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合办学

武汉现有高校好几十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教育部直属的七所:武大,华科,华师,理工,华农,财大与地大。从珞珈山到狮子山,从东湖南岸到南湖南岸,七校在武昌地区逐渐展开。记得湖北某报在报道武汉地区的高校时曾用过“老牌名校依山而建,新兴大学据水称雄”的言辞。目前,武昌同汉口与汉阳一样,都在为抹去曾经共同的“最大县城”污名而不断革新自己,可看上去依旧并不是很美的武昌最不缺的就是能制造美丽的大学、湖泊与山岭。天然地,武昌城里的大学便有了追逐山水的条件,新兴学校即使没有找到山也都凭临着大气的汤逊湖与黄家湖而建。

  

  大学有了山有了水,按理说应当是很美丽的,可也未必,若山不绿,水不清,或是山不亲民,水不亲校,那也就只能望着山水兴叹罢了。每次进出大学后,总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即使是所说的七校也有很多病垢。不说历史,也不说教学科研实力,就是所能感受到的氛围与所能看到的风物也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地方。当然,人们都喜欢那些不辱文明的东西,我所欣赏的也常是那些闪耀着魅力的人物或风物。七校的魅眼,也常常就存在于此。

  

  几年前的那个金色九月,初入大学的我最先喜欢上的是自己学校校门后不远处的水运湖。湖不大,却容下一长堤,水也不清,但有绿柳飘拂在两侧。就这样,喜欢上了大学。这个学校简称理工大,这个湖泊位于余家头校区。也是在那年,在军训打靶归校的途中,经过关山口,于是看到了另一所在汉的大学——华中科大。载着我们的校车要经过华科,于是我们从该校东门一直望到其西门,感觉华科很大,树也很多,其它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后来去过数次这个学校,每次都有不同但更深的了解。

  

  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走在校园里,因为若只呆在宿舍或是教室,就会感觉那不仅扼杀了自己,还侮辱了大学校园的美丽。可惜余家头那个地方,离武昌高校核心区很远,唯一方便出去领略其风情的只有两个学校。一个是经和平大道往东北方向不远的武汉科技大学老校区,一个是经友谊大道往西南方向不远的湖北大学。

  

  喜欢当年武科大老校区里面的热闹,该校高大的主楼后有条很受学生欢迎的小街,曾在那买过裤子,买过卷饼。至于湖北大学,很多人知道其后有武汉内环线最大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湖泊—沙湖。我大二过去的时候很失望,那里有死鱼飘在岸边。倒是我毕业以后再去,发现湖北大学跟中国其它许多大学一样变漂亮了,尤其该校的新图书馆,很有品位。湖大与武科大不是武汉七校,

但由于地缘因素,我一直喜欢湖大与武科,甚至在大学时曾想过去湖大上次晚自习,不过到毕业了也一直没实现这个想法。

  

  如果说我喜欢湖北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是因为地缘,那我喜欢武大则有很多缘由。武大位于武汉理工大的余家头与马房山两校区之间,有时候坐公交车要经过武大正门,常常有意注意“国立XX大学”那六个字。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在该校辅修,从那开始到毕业去过无数次珞珈山下。武大的校门,雅俗点说是沧桑,通俗点说是破旧,不过我喜欢它的简单与凝重。就是这样一个人老珠黄的校门,让我一次又一次被之震撼。

  

  如同诗赋“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武大很美,有做世界最美大学的潜质,不过我至今仍不同意“武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论断,顶多可以称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当然,不仅是我,我认识的一个“武大郎”在看了央视的系列节目“世界著名大学”之后,完全被康乃尔等大学的美所折服,自己也承认说武大最美是媒体在误导民众。我曾跟那位“武大郎”开玩笑说,武大是很美,不过也该化化装了,本来就饱经风霜,现还常不修边幅,看起来能很漂亮吗。城外很远处,厦大、新川大、浙大、中大、北大、港中文、中海洋、北师珠海分校等学校也都有很不错的景致。其实最美是谁很难说,因为美有很多种,美还涉及到主观感受,就看你喜欢哪种美了。

2008-5-4 23:54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2楼

大学期间听人说过,甚至是听华科的人说过HUST才是最美大学。感叹情人眼里出西施之余,我不得不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忽略了对人进行生活品质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感到悲哀。华科称为森林大学是名副其实,可大学不是森林公园,HUST优于繁茂的林木也忧于这些林木。树太多未必是件好事,本来就缺少开阔空间与大气建筑的华科很多空间更是被一些林木给遮蔽了。那么多的树木,夏天倒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秋天也常有梧桐细雨潸然泪的意境,可一年除夏天与秋天还有春天与冬天,春天的梧桐并不好看,冬天的梧桐不小心会掉点树枝下来砸着正在潜心思考的你。

  

  提到景致,不能不说七校之一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学生们俗称其为财大,进入该校,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真是财大气粗!”最早一次去财大是一中南民族大学的同乡带去的,那时正值国庆节,财大在礼堂公映《加勒比海盗》,因两校一街之隔所以民大的同乡带我去了财大。后来再去财大,发现一批 “文”姓的楼树了起来,比如“文汇

楼”、“文澜楼”、“文波楼”等等。其中“文澜楼”定是为了纪念该校曾经的历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而取的名。其它的教学楼也几乎都姓“文”,这就让我觉得有些重复了,而重复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财大校园最美的,是那个离校园正门不远的晓澜湖以及横卧其上的白色孔桥。那里常年碧波荡漾,水鸟游弋,配上傍边的钟楼,有一种很现代、很清丽的感觉。有人说那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校内湖,也不知道是否可以采信,但大不大不是问题,漂亮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喜欢上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其容貌也可能是因为一件小事,看到大学的魅眼也是这样。我最早喜欢上华中科大正是因为小事的缘故。大学二年级的秋天与几位同学一起去安徽天柱山玩,旅游团的车从华科启程,车上有很多该校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是他们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大姐。她很随和,当时觉得她很具有学姐风范,所以从她开始喜欢上了华科这个学校。后来接触过不少该校的学生,发现她们常有那种热情而实在的品质,正如那个学姐一样。到现在,我对HUST的校园仍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但我觉得那里的学生不错。换句话说,我喜欢HUST的人远胜过我喜欢那个学校的景色。

  

  华科校园里有一个地方叫“集贸”,就是校园里的一个集贸市场,主要卖蔬菜。正是这样一些单位社会的遗留物让我觉得那个校园有些奇怪,走在横平竖直的校园道路上像是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个工业小镇。不过真走在HUST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步行,因为学校很大,学生们几乎都骑车,教学楼下常常是一排排的自行车,很是壮观。这才是这个学校的特色。华科没有妩媚,可它的感染力就在平平淡淡中,那平淡中蕴涵的一股向上的力量常如惊鸿一瞥,让你眼前一亮。从华中工学院的查谦院长到后来的朱九思,杨叔子,周济,再到现在华科的校长李培根,校长们所体现出来的都是惊鸿一瞥,一种勇于在困难中寻找出路的精神。

