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纪年表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907 丁卯 后梁 太祖朱晃 开平 元年 (吴越 钱鏐 天祐 四年)

(吴 杨渥 天祐 四年)

(前蜀 王建 天复 七年)

(楚 马殷 立)

(南汉 刘隐 立)

(闽 王审知 立)

(南平 高季兴 立)

908  戊辰 二年 (吴越 钱鏐 天宝 元年)

(前蜀 王建 武成 元年)

909 己巳 三年 (吴 杨隆演 天祐 六年)

910 庚午 四年

911 辛未 五年

后梁 太祖朱晃 乾化 元年

(前蜀 王建 永平 元年)

912 壬申 二年

913 癸酉 三年

后梁 末帝朱友瑱 乾化 三年

914 甲戌 四年

915 乙亥 五年

贞明 元年

916 丙子 二年 (辽 耶律阿保机 神册 元年)

(前蜀 王建 通正 元年)

917 丁丑 三年 (前蜀 王建 天汉 元年)

(南汉 刘龚 乾亨 元年)

918 戊寅 四年 (前蜀 王建 光天 元年)

919 己卯 五年 (前蜀 王衍 乾德 元年)

(吴 杨隆演 武义 元年)

920 庚辰 六年

921 辛巳 七年 (吴越 钱鏐龙德 元年)

(吴 杨溥 武义 三年 吴 杨溥 顺义 元年)

922 壬午 二年 (辽 耶律阿保机 天赞 元年)

923 癸未 三年

后唐 庄宗李存勖 同光 元年

924 甲申 二年 (吴越 钱鏐 宝大 元年)

925 乙酉 三年 (前蜀泉 王衍 咸康 元年

(南汉 刘龚 白龙 元年)

(闽 王延翰 立)

(后蜀 孟知祥 立)

926 丙戌 四年

后唐 明宗李嗣源亶 天成 元年

(吴越 钱鏐 宝正 元年)

(闽 王延翰 天成元年)

(辽 耶律阿保机 天显 元年)

927 丁亥 二年 (辽 耶律德光 天显 二年)

(闽 王延钧 立) (吴 杨溥 乾贞 元年)

928 戊子 三年 (南平 高从诲 立)

(南汉 刘龚 大有 元年)

929 己丑 四年 (吴 杨溥 大和 元年)

930 庚寅 五年 (楚 马希声 立)

长兴 元年

931 辛卯 二年

932 壬辰 三年 (吴越 钱元衿 立)

(楚 马希范 立)

933 癸巳 四年 (闽 王延钧龙启 元年)

934 甲午 后唐 闵帝李从厚 应顺 元年 (后蜀 孟知祥 明德 元年)

后唐 末帝李从珂 清泰 元年

935 乙未 二年 (后蜀 孟昶 明德 二年)

(吴 杨溥 天祚 元年)

(闽 王延钧永和 元年)

936 丙申 三年 (闽 王昶 通文 元年)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天福 元年

937 丁酉 二年 (南唐 李昪 昇元 元年)

938 戊戌 三年 (后蜀 孟昶 广政 元年)

(辽 耶律德光 会同 元年)

939 己亥 四年 (闽 王曦 永隆 元年)

940 庚子 五年

941 辛丑 六年 (吴越 钱弘佐 立)

942 壬寅 七年 (南汉 刘玢 光天 元年)

943 癸卯 后晋 出帝石重贵 天福 八年

(南汉 刘晟 应乾 元年)

(南汉 刘晟 乾和 元年)

ㄗ鰍昄 燠茂讕悵湮 啋爛ㄘ

(闽 王延政 天德 元年)

944 甲辰 九年

开运 元年

945 乙巳 二年

946 丙午 三年

947 丁未 后汉 高祖刘暠天福 十二年

(辽 耶律德光 大同 元年)

(辽耶律阮 天禄 元年)

(吴越 钱弘倧 立)

(楚 马希广 立)

948 戊申 乾祐 元年 (南平 高保融 立)(吴越 钱弘俶 立)

949 撩衃 綴犖 笐著隸創硝禶 グ硝禶 媼爛

950 庚戌 三年 (楚 马希萼 立)

951 辛亥 后周 太祖郭威 广顺 元年

ㄗ賽 珖薺茂讕 茼盪 啋爛ㄘ

ㄗ控犖 隸矕 グ硝禶 侐爛ㄘ

(楚 马希崇 立)

952 壬子 二年

953 癸丑 三年

954 甲寅 显德 元年

955 乙卯 后周 世宗柴荣 显德 二年 (北汉 刘钧 乾祐八年)

956 丙辰 三年

957 丁巳 四年 (北汉 刘钧 天会 元年)

958 戊午 五年 (南汉 刘饴 大宝 元年)

ㄗ鰍昄 燠茂讕 笢倓 啋爛ㄘ

ㄗ鰍昄 燠茂讕 蝠怍 啋爛 ㄘ

959 己未 六年

960 庚申 恭帝 柴宗训 显德 七年 (南平 高保勖 立)

961 辛酉 (南唐 李煜 立)

先秦(西周建立至秦统一)

蜀汉

南北朝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907 丁卯 后梁 太祖朱晃 开平 元年 (吴越 钱鏐 天祐 四年)

(吴 杨渥 天祐 四年)

(前蜀 王建 天复 七年)

(楚 马殷 立)

(南汉 刘隐 立)

(闽 王审知 立)

(南平 高季兴 立)

908  戊辰 二年 (吴越 钱鏐 天宝 元年)

