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3.30—1890.7.29

荷兰画家

后印象主义先驱

二十世纪的大师

生前籍籍无名,死后成为传奇

梵高是先驱式的画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最初,梵高坚决投身于从事艺术品商人的工作。在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直到约摸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早期的梵高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见《爆炸》梵高传,约1887年)。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梵高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也不画想象中的美丽幻象。在法国阿尔勒的那段时间,梵高的技艺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终于37岁那年自杀。

梵高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由BBC 出品,被称为“电影版的梵高书信集”,因为剧中的每一句话都来自梵高的书信,以及周围人的留言。片中的梵高由英国著名演员卷福饰演。

辑  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

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我们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正常状态好比一条铺好的路:走起来舒服,但长不出花。

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凡是诚实地过日子,并且遭遇到许多麻烦与失败而不气馁的人,要比那种一帆风顺,只知道安逸的人来得有价值,一个人永远不要相信天下会有毫无困难的事。

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

人们必须真正地爱他的同类,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具有这样的心。

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么苦难。然而,我们在这人生的大海里,藉神的使者、爱的天使获得慰藉。但可别忘记,神透过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关 于 梵 高 的 8 个 真 相

1,很显然,为了方便夜间作画,文森特·梵高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他的帽子里。

我们并不十分肯定梵高是这样作画的:他戴着草帽,在帽檐边上排列着燃烧的蜡烛——在写给他弟弟西奥的一封信中,梵高曾提到过,《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实际上是在煤气灯的火焰下创作出来的——但是人们还是会反复地讲这个故事。

在给他弟弟的另一封信里,梵高声称,“对于我来说,黑夜比白昼更是鲜活,更富色彩感”。如果那些故事是真的,梵高应该会在夜里找一家咖啡店,就在其他客人的身旁,头戴着烛光草帽作画。在给他的朋友,艺术家梵。拉帕德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把女人比作蜡烛,男人比作飞蛾:

照此看来,男人并非如此高贵——好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尽管这莫能一概而论,因为……蜡烛是为飞蛾而燃的吗?如果一个人认识到此——那么——虽为之投火身死也在所不惜。

2,尽管人们认为文森特梵高系自杀身亡,但他可能是死于他人之手。

2011年,荣获普利策奖的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发布了一本名为《梵高:他的一生》的书。书中声称梵高并非自杀身亡,而是被当地一个十几岁的小流氓杀害。艺术史学家们仍然不能接受这一理论——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依然指出:毫无疑问梵高的死系自杀身亡——但是2014年11月,《名利场》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一位法医学家对梵高开枪自尽表示怀疑。他的理由是,梵高无法把枪举得离身体如此之近,而事后这位艺术家的手上也没有烧焦的痕迹。

正如奈菲和史密斯在书中指出的那样,谁也没有见到那把手枪,梵高作画的画架也没有追回,梵高声称自己是从他住宿的旅馆到麦田散步,而要走完这段距离(大约1英里)对于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作者还谈到梵高死前那段时间的作品,它们显然出自一个心情愉悦的人之手,尽管这只是推测。而且梵高在各类信中都表明他是反对自杀的。

不论真伪,梵高自杀这一观点直接源于梵高自己。因为,在旅店里,梵高说他不想活了,并且拒绝了医疗救助,和他的兄弟说道,“人生就是痛苦”。

3,梵高的耳朵可能是被其他人切掉的。

首先,被切掉的并非是他的整个耳朵,只是左耳的一部分。根据《小日报》的一篇报道,在事发三天后,梵高确实把自己耳垂的一部分送给了一个妓女,但是梵高切掉自己耳朵这种说法还是极其可疑的。

事情发生时,梵高和他的朋友——艺术家保罗·高更住在一起。高更非常善于击剑术。两人经常打得难分难解,梵高耳垂被切掉的那晚也不例外。尽管两个都声称梵高的耳垂是自己切掉的,但这很可能是这位荷兰艺术家为了掩盖失败的羞辱。而且,梵高也有撒谎的倾向。因为梵高喜欢高更胜过高喜欢自己,甚至胜过喜欢自己的弟弟西奥。以至于到了贿赂高更,求他继续住在这里的地步。

由于某些原因,梵高声称自己不记得当夜发生了什么,尽管他写信给西奥说:“幸好,高更还没有配备机关枪和其他危险的战争武器。”

