容、方式改变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一是科目增多、知识量增大。以我校为例,小学六年级考试科目为数、语、外三主科,升入初中后,考试科目增加为数、语、外、政、史、地、生七科,同时一节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也有所增加,这些变化使得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直接导致升学后第一次考试的失利。二是课程难度、深度增加,系统性、综合性增强:小学阶段各部分知识独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限于了解,解决问题一般也只使用一种知识或运用一种技能就可以。升入初中后,知识的难度、深度明显增加,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度、整体运用的综合性也显著增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就与学生小学阶段原有的学习模式产生了很大冲突;再加上一课时所讲授知识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不适应性,以至产生“头昏脑胀”、“不知所云”的现象,大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习方式改变不及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完成,以接受学习为主。升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加、自习时间的设置,老师不再手把手地进行督促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转为接受和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而很多初一学生还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依旧像原来一样本堂知识在课堂上听懂后,便不再复习,课前也不做预习,导致相当多的同学出现了当时会了,考试忘记的现象。

2. 学习动机、目标的缺乏。由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变化引起的学习不适应必然导致学生学习信心的缺乏。刚升入中学,学生都会对自己产生某种期待,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延长了学习时间、增大了学习强度、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却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没有任何收获,这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强烈的打击,会使学生产生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身能力,产生自卑,难以表现学习主动性,产生了恶性循环。学习目标的缺乏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学历

要求并不高,认为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部分学生自身要求降低,缺少学习需要,进而影响学习内动力。

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解决学习不适应的对策

初一阶段属于学生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1. 独立性的迅速发展。他们感到自己正在或已经变成大人,也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看作“大人”。因此,自尊心增强。

2. 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言行、外表形象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兴趣和关注,会对异性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因此这一阶段,往往会对穿着打扮讲究些,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亲近。如果不过分,我们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3.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少年时期的情绪活动具有反映敏感、体验迅速、充满激情等优点,但他们的情绪往往呈现不稳定、不持久、过度敏感等弱点,而且情绪的两极性特点极为强烈。这一时期在情感上的特点是既有丰富多彩的优点,而又呈现不成熟、脆弱和肤浅的弱点。

4. 自律行为的特征。这一时期已出现了自觉控制自己和反思自己的优点,但又常常出于内心需要、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引诱,容易冲动、盲从,甚至失去理智。

5. 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特征。开始对人生理想进行探索与追求,因此正是树立远大志向,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初一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我们发现初一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而学习适应性的发展水平对其学习成绩甚至是自信、个性的形成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及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引导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1. 加强学习适应性心理辅导。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及老师的变更,处于小初过渡期的学生心理波动会很强烈,一点小事就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初一班主任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关注,及时做好疏导。同时做好心理铺垫,在学期初说明小、初学习内容、教师教法上的不同,并适当介绍各科学习方法,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告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勤奋,就有收获,就可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激发热情,树立自信心。可通过具体事例鼓励学生,说明一开始的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但只要增强学习主动性、刻苦努力、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成功。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可和学生一起分析自身学习优势,分析初中学习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必胜信心,产生自我实现需要,激发其学习热情。有了

初中新生学习不适应性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谢伟思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1期

初一新生刚进校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和一大堆教科书,面对作息时间和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不少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以致在心理上或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新生的心理需要,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使其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学习心理是初一心理调整的重要部分,由于学习科目、内容、广度、深度的增加,学习适应性成为初一新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小初过渡期,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更对学生自信心甚至个性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时期初一学生学习心理的过渡、衔接展开,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适应性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针对过渡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下分析,以求寻找原因,解决问题。

一、产生学习不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内容、方式改变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一是科目增多、知识量增大。以我校为例,小学六年级考试科目为数、语、外三主科,升入初中后,考试科目增加为数、语、外、政、史、地、生七科,同时一节课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也有所增加,这些变化使得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直接导致升学后第一次考试的失利。二是课程难度、深度增加,系统性、综合性增强:小学阶段各部分知识独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限于了解,解决问题一般也只使用一种知识或运用一种技能就可以。升入初中后,知识的难度、深度明显增加,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度、整体运用的综合性也显著增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就与学生小学阶段原有的学习模式产生了很大冲突;再加上一课时所讲授知识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不适应性,以至产生“头昏脑胀”、“不知所云”的现象,大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习方式改变不及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完成,以接受学习为主。升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加、自习时间的设置,老师不再手把手地进行督促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转为接受和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而很多初一学生还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依旧像原来一样本堂知识在课堂上听懂后,便不再复习,课前也不做预习,导致相当多的同学出现了当时会了,考试忘记的现象。