(前蜀 王建 武成 元年)

909 己巳 三年 (吴 杨隆演 天祐 六年)

910 庚午 四年

911 辛未 五年

后梁 太祖朱晃 乾化 元年

(前蜀 王建 永平 元年)

912 壬申 二年

913 癸酉 三年

后梁 末帝朱友瑱 乾化 三年

914 甲戌 四年

915 乙亥 五年

贞明 元年

916 丙子 二年 (辽 耶律阿保机 神册 元年)

(前蜀 王建 通正 元年)

917 丁丑 三年 (前蜀 王建 天汉 元年)

(南汉 刘龚 乾亨 元年)

918 戊寅 四年 (前蜀 王建 光天 元年)

919 己卯 五年 (前蜀 王衍 乾德 元年)

(吴 杨隆演 武义 元年)

920 庚辰 六年

921 辛巳 七年 (吴越 钱鏐龙德 元年)

(吴 杨溥 武义 三年 吴 杨溥 顺义 元年)

922 壬午 二年 (辽 耶律阿保机 天赞 元年)

923 癸未 三年

后唐 庄宗李存勖 同光 元年

924 甲申 二年 (吴越 钱鏐 宝大 元年)

925 乙酉 三年 (前蜀泉 王衍 咸康 元年

(南汉 刘龚 白龙 元年)

(闽 王延翰 立)

(后蜀 孟知祥 立)

926 丙戌 四年

后唐 明宗李嗣源亶 天成 元年

(吴越 钱鏐 宝正 元年)

(闽 王延翰 天成元年)

(辽 耶律阿保机 天显 元年)

927 丁亥 二年 (辽 耶律德光 天显 二年)

(闽 王延钧 立) (吴 杨溥 乾贞 元年)

928 戊子 三年 (南平 高从诲 立)

(南汉 刘龚 大有 元年)

929 己丑 四年 (吴 杨溥 大和 元年)

930 庚寅 五年 (楚 马希声 立)

长兴 元年

931 辛卯 二年

932 壬辰 三年 (吴越 钱元衿 立)

(楚 马希范 立)

933 癸巳 四年 (闽 王延钧龙启 元年)

934 甲午 后唐 闵帝李从厚 应顺 元年 (后蜀 孟知祥 明德 元年)

后唐 末帝李从珂 清泰 元年

935 乙未 二年 (后蜀 孟昶 明德 二年)

(吴 杨溥 天祚 元年)

(闽 王延钧永和 元年)

936 丙申 三年 (闽 王昶 通文 元年)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天福 元年

937 丁酉 二年 (南唐 李昪 昇元 元年)

938 戊戌 三年 (后蜀 孟昶 广政 元年)

(辽 耶律德光 会同 元年)

939 己亥 四年 (闽 王曦 永隆 元年)

940 庚子 五年

941 辛丑 六年 (吴越 钱弘佐 立)

942 壬寅 七年 (南汉 刘玢 光天 元年)

943 癸卯 后晋 出帝石重贵 天福 八年

(南汉 刘晟 应乾 元年)

(南汉 刘晟 乾和 元年)

ㄗ鰍昄 燠茂讕悵湮 啋爛ㄘ

(闽 王延政 天德 元年)

944 甲辰 九年

开运 元年

945 乙巳 二年

946 丙午 三年

947 丁未 后汉 高祖刘暠天福 十二年

(辽 耶律德光 大同 元年)

(辽耶律阮 天禄 元年)

(吴越 钱弘倧 立)

(楚 马希广 立)

948 戊申 乾祐 元年 (南平 高保融 立)(吴越 钱弘俶 立)

949 撩衃 綴犖 笐著隸創硝禶 グ硝禶 媼爛

950 庚戌 三年 (楚 马希萼 立)

951 辛亥 后周 太祖郭威 广顺 元年

ㄗ賽 珖薺茂讕 茼盪 啋爛ㄘ

ㄗ控犖 隸矕 グ硝禶 侐爛ㄘ

(楚 马希崇 立)

952 壬子 二年

953 癸丑 三年

954 甲寅 显德 元年

955 乙卯 后周 世宗柴荣 显德 二年 (北汉 刘钧 乾祐八年)

956 丙辰 三年

957 丁巳 四年 (北汉 刘钧 天会 元年)

958 戊午 五年 (南汉 刘饴 大宝 元年)

ㄗ鰍昄 燠茂讕 笢倓 啋爛ㄘ

ㄗ鰍昄 燠茂讕 蝠怍 啋爛 ㄘ

959 己未 六年

960 庚申 恭帝 柴宗训 显德 七年 (南平 高保勖 立)

961 辛酉 (南唐 李煜 立)

先秦(西周建立至秦统一)

蜀汉

南北朝

五代十国


相关内容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 文化常识题集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 ...

  • 古代纪年方法
  •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一,中国古代的纪年 ...

  • 中国历史常识
  • 备战高考--历史常识知识全搜索 又是一年备考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希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找到来年命题的一些蛛丝马迹,其实,不用多说,从2007年全国卷的谥号问题,2008年的"山之南,水之北"问题,2010年的五行相生相克,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历史常识知识值得高度关注! (一)庙号, ...

  •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及答案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 ...

  •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 ...

  •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100题
  •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 .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 .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 ...

  • 高中文化常识100题
  • 文化常识100题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 ...

  • 中华文化选讲2
  • 中华文化选讲2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 ...

  • 高三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 高三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Ⅰ例题 [例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