4,文森特·梵高自称有病,被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收留,正是在那里,他凝视着窗外,创作出了《星月夜》。

1889年的一月,在左耳受伤之后,梵高被从阿尔勒的一家医院里赶了出来。然而,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精神疾病尚未痊愈,于是几个月后(五月),梵高自己又进入圣保罗精神病院。正如梵高博物馆指出的那样,不久,西奥·梵高给他的哥哥写信道:

得知你健康状况仍有待好转,我悲痛万分。尽管你所来信中未显露一丝心灵软弱之痕迹。相反,你认为自己有入精神病院之必要,本身即是如此严重之问题。万望这仅是预防之举措。鉴于我对你了解之深,知你可做一切想到之牺牲,我亦考虑到这本是你的救身之计,为要少牵连拖累懂你之人。

正是在精神病院中,梵高创作了很多他今日的经典画作,这其中包括《虹》《橄榄树》和《星月夜》。

梵高认为《星月夜》是他的败笔之作。他给弟弟写信谈作画,说会邮过去几幅自己的作品(西奥后来尝试出售这些作品,结果无人问津)。梵高写道,这幅画“对我毫无意义”。甚至算不上“稍好之作”,他信中说道,和他提到信中的其他作品时一样。由于付不起足够的邮费,无法寄出计划出售的所有画作,《星月夜》甚至被从邮包里拿了出来。

5,他的名字被刻在墓碑上,来往墓碑之旁,梵高成长着,一切只因为他有一个早夭的幼儿兄长。

梵高出生在荷兰的津德尔特,并在那里被抚养成人。1849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荷兰归正教的牧师。梵高的同名兄弟,文森特,出生即夭折,被埋在当地的教堂里,那座教堂今日还在。

今日,津德尔特仍然作为梵高的出生地而自吹自擂。城镇里有文森特·梵高广场、梵高及其兄弟西奥的纪念雕像,还有一个“文森特·梵高故居”。而真正的故居在津德尔特大街市场29号,不幸早已被拆除。

6,直到27、8岁,文森特·梵高才开始作画,但是到他37岁离世时,他的全部作品一共近900幅——平均每周2幅。

在走上艺术道路之前,梵高曾经作过传道牧师,当过教师,还是艺术商人。然后,就像梵高美术馆指出的那样,1881年12月底,他给弟弟西奥写信道:

西奥,我甚是喜欢我的绘画箱。而我认为,此箱之得,与其得之于立即着手画作之时,实不如先专注绘画至少一年之久。因此,西奥,绘画——我真正的生涯开始了。今我执此一念,你认为可好?

有生之年,梵高创作了近900幅作品与1100幅纸上素描。如此之多产,然而梵高可能患有某种癫痫病(在他活着的时候被诊断出)和一种叫做多写症的行为障碍。受多写症折磨的人会产生强烈的书写欲望,或者在梵高那里,就变成了绘画的欲望。

7,随着时间流逝,文森特·梵高在画作中使用的鲜明黄色已逐渐褪去、泛出褐色。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和一种铬黄色素的出现,才使梵高在他的画作中使用明亮的黄色成为可能。铬黄是一种被铬酸处理过的有毒铅,并且和同时期的很多色素一样,它具有挥发性。不幸的是,这些在《阿尔的卧室》等画作中被用到的黄色,已经随着岁月流逝明显褪去、泛出褐色。因此,现代的观众无法再亲眼目睹画作原汁原味的明亮色彩。

根据科恩·詹森斯的说法,这一色彩的变化是永久性的。科恩领导了一组研究人员对泛出褐色的画作进行了样品测试。“要逆反这一化学反应过程只会对画作造成更大的伤害”,他说道。

8,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一生中曾亲眼见过文森特·梵高,并记得他“浑身肮脏、衣着凌乱、不禁令人心生生厌”。

珍妮·卡尔芒,生于1875年,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她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1888年,她生活在法国的阿尔勒,梵高当时恰巧也在那里。在那一年,梵高曾到过她叔叔开的店铺里买颜料。在以后的日子里,卡尔芒把梵高描述成是一个“浑身肮脏、衣着凌乱、令人心生厌恶”的人。