  

  没有人的学校再美还不如个花园,没有景的学校人再多也就是个工厂,没有交流的学校再怎样不错也只能流于自我陶醉。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我眼中,江城七校魅眼三只,一只在风物,一只在人物,一只在学子相互交往中体现的大学人格与大学精神。

  

  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大学,可后来觉得抱怨没有必要也不是件有益的事。能上国外的,或是京城沪上的名校当然更好,但若是考分不济或是实力不行来武汉这地方也不见得错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可能是因为与它长期相处产生了感情,

但事实上相对与那些你未接触的,它未必优秀到足以让你喜欢。不过,这一假设不考虑也罢,因为谁也无法避免,我们既是自己学校的观察者又是其参与者。况且,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熏陶是不分学校的,校园文化本身的很多要素也不是那个学校专有的。正如我们可以铭记哈佛的“与真理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还可以内化为我们的做学问的原则。武汉七校,各有各的校训,各有各的校徽,校史,所处位置不同,建筑风貌也不同,但所有这些也都有共同点,比如校训所倡导的精神,对每一个学子都是有激励作用的。

2008-5-4 23:55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3楼

大学的魅丽之眼,在校训与校园精神中常有集中显露。七校中,校训最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他们的确有一种精神叫“勤耕力读”。而校园精神方面,在南望山脚下的中国地质大学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忠实实践者。这些精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其它五校也有自己的精神特色,但如果要用话语来形容我所认为的七校的精神气质,我想这很难,因为精神要体现出来不说也可以感受到,要是没有发现说出来也很难领会。

  

  以前在武汉地区大学生中流行一段话,“武大的山,华科的饭,华师的美女,理工的流氓满街串。”还有“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等说法。当然,这些都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段子了,现在用它们去形容这些大学已不是很合时宜。现在是怎样的呢,自然也无法一言以概之。比如要说美女,华师有,可人家江汉大学也有,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大学也不会少的。说学习,不见得武大的,地大的,或是财大等学校的学生就不如华科的认真。要说食堂,不得不承认华科在这块的后勤服务确实明显好于其它几校,质量不错价格还合理。当然,后勤改革后的今天,天下食堂性价比几乎都差不多,食堂好坏已不仅仅看实惠不实惠,最好还要看看环境是否优雅,食物品种是否丰富等方面。大学期间吃过很多学校的食堂,其中有两个食堂我最怀念,一个在武大,一个在理工。武大的樱顶食堂不大,但环境很优雅,不错的食堂。理工大西院的恬园餐厅食物品种齐全,也是不错的地方。

  

  当然了,大学的食堂再好也就那样,大学之美美在包括食堂在内的很多方面。记得在武汉大学参与“七校联合办学”辅修的时候,七校学子共坐一堂,感觉真的很好。每次考试结束,发现财大与师大的学生成绩总是要好些。或许是因为他们学校女生比例大,而女生考试认真些吧。不过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等到毕业了每个辅修班

的学生都会认识不少其它六校的学生。这对于辅修的学生来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多接触其它学校的学生也就是多接触其它学习的文化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

  

  接触七校其它学校的学生,常会发现学生们通常了解自己的学校也很爱自己的学校。在珞珈山水论坛中,武大人洋溢的是对学校的爱与怀念。在白云黄鹤论坛中,华中科大人对自己学校的爱并不是那种溢于言表的,但当他们的学校发展面对问题时,或是当有外校人不是很公正地评说他们学校时,他们那种万众一心一致对外的精神让你马上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

  

  高中时的同桌就读于地大,因此去过地大几次,对该校的山底隧道及其化石林记忆尤深。记得一次从地大体育馆前经过,正巧有人在打羽毛球,身边的同学便给我介绍起出自他们学校的羽毛球奥运冠军高凌,看得出他的自豪。有一次跟一位武大法学院的学生聊,发现他对他们学校的几个哲学大牛――邓晓芒、郭齐勇等人如数家珍。有一次,在武汉理工的东风招聘厅内,面对某家主要招工科毕业生但兼招财务毕业生公司的宣讲人,中南财大的一学生出于关心自己的学校甚至直接站起来说财大有财务管理类的专业而且不错,并建议那个单位也去财大招

2008-5-4 23:56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4楼

同在一城之内,不断接触其它学校的七校学生常会相互比较起学校的美与不足。有人抱怨理工的梧桐没有华师的高,有人发现华科的新教室都有空调而很多学校还没有,还有人甚至觉得华农要是离武昌中心近些就好了。其实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好,这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作为对其所在母校的一种责任。据说,武汉大学正门前本来要修建一栋高楼的,由于该校师生在学校论坛等地方提出XX,所以最终该楼停建,为的只是要给武大门前留个开阔的视野。同样的事情还很多,去年夏天,连接理工大鉴湖与马房山的“工大路”被当地政府部门改了名,后来学生们在学校经纬论坛上发贴表示不满,学校见此便与政府沟通希望能改回原来的路名,最后学生们看到了路牌恢复成了“工大路”。

  

  论大学魅眼之风物,我最钟情于大学里的建筑,比如说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等。以前华科老校长杨叔子院士说华科的房屋大多只能遮风挡雨,这话一点不假,不过这几年华科的教学楼建设面貌已有很大改观。且不说该校那个巨大的东九与西十二教学楼,就是其经管理学院等几个学院共用的那个棕红色的大楼也是相当不错。武汉大学的文科楼群,计算机学院大楼等新兴而不失古典色彩

的建筑也在这几年投入使用了。华师,华农,财大,地大都在原有的校园内不断改善以教学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环境。理工大正在紧邻老校区的南湖地区建设很漂亮的新校园,让长期以来拥挤而略显陈旧的教学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扩展。以上说的是七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事实上武汉其它高校也建设得很快。我一位同学去过光谷那边的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园,回来跟我说那里环境很漂亮。

  

  是的,大学非有大楼之大而应当有大师之大,但大学不应盲目追求大楼并不代表大学不需要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如果学校教学条件跟不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又能够争取到资金来建设自己的学校提高教学条件,那么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对自己的大学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我们放眼国外或是武汉之外的其他地区,我们会发现包括武汉七校在内的在汉高校,就校园环境来说,不是建得太好了,而是太落后了,再不建就难以发展了。刚入大学那会,最受不了自己学校那里食堂的消毒碗一次要收两毛钱,因为发现其它兄弟学校都是免费的。还受不了那个尘土飞扬的操场,因为别人早在高中就享受塑胶跑道了而我们到大学了还只能面对泥土,下雨天就更惨,只能面对泥泞,球也不能踢了。

