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文明冲突论_的批判与思考_袁小红

法制建设

理论探索 2004年第4期

对 文明冲突论 的批判与思考

袁小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海淀区 100871)

摘要 塞缪尔 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 西方文明优越论 。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 批判, 思考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175(2004) 04-封三-02

1993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在美国著名的 外交 季刊上连续发表了题为 文明的冲突? 及 不是文明冲突, 又是什么? 等文章。1997年, 他又将白己的观点进行展开、充实, 写成一部专著, 即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文章及书的发表, 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各个国家, 尤其是第三世界和中国的媒体及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其观点引起的争议之大之广被认为 是继二十世纪40年代乔治 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 人们同样有理由推测:亨廷顿的文明理论一旦被美国当政者采纳, 国际政治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各国又将如何面对? 因此, 认真研究这一理论思潮, 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对了解国际政治理论有所裨益, 更是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

一、基本内容概括

塞缪尔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可以做如下概括:前苏联和东欧的巨变, 标志世界已进入了冷战后时期。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相互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同,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 而是文明因素。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己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 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主宰全球的将是 文明的冲突 。目前世界主要文明主要有中华文明(又称儒教文明) 、日本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下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有的话, 必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 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最可能发生冲突和战争。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文明间的关系, 将是理解和处理国际政治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美国及西方文明在未来世界继续保持其地位的重要任务。

二、批判与思考

作为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界的一种重要的新理论, 亨氏的思想反映了美国和西方世界对冷战后世界的格局和未来走向的思考和判断, 其中既表现了美国一贯的称霸世界的野心, 又有其对国际现实的无奈以及自身前途的深深的不安和

忧虑。客观地讲, 文明冲突论 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并认识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但同时, 亨廷顿的著作也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和误区, 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过于夸大文明(文化) 因素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亨氏看来, 文明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关键变量和首要原因, 这是其文明冲突理论的核心和命脉。这一理论前提既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也不符合当今的现实。从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看, 从三十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一战和二战, 欧洲具有相同文明的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进行了数不胜数的残酷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日两个东方文明国家也先后进行了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这一基本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文明并不是产生冲突和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同的文明之间可以不断地发生战争, 不同的文明之间也可以结成联盟去反对与自己的文明相同的国家。因此, 从历史上来看, 亨氏的文明冲突论实在是缺乏历史的基础。他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把他的立论界定在冷战后, 把文明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与冷战结束相伴随的政治忠诚取向的深刻变换。按照他的解释, 冷战的结束是国家对抗的旧世界与文明冲突的新世界之间最重大的历史分界线。人们对国家的忠诚随着冷战的结束开始让位于对文明的忠诚。 在冷战后世界, 不同人民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意识形态、政治或经济, 而在于文化。 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正在转向对更大的文化实体, 即 文明 的认同和忠诚, 并且这种转换正在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但是, 他始终没有令人信服地说明(也无法说明) 的一点是:一直以国家利益而不是文明来划线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历史为什么发展到冷战后就陡然变成了以文明为决定性因素了? 我们从来不否认在国际政治中相同的文化会对国际政治产生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是受国家利益制约的, 远不是亨氏所认为的是决定性因素。人类战争和冲突的根本起源归根到底是对利益的争夺, 这其中包括政

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利益。世界上因权力、财富、分配不公、富国掠夺穷国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等原因而引起的国际冲突远远超过所谓因文明而引起的冲突。决定国际冲突和国际格局的最根本的根源还在于经济的因素。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稳的真正根源是当今世界贫富的严重不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严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事实上许多国家政府和政治家都仅仅是把精神信仰作为旗帜, 而实际上却都以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利益作为决定政治行为的最终和最重要的动力。文明因素的重要性仅仅是表现在它加深、助长和促进了这些因素。因此, 过分强调文明的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把它上升到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无视或否认经济和安全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显然是错误的, 是不可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和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和真谛的, 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

