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获取信息的渠道教案设计

获取信息的渠道教案设计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知道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及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在了解了获取信息的两种主要渠道的情况下,学会根据问题去确定任务的需求和信息的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获取信息。

(2)能够将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数字化,掌握几种信息数字化的方法。

(3)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信息获取的多样化,激发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感受生活中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益处,激发并保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初步的培养学生合法、合理的获取信息的习惯,使他们树立驾驭数字化生活的信心。

(4)通过确定任务需求、获取有效素材、整理资料、存档、评价等环节的依次完成,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第一节。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在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跟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并能实际去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知道各种常用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及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信息获取有两种主要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任务确定任务需求,并能多渠道的获取相关素材信息。

(3)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掌握信息的数字化方法。

难点: 信息数字化表示的知识和相关术语。

(三)学生分析

现在计算机比较普及,高一学生通过过去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说到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学生最容易想到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获取的方式,所以在讲解时要加强引导。学生对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的概念比较陌生而且其不容易理解,但是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和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DC 、DV 、扫描仪等可能有所接触和了解,所以在讲授此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数码产品的使用来介绍,让他们有直接的体会。

(四)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这节课的标题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和完成实际任务,来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知道信息的数字化,掌握几种常用的信息数字化的方法。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学活动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节课分三课时讲解,这三节课主要以一个任务贯穿始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老师予以讲解和演示。总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所以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辅以教师讲解和演。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1)第一课时

复习与导入

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多种方式

展示作品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总结答案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并把结果存入档案袋

教师综合点评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 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第一课时上机操作主要是把主题规划卡的第一部分内容存入电子档案袋。第二课时是把收集的各种信息数字化,通过上机操作巩固课上所学的信息数字化的知识。第三课时是先对上节课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然后完成主题规划卡、资料搜集情况表、评价量规,并将它们存入电子档案袋。

(2)教师用到的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扫描仪、数码相机

软件:电子学习档案袋,Microsoft PowerPoint,网络广播系统

课件与资源:电子作品“孙中山.ppt ”、演示文稿“获取信息的渠道_第二课时所用课件.ppt ” 、“获取信息的渠道_第一课时所用课件.ppt ”、“多渠道获取信息_主题规划卡_评价量规.doc ”、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时用到的教学辅助网站。

5. 关键环节提炼

这3节课以收集资料完成一个主题任务为主线,其他各种教学活动都围绕它展开。学生对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去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并且在上一个单元刚刚介绍完如何做电子作品,现在正好把理论付诸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1)在第一节课的开始以如何收集旅游信息、展示多媒体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介绍新知,突破重点。

(2)第二节课以学生确定的主题任务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为基础,提出问题(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利用电脑技术来加工整理怎么办)激发兴趣形成探究,诱导学生迫切数字化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而介绍新知识,并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去数字化各种信息,在实践中突破难点。

(3)第三节课使用电子档案来存储作品,并进行互相的交流学习和互相的点评,发挥出了网络的优势,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反思

(一)、本课优点

本节课是有效获取信息模块的第一节内容,同学们在认知信息世界的基础上尝试获取信息,此节课便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在讲授此部分知识时一定要做好最充分、恰当的教学设计,总结我们的教学,有以下一些优点。

1、 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确定主题—>确定任务需求—>多渠道多方式获取信息—>数字化加工整理信息—>完成主题作品—>评价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把握得当,布置任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任务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 生动的情景创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学辅助网站的使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创作兴趣,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且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4、 巧妙借助一些数字设备突破难点。

5、 本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也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是个难点,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储备很少的学生来说,在一课时的时间里如何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仍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2、 由于时间和设备限制,一些学生的部分信息没有数字化

获取信息的渠道教案设计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知道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及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在了解了获取信息的两种主要渠道的情况下,学会根据问题去确定任务的需求和信息的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获取信息。

(2)能够将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数字化,掌握几种信息数字化的方法。

(3)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信息获取的多样化,激发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感受生活中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益处,激发并保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初步的培养学生合法、合理的获取信息的习惯,使他们树立驾驭数字化生活的信心。