  

  武汉理工东院隔壁就是华中师范大学,两校一墙之隔。墙中有一窟窿似的通道,每天会有不少学生从中穿过。有到理工上自习的,有到华师超市购物的,还有GGMM一起出双入对的。这个门让人看着很别扭,总感觉有损两校作为大学的形象,一些学生建议推倒重新建个正规点的,省得通过的人都要小心碰头。据说那个窟窿通道原来是正规的gate而不是现在的别扭的door,是当年因为非典的干扰才临时砌墙堵上的。

  

  华师大的校园因为座拥桂子山而具魅力。该校有一条很经典的路叫桂中路,笔直,整洁,两边林木成行,树中掩映着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两个建筑很唯美的学院,还连通图书馆,博雅园与老行政楼等校园景观点。总之,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贵中路,常年会有一种鸟语花鸣、翰墨飘香的感觉。说起桂子山,当然就会说起桂子花开。武汉的高校包括武汉这个城市都喜欢种桂花。秋天的时候,走到那个学校都能偶闻一股桂子香。

  

  武汉的夏天很热,同时由于武汉的冬天跟大多数地区的冬天一样看起来很凋敝,所以要感受武汉高校的校园景色最好在春天与秋天。春天的时候,校园内梅花,玉兰,桃花,樱花相继开放。秋天的时候,梧桐,银杏,香樟,水杉等树木色彩斑斓。论春色,财大晓澜湖与理工

大龙韵湖,武大珞珈山与华农的南湖岸都是踏青的理想之地。论秋色,华师桂子山,华科喻家山,华农狮子山,武大珞珈山当为最佳。

2008-5-4 23:56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5楼

武大的樱花非常有名,每年三月末四月初时,人潮人海,看人容易看花难,这正是它名不虚传所致。走在樱花大道,抬头可见素洁的花朵衬托着民国时期修建的老斋舍,低头又偶然会有片片落樱从你眼前滑下,在繁杂的城市中那的确是如同走在世外樱源。大学期间去看过几次樱花,直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毕业后,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校园歌曲《樱园梦》,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一武大女生的原创作品。歌很好听,不过或许真正让我喜欢听还因为自己也多次登上城堡,看过那里樱花儿飘落。

  

  不能不提的是,在离武昌地区比较远的汉阳地区,有一所同样不是七校成员但很美丽的大学——江汉大学,它伴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靠着芳草萋萋的三角湖,给人的就是那种极目楚天舒的享受。事实上,在武汉,还有很多想江汉大学一样具有自己特色的美丽的大学。

  

  易中天教授回武大演讲时曾说,为什么学生们都争着上名校,因为名校有很好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熏陶出人才。或许还真是有道理,现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当年就是冲着武大是个美丽的老牌名校来的,结果真被熏陶成了人才。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与氛围,正如熏有很多种,可能是香熏能是普通烟熏,这就看那个学校是什么类型的了。熏还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深一点的可能熏出杰出人物,浅一点可能只能熏出一些人手而已。武汉七校,相对来说,最能熏出院士的是武汉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最能熏陶出企业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而从华中师大崛起的中国乡村建设学派让人刮目相看。中南财大与华中农大在各自的领域也是建树颇深。

  

  大学的时候听人说过,在武昌,随便抓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在上学的大学生,年龄大点的可能是研究生,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在位于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之间的广埠屯数码一条街,到处都是买电脑或是换MP3的大学生。到目前为止,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已经突破100万人,招生人数最多的武大、华科、武汉理工三校每年本硕博总招生各自都在一万以上。七校中的其它四校规模稍小但每年也都招大几千人。

  

  话说回来,大学太大了不是什么很值得庆幸的事情,面积大当然是好事,但招生太多就可能不好了。为什么人多不好,很显然的,资源有限而

若人过多则人均可得发展空间肯定不足。说其面积大是好事我便想起了华农,它可有7000亩之大,而且那里的学生不是很多,所以那是个比较休闲的大学校园。华农盛产草莓,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上几女生邀我一起去华农吃草莓,可惜那个周末天公不作美,下雨让草莓梦变成了倒霉梦。大学期间这样的遗憾事情还真不少。一直想去地大看看他们学校的博物馆,里面有还原成型的恐龙化石,可跟同学从博物馆前经过数次也因一些原因最终没有进去过。

  

  在武汉生活了几年,进进出出大学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一样的风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风物却也可能有一样的心情。曾经抬头仰望珞珈,平添几许高远。快步于喻园,常多一股活力。还有我的母校,马房山上的飞马,每次看它就有种奋蹄前行的冲动。还有,南湖岸的波光,民大图书馆后的落日……

  

  现已是2008年,秋天来到之时,还会有很多年轻的人们来到武汉开启他们的大学时代,他们所经历的,就是我曾经看到的,而今天写下的。此时串起七校的魅眼,就当是在春天写下一首诗,用它献给属于你我曾经的校园。

武汉七校联合办学 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大名校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2 11:26 武汉晨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2002级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小周,顺利与一知名广告公司达成就业意向。能在强手如林的就业竞争中胜出,小周依靠的优势是修读了武大经济学双学位。

  华师的学生能选修武大的学位,受益于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发出倡议成立的武汉“七校联合办学”联盟(简称“七校联办” )。据介绍,该联盟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签订协议成立,联合办学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第一轮为期7年。

  明年将是第一轮七校联合办学的最后一年,各校2005级学生将是最后一届受益者。近期,武大传出消息,取消法学专业跨校辅修计划。这不禁让人怀疑,该计划会不会在2007年终结?“七校联合办学”出路何在?