(二) 把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对立起来, 是 中国威胁论 的又一翻版。亨廷顿文明理论中引起巨大反响甚至遭到严厉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他在对各种文明进行分析后, 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对立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为美国政府或西方文明 设计 了一场 文明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以西方文明为一方,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另一方展开, 并将世界其它文明相继席卷进来, 导致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这样一种完全凭丰富的想象所勾画出来的未来世界大战, 充分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偏见, 是 中国威胁论 的又一翻版。面对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 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经济和社会不断取得的辉煌成果, 美国总有那么一批人看不顺眼, 好像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贫穷。在他们看来, 中国的贫穷是世界之福,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反倒是世界之祸。从历史上的所谓 黄祸论 到当代的 中国威胁论 , 观点如出一辙, 一脉相传。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和挫折后, 往往会以更大的加速度发展。中国人懂得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的道理。开放增进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外域文化的吸收, 从而加速了自身发展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人愈益清楚地认识到, 我们既是 中国人 , 也是 世界人 , 不能自外于世界文明大道。在这一进程中, 中国人只会期盼世界和平, 中国的富强

只会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换句话说, 中国追求的是和平的崛起。尽管亨廷顿极力解释说, 他设想的那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大冲突的初衷只是力图指出这样一种危险的存在, 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这一危险的注意, 从而避免这样一种危险。但是, 他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正如李慎之先生所说: 是一种说着说着就会自动实现的带恶兆的预言 。这种言论的本身就反映了美国敌视中国的一种相当根深蒂固的 中国威胁论 的倾向。如果变成政策加以实行, 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 亨廷顿这种耸人听闻的所谓预测是十分有害的。

(三) 西方文明优越论 贯穿了整个文明冲突理论。前面提到, 亨廷顿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是一个进步。但是, 亨廷顿的理论中又存在一个错误和弱点, 或曰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这就是 西方文明优越论 。在西方学者看来, 包括亨廷顿, 如果说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和西方文明的非普世性还能勉强接受的话, 要他们承认世界多文明的平等性就变得难上加难了。在亨廷顿的文章和书中, 通篇浸透了 西方文明优越论 的偏见以及对这种文明面临的诸如人口的减少、力量的下降趋势以及影响力的减小等多重危机的深深的忧虑。综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可以发现一个悖论:一方面承认文明的多样性, 似乎走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怪圈; 另一方面又竭力凸显西方文明的优越, 维护西方对世界的控制权, 为西方中心主义招魂。他的理智似乎向着文明的多元, 他感情却沉湎在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幻想中。这种偏见和弱点大大冲淡了他的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他的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把以美国为中心国家的西方文明置于超越地位, 最后的落脚点与其说是力图以新的视角重新解释世界, 不如说是在为如何继续保持或拯救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出谋划策。

总之,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既有某些方面的可取之处, 也存在明显缺陷。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一理论, 对于了解西方当代思潮特别是西方当代国际政治思潮, 对于理解和把握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策走向, 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 谢 华

法制建设

理论探索 2004年第4期

对 文明冲突论 的批判与思考

袁小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海淀区 100871)

摘要 塞缪尔 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 西方文明优越论 。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 批判, 思考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175(2004) 04-封三-02

1993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 亨廷顿在美国著名的 外交 季刊上连续发表了题为 文明的冲突? 及 不是文明冲突, 又是什么? 等文章。1997年, 他又将白己的观点进行展开、充实, 写成一部专著, 即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文章及书的发表, 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各个国家, 尤其是第三世界和中国的媒体及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其观点引起的争议之大之广被认为 是继二十世纪40年代乔治 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 人们同样有理由推测:亨廷顿的文明理论一旦被美国当政者采纳, 国际政治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各国又将如何面对? 因此, 认真研究这一理论思潮, 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对了解国际政治理论有所裨益, 更是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

一、基本内容概括

塞缪尔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可以做如下概括:前苏联和东欧的巨变, 标志世界已进入了冷战后时期。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相互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同,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 而是文明因素。国际冲突的基本根源己不再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 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主宰全球的将是 文明的冲突 。目前世界主要文明主要有中华文明(又称儒教文明) 、日本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下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有的话, 必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 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最可能发生冲突和战争。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文明间的关系, 将是理解和处理国际政治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美国及西方文明在未来世界继续保持其地位的重要任务。

