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

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

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

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

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口知识概说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口复习指路

一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 、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

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

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口典型题析

试题示例

语段一: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免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语段二: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而且不会妨碍视线。金箔还可用于摩天大楼的窗户

上,能使射进来的阳光不刺眼,并且能阻挡室外热辐射,改各人们的生活环境。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________(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

文)。

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语段二,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口知识概说

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大纲》规定,初中生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

1.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2.能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口复习指路

一、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

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

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

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

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

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 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春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从破卵而,四次蜕皮,成熟到老熟,吐丝、结茧这一生长发育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例如《死海不死》:第一部分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说明死海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长期变化的结果。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例如《人类的语言》第二段中:“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如《松鼠》一文,主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而第五段介绍松鼠搭窝时,则是按时间顺序。又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介绍纪念碑大碑座上十幅浮雕时,则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口典型题析

试题示例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

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对选文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篇二: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强调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加以说明,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有效训练】

1.关于说明的方法,已经学过了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和引资料。阅读下面几段文章,指出它们各自要说明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②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能通十万路电话;一束小小的激光,能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有一种玻璃丝激光电视电话,通过一根像头发那样细的玻璃丝,就可以使全世界亿万小朋友同时通话,还能相互见面。

③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我国汉文帝时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就有这样两句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雪花的结晶形态了。 ④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入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上几场雪,预示着来年将要有一个好收成。

⑤一切动物,从眼睛不容易看见的小虫儿一直到能够创造的伟大的人类,都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第一是空气。就是那些住在水里的鱼,也只能住在含有空气的水里。如果将一只鸟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罩里的空气,那只鸟就会立刻站立不稳,经过一阵可怕的挣扎,就倒下去死了。

⑥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发光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原子的电子状态变迁的结果。但是,普通光和激光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普通光是自发运动产生的,各个原子发光总是那样杂乱无章,在发光时间上有的早,有的迟,在方向上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上,有的又向下,完全没有秩序,所以这种光源亮度不高。而激光却不同,由于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能使一个个原子都按统一步调,向同一方向,在同一色彩下发射,因此高度集中,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

⑦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乳燕脱壳而出,呀呀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跟穿梭一般不停。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写:“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

燕一年育雏两回,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及其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这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贡献不可谓不大。所以,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2.阅读《一天的行为与健康》,回答:

(1)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2)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引用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天的行为与健康

人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健康的身体并非人人可得。健康通常属于懂得爱护身体、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的人。

一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内,每人要完成许多作业——从起床到吃饭等一切活动。完成各项作业的方式方法,都同你的健康关联着,不是促进健康,便是损害健康。

清晨,有人贪图舒服,爱睡懒觉,当感到再躺下去要误事了,才无可奈何地穿衣,匆匆漱洗、吃早饭,手忙脚乱,丢三忘四,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从懒洋洋一下子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造成人体生理心理反映很不适应,长此以往,会成为致病的根源。有的人就不是这样,闹钟一响,即从容不迫地起床,有条不紊地搞好个人卫生,跑跑步,跳跳绳,活跃了身心,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实践证明,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比睡懒觉者健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体内产生的热量和供脑力、体力劳动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强劲的肌肉,魁梧的身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水分构成。此外,还有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参与全身错综复杂的生命运动,缺一样都不行。缺少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钙会得软骨病,等等。一种营养物质承担好几种生理功能,因此缺少了某种养料,对人体健康与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每种食品含有的营养比例是固定的,食品单调,盯着某样东西,就无法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要使自己健康成长,务必杂食;偏食是最不好的习惯。任何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不但会胀坏肚子,使肠胃消化负担过重,还可能因营养比例失调而使身体受害。

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涉及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等许多问题。上面提到的,仅是每天要遇到的几件事,比理解它更重要的是实行。少年朋友们,认真生活吧!让健康伴随你。

3.阅读《壮丽的长江三峡》,对后面的一些看法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同,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

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过去了。这8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篇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之句。 瞿

塘峡内,以前有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滪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滪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态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156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屡屡发生,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达240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伟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史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座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其中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500公里,落差达140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修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还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①“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长江三峡的特点。( ) ②先说瞿塘峡,再说巫峡,然后说西陵峡,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法。( )

③第一段引用李白的诗,既说明了三峡的奇丽,又使行文显得生动有趣。( ) ④第七至第九段介绍有关三峡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⑤文章多处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如,“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古人说‘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等。( ) ⑥“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4.用作比较、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也可以同时运用其他说明方法)写篇说明文,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写完后,要注明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其他方法。

提示:这是限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实践真正掌握某种或某几种说明方法。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适合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想在文章中运用作比较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要认真考虑选什么内容,拟什么题目。

[附]参考答案

1.