  [现状]

  跨校选修拿双学位 办学模式最彻底

  “七校联办”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项目规定,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大二学生可以跨校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这就意味着,考入武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学生,凭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上7所高校。

  

按照协议要求,辅修学生修满5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拿到双学位;修满前25个学分而终止的,可以拿到辅修证书。为了保证不与本专业冲突,双学位课程教学都是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

  据悉,高校联合办学并非武汉独有,但武汉的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来说最彻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校虽然都有跨校辅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选修公共课,不能拿学位;而武汉的联合办学不但可以辅修公共选修课,还可以修专业课,拿辅修证、双学位。

  高校拿出优势专业 5年惠及万余学子

  武大、华科大、华师等高校教务处统计的数据显示,5年来,7所高校互相跨校辅修的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年来,从‘七校联办’受益的学生总数应该超过了1万人。”武大教务部负责此项工作的方祥玉老师说。

  华师教务处副处长刘建清肯定了“七校联办”带给学生的好处。他介绍,该校学生到其他学校修双学位的累计已有477人,130人获得双学位。华师接受外校学生累计已有482人,117人获得双学位。他介绍,辅修该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一些依靠第二学位找到了工作,有的考上了辅修专业的研究生。

  据了解,联合办学的7所高校,拿出的都是自己的优势专业:如武汉大学的法学、新闻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等。任课教师大多都是该专业的知名教授。

  “当初倡议七校联办的目的,就是发挥各校优势、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刘建清说。

  [问题]

  有的高校“吃不下”有的高校“吃不饱”

  2005年12月15日,武大相关负责人对外发布信息称,因师资紧缺,该校2006年拟停办法学双学位班,该专业校内选修也将限制人数。“现在武大所有的大教室在周末都被辅修占满,我们已无力再接受更多学生辅修了。”近日,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老师无奈地表示。

  据悉,因教学资源极度紧张,教师严重不足,该校正常教学也受影响,武大今年取消了法学专业的跨校辅修计划。

  与武大“吃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面临“吃不饱”的尴尬。

  华农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拿出了数门实力最强的专业对外招收辅修生,但每年因招到的学生不足30人无法开班。“许多学生觉得,学校挂个‘农’字,吸引力大大降低。”该负责人表示,该校目前勉强能保证实力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开班。

  与华农相似,地大教务处负责人介绍,该校拿出珠宝

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但因连年报名人数不足30人,2001年至今一直未能开班。

  辅修费需数千元跨校选修成有钱学生专利?

  据悉,“七校联办”每学期预报名时,报名人数不少,但交钱上课时,人数往往大大缩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千元辅修费让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最终放弃。

  据了解,跨校选修按学分收费,一般专业一个学分100元,武大WTO法学和WTO商学等专业则高达一个学分300元。

  正在武大修读WTO商学双学位的华师桂同学计算:修满57个学分,每个学分300元,加上36门课程的课本,总共近20000元。一般专业也需5000元。据悉,华师2005年只有一人辅修武大WTO双学位。

  据悉,目前武汉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双学位的内容,国家助学贷款也不包括学生修读双学位所需的费用,不少贫困生因此被拒之门外。

  华师中文系学生小刘表示,自己希望修双学位增加就业筹码,但因为贫困无奈放弃,“失去这个机会,就业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处于弱势,难道修双学位是有钱学生的专利?”

  对此,武大WTO学院副院长银新力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在此前提下,学生跨校辅修应考虑自身经济能力。华师教务处教务管理办公室纪红则表示:“该校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可允许缓交或分期交清辅修费。”

  省属高校能否加盟

  武大教务部和华师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初考虑到范围过大难以组织,同时担心加入省属高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影响辅修教学效果,所以“七校联办”未纳入省属高校。

  对此,湖大和武汉科技大学一些学生颇有怨言。湖大文学院2004级学生小周表示,湖大早已在一本招生,学生基础应该没有问题,且部属高校一样得到地方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不能把我们排除在外”。

  华科大教务部秘书施珩老师说,该校接到许多湖大和武科大学生电话,请求到该校辅修,“我们也希望纳入这些高校的学生,目前已把计划上报校领导等待裁决”。

  采访中,华师、地大、华农等高校均表示,“不反对省属高校加入,但需7校开会讨论”。但武大教务部“七校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联办规模问题,省属高校加入“不大可能”。

  对“是否有意争取加入‘七校联办’”的提问,湖大校办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还没有考虑此问题”。

  但记者从武大教务部了解到,该校WTO法学和WTO商学两个专业已经接受7校之外的学生辅修。

  [出路]

  “七校联办”不会停范围还将更广

  虽然“七校联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采访中7所高校均表示,“七校联办”不会停止。

  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表示,各高校在保证本校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都在积极推进“七校联办”。“今后的联合办学范围会越来越广,内容会越来越多”,方祥玉说。

  她介绍,今后武大将承认部分课程跨校辅修,即学生在外校辅修某几门课的学分可以算做本校学分。

  “七校联办”协议还规定:学生可跨校利用他校实验室、图书馆、教学基地,相互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华师教务处副处长刘建清表示,这些协议内容在本轮联合办学中未完全实行,下一轮将努力付诸实施。

  [提醒]

  专业跨度太大跨校辅修效果不佳

  李东主修某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同时辅修了武大的WTO法学专业,并拿到双学位。然而,在前不久的海尔公司招聘中,英语过了四级、专业成绩也不错的李东遭到淘汰。

  海尔的招聘负责人告诉他,第一专业化学与第二专业相差太远,公司并不认同他的双学位。

  采访中,很多修双学位的学生表示,之所以攻读双学位,主要是为了在职场上增添筹码。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考虑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是否有关联,而是盲目辅修,结果花费了金钱,就业时起到的效果也不佳,有的甚至无法完成学业,半途而废。

  华师新闻系2002级学生胡强介绍,他辅修了武大经济学,但是因为没有高等数学基础,他学起来很吃力,而且只学到一些经济学的“皮毛”。胡强同时表示,求职时并没有感到辅修为他增加了多少优势。

  “选择辅修的专业与主修专业一定要有相关性,不能跨度太大。”胡强就此提醒准备辅修的学生。

  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老师说,求职过程中,所有应聘者都要接受考核,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选修双学位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平台,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岗位,但不能过分强调双学位在求职中的分量。(记者杨万国 实习生陈新勇 许程)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武汉现有高校好几十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教育部直属的七所:武大,华科,华师,理工,华农,财大与地大。从珞珈山到狮子山,从东湖南岸到南湖南岸,七校在武昌地区逐渐展开。记得湖北某报在报道武汉地区的高校时曾用过“老牌名校依山而建,新兴大学据水称雄”的言辞。目前,武昌同汉口与汉阳一样,都在为抹去曾经共同的“最大县城”污名而不断革新自己,可看上去依旧并不是很美的武昌最不缺的就是能制造美丽的大学、湖泊与山岭。天然地,武昌城里的大学便有了追逐山水的条件,新兴学校即使没有找到山也都凭临着大气的汤逊湖与黄家湖而建。

  

  大学有了山有了水,按理说应当是很美丽的,可也未必,若山不绿,水不清,或是山不亲民,水不亲校,那也就只能望着山水兴叹罢了。每次进出大学后,总感觉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即使是所说的七校也有很多病垢。不说历史,也不说教学科研实力,就是所能感受到的氛围与所能看到的风物也有很多让人不愉快的地方。当然,人们都喜欢那些不辱文明的东西,我所欣赏的也常是那些闪耀着魅力的人物或风物。七校的魅眼,也常常就存在于此。