二、批判与思考

作为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界的一种重要的新理论, 亨氏的思想反映了美国和西方世界对冷战后世界的格局和未来走向的思考和判断, 其中既表现了美国一贯的称霸世界的野心, 又有其对国际现实的无奈以及自身前途的深深的不安和

忧虑。客观地讲, 文明冲突论 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并认识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但同时, 亨廷顿的著作也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和误区, 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过于夸大文明(文化) 因素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亨氏看来, 文明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关键变量和首要原因, 这是其文明冲突理论的核心和命脉。这一理论前提既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也不符合当今的现实。从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看, 从三十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再到一战和二战, 欧洲具有相同文明的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进行了数不胜数的残酷战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日两个东方文明国家也先后进行了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这一基本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文明并不是产生冲突和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同的文明之间可以不断地发生战争, 不同的文明之间也可以结成联盟去反对与自己的文明相同的国家。因此, 从历史上来看, 亨氏的文明冲突论实在是缺乏历史的基础。他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把他的立论界定在冷战后, 把文明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与冷战结束相伴随的政治忠诚取向的深刻变换。按照他的解释, 冷战的结束是国家对抗的旧世界与文明冲突的新世界之间最重大的历史分界线。人们对国家的忠诚随着冷战的结束开始让位于对文明的忠诚。 在冷战后世界, 不同人民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意识形态、政治或经济, 而在于文化。 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正在转向对更大的文化实体, 即 文明 的认同和忠诚, 并且这种转换正在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但是, 他始终没有令人信服地说明(也无法说明) 的一点是:一直以国家利益而不是文明来划线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历史为什么发展到冷战后就陡然变成了以文明为决定性因素了? 我们从来不否认在国际政治中相同的文化会对国际政治产生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是受国家利益制约的, 远不是亨氏所认为的是决定性因素。人类战争和冲突的根本起源归根到底是对利益的争夺, 这其中包括政

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利益。世界上因权力、财富、分配不公、富国掠夺穷国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等原因而引起的国际冲突远远超过所谓因文明而引起的冲突。决定国际冲突和国际格局的最根本的根源还在于经济的因素。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稳的真正根源是当今世界贫富的严重不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严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事实上许多国家政府和政治家都仅仅是把精神信仰作为旗帜, 而实际上却都以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利益作为决定政治行为的最终和最重要的动力。文明因素的重要性仅仅是表现在它加深、助长和促进了这些因素。因此, 过分强调文明的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把它上升到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 无视或否认经济和安全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显然是错误的, 是不可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和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和真谛的, 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

(二) 把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对立起来, 是 中国威胁论 的又一翻版。亨廷顿文明理论中引起巨大反响甚至遭到严厉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他在对各种文明进行分析后, 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对立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为美国政府或西方文明 设计 了一场 文明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以西方文明为一方,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另一方展开, 并将世界其它文明相继席卷进来, 导致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这样一种完全凭丰富的想象所勾画出来的未来世界大战, 充分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偏见, 是 中国威胁论 的又一翻版。面对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 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经济和社会不断取得的辉煌成果, 美国总有那么一批人看不顺眼, 好像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贫穷。在他们看来, 中国的贫穷是世界之福,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反倒是世界之祸。从历史上的所谓 黄祸论 到当代的 中国威胁论 , 观点如出一辙, 一脉相传。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和挫折后, 往往会以更大的加速度发展。中国人懂得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的道理。开放增进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外域文化的吸收, 从而加速了自身发展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人愈益清楚地认识到, 我们既是 中国人 , 也是 世界人 , 不能自外于世界文明大道。在这一进程中, 中国人只会期盼世界和平, 中国的富强