2. 学习动机、目标的缺乏。由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变化引起的学习不适应必然导致学生学习信心的缺乏。刚升入中学,学生都会对自己产生某种期待,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延长了学习时间、增大了学习强度、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却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没有任何收获,这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是强烈的打击,会使学生产生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身能力,产生自卑,难以表现学习主动性,产生了恶性循环。学习目标的缺乏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学历

要求并不高,认为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部分学生自身要求降低,缺少学习需要,进而影响学习内动力。

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解决学习不适应的对策

初一阶段属于学生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1. 独立性的迅速发展。他们感到自己正在或已经变成大人,也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看作“大人”。因此,自尊心增强。

2. 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言行、外表形象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兴趣和关注,会对异性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因此这一阶段,往往会对穿着打扮讲究些,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亲近。如果不过分,我们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3.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少年时期的情绪活动具有反映敏感、体验迅速、充满激情等优点,但他们的情绪往往呈现不稳定、不持久、过度敏感等弱点,而且情绪的两极性特点极为强烈。这一时期在情感上的特点是既有丰富多彩的优点,而又呈现不成熟、脆弱和肤浅的弱点。

4. 自律行为的特征。这一时期已出现了自觉控制自己和反思自己的优点,但又常常出于内心需要、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引诱,容易冲动、盲从,甚至失去理智。

5. 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特征。开始对人生理想进行探索与追求,因此正是树立远大志向,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初一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我们发现初一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而学习适应性的发展水平对其学习成绩甚至是自信、个性的形成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及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引导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1. 加强学习适应性心理辅导。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及老师的变更,处于小初过渡期的学生心理波动会很强烈,一点小事就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初一班主任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关注,及时做好疏导。同时做好心理铺垫,在学期初说明小、初学习内容、教师教法上的不同,并适当介绍各科学习方法,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告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勤奋,就有收获,就可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激发热情,树立自信心。可通过具体事例鼓励学生,说明一开始的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但只要增强学习主动性、刻苦努力、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成功。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可和学生一起分析自身学习优势,分析初中学习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必胜信心,产生自我实现需要,激发其学习热情。有了


相关内容

  • 初中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辅导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是指新生(初一.高一)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迷茫.困惑.痛苦等心理感受,表现为学业跟不上.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良等. 华东师大崔允博士曾对1765名学习困难的学生做过调查,发现87%的困难学生不是智商或 ...

  • 高一数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高一数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 韦宝存 高一新学期开学已过三个月了,回顾这段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全年级的优生率与及格率较之往届都要偏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逐渐降低.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呢?经过我们备课组老师与学生座谈及调查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 ...

  •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和对策
  • 通过一学期的实际了解和调研,发现高一学生学习英语时大部分感到自己的听说能力较差,预习新课有困难,课堂上阅读训练压力大,布置的课外作业无法完成等等.他们从内心发出感叹:"高中英语难学!"初三那一套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已或多或少变得不适应了.以下是几种不适应的原因,同时也 ...

  • 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 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经过紧张而又富于挑战性的努力,淌过中考这条清澈但不见底的河流,你们以一种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跨入了高中.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加重,随之而来的压力,使洋溢在你们脸上的笑容像水波中落进的石头所荡起的圈圈水晕一样渐渐地淡了,带之而来的是思家心切的泪水,学习的苦恼,人际关 ...

  • 讲给初一新生的话
  • 讲给初一新生的话(一)-------你准备好了吗? 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将升入初一的同学,如何提前做好准备,使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安全"着陆"呢? 首先,做好五个转变: 转变一:课程设置和要求的转变:初中数学提高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题目的难度与小学相比也 ...

  •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
  •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 首先要祝贺大家成为淄博五中高51级的一名学生.高中生意味着什么,成大人了,有了责任.有了自主,独立.你们将带着好奇和各种不同的憧憬开始了高中生活,但是,对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大部分同学,很多学生将会面临着学习.生活,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适应新环境
  • <适应新环境>教案设计 一.课标解读: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及学习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 这就是 ...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编者注:根据现有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现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发展.贴近班主任成长的更具实践价值课题,供大家选题参考.可直接选择,可改造性选择,也可自创. 1.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2. 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 3.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