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和分析

农村教育现状和分析

文旅学院02旅游管理:李永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出现城乡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我国现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农村的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瓶颈之一。对于农村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小组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和继续教育,解决了教育问题,农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科技文化知识,靠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一定可以推动农村社会快速稳健的发展的,从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减少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农村现状和教育现状

1、农村现状

按照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仍有约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除了现有600多个大中城市之外,全国2800个县、市大部分人口规模不足;还有19000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也不到1万人。换个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0.9%,而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 如此低下的城市化水平必然阻障中国未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影响到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甚至还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能否最终崛起。 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农村消费虽然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城镇消费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1998年农村消费增长率比城市低0.7个百分点,2000年和2001年则分别扩大到2.3和3.8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农村消费增长率比城市低2.9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农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2、农村教育现状

1999年12月30日《科学时报》的" 成才导刊" ,刊载了焦国标博士《乡村教育之凋敝令人心酸》一文,文章写道:我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学生。当时一个大队有一间小学和一间初中,一个乡就有一间高中。我的同龄人人人都是初中毕业,上高中的也占十之八九。现在,一个乡才有一间初中,十几个乡才有一所高中,我们百万人的大县普通高中只有两所,我们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高中生了,今年只有3个初中毕业生。这种稀缺程度跟50年代我父母辈的中学时代差不多,完全是一种倒退。小平同志说过,这些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看近20年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乡村教育规模的大萎缩。我们老家初中、高中的大砍并发生在1980年,1982年又砍并了一次,当时形成的格局密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要砍并莫名其妙!" 2000年3月31日《南方周末》的" 周末话题" 栏目披露了" 农村孩子辍学严重" 的事实,并配发了" 编者按" :"' 科教兴国' 喊得正响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孩子却过早地离开了校园,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对此,仅拿《义务教育法》找那些父母兴师问罪不但不公平,而且于事无补,因为他们也是被逼无奈。贫困与教育收费的突出矛盾,就业竞争中的户籍歧视,这些问题若不尽可能加以解决,任其愈演愈烈,农村孩子辍学就会越来越多。而由此造成损失不仅对于那些孩子来说,而且对于全民族的发展,都是难以弥补的。" 乡村教育现状,用" 凋敝" 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耸人听闻。所以要问我对21世纪教育的希望是什么,不说那么远,就说目前,国家应尽快下大力气扭转近20年农村教育一直恶性下滑不止的局面尽快增加乡村孩子接受完全教育的比例尽快整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其实远不止这些,如拖欠教师的工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基本的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要彻底消除" 泥孩子、土台子、破房子" ,真正做到" 一无两有" :无危房、班班有教师、个个有课桌,在不少地区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甚至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也时有所闻,江苏赣榆县徐山乡樊葛村一位乡村教师因村干部催收钱款被刺死就是一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民族、国家,都将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然而我们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 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的比例是75%。因此,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是一个方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大问题。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看,这个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其具体表现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从统计数字看,村中从小学进入初中,入高中,而进入大学的人数仅为15%,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抑或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要回到农村。

3、构建和完善农村继续教育的意义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是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把终身学习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并通过立法等措施推动本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12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就不可能高速度、可持续的发展,已为世界所公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教兴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都还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落实“科教兴农”方针,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必须从各个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为了在农村落实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战略地位,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是科教兴农的重要措施。

二、农村教育落后原因分析

1、农民传统观念影响

农村教育没有出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曾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使得农村考生升学比例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8%。

2、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影响

一是近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二是城市与农村的年收入相差近四倍,节约30%的教材费,能够根本上(或者说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吗?而且这还是以教育不均等(城市学生使用彩版教材、农村学生使用黑白教材)的目标出发的。同时,必须关注的是,我国正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大量外出,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由于长期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教育现状和质量都有切实的了解,这批劳动力中条件稍好一点的,都尽可能想法把子女带进城里去。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或待读书的有1000多万人(《负重前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见重庆日报2004年2月26日),也即十几个农村中小学生和儿童中就有一个背井离乡到城市求学,或没读书从事童工,或没读书在城市简陋的“家”里游玩。因此,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农村,中国基础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经济困难是造成农村学生无法继续升学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盲目集中农村学校,使得原本能就近上学的孩子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纷纷辍学。此外,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导致许多农村学生难以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取得主动。统计表明,目前农村辍学孩子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升学无望。