  

  几年前的那个金色九月,初入大学的我最先喜欢上的是自己学校校门后不远处的水运湖。湖不大,却容下一长堤,水也不清,但有绿柳飘拂在两侧。就这样,喜欢上了大学。这个学校简称理工大,这个湖泊位于余家头校区。也是在那年,在军训打靶归校的途中,经过关山口,于是看到了另一所在汉的大学——华中科大。载着我们的校车要经过华科,于是我们从该校东门一直望到其西门,感觉华科很大,树也很多,其它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后来去过数次这个学校,每次都有不同但更深的了解。

  

  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走在校园里,因为若只呆在宿舍或是教室,就会感觉那不仅扼杀了自己,还侮辱了大学校园的美丽。可惜余家头那个地方,离武昌高校核心区很远,唯一方便出去领略其风情的只有两个学校。一个是经和平大道往东北方向不远的武汉科技大学老校区,一个是经友谊大道往西南方向不远的湖北大学。

  

  喜欢当年武科大老校区里面的热闹,该校高大的主楼后有条很受学生欢迎的小街,曾在那买过裤子,买过卷饼。至于湖北大学,很多人知道其后有武汉内环线最大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湖泊—沙湖。我大二过去的时候很失望,那里有死鱼飘在岸边。倒是我毕业以后再去,发现湖北大学跟中国其它许多大学一样变漂亮了,尤其该校的新图书馆,很有品位。湖大与武科大不是武汉七校,

但由于地缘因素,我一直喜欢湖大与武科,甚至在大学时曾想过去湖大上次晚自习,不过到毕业了也一直没实现这个想法。

  

  如果说我喜欢湖北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是因为地缘,那我喜欢武大则有很多缘由。武大位于武汉理工大的余家头与马房山两校区之间,有时候坐公交车要经过武大正门,常常有意注意“国立XX大学”那六个字。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在该校辅修,从那开始到毕业去过无数次珞珈山下。武大的校门,雅俗点说是沧桑,通俗点说是破旧,不过我喜欢它的简单与凝重。就是这样一个人老珠黄的校门,让我一次又一次被之震撼。

  

  如同诗赋“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武大很美,有做世界最美大学的潜质,不过我至今仍不同意“武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论断,顶多可以称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当然,不仅是我,我认识的一个“武大郎”在看了央视的系列节目“世界著名大学”之后,完全被康乃尔等大学的美所折服,自己也承认说武大最美是媒体在误导民众。我曾跟那位“武大郎”开玩笑说,武大是很美,不过也该化化装了,本来就饱经风霜,现还常不修边幅,看起来能很漂亮吗。城外很远处,厦大、新川大、浙大、中大、北大、港中文、中海洋、北师珠海分校等学校也都有很不错的景致。其实最美是谁很难说,因为美有很多种,美还涉及到主观感受,就看你喜欢哪种美了。

2008-5-4 23:54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2楼

大学期间听人说过,甚至是听华科的人说过HUST才是最美大学。感叹情人眼里出西施之余,我不得不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忽略了对人进行生活品质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感到悲哀。华科称为森林大学是名副其实,可大学不是森林公园,HUST优于繁茂的林木也忧于这些林木。树太多未必是件好事,本来就缺少开阔空间与大气建筑的华科很多空间更是被一些林木给遮蔽了。那么多的树木,夏天倒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秋天也常有梧桐细雨潸然泪的意境,可一年除夏天与秋天还有春天与冬天,春天的梧桐并不好看,冬天的梧桐不小心会掉点树枝下来砸着正在潜心思考的你。

  

  提到景致,不能不说七校之一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汉,学生们俗称其为财大,进入该校,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真是财大气粗!”最早一次去财大是一中南民族大学的同乡带去的,那时正值国庆节,财大在礼堂公映《加勒比海盗》,因两校一街之隔所以民大的同乡带我去了财大。后来再去财大,发现一批 “文”姓的楼树了起来,比如“文汇

楼”、“文澜楼”、“文波楼”等等。其中“文澜楼”定是为了纪念该校曾经的历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而取的名。其它的教学楼也几乎都姓“文”,这就让我觉得有些重复了,而重复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财大校园最美的,是那个离校园正门不远的晓澜湖以及横卧其上的白色孔桥。那里常年碧波荡漾,水鸟游弋,配上傍边的钟楼,有一种很现代、很清丽的感觉。有人说那是中国高校最大的校内湖,也不知道是否可以采信,但大不大不是问题,漂亮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喜欢上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其容貌也可能是因为一件小事,看到大学的魅眼也是这样。我最早喜欢上华中科大正是因为小事的缘故。大学二年级的秋天与几位同学一起去安徽天柱山玩,旅游团的车从华科启程,车上有很多该校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是他们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大姐。她很随和,当时觉得她很具有学姐风范,所以从她开始喜欢上了华科这个学校。后来接触过不少该校的学生,发现她们常有那种热情而实在的品质,正如那个学姐一样。到现在,我对HUST的校园仍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但我觉得那里的学生不错。换句话说,我喜欢HUST的人远胜过我喜欢那个学校的景色。

  

  华科校园里有一个地方叫“集贸”,就是校园里的一个集贸市场,主要卖蔬菜。正是这样一些单位社会的遗留物让我觉得那个校园有些奇怪,走在横平竖直的校园道路上像是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个工业小镇。不过真走在HUST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步行,因为学校很大,学生们几乎都骑车,教学楼下常常是一排排的自行车,很是壮观。这才是这个学校的特色。华科没有妩媚,可它的感染力就在平平淡淡中,那平淡中蕴涵的一股向上的力量常如惊鸿一瞥,让你眼前一亮。从华中工学院的查谦院长到后来的朱九思,杨叔子,周济,再到现在华科的校长李培根,校长们所体现出来的都是惊鸿一瞥,一种勇于在困难中寻找出路的精神。

  

  没有人的学校再美还不如个花园,没有景的学校人再多也就是个工厂,没有交流的学校再怎样不错也只能流于自我陶醉。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我眼中,江城七校魅眼三只,一只在风物,一只在人物,一只在学子相互交往中体现的大学人格与大学精神。

  

  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大学,可后来觉得抱怨没有必要也不是件有益的事。能上国外的,或是京城沪上的名校当然更好,但若是考分不济或是实力不行来武汉这地方也不见得错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可能是因为与它长期相处产生了感情,

但事实上相对与那些你未接触的,它未必优秀到足以让你喜欢。不过,这一假设不考虑也罢,因为谁也无法避免,我们既是自己学校的观察者又是其参与者。况且,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熏陶是不分学校的,校园文化本身的很多要素也不是那个学校专有的。正如我们可以铭记哈佛的“与真理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还可以内化为我们的做学问的原则。武汉七校,各有各的校训,各有各的校徽,校史,所处位置不同,建筑风貌也不同,但所有这些也都有共同点,比如校训所倡导的精神,对每一个学子都是有激励作用的。

