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遵义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遵义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 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的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合谐的睛雨表、风向标,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因此,协调好劳动关系,是我县社会稳定和谐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我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

所谓劳动关系,即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目前我市的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并存的复杂的劳动关系,即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劳动关系,又有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的劳动关系,还有外商独资经营和私有企业的劳资关系。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逐步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建设,督促检查《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近年来,县政府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全县再就业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协作机制,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将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同时,为了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我县还建立了再就业领导组组成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政策,整体联动,保证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狠抓就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一是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在审批立项工程和项目的同时,优先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私营、个体经济,使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成为我市就业的主要增长点;三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推行非正规就业。为了鼓励从业人员从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绿化、快递快送、家政服务、接送学生上下学、家电自行车小维修等岗位,我县认真贯彻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从业人员以非全日制、季节工等灵活形式就业;四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企业妥善安置下岗富余职工;五是加快劳务输出步伐。针对我县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状,加强了同有关省市职介机构和用工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多方收集用工信息,加大了有组织向外劳务输出的步伐。

3、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能力

我县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推行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建立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体系。目前,全县培训机构有劳动保障培训中心、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就业的倍增效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目前,全县已为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对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员实行了全程的免费服务,对被录用的“4050”人员及其他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对重新上岗的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劳动合同鉴证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专门

开辟了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服务窗口,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同时,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

(二)社会保障工作

我县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管理服务逐步趋向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执法和维权情况

1、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全县国有及国有控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城镇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5%,民营企业中较大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2%,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为30%。积极推行了集体合同制度。同时还开展了对全县各类用工单位特别是煤炭、建筑制砖和餐饮服务行业的劳动用工综合治理活动,使全市劳动用工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

2、加强农民工管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大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使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二是加强了对农民工收入的宏观管理。去年以来,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煤炭企业一线农民工月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辅助人员工资为1000到1500元;三是在煤矿、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开展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和医疗保险专项执法活动;四是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农民工实行了与城镇人员同等的就业服务,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维权服务,推行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工作模式,提高了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工作水平。

3、建立监察制度,依法纠正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违纪行为

全县各级劳动监察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案件专查、劳动保障执法大检查和劳动用工年审,依法纠正和查处了大量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

4、积极开展劳动争议和信访接待工作。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我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群逐步增加,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权益分配的差异和利益方面的调整不均衡,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增多。为了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和信访接待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了三方处理机制和仲裁庭、仲裁员制度,及时、公正地处理各类争议案件。同时,开展“联动大接访”活动,为预防、排查和处理劳动纠纷做了大量工作,把许多群体性事件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绩。可以说,我市的劳动关系总体来讲是协调的、稳定的,但是,与和谐的劳动关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距离,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场正常秩序的现象经常发生。

工人们缺少诉求渠道,劳资关系无协调机制,结果往往导致矛盾激化。相对目前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现有工会组织体制和传统的工作方式显得不适应。

三、对今后开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立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一是尽快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目前,正在贯彻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于1994年7月,1995年1月1日施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保护劳动者权益,对社会弱者予以救济,旧的《劳动法》已经显得不相适应,需要在立法中予以完善。二是尽快出台《劳动就业促进法》。为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需要尽快出台《劳动就业促进法》。三是尽快完善《劳动合同法》等立法。为了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对《劳动合同法》作出修改。扩大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面,需相应修改《破产法》。同时,要加快制定《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行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工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政策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扩大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订立履约率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查处违法案件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会为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各类用人单位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将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终止、解除、变更实行动态管理。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共造履行劳动合同良好的氛围。要继续加强对煤炭企业、建筑企业、制砖行业和餐饮服务行业使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的监管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坚决杜绝农民工因工负伤而因无劳动合同导致的工伤待遇难落实的现象,切实为劳动者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四)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措施,积极整合劳动监督,仲裁、信访等部门力量,充分支持监督维权职能,努力构建合谐稳定劳动关系,力求实现劳资双方利益双赢。一是加强监察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用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劳资双方的行为,特别是约束资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招聘录用、工资发放、薪酬福利、休息休假、合同变动、关系解除等方面行为,使劳资关系能够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创新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要对企业欠薪欠费实行综合治理,建立起企业欠薪欠费预警机制,制定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起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化合力;三是强化职能,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要注重从劳资纠纷的源头抓起,构筑起劳动纠纷的第一条防线。围绕公平与效率的仲裁服务信念,着力畅通劳动仲裁“绿色通道”,通过快速处理,减免费用等措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落实责任,畅通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使劳动纠纷得到有效处