农村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滞后,花力气抓经济,又会影响教育投入,而教育的落后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增长。这就不知不觉地卷入了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育先行”,让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但从领导阶层来看,要做到解放思想就着实不易了。有多少领导愿意将摆在面前、好出成绩的经济缓一缓,却将资金投入到教育这一无形的投资上?

3、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恶性循环,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教师严重不足, 工办教师只有不到50%,大多是乡聘、村聘的,基本上是严重缺编, 难以维持。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居多, 二是学历不合格, 拔高使用现象严重, 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

农村缺教师, 表面看是退休教师增多、初中高峰所致, 深层次的原因是师资得不到正常补充。财政体制改革后, 经费包干, 每增加一位公办教师就增加一份支出, 许多乡不愿意接受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宁肯聘请代课教师, 致使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南方去打工, 有的毕业生半年都不能到岗任教。二是一些大中专师范毕

业生不愿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待遇偏低的农村中小学任教, 严重存在毕业生分配不到位问题, 形成了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山区教师大量短缺的不平衡状态。有些地方在无奈之下, 大量以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岗位, 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城乡差别等原因, 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四是乡镇在学校干部配备、师资调整方面宏观调控差, 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代课教师的口子堵不住。临时代课教师难以管理,更不可能择优上岗, 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 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掣肘环节。一旦辞退学历不合格的代课教师, 又没有继任教师, 将会导致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滑坡。

农村教师除数量不足外, 学科结构也不合理, 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教师与职业技术学科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困难。二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中诸学科的教师余缺不均, 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师充足, 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严重不足, 造成农村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十分困难。体音美课程基本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这个问题不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很难落实。

4、国家对教育投入总体不足,农村方面投入不均

在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财政增长缓慢,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预算内教育支出占GNP 的比例逐年下滑。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教育经费支出需求增长快于财政供给增长,中国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约占全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1.2%,而负担的三级正规教育学生却占全球约20%.中国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现象严重。正是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连年下降,不少省市都出现过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比例已经较高,全国农村70%左右的中学和90%左右的小学未能按教学要求配齐仪器设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中,义务教育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58.2%下降到2000年的53.8%。义务教育投入中,财政预算内拨款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58.5%下降到1998年的53.9%。普及义务教育呈现较大的资金缺口,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就更加突出。

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中小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要有紧迫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三、农村教育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自身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科教兴国包括科教兴农,而科教兴农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国家在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同时,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大量举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农民高校,通过高科技农业示范和农村居民文化科技素质提高,培养现代意义上的农民,切实振兴农村经济。

为了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农业部从1990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试点工作,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组织实施。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1994个县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有1300多万农民参加了培训,600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据抽样调查,获得绿色证书的学员年收入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平均高出30%,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的村比没有开展培训的村收入高出24%。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有专家专门阐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地区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希望。农村教育长期是我国教育的难点,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强调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现行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农村教育在这个经济社会变迁中面临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教育要为农业现代化做贡献。我国现阶段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较低,科教兴农的指标落后,需要强化农业教育,特别是需要明确农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及各级各类农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及标准,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业农户等,探索

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

2、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才的持续性发展,可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新世纪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骨干,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与财政部、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到2002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的494个县(市)开展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54万人,通过新技术和新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受训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思想观念,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为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靠劳动力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约有4亿人左右,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隔一两年就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一遍较为系统的技术、理论培训。至于实用性的科技培训,应该是年年都要进行,尤其是对于文化素质偏低的我国农民而言,文化培训应该年年进行,科技培训则应该贯穿在生产环节之中,甚至需要进行一些超前性培训。

