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期中考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

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

(节选自《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

1.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屏处十年 屏:隐居

B、安得不豫为之计 豫:参与

C、乃罢其狱 狱:案件

D、犹虑不称 虑:担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3分)

①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③愿陛下靳之

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

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帝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译文: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①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①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8.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飞湍瀑流争喧豗, 。其险也如此, ! ——《蜀道难》李白

(3)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屈原

乙 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夫老妻

冯骥才

“离婚!马上离婚!”

这是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来的一句话。六十岁后她就不再喊这句话了。今天又喊出来,可见她已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撞着,他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地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啪”的一声带上门。

老婆儿火气未消,面对空空的屋子不住地出声骂他。

墙上的挂钟当当响起来,已经八点钟了。他们这场架正好打过了两个小时。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她耳边又响起刚才打架时自己喊的话:“离婚!马上离婚!”她忽然觉得这话又荒唐又可笑。她开始感到屋里空荡荡的,悔意悄悄浸进心中。她想,两人一辈子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来了,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两个小时了却仍没回来。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瞧他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是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夜色并不太暗,在路灯的辉映下,繁密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而落。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她从多少天对他的种种感觉中,已经又担心又期待地预感到他这天要表示些什么了。在河边的那段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似的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他呢?竟然像傻子一样一动不动,任她用雪打在身上,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她打着打着,忽然停住了,呆呆看了他片刻,忽然扑到他身上。她感到,他有种火烫般的激情透过身上厚厚的雪传到她身上。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年轻时,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她却很少再想起这桩事。是不是一生中经历的事太多了,积累起来就过于沉重,把这桩事压在底下拿不出来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现在她老了,此刻在雪地里,每一步踩下去都是颤巍巍的,每一步抬起来都费力难拔。一不小心,她滑倒了。她把手插进雪里,撑住地面,艰难地爬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她又想起另一桩往事。

那时他俩刚结婚,一天晚上去看电影,散场出来时雪还下着。他们走着走着,跟着高兴地跑起来。但她脚下一滑,跌在雪地里。他跑过来伸给她一只手,要拉她起来。她却一打他的手:“去,谁要你来拉!”她一跃就站了起来。那时她是多么轻快啊,像小鹿一般,而现在她又是多么艰难呀,像衰弱的老马一般。她多么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虽然老头儿也老而无力了,一只手拉不动她,要用一双手才能把她拉起来。那也好!总比孤孤单单一个人好。她想到楼上的邻居李老头,老伴死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形影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她喜欢老头儿的性格,真正的男子气派,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粗心不是缺陷,粗线条才使他更富有男子气„„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刻她只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事情。她找不着老头儿,这担心就渐渐加重。如果她的生活里真丢了老头儿,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大概快十点钟了,街上没什么人了,仍不见老头儿,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她两脚在雪里冻得生疼,膝头更疼,步子都迈不动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婆儿的唠叨让老头儿忍无可忍,老头儿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离家出走,想以此来教训老婆儿。

B.老婆儿心情平静后,为自己吵架时喊“离婚”的话语感到荒唐可笑。老夫老妻,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

C.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头儿还没回来,老婆儿焦急万分,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不幸,以致给自己带来麻烦。

D.老婆儿“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貌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彰显出她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

E.老婆儿雪夜寻夫,想起年轻时自己与丈夫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的几幕情景,心中倍感“老来伴”的重要性。

(2)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效果如何?(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婆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儿以前与老婆儿吵架后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这次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你认为这次老头儿在这个晚上会回来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

①吴作人,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②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荣誉。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③吴作人在接受了西方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熏陶之后,很自然地形成尊重自然、以造化为师的艺术信念,力图以加强写实来克服艺术语言日益空泛、概念的厄运。因此,他明确提出:“要到社会中去认识社会,在自然中找自然。是自然之微奥、伟大,纷杂于万象之中而隐没,藉艺人之心再映,方显其美和其力。”