①说明蝉没有听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说明激光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人们已经注意了雪花的结晶形态。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下雪预示来年将要有好收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⑤说明动物的第一生活条件是空气。用举例法。

⑥说明激光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用作比较的方法。

⑦说明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列数字的方法。 2.

(1)第三段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拿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同爱睡懒觉者作对比,说明科学合理地生活有益健康、学习和工作。作比较的方法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2)第六段用了引资料的方法:先引俗语,再引实验资料。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睡觉的重要。俗语的引用方式是直引原文,实验资料的引用方式是摘引原意。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答案略]篇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训练题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训练题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

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

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

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

引用说明等。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

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

征/事理。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

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

更直观。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 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 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 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b.作比较c.列数字d.打比喻

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2.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 可以容纳三百多人。()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 米。()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 长达150米。( )

二、片段练习。

1、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

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 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这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答: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 造成的巨大损失。运用具体数据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

2、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 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 雷击伤亡严重??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2008年新年伊始,雪 灾给人们又来了一个下马威。

(1)这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这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了2007年我国极端气候现象 大量增加,便于读者理解。

启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已经刻不容缓。

(2)小明的妈妈在通海市场开了一家羽绒服专卖店,因年初的一场暴雪,专卖店 羽绒服销量激增,她想,下一个冬天要早作准备,进大批量的羽绒服。如果你是小明,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会给妈妈提怎样的建议?(50字以内)

答:妈妈,一个时间一个地方的极端天气状况,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会变冷,所以 您不能盲目地进过多的羽绒服。

3、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 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和()。

答:嗅觉 敏锐

4、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 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种科技手段, 也能够实现“隐身”。

这种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效果虽然很神奇,原理却十分简单。

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光线照

到物体表面,不仅不会产生反射,而且还能够绕过物体表面,然后在物体的身后重新汇 合。

(1)文章开篇介绍神话故事中的仙人们来无影去无踪,有什么作用?

答: 吸引读者注意,引出说明对象。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划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隐身斗篷”的原理,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 中的“最大限度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最大限度地”起限制作用,表明“隐身斗篷”阻止物体表面的光

反射的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阻止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谨性和科学性。

5、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 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答: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 性”,故详写。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 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答:(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 准确性。

7、“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中的“可能” 能去掉吗?

答:不能去掉。“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 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 万人。

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答:“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震级越大,伤亡人数越多”、“大地震造成巨大的 人员伤亡(损失)” 、“我国是受地震影响最深重的国家”

9、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

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 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 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这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答:①透水 ②分流(或“回收”) ③密封(或“防渗”)

三、阅读题。

(一)白尾地鸦——地上跑的鸟

①白尾地鸦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荒漠鸟,只分布在中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没有绚烂的外表,甚至不如披着一身黑得发蓝的羽毛的乌鸦来得华丽,个体也不如乌鸦壮硕,但却是全球分布最狭窄、最濒危的鸟类。“地鸦”是名副其实“在地上跑的鸟”,它们能在沙漠上健步如飞,被当地维族人形容为“克里尧丐”(拐来拐去、大步流星、奔跑如飞之意)。 ②白尾地鸦生活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和沙漠腹地,在沙丘间,在有稀疏植被、胡杨林的地段,甚至在沙漠公路两旁或临时停车场的垃圾堆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成为沙漠里生活工作的人类为数不多的鸟类伙伴,一些养路工、石油工人经常见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 ③白尾地鸦在百年的进化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白尾地鸦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御干旱和沙尘,而沙褐色的羽毛经常让人们与之插肩而过。白尾地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嘴峰长而稍向下弯曲,有时候会像乌鸦一样挖掘、运输和埋藏食物。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定位,找到自己埋藏的宝藏。我们最不解的是,有时它会对着隔 壁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快乐的尖叫。