(4)通过确定任务需求、获取有效素材、整理资料、存档、评价等环节的依次完成,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第一节。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在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跟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并能实际去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知道各种常用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及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信息获取有两种主要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任务确定任务需求,并能多渠道的获取相关素材信息。

(3)熟悉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掌握信息的数字化方法。

难点: 信息数字化表示的知识和相关术语。

(三)学生分析

现在计算机比较普及,高一学生通过过去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说到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学生最容易想到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获取的方式,所以在讲解时要加强引导。学生对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的概念比较陌生而且其不容易理解,但是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和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DC 、DV 、扫描仪等可能有所接触和了解,所以在讲授此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数码产品的使用来介绍,让他们有直接的体会。

(四)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这节课的标题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和完成实际任务,来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任务需求,知道信息的数字化,掌握几种常用的信息数字化的方法。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学活动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节课分三课时讲解,这三节课主要以一个任务贯穿始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老师予以讲解和演示。总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所以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辅以教师讲解和演。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1)第一课时

复习与导入

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多种方式

展示作品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总结答案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并把结果存入档案袋

教师综合点评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 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

第一课时上机操作主要是把主题规划卡的第一部分内容存入电子档案袋。第二课时是把收集的各种信息数字化,通过上机操作巩固课上所学的信息数字化的知识。第三课时是先对上节课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然后完成主题规划卡、资料搜集情况表、评价量规,并将它们存入电子档案袋。

(2)教师用到的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

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扫描仪、数码相机

软件:电子学习档案袋,Microsoft PowerPoint,网络广播系统

课件与资源:电子作品“孙中山.ppt ”、演示文稿“获取信息的渠道_第二课时所用课件.ppt ” 、“获取信息的渠道_第一课时所用课件.ppt ”、“多渠道获取信息_主题规划卡_评价量规.doc ”、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时用到的教学辅助网站。

5. 关键环节提炼

这3节课以收集资料完成一个主题任务为主线,其他各种教学活动都围绕它展开。学生对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去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并且在上一个单元刚刚介绍完如何做电子作品,现在正好把理论付诸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1)在第一节课的开始以如何收集旅游信息、展示多媒体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介绍新知,突破重点。

(2)第二节课以学生确定的主题任务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为基础,提出问题(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利用电脑技术来加工整理怎么办)激发兴趣形成探究,诱导学生迫切数字化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而介绍新知识,并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去数字化各种信息,在实践中突破难点。

(3)第三节课使用电子档案来存储作品,并进行互相的交流学习和互相的点评,发挥出了网络的优势,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反思

(一)、本课优点

本节课是有效获取信息模块的第一节内容,同学们在认知信息世界的基础上尝试获取信息,此节课便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在讲授此部分知识时一定要做好最充分、恰当的教学设计,总结我们的教学,有以下一些优点。

1、 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确定主题—>确定任务需求—>多渠道多方式获取信息—>数字化加工整理信息—>完成主题作品—>评价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和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把握得当,布置任务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任务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 生动的情景创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学辅助网站的使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创作兴趣,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且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4、 巧妙借助一些数字设备突破难点。

5、 本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也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是个难点,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储备很少的学生来说,在一课时的时间里如何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仍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2、 由于时间和设备限制,一些学生的部分信息没有数字化


相关内容

  •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 对<走进信息世界>的研读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 王庆华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肖晓燕 一.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 ...

  • 1.1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10北师大版教案(1)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 ...

  • 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 ...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课程标准
  •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考试课.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协议与分析.密码技术.网络应用服务的安全.防火墙.计算机病毒与木马.入侵检测.网络攻击与防范.VPN ...

  • 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 ...

  •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AECT定义:教育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 用技术.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 ...

  • 样本与总体全章教案
  • 30.1抽样调查的意义 第1课时 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及应用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 了解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总体估计的作用 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 教学难点: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

  •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 附录一: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 ...

  • 项目教学法教案模板
  • 项目一 我的网店铺设 一.主要研究点 项目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二.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本项目<开办我的网上店铺>设计思路以" 立足网络营销,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创业技能 "的理念为指导,以网上店铺的开设与运营作为切入点整合<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