当时,卡尔芒只有12、3岁,而根据《纽约时报》的讣告,其中也提到梵高“面貌丑陋、缺乏教养、粗俗无礼、让人心生厌恶——我原谅他,当时人们叫他疯子。

额外补充:文森特·梵高画过30多幅自画像,但是世界上可能会留有这位画家的照片。

肖像是梵高的一幅油画,完成于1886年12月31日。左边的照片拍摄时间也是1886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从一个古董店里以1美元的价格买到的。2004年,法科学家们相信这是一张梵高的真人照片,并对此表示了确认。

当时,梵高博物馆并没有证实这张照片的真实性,而且,只有梵高年轻时屈指可数的几张照片被认为是真品。人们也对照片底部的地址表示怀疑,因为它标记的是加拿大的某地,而梵高一生从未在欧洲以外的地方生活过。两图的眼神看起来有点生疏,但可能恰恰需要我们以印象主义者的视角来全面观察他们的相似之处吧。

来源:译言网 译者:落雪 作者:Todd Van Luling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3.30—1890.7.29

荷兰画家

后印象主义先驱

二十世纪的大师

生前籍籍无名,死后成为传奇

梵高是先驱式的画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最初,梵高坚决投身于从事艺术品商人的工作。在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直到约摸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早期的梵高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见《爆炸》梵高传,约1887年)。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梵高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也不画想象中的美丽幻象。在法国阿尔勒的那段时间,梵高的技艺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终于37岁那年自杀。

梵高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由BBC 出品,被称为“电影版的梵高书信集”,因为剧中的每一句话都来自梵高的书信,以及周围人的留言。片中的梵高由英国著名演员卷福饰演。

辑  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死去的人就不会死去。

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我们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正常状态好比一条铺好的路:走起来舒服,但长不出花。

一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凡是诚实地过日子,并且遭遇到许多麻烦与失败而不气馁的人,要比那种一帆风顺,只知道安逸的人来得有价值,一个人永远不要相信天下会有毫无困难的事。

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

人们必须真正地爱他的同类,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具有这样的心。

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么苦难。然而,我们在这人生的大海里,藉神的使者、爱的天使获得慰藉。但可别忘记,神透过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关 于 梵 高 的 8 个 真 相

1,很显然,为了方便夜间作画,文森特·梵高是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他的帽子里。

我们并不十分肯定梵高是这样作画的:他戴着草帽,在帽檐边上排列着燃烧的蜡烛——在写给他弟弟西奥的一封信中,梵高曾提到过,《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实际上是在煤气灯的火焰下创作出来的——但是人们还是会反复地讲这个故事。

在给他弟弟的另一封信里,梵高声称,“对于我来说,黑夜比白昼更是鲜活,更富色彩感”。如果那些故事是真的,梵高应该会在夜里找一家咖啡店,就在其他客人的身旁,头戴着烛光草帽作画。在给他的朋友,艺术家梵。拉帕德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把女人比作蜡烛,男人比作飞蛾:

照此看来,男人并非如此高贵——好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尽管这莫能一概而论,因为……蜡烛是为飞蛾而燃的吗?如果一个人认识到此——那么——虽为之投火身死也在所不惜。

2,尽管人们认为文森特梵高系自杀身亡,但他可能是死于他人之手。

2011年,荣获普利策奖的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发布了一本名为《梵高:他的一生》的书。书中声称梵高并非自杀身亡,而是被当地一个十几岁的小流氓杀害。艺术史学家们仍然不能接受这一理论——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依然指出:毫无疑问梵高的死系自杀身亡——但是2014年11月,《名利场》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一位法医学家对梵高开枪自尽表示怀疑。他的理由是,梵高无法把枪举得离身体如此之近,而事后这位艺术家的手上也没有烧焦的痕迹。

正如奈菲和史密斯在书中指出的那样,谁也没有见到那把手枪,梵高作画的画架也没有追回,梵高声称自己是从他住宿的旅馆到麦田散步,而要走完这段距离(大约1英里)对于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作者还谈到梵高死前那段时间的作品,它们显然出自一个心情愉悦的人之手,尽管这只是推测。而且梵高在各类信中都表明他是反对自杀的。

不论真伪,梵高自杀这一观点直接源于梵高自己。因为,在旅店里,梵高说他不想活了,并且拒绝了医疗救助,和他的兄弟说道,“人生就是痛苦”。

3,梵高的耳朵可能是被其他人切掉的。

首先,被切掉的并非是他的整个耳朵,只是左耳的一部分。根据《小日报》的一篇报道,在事发三天后,梵高确实把自己耳垂的一部分送给了一个妓女,但是梵高切掉自己耳朵这种说法还是极其可疑的。