④根据粗略的计算,白尾地鸦的数量是7000只。这种分布很狭窄的鸟类,种群数量本身就受到沙漠极端环境的制约,随时面对着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今天,绿洲和河流上游的大规模开发,下游的无节制拓荒,以及沙漠边缘的过度放牧,已经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塔里木河流域1999年来开垦种植棉花,白尾地鸦的栖息地与营巢地正在迅速消失;大小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造成下游断流,植被严重退化;烧荒开垦瓜地破坏了地鸦重要的繁殖地??更令人担忧的是,白尾地鸦在我国至今仍未被列入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因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坚强而脆弱的物种正面临着并不乐观的未来。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尾地鸦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段中加点的词“根据粗略的推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针对白尾地鸦濒危的情况,请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xiǎn 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在延。它不仅 ,而且还 ,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军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hái,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

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甲】这些

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乙】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丙】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丁】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一954”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20”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ǎn( )为人知 残hái ()

2,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3、下面的资料是从文中搞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的[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

4.文章中说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摘录一条能够说明太空中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的资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多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

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

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

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

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口知识概说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口复习指路

一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 、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

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

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口典型题析

试题示例

语段一: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免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语段二: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而且不会妨碍视线。金箔还可用于摩天大楼的窗户

上,能使射进来的阳光不刺眼,并且能阻挡室外热辐射,改各人们的生活环境。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________(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

文)。

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语段二,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口知识概说

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大纲》规定,初中生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

1.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2.能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口复习指路

一、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

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

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

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

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

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 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春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从破卵而,四次蜕皮,成熟到老熟,吐丝、结茧这一生长发育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例如《死海不死》:第一部分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说明死海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长期变化的结果。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例如《人类的语言》第二段中:“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三句话运用了归纳推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句话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言标志:“之所以”、“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之所以”表明下文阐明了人类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句话”表明第一、二句先分说,第三句再总说,三句之间又有一个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这就要求分析时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如《松鼠》一文,主要按照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而第五段介绍松鼠搭窝时,则是按时间顺序。又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介绍纪念碑大碑座上十幅浮雕时,则综合运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口典型题析

试题示例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

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对选文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篇二: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强调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加以说明,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有效训练】

1.关于说明的方法,已经学过了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和引资料。阅读下面几段文章,指出它们各自要说明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②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能通十万路电话;一束小小的激光,能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有一种玻璃丝激光电视电话,通过一根像头发那样细的玻璃丝,就可以使全世界亿万小朋友同时通话,还能相互见面。

③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我国汉文帝时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就有这样两句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雪花的结晶形态了。 ④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入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上几场雪,预示着来年将要有一个好收成。

⑤一切动物,从眼睛不容易看见的小虫儿一直到能够创造的伟大的人类,都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第一是空气。就是那些住在水里的鱼,也只能住在含有空气的水里。如果将一只鸟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罩里的空气,那只鸟就会立刻站立不稳,经过一阵可怕的挣扎,就倒下去死了。

⑥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发光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原子的电子状态变迁的结果。但是,普通光和激光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普通光是自发运动产生的,各个原子发光总是那样杂乱无章,在发光时间上有的早,有的迟,在方向上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上,有的又向下,完全没有秩序,所以这种光源亮度不高。而激光却不同,由于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能使一个个原子都按统一步调,向同一方向,在同一色彩下发射,因此高度集中,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

⑦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乳燕脱壳而出,呀呀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跟穿梭一般不停。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写:“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

燕一年育雏两回,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及其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这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贡献不可谓不大。所以,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2.阅读《一天的行为与健康》,回答:

(1)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2)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引用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天的行为与健康

人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健康的身体并非人人可得。健康通常属于懂得爱护身体、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的人。

一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内,每人要完成许多作业——从起床到吃饭等一切活动。完成各项作业的方式方法,都同你的健康关联着,不是促进健康,便是损害健康。