2008-5-4 23:55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3楼

大学的魅丽之眼,在校训与校园精神中常有集中显露。七校中,校训最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他们的确有一种精神叫“勤耕力读”。而校园精神方面,在南望山脚下的中国地质大学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忠实实践者。这些精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其它五校也有自己的精神特色,但如果要用话语来形容我所认为的七校的精神气质,我想这很难,因为精神要体现出来不说也可以感受到,要是没有发现说出来也很难领会。

  

  以前在武汉地区大学生中流行一段话,“武大的山,华科的饭,华师的美女,理工的流氓满街串。”还有“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等说法。当然,这些都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段子了,现在用它们去形容这些大学已不是很合时宜。现在是怎样的呢,自然也无法一言以概之。比如要说美女,华师有,可人家江汉大学也有,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大学也不会少的。说学习,不见得武大的,地大的,或是财大等学校的学生就不如华科的认真。要说食堂,不得不承认华科在这块的后勤服务确实明显好于其它几校,质量不错价格还合理。当然,后勤改革后的今天,天下食堂性价比几乎都差不多,食堂好坏已不仅仅看实惠不实惠,最好还要看看环境是否优雅,食物品种是否丰富等方面。大学期间吃过很多学校的食堂,其中有两个食堂我最怀念,一个在武大,一个在理工。武大的樱顶食堂不大,但环境很优雅,不错的食堂。理工大西院的恬园餐厅食物品种齐全,也是不错的地方。

  

  当然了,大学的食堂再好也就那样,大学之美美在包括食堂在内的很多方面。记得在武汉大学参与“七校联合办学”辅修的时候,七校学子共坐一堂,感觉真的很好。每次考试结束,发现财大与师大的学生成绩总是要好些。或许是因为他们学校女生比例大,而女生考试认真些吧。不过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等到毕业了每个辅修班

的学生都会认识不少其它六校的学生。这对于辅修的学生来说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多接触其它学校的学生也就是多接触其它学习的文化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

  

  接触七校其它学校的学生,常会发现学生们通常了解自己的学校也很爱自己的学校。在珞珈山水论坛中,武大人洋溢的是对学校的爱与怀念。在白云黄鹤论坛中,华中科大人对自己学校的爱并不是那种溢于言表的,但当他们的学校发展面对问题时,或是当有外校人不是很公正地评说他们学校时,他们那种万众一心一致对外的精神让你马上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

  

  高中时的同桌就读于地大,因此去过地大几次,对该校的山底隧道及其化石林记忆尤深。记得一次从地大体育馆前经过,正巧有人在打羽毛球,身边的同学便给我介绍起出自他们学校的羽毛球奥运冠军高凌,看得出他的自豪。有一次跟一位武大法学院的学生聊,发现他对他们学校的几个哲学大牛――邓晓芒、郭齐勇等人如数家珍。有一次,在武汉理工的东风招聘厅内,面对某家主要招工科毕业生但兼招财务毕业生公司的宣讲人,中南财大的一学生出于关心自己的学校甚至直接站起来说财大有财务管理类的专业而且不错,并建议那个单位也去财大招

2008-5-4 23:56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4楼

同在一城之内,不断接触其它学校的七校学生常会相互比较起学校的美与不足。有人抱怨理工的梧桐没有华师的高,有人发现华科的新教室都有空调而很多学校还没有,还有人甚至觉得华农要是离武昌中心近些就好了。其实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好,这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作为对其所在母校的一种责任。据说,武汉大学正门前本来要修建一栋高楼的,由于该校师生在学校论坛等地方提出XX,所以最终该楼停建,为的只是要给武大门前留个开阔的视野。同样的事情还很多,去年夏天,连接理工大鉴湖与马房山的“工大路”被当地政府部门改了名,后来学生们在学校经纬论坛上发贴表示不满,学校见此便与政府沟通希望能改回原来的路名,最后学生们看到了路牌恢复成了“工大路”。

  

  论大学魅眼之风物,我最钟情于大学里的建筑,比如说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等。以前华科老校长杨叔子院士说华科的房屋大多只能遮风挡雨,这话一点不假,不过这几年华科的教学楼建设面貌已有很大改观。且不说该校那个巨大的东九与西十二教学楼,就是其经管理学院等几个学院共用的那个棕红色的大楼也是相当不错。武汉大学的文科楼群,计算机学院大楼等新兴而不失古典色彩

的建筑也在这几年投入使用了。华师,华农,财大,地大都在原有的校园内不断改善以教学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环境。理工大正在紧邻老校区的南湖地区建设很漂亮的新校园,让长期以来拥挤而略显陈旧的教学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扩展。以上说的是七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事实上武汉其它高校也建设得很快。我一位同学去过光谷那边的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园,回来跟我说那里环境很漂亮。

  

  是的,大学非有大楼之大而应当有大师之大,但大学不应盲目追求大楼并不代表大学不需要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如果学校教学条件跟不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又能够争取到资金来建设自己的学校提高教学条件,那么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对自己的大学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我们放眼国外或是武汉之外的其他地区,我们会发现包括武汉七校在内的在汉高校,就校园环境来说,不是建得太好了,而是太落后了,再不建就难以发展了。刚入大学那会,最受不了自己学校那里食堂的消毒碗一次要收两毛钱,因为发现其它兄弟学校都是免费的。还受不了那个尘土飞扬的操场,因为别人早在高中就享受塑胶跑道了而我们到大学了还只能面对泥土,下雨天就更惨,只能面对泥泞,球也不能踢了。

  

  武汉理工东院隔壁就是华中师范大学,两校一墙之隔。墙中有一窟窿似的通道,每天会有不少学生从中穿过。有到理工上自习的,有到华师超市购物的,还有GGMM一起出双入对的。这个门让人看着很别扭,总感觉有损两校作为大学的形象,一些学生建议推倒重新建个正规点的,省得通过的人都要小心碰头。据说那个窟窿通道原来是正规的gate而不是现在的别扭的door,是当年因为非典的干扰才临时砌墙堵上的。

  

  华师大的校园因为座拥桂子山而具魅力。该校有一条很经典的路叫桂中路,笔直,整洁,两边林木成行,树中掩映着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两个建筑很唯美的学院,还连通图书馆,博雅园与老行政楼等校园景观点。总之,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贵中路,常年会有一种鸟语花鸣、翰墨飘香的感觉。说起桂子山,当然就会说起桂子花开。武汉的高校包括武汉这个城市都喜欢种桂花。秋天的时候,走到那个学校都能偶闻一股桂子香。