农村职业中学是培养后备农民和实用型人才的摇篮。197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扩大农业中学的比比例。”1980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明确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到1980年,全国农业中学恢复到3314所,在校生达到48.09万人。到1996年,农村职业高中达到5012所,招生88.04万人,在校生207.97万人;农林职业初中1491所,招生29.9万人,在校生75.6万人。到2001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已达49.64万听,培训农民8732.1万人次,目前在校农民达6417.11万人。。

4、农村继续教育可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城乡小康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一个理论创新,是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都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虑。但进一步辨析,两者是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更多的可被作为一种长远奋斗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统筹发展则主要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它强调的是过程;城乡一体化是要尽力消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而城乡统筹发展则更强调在保留城市与农村自然特征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要想最终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必须通过走城市化之路,“消灭农民”使其成为城市居民,因此乡村教育不仅不能走乡土化之路,反倒应该向城市化贴近。其理由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边缘化是必然的,要消除边缘化,唯一的可能就是尽早实现城市化;乡村不能离开城市而独立发展,同样,乡村教育也不能离开城市教育而自行发展。不赞同乡村教育走乡土化道路,认为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大城乡差别,强化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主张乡村教育应该向城市教育贴近,为农民子女未来适应城市生活做好准备。

四、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措施

1、组织农民培训班,使农民朋友更新观念

农业部已决定在14个农业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鉴定,发给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农民上岗的资格和条件。在14个农业岗位中,已有2.1万农民通过职业资格鉴定,提高了农业岗位的就业水平。四是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相结合,形成激励机制。各地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中,确立了先培训考核,再评定职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00多万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真正启动农村市场,农村城市化是必由之路。即是说,解放农民的根本办法不是在农业上下功夫,而是要在使其“不务农业”上下功夫。农村城市化对农村和城市来讲是一个“双赢”格局。一方面,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消费、就业都将得到一定改善。有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 增加0.50-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焉能得不到保障?

3、构建城乡一体化用人待遇,加大城乡互动

中国的公办教师,待遇相对优厚。但人往高处走,他们的流动方向是往城镇或较富裕的乡村。而这恰恰与贫困农村迫切的教育需求背道而驰。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教育的重担,大部分是落在了民办教师身上。他们收入低,待遇差,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投入到孩子身上,认真、尽职,但却突然尴尬的发现,自己和家人都在受着苦。由于教师待遇的不平等,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些恶果。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下降. 就东望山小学的教师而言,一般以中专生、初中生为主。这也是大多数地方的现状。但如果条件不改善,这一批老师都走了,那教师素质不是又要降了一个档次?二、责任心下降。在这里,你不必指责他们的师德。但生存问题摆在面前时,你能叫他不食人间烟火吗?他们的责任感够了。当他们选择了在农村教书时,他们就已经选择了崇高。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对自己大海般的无私奉献,要回几桶水的报答。

抓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对学校基础教育而言,要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校舍与教学设备、教师编制、课程设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兑现教师的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彻底解决民办教师转正问题,规范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制度,为他们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城、镇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制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随着部分村小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缩小,县乡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学校合并调整工作,通过择优录用,分流富余教职人员。在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教师跨校流动制度,解决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清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与成人学校的办学情况,从制度上规范其招生与教学工作;国家应鼓励高校到农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高校教师到相关学校兼课与技术辅导。

4、加快农村师资力量培养

要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入手,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提高师德修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敬业爱岗,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陶冶和教育学生。要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作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重点工作,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认真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建立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实现教师补充多源化,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省制定的编制标准,以规范、优化、高效、精简的原则,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中小学编制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超编聘用教职工,坚决清退临时代课人员,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教师任用新机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制度,有计划、分层次的重点遴选培养一批省、市(地)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教学名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高校创新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