清晨,有人贪图舒服,爱睡懒觉,当感到再躺下去要误事了,才无可奈何地穿衣,匆匆漱洗、吃早饭,手忙脚乱,丢三忘四,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从懒洋洋一下子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造成人体生理心理反映很不适应,长此以往,会成为致病的根源。有的人就不是这样,闹钟一响,即从容不迫地起床,有条不紊地搞好个人卫生,跑跑步,跳跳绳,活跃了身心,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实践证明,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比睡懒觉者健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体内产生的热量和供脑力、体力劳动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强劲的肌肉,魁梧的身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水分构成。此外,还有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参与全身错综复杂的生命运动,缺一样都不行。缺少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钙会得软骨病,等等。一种营养物质承担好几种生理功能,因此缺少了某种养料,对人体健康与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每种食品含有的营养比例是固定的,食品单调,盯着某样东西,就无法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要使自己健康成长,务必杂食;偏食是最不好的习惯。任何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不但会胀坏肚子,使肠胃消化负担过重,还可能因营养比例失调而使身体受害。

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涉及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等许多问题。上面提到的,仅是每天要遇到的几件事,比理解它更重要的是实行。少年朋友们,认真生活吧!让健康伴随你。

3.阅读《壮丽的长江三峡》,对后面的一些看法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同,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

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过去了。这8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篇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之句。 瞿

塘峡内,以前有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滪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滪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态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156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屡屡发生,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达240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伟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史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座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其中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500公里,落差达140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修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还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①“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长江三峡的特点。( ) ②先说瞿塘峡,再说巫峡,然后说西陵峡,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法。( )

③第一段引用李白的诗,既说明了三峡的奇丽,又使行文显得生动有趣。( ) ④第七至第九段介绍有关三峡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⑤文章多处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如,“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古人说‘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等。( ) ⑥“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4.用作比较、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也可以同时运用其他说明方法)写篇说明文,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写完后,要注明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其他方法。

提示:这是限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实践真正掌握某种或某几种说明方法。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适合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想在文章中运用作比较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要认真考虑选什么内容,拟什么题目。

[附]参考答案

1.

①说明蝉没有听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说明激光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人们已经注意了雪花的结晶形态。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下雪预示来年将要有好收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⑤说明动物的第一生活条件是空气。用举例法。

⑥说明激光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用作比较的方法。

⑦说明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列数字的方法。 2.

(1)第三段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拿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同爱睡懒觉者作对比,说明科学合理地生活有益健康、学习和工作。作比较的方法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2)第六段用了引资料的方法:先引俗语,再引实验资料。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睡觉的重要。俗语的引用方式是直引原文,实验资料的引用方式是摘引原意。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答案略]篇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训练题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训练题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

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

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

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

引用说明等。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

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

征/事理。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

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

更直观。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 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 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 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说明方法专项练习题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b.作比较c.列数字d.打比喻

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2.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 可以容纳三百多人。()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 米。()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 长达150米。( )

二、片段练习。

1、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

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 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这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答: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 造成的巨大损失。运用具体数据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

2、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 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 雷击伤亡严重??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2008年新年伊始,雪 灾给人们又来了一个下马威。

(1)这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这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了2007年我国极端气候现象 大量增加,便于读者理解。

启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已经刻不容缓。

(2)小明的妈妈在通海市场开了一家羽绒服专卖店,因年初的一场暴雪,专卖店 羽绒服销量激增,她想,下一个冬天要早作准备,进大批量的羽绒服。如果你是小明,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会给妈妈提怎样的建议?(50字以内)

答:妈妈,一个时间一个地方的极端天气状况,并不意味着全球气候会变冷,所以 您不能盲目地进过多的羽绒服。

3、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 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 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和()。

答:嗅觉 敏锐

4、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 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种科技手段, 也能够实现“隐身”。

这种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效果虽然很神奇,原理却十分简单。

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光线照

到物体表面,不仅不会产生反射,而且还能够绕过物体表面,然后在物体的身后重新汇 合。

(1)文章开篇介绍神话故事中的仙人们来无影去无踪,有什么作用?