只会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换句话说, 中国追求的是和平的崛起。尽管亨廷顿极力解释说, 他设想的那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大冲突的初衷只是力图指出这样一种危险的存在, 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这一危险的注意, 从而避免这样一种危险。但是, 他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正如李慎之先生所说: 是一种说着说着就会自动实现的带恶兆的预言 。这种言论的本身就反映了美国敌视中国的一种相当根深蒂固的 中国威胁论 的倾向。如果变成政策加以实行, 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 亨廷顿这种耸人听闻的所谓预测是十分有害的。

(三) 西方文明优越论 贯穿了整个文明冲突理论。前面提到, 亨廷顿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是一个进步。但是, 亨廷顿的理论中又存在一个错误和弱点, 或曰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这就是 西方文明优越论 。在西方学者看来, 包括亨廷顿, 如果说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和西方文明的非普世性还能勉强接受的话, 要他们承认世界多文明的平等性就变得难上加难了。在亨廷顿的文章和书中, 通篇浸透了 西方文明优越论 的偏见以及对这种文明面临的诸如人口的减少、力量的下降趋势以及影响力的减小等多重危机的深深的忧虑。综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可以发现一个悖论:一方面承认文明的多样性, 似乎走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怪圈; 另一方面又竭力凸显西方文明的优越, 维护西方对世界的控制权, 为西方中心主义招魂。他的理智似乎向着文明的多元, 他感情却沉湎在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幻想中。这种偏见和弱点大大冲淡了他的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他的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把以美国为中心国家的西方文明置于超越地位, 最后的落脚点与其说是力图以新的视角重新解释世界, 不如说是在为如何继续保持或拯救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出谋划策。

总之,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既有某些方面的可取之处, 也存在明显缺陷。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一理论, 对于了解西方当代思潮特别是西方当代国际政治思潮, 对于理解和把握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策走向, 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 谢 华


相关内容

  • [单向度的人]的单向度思考
  •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单向度昀人>昀霞向度思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邓亮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及社会本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将这一切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理性和实证主义的盛行I虽然马尔库塞也看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他对技术理 ...

  • 礼治.法治之辩(马小红)
  • 从理论上说,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法治"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法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礼治"与"法治"之争在历史上也有特定的内容.传统"礼治"中,有着许 ...

  • 作文只差一步(漫画)
  • 1.文明只差一步(漫画作文)400字 这是一幅极其简单但又耐人寻味的漫画:一个小女孩和伙伴放学回家,看见路边有个垃圾桶,桶外垃圾成山,桶内却空空如也.她捡起垃圾,扔进桶里.伙伴呢?则拿出纸笔,写下一行标语贴在垃圾桶上:"文明--只差一步!" 是啊,只要人们再往前多走一步,就可以把 ...

  • 面对世纪末的焦虑--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总第194期 奉剐罔址:mmⅫebao.懈171 面对世纪末的焦虑 --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 王敏 : [摘要]20世纪末,有着中西方教育背景的龙应台.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对男权价值体系的压 ÷ i押而产生焦虑.受西方士权主艾思潮的影响 ...

  • 小学生行为规范测试题
  • 小学生守则.规范知识竞赛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1.尊敬国旗.( ).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肃立.( ).行注目礼,少先队员( ). 2.尊老爱幼,(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人,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 ).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

  • 伴你成长八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一课主题词:孝敬父母 重点预热 第一框我知我家 1. 婚姻血缘收养 2.核心主干 3.父母 4.生命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5.天然生成 6. 良好传统优秀品质贡献 第二框我爱我家 1. 家庭父母 2.母爱父爱母爱父爱 3.抚养教育亲情传统美德道德法律 4.抚养虐待法律 5.热爱 第三框难报三 ...

  • 诚实与信任第一课时
  •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邵海林 [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教学思路] <诚实与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本文选取 ...

  •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 文学史研究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谢昭新 方 岩内容提要:以1918年为界,鲁迅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之前的文言论文呈现了浓厚的现代性思维特征和启蒙话语的超前性.他通过批判"物质"与"众数"的弊端而建构的启蒙话语超越了五四前后的<新青年> ...

  • 古典小说研究1(2)
  • 小说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传奇:唐传奇就是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闻奇异事.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时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 明传奇,戏剧之长者.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范化.典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