④吴作人首先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要“创造万象”,必须先“深知造化”“师自然”。自然如同艺术的母亲,只有直接吸吮母亲乳汁才是最富营养的。所以,吴先生后来又比喻说: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

⑤吴作人认为,一部极好的录像带,经过几次拷贝,色彩退化,影像失真,距原版已经十万八千里,如果以这样的基础再来“创造”,能有什么出息呢?其作品之低下蹩脚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之源中去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克服摹仿因袭、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退化局面。

⑥吴作人诚恳地以自然为师,又坚决反对作自然的奴隶,总是充满活力地进行艺术创造,有所取舍、夸张、变形、变调、加工、提炼。熊猫形象的创造,就是吴作人师造化夺天工艺术观念的具体体现。

⑦为了表现一种稚拙的情趣,吴先生大胆舍去那带着血丝的小红眼睛的真实刻画,把熊猫概括为黑白分明的色块组合。充分体现着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情趣。这样,从生活到艺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吴先生笔下的熊猫形象,是其创造的一种表现憨厚可爱、稚拙纯朴之美的典型。

⑧为了再创造,为了夺天工,吴先生把中国画关于立意和意境的观念,融入自己艺术创造体系。他说:“中国画主立意,‘贵乎思’,重‘气韵’,讲究‘意在笔先’,说明画家之‘心’,之‘意’、之‘思’、之‘气’,常常成为是否能‘夺天工’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画,你可以听到隐于画后的画家的心曲,感到溢于画外的画家的激情,也可以体会到画家们在艺术劳动中的甘苦。”

⑨吴作人先生师造化、夺天工,力图融诗书画于一体,追求自然美、形式美、意境美、气质美。在现实主义艺术体系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主体的创造意识,把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结合起来,从而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追求。在具象艺术语系抒发得淋漓尽致,出类拔萃。

⑩早在40年代,吴先生就曾预言:“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中国新艺术面目孕育的时代,正是在作风与内容上谋新出路的时代,正是要尽量吸收外来影响来创造自己,而这种接受外来影响建立新生命新形式的观念,因敦煌古壁画的启示而更确信。”

⑾自从那时以后,半个世纪过去了,吴作人先生当年“不断在找,不断吸收,不断在试验”的“新的面目”终于逐渐显现了。这种融汇东西古今而创造的新面目,逐渐为现代的中国接受、欣赏,也已经为西方人士所认可和赞扬。

(选编自2013年3月17日《江南时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作人曾经师从徐悲鸿先生,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别创一格,自成一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绘画成就仅次于徐悲鸿的领军人物。

B.作者从吴作人早期在欧洲的学画经历与其

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

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

(节选自《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

1.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屏处十年 屏:隐居

B、安得不豫为之计 豫:参与

C、乃罢其狱 狱:案件

D、犹虑不称 虑:担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3分)

①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③愿陛下靳之

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

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帝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译文: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①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注】①韦庄,唐末诗人,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盘豆驿,古驿站名,在今河南灵宝。

8.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前两联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第三联为什么要描写去雁和孤云?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飞湍瀑流争喧豗, 。其险也如此, ! ——《蜀道难》李白

(3)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屈原

乙 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夫老妻

冯骥才

“离婚!马上离婚!”

这是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来的一句话。六十岁后她就不再喊这句话了。今天又喊出来,可见她已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撞着,他急速而无目的地在屋子中间转着圈。转了两圈,站住,转过身又反方向地转了两圈,然后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啪”的一声带上门。