理。要认真落实领导公开接访,批阅来信,带案下访制度,有效维护信访安全。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

一是企业工会组织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关键环节上,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企业政策制定的工作,做好源头参与,事先介入工作,把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可调节的范围之内;二是工会组织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靠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工会组织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常态化,要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计划,做到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强宣传力度,形成企业主动参与,职工广泛参与的局面;四是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企业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发展,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工会组织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五是发挥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长处,及时摸清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开展好“交友帮扶”、领导干部和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要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解难帮困”基金、“大病救助”基金、离退体职工困难救助基金等,为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和实实在在的困难;六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约束劳资关系的法律文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

(六)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

要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营造合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合力。政府要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电视专题、报刊杂志、法规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津法规。用正确舆论引导公众,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主动配合执法维权。从而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要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能够正确对待职工合法利益。要求企业高度认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社会责任,表扬表现优秀的企业,批评表现不好的企业,让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6

关于遵义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 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的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合谐的睛雨表、风向标,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因此,协调好劳动关系,是我县社会稳定和谐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我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

所谓劳动关系,即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目前我市的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并存的复杂的劳动关系,即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劳动关系,又有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的劳动关系,还有外商独资经营和私有企业的劳资关系。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逐步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建设,督促检查《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近年来,县政府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全县再就业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协作机制,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将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同时,为了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我县还建立了再就业领导组组成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政策,整体联动,保证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狠抓就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一是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在审批立项工程和项目的同时,优先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私营、个体经济,使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成为我市就业的主要增长点;三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推行非正规就业。为了鼓励从业人员从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区绿化、快递快送、家政服务、接送学生上下学、家电自行车小维修等岗位,我县认真贯彻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从业人员以非全日制、季节工等灵活形式就业;四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企业妥善安置下岗富余职工;五是加快劳务输出步伐。针对我县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现状,加强了同有关省市职介机构和用工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多方收集用工信息,加大了有组织向外劳务输出的步伐。

3、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能力

我县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推行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建立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体系。目前,全县培训机构有劳动保障培训中心、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形成了就业的倍增效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目前,全县已为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对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员实行了全程的免费服务,对被录用的“4050”人员及其他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对重新上岗的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劳动合同鉴证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专门

开辟了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服务窗口,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同时,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财政等部门,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

(二)社会保障工作

我县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管理服务逐步趋向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执法和维权情况

1、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全县国有及国有控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城镇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5%,民营企业中较大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2%,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为30%。积极推行了集体合同制度。同时还开展了对全县各类用工单位特别是煤炭、建筑制砖和餐饮服务行业的劳动用工综合治理活动,使全市劳动用工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

2、加强农民工管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大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使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二是加强了对农民工收入的宏观管理。去年以来,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煤炭企业一线农民工月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辅助人员工资为1000到1500元;三是在煤矿、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开展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和医疗保险专项执法活动;四是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农民工实行了与城镇人员同等的就业服务,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维权服务,推行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工作模式,提高了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工作水平。

3、建立监察制度,依法纠正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违纪行为

全县各级劳动监察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案件专查、劳动保障执法大检查和劳动用工年审,依法纠正和查处了大量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

4、积极开展劳动争议和信访接待工作。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我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群逐步增加,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权益分配的差异和利益方面的调整不均衡,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增多。为了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和信访接待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了三方处理机制和仲裁庭、仲裁员制度,及时、公正地处理各类争议案件。同时,开展“联动大接访”活动,为预防、排查和处理劳动纠纷做了大量工作,把许多群体性事件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绩。可以说,我市的劳动关系总体来讲是协调的、稳定的,但是,与和谐的劳动关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距离,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场正常秩序的现象经常发生。

工人们缺少诉求渠道,劳资关系无协调机制,结果往往导致矛盾激化。相对目前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现有工会组织体制和传统的工作方式显得不适应。