5、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制订政策要有针对性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首先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其次要规范农村教育体制,适当调整农村义务教育下放基层政府的做法,加大中央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第三要确立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从中央到省、地、县、乡建立一个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科学规划、组织和协调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农民科技培训,从而有效地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在全国逐步构建一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灵活高效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全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服务系统,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中等农业(职业、成人)院校、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地市农业中(高)等职业学校(院校)、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各类农业(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及民间组织的培训机构、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五级组成,是在执行系统的具体组织管理下,承担着直接科技教育培训农民的任务,主要负责实施各项教育培训计划、跟踪服务和指导

6、国家、地方加大对农村继续教育的投入,鼓励民间投资

农村教育投资、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并列为农村三大公共投资。樊胜根等人(2002)在研究了贫困地区的公共投资后得出结论认为,教育公共投资的扶贫效果最显著,同时对农业、非农业以及对整个农村经济增长的回报率也很高。在各种公共投资中,在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增加教育投资对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最大。钱克明(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农村教育投资对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高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教育投资,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8.43元,而每增加1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仅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6.75元。且政府每增加1元的农村教育投入,可减少农牧户物质费用6.64元。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及降低农产品成本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底中国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教育可以享受税费优惠。至于如何在这方面实行税费优惠,尚无具体对策,也为学界今后的课题研究和政策咨询提供了空间。

农村教育现状和分析

文旅学院02旅游管理:李永胜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出现城乡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我国现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农村的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瓶颈之一。对于农村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小组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和继续教育,解决了教育问题,农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科技文化知识,靠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一定可以推动农村社会快速稳健的发展的,从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减少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农村现状和教育现状

1、农村现状

按照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仍有约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除了现有600多个大中城市之外,全国2800个县、市大部分人口规模不足;还有19000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也不到1万人。换个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0.9%,而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 如此低下的城市化水平必然阻障中国未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影响到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甚至还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能否最终崛起。 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中国农村消费虽然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城镇消费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1998年农村消费增长率比城市低0.7个百分点,2000年和2001年则分别扩大到2.3和3.8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农村消费增长率比城市低2.9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农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2、农村教育现状

1999年12月30日《科学时报》的" 成才导刊" ,刊载了焦国标博士《乡村教育之凋敝令人心酸》一文,文章写道:我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学生。当时一个大队有一间小学和一间初中,一个乡就有一间高中。我的同龄人人人都是初中毕业,上高中的也占十之八九。现在,一个乡才有一间初中,十几个乡才有一所高中,我们百万人的大县普通高中只有两所,我们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高中生了,今年只有3个初中毕业生。这种稀缺程度跟50年代我父母辈的中学时代差不多,完全是一种倒退。小平同志说过,这些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看近20年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乡村教育规模的大萎缩。我们老家初中、高中的大砍并发生在1980年,1982年又砍并了一次,当时形成的格局密度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要砍并莫名其妙!" 2000年3月31日《南方周末》的" 周末话题" 栏目披露了" 农村孩子辍学严重" 的事实,并配发了" 编者按" :"' 科教兴国' 喊得正响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孩子却过早地离开了校园,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对此,仅拿《义务教育法》找那些父母兴师问罪不但不公平,而且于事无补,因为他们也是被逼无奈。贫困与教育收费的突出矛盾,就业竞争中的户籍歧视,这些问题若不尽可能加以解决,任其愈演愈烈,农村孩子辍学就会越来越多。而由此造成损失不仅对于那些孩子来说,而且对于全民族的发展,都是难以弥补的。" 乡村教育现状,用" 凋敝" 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耸人听闻。所以要问我对21世纪教育的希望是什么,不说那么远,就说目前,国家应尽快下大力气扭转近20年农村教育一直恶性下滑不止的局面尽快增加乡村孩子接受完全教育的比例尽快整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其实远不止这些,如拖欠教师的工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基本的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要彻底消除" 泥孩子、土台子、破房子" ,真正做到" 一无两有" :无危房、班班有教师、个个有课桌,在不少地区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农村教师的基本权益甚至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也时有所闻,江苏赣榆县徐山乡樊葛村一位乡村教师因村干部催收钱款被刺死就是一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民族、国家,都将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然而我们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 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的比例是75%。因此,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是一个方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大问题。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看,这个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其具体表现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从统计数字看,村中从小学进入初中,入高中,而进入大学的人数仅为15%,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抑或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要回到农村。