事情发生时,梵高和他的朋友——艺术家保罗·高更住在一起。高更非常善于击剑术。两人经常打得难分难解,梵高耳垂被切掉的那晚也不例外。尽管两个都声称梵高的耳垂是自己切掉的,但这很可能是这位荷兰艺术家为了掩盖失败的羞辱。而且,梵高也有撒谎的倾向。因为梵高喜欢高更胜过高喜欢自己,甚至胜过喜欢自己的弟弟西奥。以至于到了贿赂高更,求他继续住在这里的地步。

由于某些原因,梵高声称自己不记得当夜发生了什么,尽管他写信给西奥说:“幸好,高更还没有配备机关枪和其他危险的战争武器。”

4,文森特·梵高自称有病,被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收留,正是在那里,他凝视着窗外,创作出了《星月夜》。

1889年的一月,在左耳受伤之后,梵高被从阿尔勒的一家医院里赶了出来。然而,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精神疾病尚未痊愈,于是几个月后(五月),梵高自己又进入圣保罗精神病院。正如梵高博物馆指出的那样,不久,西奥·梵高给他的哥哥写信道:

得知你健康状况仍有待好转,我悲痛万分。尽管你所来信中未显露一丝心灵软弱之痕迹。相反,你认为自己有入精神病院之必要,本身即是如此严重之问题。万望这仅是预防之举措。鉴于我对你了解之深,知你可做一切想到之牺牲,我亦考虑到这本是你的救身之计,为要少牵连拖累懂你之人。

正是在精神病院中,梵高创作了很多他今日的经典画作,这其中包括《虹》《橄榄树》和《星月夜》。

梵高认为《星月夜》是他的败笔之作。他给弟弟写信谈作画,说会邮过去几幅自己的作品(西奥后来尝试出售这些作品,结果无人问津)。梵高写道,这幅画“对我毫无意义”。甚至算不上“稍好之作”,他信中说道,和他提到信中的其他作品时一样。由于付不起足够的邮费,无法寄出计划出售的所有画作,《星月夜》甚至被从邮包里拿了出来。

5,他的名字被刻在墓碑上,来往墓碑之旁,梵高成长着,一切只因为他有一个早夭的幼儿兄长。

梵高出生在荷兰的津德尔特,并在那里被抚养成人。1849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荷兰归正教的牧师。梵高的同名兄弟,文森特,出生即夭折,被埋在当地的教堂里,那座教堂今日还在。

今日,津德尔特仍然作为梵高的出生地而自吹自擂。城镇里有文森特·梵高广场、梵高及其兄弟西奥的纪念雕像,还有一个“文森特·梵高故居”。而真正的故居在津德尔特大街市场29号,不幸早已被拆除。

6,直到27、8岁,文森特·梵高才开始作画,但是到他37岁离世时,他的全部作品一共近900幅——平均每周2幅。

在走上艺术道路之前,梵高曾经作过传道牧师,当过教师,还是艺术商人。然后,就像梵高美术馆指出的那样,1881年12月底,他给弟弟西奥写信道:

西奥,我甚是喜欢我的绘画箱。而我认为,此箱之得,与其得之于立即着手画作之时,实不如先专注绘画至少一年之久。因此,西奥,绘画——我真正的生涯开始了。今我执此一念,你认为可好?

有生之年,梵高创作了近900幅作品与1100幅纸上素描。如此之多产,然而梵高可能患有某种癫痫病(在他活着的时候被诊断出)和一种叫做多写症的行为障碍。受多写症折磨的人会产生强烈的书写欲望,或者在梵高那里,就变成了绘画的欲望。

7,随着时间流逝,文森特·梵高在画作中使用的鲜明黄色已逐渐褪去、泛出褐色。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和一种铬黄色素的出现,才使梵高在他的画作中使用明亮的黄色成为可能。铬黄是一种被铬酸处理过的有毒铅,并且和同时期的很多色素一样,它具有挥发性。不幸的是,这些在《阿尔的卧室》等画作中被用到的黄色,已经随着岁月流逝明显褪去、泛出褐色。因此,现代的观众无法再亲眼目睹画作原汁原味的明亮色彩。