  

  武汉的夏天很热,同时由于武汉的冬天跟大多数地区的冬天一样看起来很凋敝,所以要感受武汉高校的校园景色最好在春天与秋天。春天的时候,校园内梅花,玉兰,桃花,樱花相继开放。秋天的时候,梧桐,银杏,香樟,水杉等树木色彩斑斓。论春色,财大晓澜湖与理工

大龙韵湖,武大珞珈山与华农的南湖岸都是踏青的理想之地。论秋色,华师桂子山,华科喻家山,华农狮子山,武大珞珈山当为最佳。

2008-5-4 23:56 回复

请叫我小七

1位粉丝

5楼

武大的樱花非常有名,每年三月末四月初时,人潮人海,看人容易看花难,这正是它名不虚传所致。走在樱花大道,抬头可见素洁的花朵衬托着民国时期修建的老斋舍,低头又偶然会有片片落樱从你眼前滑下,在繁杂的城市中那的确是如同走在世外樱源。大学期间去看过几次樱花,直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毕业后,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校园歌曲《樱园梦》,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一武大女生的原创作品。歌很好听,不过或许真正让我喜欢听还因为自己也多次登上城堡,看过那里樱花儿飘落。

  

  不能不提的是,在离武昌地区比较远的汉阳地区,有一所同样不是七校成员但很美丽的大学——江汉大学,它伴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靠着芳草萋萋的三角湖,给人的就是那种极目楚天舒的享受。事实上,在武汉,还有很多想江汉大学一样具有自己特色的美丽的大学。

  

  易中天教授回武大演讲时曾说,为什么学生们都争着上名校,因为名校有很好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熏陶出人才。或许还真是有道理,现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当年就是冲着武大是个美丽的老牌名校来的,结果真被熏陶成了人才。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与氛围,正如熏有很多种,可能是香熏能是普通烟熏,这就看那个学校是什么类型的了。熏还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深一点的可能熏出杰出人物,浅一点可能只能熏出一些人手而已。武汉七校,相对来说,最能熏出院士的是武汉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最能熏陶出企业家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而从华中师大崛起的中国乡村建设学派让人刮目相看。中南财大与华中农大在各自的领域也是建树颇深。

  

  大学的时候听人说过,在武昌,随便抓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在上学的大学生,年龄大点的可能是研究生,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在位于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之间的广埠屯数码一条街,到处都是买电脑或是换MP3的大学生。到目前为止,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已经突破100万人,招生人数最多的武大、华科、武汉理工三校每年本硕博总招生各自都在一万以上。七校中的其它四校规模稍小但每年也都招大几千人。

  

  话说回来,大学太大了不是什么很值得庆幸的事情,面积大当然是好事,但招生太多就可能不好了。为什么人多不好,很显然的,资源有限而

若人过多则人均可得发展空间肯定不足。说其面积大是好事我便想起了华农,它可有7000亩之大,而且那里的学生不是很多,所以那是个比较休闲的大学校园。华农盛产草莓,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上几女生邀我一起去华农吃草莓,可惜那个周末天公不作美,下雨让草莓梦变成了倒霉梦。大学期间这样的遗憾事情还真不少。一直想去地大看看他们学校的博物馆,里面有还原成型的恐龙化石,可跟同学从博物馆前经过数次也因一些原因最终没有进去过。

  

  在武汉生活了几年,进进出出大学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一样的风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风物却也可能有一样的心情。曾经抬头仰望珞珈,平添几许高远。快步于喻园,常多一股活力。还有我的母校,马房山上的飞马,每次看它就有种奋蹄前行的冲动。还有,南湖岸的波光,民大图书馆后的落日……

  

  现已是2008年,秋天来到之时,还会有很多年轻的人们来到武汉开启他们的大学时代,他们所经历的,就是我曾经看到的,而今天写下的。此时串起七校的魅眼,就当是在春天写下一首诗,用它献给属于你我曾经的校园。

武汉七校联合办学 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大名校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2 11:26 武汉晨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2002级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小周,顺利与一知名广告公司达成就业意向。能在强手如林的就业竞争中胜出,小周依靠的优势是修读了武大经济学双学位。

  华师的学生能选修武大的学位,受益于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发出倡议成立的武汉“七校联合办学”联盟(简称“七校联办” )。据介绍,该联盟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签订协议成立,联合办学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第一轮为期7年。

  明年将是第一轮七校联合办学的最后一年,各校2005级学生将是最后一届受益者。近期,武大传出消息,取消法学专业跨校辅修计划。这不禁让人怀疑,该计划会不会在2007年终结?“七校联合办学”出路何在?

  [现状]

  跨校选修拿双学位 办学模式最彻底

  “七校联办”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项目规定,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大二学生可以跨校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这就意味着,考入武汉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学生,凭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上7所高校。

  

按照协议要求,辅修学生修满5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拿到双学位;修满前25个学分而终止的,可以拿到辅修证书。为了保证不与本专业冲突,双学位课程教学都是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

  据悉,高校联合办学并非武汉独有,但武汉的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来说最彻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校虽然都有跨校辅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选修公共课,不能拿学位;而武汉的联合办学不但可以辅修公共选修课,还可以修专业课,拿辅修证、双学位。

  高校拿出优势专业 5年惠及万余学子

  武大、华科大、华师等高校教务处统计的数据显示,5年来,7所高校互相跨校辅修的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年来,从‘七校联办’受益的学生总数应该超过了1万人。”武大教务部负责此项工作的方祥玉老师说。

  华师教务处副处长刘建清肯定了“七校联办”带给学生的好处。他介绍,该校学生到其他学校修双学位的累计已有477人,130人获得双学位。华师接受外校学生累计已有482人,117人获得双学位。他介绍,辅修该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一些依靠第二学位找到了工作,有的考上了辅修专业的研究生。

  据了解,联合办学的7所高校,拿出的都是自己的优势专业:如武汉大学的法学、新闻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等。任课教师大多都是该专业的知名教授。

  “当初倡议七校联办的目的,就是发挥各校优势、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刘建清说。

  [问题]

  有的高校“吃不下”有的高校“吃不饱”

  2005年12月15日,武大相关负责人对外发布信息称,因师资紧缺,该校2006年拟停办法学双学位班,该专业校内选修也将限制人数。“现在武大所有的大教室在周末都被辅修占满,我们已无力再接受更多学生辅修了。”近日,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老师无奈地表示。

  据悉,因教学资源极度紧张,教师严重不足,该校正常教学也受影响,武大今年取消了法学专业的跨校辅修计划。

  与武大“吃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面临“吃不饱”的尴尬。

  华农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拿出了数门实力最强的专业对外招收辅修生,但每年因招到的学生不足30人无法开班。“许多学生觉得,学校挂个‘农’字,吸引力大大降低。”该负责人表示,该校目前勉强能保证实力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开班。

  与华农相似,地大教务处负责人介绍,该校拿出珠宝

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但因连年报名人数不足30人,2001年至今一直未能开班。

  辅修费需数千元跨校选修成有钱学生专利?