老婆儿火气未消,面对空空的屋子不住地出声骂他。

墙上的挂钟当当响起来,已经八点钟了。他们这场架正好打过了两个小时。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她耳边又响起刚才打架时自己喊的话:“离婚!马上离婚!”她忽然觉得这话又荒唐又可笑。她开始感到屋里空荡荡的,悔意悄悄浸进心中。她想,两人一辈子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来了,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两个小时了却仍没回来。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瞧他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是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夜色并不太暗,在路灯的辉映下,繁密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而落。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她从多少天对他的种种感觉中,已经又担心又期待地预感到他这天要表示些什么了。在河边的那段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似的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他呢?竟然像傻子一样一动不动,任她用雪打在身上,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她打着打着,忽然停住了,呆呆看了他片刻,忽然扑到他身上。她感到,他有种火烫般的激情透过身上厚厚的雪传到她身上。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年轻时,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她却很少再想起这桩事。是不是一生中经历的事太多了,积累起来就过于沉重,把这桩事压在底下拿不出来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现在她老了,此刻在雪地里,每一步踩下去都是颤巍巍的,每一步抬起来都费力难拔。一不小心,她滑倒了。她把手插进雪里,撑住地面,艰难地爬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她又想起另一桩往事。

那时他俩刚结婚,一天晚上去看电影,散场出来时雪还下着。他们走着走着,跟着高兴地跑起来。但她脚下一滑,跌在雪地里。他跑过来伸给她一只手,要拉她起来。她却一打他的手:“去,谁要你来拉!”她一跃就站了起来。那时她是多么轻快啊,像小鹿一般,而现在她又是多么艰难呀,像衰弱的老马一般。她多么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虽然老头儿也老而无力了,一只手拉不动她,要用一双手才能把她拉起来。那也好!总比孤孤单单一个人好。她想到楼上的邻居李老头,老伴死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形影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她喜欢老头儿的性格,真正的男子气派,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粗心不是缺陷,粗线条才使他更富有男子气„„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刻她只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事情。她找不着老头儿,这担心就渐渐加重。如果她的生活里真丢了老头儿,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大概快十点钟了,街上没什么人了,仍不见老头儿,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她两脚在雪里冻得生疼,膝头更疼,步子都迈不动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婆儿的唠叨让老头儿忍无可忍,老头儿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离家出走,想以此来教训老婆儿。

B.老婆儿心情平静后,为自己吵架时喊“离婚”的话语感到荒唐可笑。老夫老妻,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

C.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头儿还没回来,老婆儿焦急万分,担心老头儿雪夜外出会遇到什么不幸,以致给自己带来麻烦。

D.老婆儿“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貌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彰显出她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

E.老婆儿雪夜寻夫,想起年轻时自己与丈夫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的几幕情景,心中倍感“老来伴”的重要性。

(2)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效果如何?(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婆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儿以前与老婆儿吵架后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这次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你认为这次老头儿在这个晚上会回来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

①吴作人,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②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荣誉。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③吴作人在接受了西方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熏陶之后,很自然地形成尊重自然、以造化为师的艺术信念,力图以加强写实来克服艺术语言日益空泛、概念的厄运。因此,他明确提出:“要到社会中去认识社会,在自然中找自然。是自然之微奥、伟大,纷杂于万象之中而隐没,藉艺人之心再映,方显其美和其力。”

④吴作人首先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要“创造万象”,必须先“深知造化”“师自然”。自然如同艺术的母亲,只有直接吸吮母亲乳汁才是最富营养的。所以,吴先生后来又比喻说: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

⑤吴作人认为,一部极好的录像带,经过几次拷贝,色彩退化,影像失真,距原版已经十万八千里,如果以这样的基础再来“创造”,能有什么出息呢?其作品之低下蹩脚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之源中去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克服摹仿因袭、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退化局面。

⑥吴作人诚恳地以自然为师,又坚决反对作自然的奴隶,总是充满活力地进行艺术创造,有所取舍、夸张、变形、变调、加工、提炼。熊猫形象的创造,就是吴作人师造化夺天工艺术观念的具体体现。