根据科恩·詹森斯的说法,这一色彩的变化是永久性的。科恩领导了一组研究人员对泛出褐色的画作进行了样品测试。“要逆反这一化学反应过程只会对画作造成更大的伤害”,他说道。

8,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一生中曾亲眼见过文森特·梵高,并记得他“浑身肮脏、衣着凌乱、不禁令人心生生厌”。

珍妮·卡尔芒,生于1875年,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她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1888年,她生活在法国的阿尔勒,梵高当时恰巧也在那里。在那一年,梵高曾到过她叔叔开的店铺里买颜料。在以后的日子里,卡尔芒把梵高描述成是一个“浑身肮脏、衣着凌乱、令人心生厌恶”的人。

当时,卡尔芒只有12、3岁,而根据《纽约时报》的讣告,其中也提到梵高“面貌丑陋、缺乏教养、粗俗无礼、让人心生厌恶——我原谅他,当时人们叫他疯子。

额外补充:文森特·梵高画过30多幅自画像,但是世界上可能会留有这位画家的照片。

肖像是梵高的一幅油画,完成于1886年12月31日。左边的照片拍摄时间也是1886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从一个古董店里以1美元的价格买到的。2004年,法科学家们相信这是一张梵高的真人照片,并对此表示了确认。

当时,梵高博物馆并没有证实这张照片的真实性,而且,只有梵高年轻时屈指可数的几张照片被认为是真品。人们也对照片底部的地址表示怀疑,因为它标记的是加拿大的某地,而梵高一生从未在欧洲以外的地方生活过。两图的眼神看起来有点生疏,但可能恰恰需要我们以印象主义者的视角来全面观察他们的相似之处吧。

来源:译言网 译者:落雪 作者:Todd Van Luling


相关内容

  • 亲爱的文森特·梵高作文800字
  • 亲爱的文森特·梵高路过一个小书店,书店里传出一首曲子,我听过,是<vincent>.据说这首歌曲是一个美国的音乐人在看过梵高的传记之后,深受感动,于是他疯狂的看遍他所能看到的梵高的作品,然后灵感一现,用梵高的画的名字串起一首歌词.现在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用了这首曲子,放给每一个驻足在梵高绘画 ...

  • 2010年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1]
  • 2010年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 2010年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青春来了>及感悟 青春来了 花季,如马蹄般穿花而过,留下一串绝美的回响,扣开心扉,发觉是青春来了. 青春来了,彼时的我不在不谙世事,换上了一件栀子花的衬衫,衣角微微绽放在阳光中,温柔地摆动.青春来了,我便多了几分陶潜" ...

  • 看[星空]所感梵高
  • 心灵--艺术的源泉 心灵--艺术的源泉 --由<星空>所感 最初认识梵高是在初中,当时那幅我自认为不值一提甚至丑陋的<星空>并没有赢的我更多的关注,直到这一学期的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几组同学的课堂展示,细细揣摩,另一幅星空,另一个梵高,在心中悄然而成.发现美,欣赏美更重 ...

  • 高三年级范文梵高作文
  • 2015届沭阳如东高级中学考场佳作汇编 2015-03-25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不仅梵高,很多 ...

  • 梵高作品欣赏
  • 凡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Vincent Van Gogh文森特· 一个新教徒之家,于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戴尔.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18 ...

  • 梵高的星空
  • 一个"疯子"心中的<星夜> 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没错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人,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其早期作品受到印象主义和 ...

  • 美术鉴赏课论文麦田群鸦
  • <麦田群鸦>: 梵高创造了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在早年,他曾经在法国认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画家接触过日本的浮世绘,受此影响,梵高的创作大都是以表现内心的情感为主,脱离写实.结合了印象派画家的某一些特点,梵高的作品当中,大都是简洁明亮,色彩比较强烈,笔触比较活跃,刺激视觉,表现情感意识.&l ...

  • 4.半命题"从此_我不再--"作文指导
  • 半命题作文"从此,我不再„„" 模拟题: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 ...

  • 读[梵高的坟茔]有感--[走近梵高]
  • <走进梵高> 梵高--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如今梵高在国际上的声誉使你想不知道他都难:一个令人敬仰的天才,一个伟大的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本以为他的一生应该是灿烂的,辉煌的,处处令人尊敬的.可直到最近读了<梵高的坟茔>,才发现自己错了,于是开始去慢慢了解他.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