答: 吸引读者注意,引出说明对象。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划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隐身斗篷”的原理,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 中的“最大限度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最大限度地”起限制作用,表明“隐身斗篷”阻止物体表面的光

反射的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阻止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谨性和科学性。

5、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 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答: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 性”,故详写。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 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答:(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 准确性。

7、“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中的“可能” 能去掉吗?

答:不能去掉。“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 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 万人。

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答:“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震级越大,伤亡人数越多”、“大地震造成巨大的 人员伤亡(损失)” 、“我国是受地震影响最深重的国家”

9、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

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 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 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这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答:①透水 ②分流(或“回收”) ③密封(或“防渗”)

三、阅读题。

(一)白尾地鸦——地上跑的鸟

①白尾地鸦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荒漠鸟,只分布在中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没有绚烂的外表,甚至不如披着一身黑得发蓝的羽毛的乌鸦来得华丽,个体也不如乌鸦壮硕,但却是全球分布最狭窄、最濒危的鸟类。“地鸦”是名副其实“在地上跑的鸟”,它们能在沙漠上健步如飞,被当地维族人形容为“克里尧丐”(拐来拐去、大步流星、奔跑如飞之意)。 ②白尾地鸦生活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和沙漠腹地,在沙丘间,在有稀疏植被、胡杨林的地段,甚至在沙漠公路两旁或临时停车场的垃圾堆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成为沙漠里生活工作的人类为数不多的鸟类伙伴,一些养路工、石油工人经常见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 ③白尾地鸦在百年的进化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白尾地鸦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御干旱和沙尘,而沙褐色的羽毛经常让人们与之插肩而过。白尾地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嘴峰长而稍向下弯曲,有时候会像乌鸦一样挖掘、运输和埋藏食物。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定位,找到自己埋藏的宝藏。我们最不解的是,有时它会对着隔 壁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快乐的尖叫。

④根据粗略的计算,白尾地鸦的数量是7000只。这种分布很狭窄的鸟类,种群数量本身就受到沙漠极端环境的制约,随时面对着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今天,绿洲和河流上游的大规模开发,下游的无节制拓荒,以及沙漠边缘的过度放牧,已经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塔里木河流域1999年来开垦种植棉花,白尾地鸦的栖息地与营巢地正在迅速消失;大小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造成下游断流,植被严重退化;烧荒开垦瓜地破坏了地鸦重要的繁殖地??更令人担忧的是,白尾地鸦在我国至今仍未被列入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因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坚强而脆弱的物种正面临着并不乐观的未来。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尾地鸦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段中加点的词“根据粗略的推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针对白尾地鸦濒危的情况,请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xiǎn 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在延。它不仅 ,而且还 ,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军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hái,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

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甲】这些

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乙】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丙】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丁】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一954”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20”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ǎn( )为人知 残hái ()

2,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3、下面的资料是从文中搞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的[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

4.文章中说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摘录一条能够说明太空中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的资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多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相关内容

  •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语文的文章结构一共有哪几种? (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2.修辞手法一共有哪几种? (1)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2)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 ...

  • 1.语文---古诗文鉴赏
  • 古诗文鉴赏 易混淆概念辨析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 ...

  • 阅读应考指南
  • 说明文阅读 一.考查内容 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 2.说明的方法及表达作用 3.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 4.说明顺序及写作思路 5.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 二.考察方式: 1.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说明内容的考察形式 ⑪问:文章围绕××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 ...

  •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 ...

  • 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
  •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小说.散文) 1.记叙文常见考点: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法:句子含义,文段作用.叙述的顺序及线索.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2.记叙文答题技巧: A .主要内容概括和情节梳理: 主要内容一般为:某人(某单位.组织)+某时+某地+某种情况+做某事+结果. 情节梳 ...

  • 如何提高应用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 2010第1期(总第99期)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ChangchunFinanceCollegeNo.1,2010SamNo.99 如何提高应用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张立颖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文化基础部,吉林长春130028) [摘要]应用文写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 ...

  • 说明性文章的备课式文本解读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到了初中就要求学生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从读到写的跨越,绝非一夕之功.小学教师要利用为数不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 ...

  •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知识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

  • 说明文的作用
  • 说明文,要抓住其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九种. 1.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 3.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子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作诠解: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6.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 ...

  • 万能答题公式
  •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 (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