  据悉,“七校联办”每学期预报名时,报名人数不少,但交钱上课时,人数往往大大缩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千元辅修费让一些经济困难学生最终放弃。

  据了解,跨校选修按学分收费,一般专业一个学分100元,武大WTO法学和WTO商学等专业则高达一个学分300元。

  正在武大修读WTO商学双学位的华师桂同学计算:修满57个学分,每个学分300元,加上36门课程的课本,总共近20000元。一般专业也需5000元。据悉,华师2005年只有一人辅修武大WTO双学位。

  据悉,目前武汉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双学位的内容,国家助学贷款也不包括学生修读双学位所需的费用,不少贫困生因此被拒之门外。

  华师中文系学生小刘表示,自己希望修双学位增加就业筹码,但因为贫困无奈放弃,“失去这个机会,就业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处于弱势,难道修双学位是有钱学生的专利?”

  对此,武大WTO学院副院长银新力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在此前提下,学生跨校辅修应考虑自身经济能力。华师教务处教务管理办公室纪红则表示:“该校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可允许缓交或分期交清辅修费。”

  省属高校能否加盟

  武大教务部和华师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初考虑到范围过大难以组织,同时担心加入省属高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影响辅修教学效果,所以“七校联办”未纳入省属高校。

  对此,湖大和武汉科技大学一些学生颇有怨言。湖大文学院2004级学生小周表示,湖大早已在一本招生,学生基础应该没有问题,且部属高校一样得到地方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不能把我们排除在外”。

  华科大教务部秘书施珩老师说,该校接到许多湖大和武科大学生电话,请求到该校辅修,“我们也希望纳入这些高校的学生,目前已把计划上报校领导等待裁决”。

  采访中,华师、地大、华农等高校均表示,“不反对省属高校加入,但需7校开会讨论”。但武大教务部“七校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联办规模问题,省属高校加入“不大可能”。

  对“是否有意争取加入‘七校联办’”的提问,湖大校办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还没有考虑此问题”。

  但记者从武大教务部了解到,该校WTO法学和WTO商学两个专业已经接受7校之外的学生辅修。

  [出路]

  “七校联办”不会停范围还将更广

  虽然“七校联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采访中7所高校均表示,“七校联办”不会停止。

  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表示,各高校在保证本校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都在积极推进“七校联办”。“今后的联合办学范围会越来越广,内容会越来越多”,方祥玉说。

  她介绍,今后武大将承认部分课程跨校辅修,即学生在外校辅修某几门课的学分可以算做本校学分。

  “七校联办”协议还规定:学生可跨校利用他校实验室、图书馆、教学基地,相互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华师教务处副处长刘建清表示,这些协议内容在本轮联合办学中未完全实行,下一轮将努力付诸实施。

  [提醒]

  专业跨度太大跨校辅修效果不佳

  李东主修某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同时辅修了武大的WTO法学专业,并拿到双学位。然而,在前不久的海尔公司招聘中,英语过了四级、专业成绩也不错的李东遭到淘汰。

  海尔的招聘负责人告诉他,第一专业化学与第二专业相差太远,公司并不认同他的双学位。

  采访中,很多修双学位的学生表示,之所以攻读双学位,主要是为了在职场上增添筹码。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考虑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是否有关联,而是盲目辅修,结果花费了金钱,就业时起到的效果也不佳,有的甚至无法完成学业,半途而废。

  华师新闻系2002级学生胡强介绍,他辅修了武大经济学,但是因为没有高等数学基础,他学起来很吃力,而且只学到一些经济学的“皮毛”。胡强同时表示,求职时并没有感到辅修为他增加了多少优势。

  “选择辅修的专业与主修专业一定要有相关性,不能跨度太大。”胡强就此提醒准备辅修的学生。

  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老师说,求职过程中,所有应聘者都要接受考核,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选修双学位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平台,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岗位,但不能过分强调双学位在求职中的分量。(记者杨万国 实习生陈新勇 许程)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相关内容

  • 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
  • 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 作者:陈如平 论文 2006-8-1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认为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确立一个全新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 由于这种主张明确指出学校发展不能只凭经验和依靠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 ...

  • 战略,联合成败的关键
  • 作者:本杰明·戈麦斯-卡瑟雷斯 翻译:容平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1年05期 10年以前,美国商用机器公司与苹果公司进行了战略性联合,包括对合资企业和研究项目进行投资.它们将联手向英特尔和微软发起挑战,结果未能如愿.8年以后,联合解体,留下了未实现的希望. 受损的关系和白白扔掉的精力. 其他一些具 ...

  • 联合国 小报 简介
  • 联合国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 成员国,总 ...

  • 联合国的经费
  • x 为联合国财政危机所困扰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世界和平和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工 作,但是,正当它想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时候,腰包里的钱却越来越空. 按照联合国宪章第十七条的规定,联合国组织的经费"应由各会员国依照大会 分配限额担负之".各国应缴纳的会费数额,主要是按 ...

  • 建筑工程联合体投标的法律思考
  • 建筑工程联合体投标的法律思考 作者:薛清梅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3期 摘 要 随着当今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艺要求越来越复杂,建设单位对承包商的资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联合体承揽工程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联合体投标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优 ...

  • 联合社章程示范文本(讨论稿)
  •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章 程 (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0529) 年 月 日召开设立大会,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成员收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重庆市 ...

  • 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其作用
  • 绪论 联合国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载之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是一个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家和平与安全的非常广泛的一般政治性组织,是一个当今最具有普遍性.最有影响和最大的国际组织. 一 联合国的建立 联合国的创立经过了大国反复的酝酿,最后终于建成了一个机构庞杂面 ...

  • 品牌联合的要点及其风险分析
  • 品牌联合的要点及其风险分析 文献综述 1908年福特汽车和凡世通轮胎的合作,1961年美国著名食品厂商贝蒂妙厨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和新奇士公司的成功品牌联合,这揭示了品牌联合的慢慢到来.从20世纪90年代初,NORRIS 和RAO 等引入该研究主题之后,品牌联合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术界学者的关注 ...

  • 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 2004年7月第6卷 InternationalForumJul.,2004Vol.6 国际政治 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 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一.联合国难民署的艰难历程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于1950年12月14日,并于次年1月1日开始工作.它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欧洲二战之后的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