三、对今后开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立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一是尽快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目前,正在贯彻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于1994年7月,1995年1月1日施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保护劳动者权益,对社会弱者予以救济,旧的《劳动法》已经显得不相适应,需要在立法中予以完善。二是尽快出台《劳动就业促进法》。为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需要尽快出台《劳动就业促进法》。三是尽快完善《劳动合同法》等立法。为了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对《劳动合同法》作出修改。扩大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面,需相应修改《破产法》。同时,要加快制定《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行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工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政策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扩大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订立履约率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查处违法案件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会为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各类用人单位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将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终止、解除、变更实行动态管理。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共造履行劳动合同良好的氛围。要继续加强对煤炭企业、建筑企业、制砖行业和餐饮服务行业使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的监管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坚决杜绝农民工因工负伤而因无劳动合同导致的工伤待遇难落实的现象,切实为劳动者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四)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措施,积极整合劳动监督,仲裁、信访等部门力量,充分支持监督维权职能,努力构建合谐稳定劳动关系,力求实现劳资双方利益双赢。一是加强监察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用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劳资双方的行为,特别是约束资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招聘录用、工资发放、薪酬福利、休息休假、合同变动、关系解除等方面行为,使劳资关系能够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创新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要对企业欠薪欠费实行综合治理,建立起企业欠薪欠费预警机制,制定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起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化合力;三是强化职能,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要注重从劳资纠纷的源头抓起,构筑起劳动纠纷的第一条防线。围绕公平与效率的仲裁服务信念,着力畅通劳动仲裁“绿色通道”,通过快速处理,减免费用等措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落实责任,畅通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使劳动纠纷得到有效处

理。要认真落实领导公开接访,批阅来信,带案下访制度,有效维护信访安全。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

一是企业工会组织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关键环节上,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企业政策制定的工作,做好源头参与,事先介入工作,把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可调节的范围之内;二是工会组织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靠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工会组织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常态化,要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计划,做到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强宣传力度,形成企业主动参与,职工广泛参与的局面;四是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企业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发展,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工会组织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五是发挥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长处,及时摸清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开展好“交友帮扶”、领导干部和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要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解难帮困”基金、“大病救助”基金、离退体职工困难救助基金等,为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解决燃眉之急和实实在在的困难;六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约束劳资关系的法律文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

(六)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

要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营造合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合力。政府要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电视专题、报刊杂志、法规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津法规。用正确舆论引导公众,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主动配合执法维权。从而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要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能够正确对待职工合法利益。要求企业高度认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社会责任,表扬表现优秀的企业,批评表现不好的企业,让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6


相关内容

  • 创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 10贵州遵义:创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课题组 杨仲林 2010年11月30日11: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遵义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背景及要求 (一)遵义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的集大成者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共遵义 ...

  • 遵义市创业项目库应用情况报告
  • 遵义市创业项目库应用情况报告 近年来,遵义市着力打造全国创业型城市,全面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政策.激活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五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的良性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 ...

  • 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口诀记忆
  • 中共党史重要会议汇总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

  • 党的各次重要会议
  • 党的各次重要会议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

  • 颂党恩答题
  • 晋城市"学党史.颂党恩. 践行群众路线"网络竞赛题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 1.<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提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 B.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

  •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结合全市实际,积极创新实践,探索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新载体,市委的这一重要举措得到群众真心的欢迎和党员的普遍赞同,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从此翻开了遵义乃至贵州基层党建新的一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诸多知名党建专家.各类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 ...

  •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通 讯 2008 №: 2 贵州省高校图工委2008年工作总结 贵州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2008.12.31. 2008年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是突飞猛进的一年,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贵州省高校图工委在贵州省教育厅高教 ...

  • 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 篇一: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推进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为总体原则,紧抓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试点改革契机,围绕医院总体工作思路,力争在公立医院改革领域取得新突破,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努力让医院发展更具活力,患者就医更放心.更安 ...

  • 大学生校园活动讲稿
  • (一)在学院2010-2011学年度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暨 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工作交接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很高兴在此与大家共聚一堂,参加学院2010-2011学年度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暨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工作交接仪式,首先我代表学院党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