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给我们的启迪

我们熟悉了伊索寓言、熟悉了庄子的寓言,在现代也有好多寓言,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总结。寓言并不高深,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看到寓言时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或者会心一笑。

“手表效应”。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手表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尤其对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工作要求,决不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否则,教师将因为不知道听谁的而感到无所适从。

“泡菜效应”。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泡菜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要重视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蚂蚁效应”。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

“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学校领导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师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

“非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

“非零和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向教师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

“狮·羊效应”。“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这句名言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学校管理者的启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务必建立严格的选拔校长和管理学校等制度,能够真正选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魄力大的创造型人才来担任校长。

“酒·污水效应”。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酒·污水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在一些学校中难免会碰到个别“污水”式的教师,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为此,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花费精力处理这类“污水”式教师;或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教书育人的队伍。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学校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将被“污水”式教师的所作所为抵消。

“毛毛虫实验”。法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相继死去。法国心理学家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的盲从,在于毛毛虫总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

“毛毛虫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猕猴实验”。有关心理学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很快学会了,另2只猕猴却没有学会。是不是这两只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这些心理学专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作,换方法的结果推翻了上述判断,也就是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此后,这些心理学专家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猕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找到适合猕猴特点的方法。

“猕猴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每个学生的聪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只要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完全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促使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猩猩实验”。有关心理学和动物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猩猩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友善姿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

“鲶鱼效应”。讲的是:一个渔村,别人打的金枪鱼常常在运往市场的路上就死掉了一半,而惟独一位老渔翁打的鱼到了买者的手中仍是活蹦乱跳,总能卖到好价钱。其秘诀是在每次运输之前,他都要在鱼仓中放上几条对金枪鱼有杀伤力的鲶鱼,这样,在“和平环境”下惰性十足的金枪鱼,立马充满了活力。

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在人才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促动学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步伐,推动学校的发展。

“煮汤圆理论”。讲的是:下汤料、烧旺火。意思是整体提高,分层培养,先后成熟,形成风格和个性。名师要形成风格;骨干教师提升价值;一般教师促进发展。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实验.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的几个教授把一只青蛙扔进沸腾的油锅里,青蛙非常敏捷地一下跳了出来,没有被煮死。随后,教授们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装了温水的大铁锅里,下面点着小火。这只青蛙感觉暖洋洋的,很舒服。温度在逐渐升高,它毫无感觉,仍然悠然自得。直到温度已经升得很高了,青蛙才开始感到有点烫,但是它体内能量已经耗尽,肌肉已经僵硬,所以它跳不出来,被煮死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地察觉,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当感觉危机临头了,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企业就是这么被煮死的,有的企业在临阵处死以前,自我感觉还那么好。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天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他多次用12个方程组成的一个方程组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空气流蝴蝶状的计算机模型。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一

次演讲中他说:“可以预见,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来飓风。

美国学者维纳曾用民谣形象而又通俗地表述了蝴蝶效应的内涵:“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里讲述了缺少钉子,造成了马蹄铁的卸落,骑士被敌人追上而牺牲,最终亡国的故事。

国家为什么被灭亡了?追究根本是因为一个钉子掉了。看来好像是个笑话,但你不能不承认其中的一些道理。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性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过系统会被放大,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会带来重大影响,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压力的效应”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惶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嚷。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地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

这就是“压力的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哈佛教授的第三天。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接到非洲土著人用电烙刻出的请柬,邀请他到非洲讲授部落的竞争力战略。教授为了表示对土著人的尊敬,于

是准备了好几套西服上路。土著人为了表示对文明国度知名教授的尊敬,准备按照部落至高礼节以迎之。

讲课的第一天,教授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土著人面前,讲了一整天,一直在冒汗。为什么呢?原来土著人以最高礼仪在听课——男女全部都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凡私处也只遮盖着树叶,在下面黑压压地站成一片。第二天,教授讲课同样也是一个冒汗的过程。为了入乡随俗,他同样也脱得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私处也只遮盖着树叶;但是土著人为了照顾教授的感情,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于是全部西装革履。至到第三天,双方做了很好的沟通,台上台下全穿西装,竞争力战略顺利地传授下去。