⑦为了表现一种稚拙的情趣,吴先生大胆舍去那带着血丝的小红眼睛的真实刻画,把熊猫概括为黑白分明的色块组合。充分体现着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情趣。这样,从生活到艺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吴先生笔下的熊猫形象,是其创造的一种表现憨厚可爱、稚拙纯朴之美的典型。

⑧为了再创造,为了夺天工,吴先生把中国画关于立意和意境的观念,融入自己艺术创造体系。他说:“中国画主立意,‘贵乎思’,重‘气韵’,讲究‘意在笔先’,说明画家之‘心’,之‘意’、之‘思’、之‘气’,常常成为是否能‘夺天工’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画,你可以听到隐于画后的画家的心曲,感到溢于画外的画家的激情,也可以体会到画家们在艺术劳动中的甘苦。”

⑨吴作人先生师造化、夺天工,力图融诗书画于一体,追求自然美、形式美、意境美、气质美。在现实主义艺术体系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主体的创造意识,把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结合起来,从而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追求。在具象艺术语系抒发得淋漓尽致,出类拔萃。

⑩早在40年代,吴先生就曾预言:“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中国新艺术面目孕育的时代,正是在作风与内容上谋新出路的时代,正是要尽量吸收外来影响来创造自己,而这种接受外来影响建立新生命新形式的观念,因敦煌古壁画的启示而更确信。”

⑾自从那时以后,半个世纪过去了,吴作人先生当年“不断在找,不断吸收,不断在试验”的“新的面目”终于逐渐显现了。这种融汇东西古今而创造的新面目,逐渐为现代的中国接受、欣赏,也已经为西方人士所认可和赞扬。

(选编自2013年3月17日《江南时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作人曾经师从徐悲鸿先生,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别创一格,自成一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绘画成就仅次于徐悲鸿的领军人物。

B.作者从吴作人早期在欧洲的学画经历与其


相关内容

  • [衡中人][意林]杂志执行主编.96届校友康宁:先知衡中"苦",后知衡中"福"
  • 我是1993年进入衡水中学学习的.前不久,刚刚回母校参加了"毕业20年周年聚会"活动.乍一听到 "20周年聚会"的字眼,心里一惊,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从这里毕业20年了.20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回忆起在衡中学习的那3年的点点滴滴,依然是那么清晰. 许多在我 ...

  • 河北省衡水中学语文
  • 线 - - - - - - - - - 号-证-考-准- - - - - 号-位-座 封 - - - - - - 名-姓- - - - - - - - - - 校-学--密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完成1-3小题. 衡中西以 ...

  • 河北衡水中学2016高三语文半期考试题
  •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语言文字运用)和第Ⅱ卷(阅读写作)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语言文 ...

  • 揭秘衡水中学:参观交钱 学生三周休息一天
  • 揭秘衡水中学:参观交钱 学生三周休息一天 揭秘衡水中学:参观交钱 学生三周休息一天 2014年12月03日08:11 郑州晚报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微博]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 ...

  • 河北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1)
  • 河北衡水中学军事化备考被指为大学生加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9日02:39 新京报 衡水中学,贴满清华北大学生 照片的校园围墙,绵延近百米.宋识径 摄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这句口号写在衡水中学高三教室里. 作为"衡水模式& ...

  • 河北衡水武邑中学2017年招聘教师14人公告
  •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河北衡水武邑中学2017年招聘教师14人公告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 ...

  • 衡水中学的秘诀
  • 揭秘:衡水中学如何做到一年104人考入清华北大 2013年10月10日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雷磊 衡水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在有的中学校长们看来,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甚至省外优秀生源,"站起衡中一个,倒下一片". (衡水中学网站图/图) 衡水中学 ...

  • 河北衡水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 河北衡水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长顺县高级中学:唐雄 2012年9月13日-19日,我校一行15人参加了衡水中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暨高三教学策略研究会",聆听了陶继新老师的"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观摩了课间操,听取了由衡水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桑海 ...

  • 衡水中学的高考神迹
  •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 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