3、构建和完善农村继续教育的意义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是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把终身学习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并通过立法等措施推动本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12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就不可能高速度、可持续的发展,已为世界所公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教兴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都还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落实“科教兴农”方针,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必须从各个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为了在农村落实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战略地位,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是科教兴农的重要措施。

二、农村教育落后原因分析

1、农民传统观念影响

农村教育没有出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曾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水山指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使得农村考生升学比例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据了解,我国普通初中毛升学率约为88%,但在农村地区却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了87.8%。

2、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影响

一是近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二是城市与农村的年收入相差近四倍,节约30%的教材费,能够根本上(或者说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吗?而且这还是以教育不均等(城市学生使用彩版教材、农村学生使用黑白教材)的目标出发的。同时,必须关注的是,我国正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大量外出,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由于长期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教育现状和质量都有切实的了解,这批劳动力中条件稍好一点的,都尽可能想法把子女带进城里去。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或待读书的有1000多万人(《负重前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见重庆日报2004年2月26日),也即十几个农村中小学生和儿童中就有一个背井离乡到城市求学,或没读书从事童工,或没读书在城市简陋的“家”里游玩。因此,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农村,中国基础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经济困难是造成农村学生无法继续升学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盲目集中农村学校,使得原本能就近上学的孩子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纷纷辍学。此外,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导致许多农村学生难以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取得主动。统计表明,目前农村辍学孩子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升学无望。

农村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滞后,花力气抓经济,又会影响教育投入,而教育的落后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增长。这就不知不觉地卷入了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育先行”,让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但从领导阶层来看,要做到解放思想就着实不易了。有多少领导愿意将摆在面前、好出成绩的经济缓一缓,却将资金投入到教育这一无形的投资上?

3、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恶性循环,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教师严重不足, 工办教师只有不到50%,大多是乡聘、村聘的,基本上是严重缺编, 难以维持。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居多, 二是学历不合格, 拔高使用现象严重, 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

农村缺教师, 表面看是退休教师增多、初中高峰所致, 深层次的原因是师资得不到正常补充。财政体制改革后, 经费包干, 每增加一位公办教师就增加一份支出, 许多乡不愿意接受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宁肯聘请代课教师, 致使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南方去打工, 有的毕业生半年都不能到岗任教。二是一些大中专师范毕

业生不愿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待遇偏低的农村中小学任教, 严重存在毕业生分配不到位问题, 形成了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山区教师大量短缺的不平衡状态。有些地方在无奈之下, 大量以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岗位, 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城乡差别等原因, 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四是乡镇在学校干部配备、师资调整方面宏观调控差, 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代课教师的口子堵不住。临时代课教师难以管理,更不可能择优上岗, 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 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掣肘环节。一旦辞退学历不合格的代课教师, 又没有继任教师, 将会导致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滑坡。

农村教师除数量不足外, 学科结构也不合理, 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教师与职业技术学科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困难。二是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中诸学科的教师余缺不均, 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师充足, 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严重不足, 造成农村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十分困难。体音美课程基本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这个问题不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很难落实。

4、国家对教育投入总体不足,农村方面投入不均

在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财政增长缓慢,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预算内教育支出占GNP 的比例逐年下滑。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 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教育经费支出需求增长快于财政供给增长,中国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约占全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1.2%,而负担的三级正规教育学生却占全球约20%.中国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现象严重。正是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连年下降,不少省市都出现过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比例已经较高,全国农村70%左右的中学和90%左右的小学未能按教学要求配齐仪器设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中,义务教育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58.2%下降到2000年的53.8%。义务教育投入中,财政预算内拨款所占比重也不断下降,由1994年的58.5%下降到1998年的53.9%。普及义务教育呈现较大的资金缺口,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就更加突出。