看似一则笑话,其实亦在传递管理中沟通的公理——有效的沟通需要对等的大平台。教授的第三天值得回味,上下都站在统一的平台上。

以理服人 已饱餐一顿的狼发现一只绵羊倒在地上,狼知道绵羊是过分害怕而昏倒,就走过去叫它不要怕,并答应绵羊,只要说出三件真实的事情就放它走.于是绵羊说出下面三件事:第一,不想遇到狼;第二,如果一定要遇到,最好是只瞎眼的狼;第三,我希望所有的狼都死掉,因为我们对狼丝毫没有恶意.而狼却常来攻击.狼认为绵羊说的话都没有错,就放它走了.

说明:在单位里,小职员碰到董事长时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处处不对劲就会被看成庸才,若能镇定地讲出心中的感受,让老板真正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必能受到赏识.真理有时还真能感动敌人.

能力与待遇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驴看到自己驮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主人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

说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不可马上下评论。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机会尝试解决问题性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的能力比他强多了。

未雨绸缪 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说明:未雨绸缪,善养天机,日后便有用处。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感叹自己平时没有积累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只好后悔莫及。

应万变的能力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

说明:一个企业经理,应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之处,更当有应万变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还能对付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我们熟悉了伊索寓言、熟悉了庄子的寓言,在现代也有好多寓言,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总结。寓言并不高深,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看到寓言时会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或者会心一笑。

“手表效应”。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手表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尤其对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工作要求,决不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否则,教师将因为不知道听谁的而感到无所适从。

“泡菜效应”。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泡菜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要重视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蚂蚁效应”。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

“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学校领导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师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

“非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

“非零和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向教师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

“狮·羊效应”。“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这句名言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学校管理者的启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务必建立严格的选拔校长和管理学校等制度,能够真正选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魄力大的创造型人才来担任校长。

“酒·污水效应”。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酒·污水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在一些学校中难免会碰到个别“污水”式的教师,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为此,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花费精力处理这类“污水”式教师;或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教书育人的队伍。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学校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将被“污水”式教师的所作所为抵消。

“毛毛虫实验”。法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相继死去。法国心理学家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的盲从,在于毛毛虫总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

“毛毛虫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猕猴实验”。有关心理学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很快学会了,另2只猕猴却没有学会。是不是这两只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这些心理学专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作,换方法的结果推翻了上述判断,也就是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此后,这些心理学专家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猕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找到适合猕猴特点的方法。

“猕猴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每个学生的聪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只要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完全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促使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猩猩实验”。有关心理学和动物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时而奔跑嬉戏,时而耳鬓厮磨,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猩猩实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是: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时时报以友善姿态,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友善姿态,学生会以成倍的友善姿态回应教师。

“鲶鱼效应”。讲的是:一个渔村,别人打的金枪鱼常常在运往市场的路上就死掉了一半,而惟独一位老渔翁打的鱼到了买者的手中仍是活蹦乱跳,总能卖到好价钱。其秘诀是在每次运输之前,他都要在鱼仓中放上几条对金枪鱼有杀伤力的鲶鱼,这样,在“和平环境”下惰性十足的金枪鱼,立马充满了活力。

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在人才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促动学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步伐,推动学校的发展。

“煮汤圆理论”。讲的是:下汤料、烧旺火。意思是整体提高,分层培养,先后成熟,形成风格和个性。名师要形成风格;骨干教师提升价值;一般教师促进发展。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实验.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的几个教授把一只青蛙扔进沸腾的油锅里,青蛙非常敏捷地一下跳了出来,没有被煮死。随后,教授们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装了温水的大铁锅里,下面点着小火。这只青蛙感觉暖洋洋的,很舒服。温度在逐渐升高,它毫无感觉,仍然悠然自得。直到温度已经升得很高了,青蛙才开始感到有点烫,但是它体内能量已经耗尽,肌肉已经僵硬,所以它跳不出来,被煮死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地察觉,没能及时作出反应,当感觉危机临头了,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企业就是这么被煮死的,有的企业在临阵处死以前,自我感觉还那么好。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天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他多次用12个方程组成的一个方程组进行计算,得出了一个空气流蝴蝶状的计算机模型。1979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一