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中小学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要有紧迫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三、农村教育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自身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科教兴国包括科教兴农,而科教兴农必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国家在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同时,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大量举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农民高校,通过高科技农业示范和农村居民文化科技素质提高,培养现代意义上的农民,切实振兴农村经济。

为了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农业部从1990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试点工作,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组织实施。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1994个县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有1300多万农民参加了培训,600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据抽样调查,获得绿色证书的学员年收入比没有参加培训的农民平均高出30%,开展“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的村比没有开展培训的村收入高出24%。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有专家专门阐述了农村教育问题。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地区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希望。农村教育长期是我国教育的难点,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强调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现行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农村教育在这个经济社会变迁中面临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教育要为农业现代化做贡献。我国现阶段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较低,科教兴农的指标落后,需要强化农业教育,特别是需要明确农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及各级各类农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及标准,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业农户等,探索

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

2、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才的持续性发展,可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新世纪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骨干,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与财政部、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到2002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的494个县(市)开展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青年农民154万人,通过新技术和新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受训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思想观念,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农村教育可以促进农村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为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靠劳动力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约有4亿人左右,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隔一两年就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一遍较为系统的技术、理论培训。至于实用性的科技培训,应该是年年都要进行,尤其是对于文化素质偏低的我国农民而言,文化培训应该年年进行,科技培训则应该贯穿在生产环节之中,甚至需要进行一些超前性培训。

农村职业中学是培养后备农民和实用型人才的摇篮。197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扩大农业中学的比比例。”1980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明确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到1980年,全国农业中学恢复到3314所,在校生达到48.09万人。到1996年,农村职业高中达到5012所,招生88.04万人,在校生207.97万人;农林职业初中1491所,招生29.9万人,在校生75.6万人。到2001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已达49.64万听,培训农民8732.1万人次,目前在校农民达6417.11万人。。

4、农村继续教育可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城乡小康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一个理论创新,是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都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虑。但进一步辨析,两者是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更多的可被作为一种长远奋斗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统筹发展则主要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它强调的是过程;城乡一体化是要尽力消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而城乡统筹发展则更强调在保留城市与农村自然特征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要想最终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必须通过走城市化之路,“消灭农民”使其成为城市居民,因此乡村教育不仅不能走乡土化之路,反倒应该向城市化贴近。其理由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边缘化是必然的,要消除边缘化,唯一的可能就是尽早实现城市化;乡村不能离开城市而独立发展,同样,乡村教育也不能离开城市教育而自行发展。不赞同乡村教育走乡土化道路,认为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大城乡差别,强化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主张乡村教育应该向城市教育贴近,为农民子女未来适应城市生活做好准备。

四、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措施

1、组织农民培训班,使农民朋友更新观念

农业部已决定在14个农业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鉴定,发给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农民上岗的资格和条件。在14个农业岗位中,已有2.1万农民通过职业资格鉴定,提高了农业岗位的就业水平。四是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相结合,形成激励机制。各地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中,确立了先培训考核,再评定职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00多万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真正启动农村市场,农村城市化是必由之路。即是说,解放农民的根本办法不是在农业上下功夫,而是要在使其“不务农业”上下功夫。农村城市化对农村和城市来讲是一个“双赢”格局。一方面,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消费、就业都将得到一定改善。有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 增加0.50-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焉能得不到保障?

3、构建城乡一体化用人待遇,加大城乡互动

中国的公办教师,待遇相对优厚。但人往高处走,他们的流动方向是往城镇或较富裕的乡村。而这恰恰与贫困农村迫切的教育需求背道而驰。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教育的重担,大部分是落在了民办教师身上。他们收入低,待遇差,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投入到孩子身上,认真、尽职,但却突然尴尬的发现,自己和家人都在受着苦。由于教师待遇的不平等,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些恶果。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下降. 就东望山小学的教师而言,一般以中专生、初中生为主。这也是大多数地方的现状。但如果条件不改善,这一批老师都走了,那教师素质不是又要降了一个档次?二、责任心下降。在这里,你不必指责他们的师德。但生存问题摆在面前时,你能叫他不食人间烟火吗?他们的责任感够了。当他们选择了在农村教书时,他们就已经选择了崇高。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对自己大海般的无私奉献,要回几桶水的报答。