次演讲中他说:“可以预见,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来飓风。

美国学者维纳曾用民谣形象而又通俗地表述了蝴蝶效应的内涵:“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里讲述了缺少钉子,造成了马蹄铁的卸落,骑士被敌人追上而牺牲,最终亡国的故事。

国家为什么被灭亡了?追究根本是因为一个钉子掉了。看来好像是个笑话,但你不能不承认其中的一些道理。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对初始条件有敏感依赖性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过系统会被放大,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会带来重大影响,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压力的效应”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惶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嚷。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地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

这就是“压力的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哈佛教授的第三天。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接到非洲土著人用电烙刻出的请柬,邀请他到非洲讲授部落的竞争力战略。教授为了表示对土著人的尊敬,于

是准备了好几套西服上路。土著人为了表示对文明国度知名教授的尊敬,准备按照部落至高礼节以迎之。

讲课的第一天,教授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土著人面前,讲了一整天,一直在冒汗。为什么呢?原来土著人以最高礼仪在听课——男女全部都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凡私处也只遮盖着树叶,在下面黑压压地站成一片。第二天,教授讲课同样也是一个冒汗的过程。为了入乡随俗,他同样也脱得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私处也只遮盖着树叶;但是土著人为了照顾教授的感情,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于是全部西装革履。至到第三天,双方做了很好的沟通,台上台下全穿西装,竞争力战略顺利地传授下去。

看似一则笑话,其实亦在传递管理中沟通的公理——有效的沟通需要对等的大平台。教授的第三天值得回味,上下都站在统一的平台上。

以理服人 已饱餐一顿的狼发现一只绵羊倒在地上,狼知道绵羊是过分害怕而昏倒,就走过去叫它不要怕,并答应绵羊,只要说出三件真实的事情就放它走.于是绵羊说出下面三件事:第一,不想遇到狼;第二,如果一定要遇到,最好是只瞎眼的狼;第三,我希望所有的狼都死掉,因为我们对狼丝毫没有恶意.而狼却常来攻击.狼认为绵羊说的话都没有错,就放它走了.

说明:在单位里,小职员碰到董事长时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处处不对劲就会被看成庸才,若能镇定地讲出心中的感受,让老板真正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必能受到赏识.真理有时还真能感动敌人.

能力与待遇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驴看到自己驮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主人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

说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不可马上下评论。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机会尝试解决问题性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的能力比他强多了。

未雨绸缪 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说明:未雨绸缪,善养天机,日后便有用处。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感叹自己平时没有积累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只好后悔莫及。

应万变的能力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

说明:一个企业经理,应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之处,更当有应万变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还能对付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相关内容

  • 心理健康手抄报:启迪性的心理寓言
  • (一)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 ...

  • 小学五年级阅读教案
  • <伊索寓言> 教学目的: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小结 < ...

  • 伊索寓言教案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认真听范 读,多读,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结合实际生活受到启迪. ...

  • "断章取义"解庄子
  • 摘 要: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误解.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对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中& ...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材分析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 版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在课文后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 ...

  • 刺猬汉斯语文S版教案
  • 篇一:刺猬汉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 ...

  • 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

  •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
  • 我今天看了一本<克雷洛夫寓言>,深受启发. 这本书出自于俄国克雷洛夫笔下.寓言,是一篇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而<克雷洛夫寓言>里写得全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寓言大道理.因此,我十分喜欢看<克雷洛夫寓言>. 其中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黄狗与黑狗在房外的墙边 ...

  •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部分词语的含义. 3.背诵两则寓言. 4.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同学们可能以前也听过,不过我们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