抓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对学校基础教育而言,要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校舍与教学设备、教师编制、课程设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兑现教师的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彻底解决民办教师转正问题,规范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制度,为他们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城、镇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制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随着部分村小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缩小,县乡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学校合并调整工作,通过择优录用,分流富余教职人员。在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教师跨校流动制度,解决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清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与成人学校的办学情况,从制度上规范其招生与教学工作;国家应鼓励高校到农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高校教师到相关学校兼课与技术辅导。

4、加快农村师资力量培养

要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入手,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提高师德修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敬业爱岗,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陶冶和教育学生。要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作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重点工作,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认真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建立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实现教师补充多源化,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省制定的编制标准,以规范、优化、高效、精简的原则,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中小学编制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超编聘用教职工,坚决清退临时代课人员,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教师任用新机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培养制度,有计划、分层次的重点遴选培养一批省、市(地)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教学名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实施高校创新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

5、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制订政策要有针对性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首先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其次要规范农村教育体制,适当调整农村义务教育下放基层政府的做法,加大中央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中的责任;第三要确立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从中央到省、地、县、乡建立一个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科学规划、组织和协调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农民科技培训,从而有效地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在全国逐步构建一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灵活高效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全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服务系统,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中等农业(职业、成人)院校、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地市农业中(高)等职业学校(院校)、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各类农业(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及民间组织的培训机构、乡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五级组成,是在执行系统的具体组织管理下,承担着直接科技教育培训农民的任务,主要负责实施各项教育培训计划、跟踪服务和指导

6、国家、地方加大对农村继续教育的投入,鼓励民间投资

农村教育投资、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并列为农村三大公共投资。樊胜根等人(2002)在研究了贫困地区的公共投资后得出结论认为,教育公共投资的扶贫效果最显著,同时对农业、非农业以及对整个农村经济增长的回报率也很高。在各种公共投资中,在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增加教育投资对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最大。钱克明(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农村教育投资对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高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教育投资,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8.43元,而每增加1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仅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6.75元。且政府每增加1元的农村教育投入,可减少农牧户物质费用6.64元。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及降低农产品成本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底中国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了民办教育可以享受税费优惠。至于如何在这方面实行税费优惠,尚无具体对策,也为学界今后的课题研究和政策咨询提供了空间。


相关内容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7年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农村电商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调研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行业深度 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 ...

  • 科研立项课题申报
  • 漳州师范学院 2010 年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本科生科研立项课题申报表 本科生科研立项课题申报表 申报编号: 申报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 近郊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子分析 -以漳州市近郊为例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承担单位(盖章) : 承担单位(盖章) 起止年月: 起止年月: 填报日期: 填 ...

  •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及投资 研究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内容介绍: 第一篇 发展概况篇 14 第一章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14 第一节 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概述 14 一.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类型 14 (一)农村商业银行 14 (二)农村合作银行 14 ( ...

  •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现状及成因分析
  •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仙桃.宜昌.十堰.荆州农村为例 1 项目类型:项目主持人: 李小兰 项目参与人: 凌玥 刘闵 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仙桃.宜昌.十堰.荆州农村为例 李小兰 凌玥 刘闽 123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我国每年的高考中,约有460万的农村考生步入 ...

  •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需求与保障分析
  •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需求与保障分析 --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 宋凤萍 摘要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有关老年人的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所引起的农村社会结构和传统家庭模式日益被打破的环境下,农村老年人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年群体,其生活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据此,笔者运用实证研 ...

  • 浅析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需求现状
  • 浅析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需求现状 --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 宋凤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工0602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有关老年人的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所引起的农村社会结构和传统家庭模式日益被打破的环境下,农村老年人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年群体,其生活状况尤 ...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主要人口大部的农业大国,农村义务教育在"科教兴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