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姓名:李开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王金福

2007110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摘要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索性的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又是什么?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哪些偏向?等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弦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路径偏向

作者:李开平指导教师:王金福

1、lmnletlIi啪ngof耻堑mtoMa】【istCh啦

nInlmeAbsn硼thi尚ngofproblemtoMaxistChina

Abstract

皿ellist0眄0fmeSiniciz撕∞ofMaⅨism

tl砖courseof

ofp血ci一懿aminte酉砌witllmeacmalMaⅨismin(K舱ll嬲ch卸ged聆pon0f廿leis恤his衄ytllat恤b鼢cMarxjstp∞cessofconditions0fa血埝’srevolution.TheChi船∞舢lution跹dc0咖c60n.’nleChina17m舱tionalc册g他ss

ofn圮comm嘶stpart),ofin也en蟛par哕,蓼eat∽lliev朗嘲如havc

呻甜ce0f“developillgsociali锄winlChi船∞chamct耐stics”,wllichis嘏斌tI甜I酌m廿leSinicizati∞0fdcvdopingsocialismwitllCIlillesesill∞nle13m∞ng托ssbe明砌nedp(曲腮ollttllatMarxism.mf0他,蛐g

i印呷cdf.0r啦t0s0:IvcnlequeStionwllichiS幻咖dy廿le

devel叩ment0ftheSiJliciz撕∞0fMaⅨism’甑plo∞thebestwayto

柚dc∞d加et0即motetlleSiniciz撕蚰ofMarxism缸髓pmctice觚dtllco巧.cba阳mcriSti璐,itshouldn’tbesini妇Ma随sm

behtllis黼M锨isminChi舱isexplo棚矗嘞nlefonowing:WhatisMar】【isminClli船?Whatisitsspccificc0加以ti∞?Whysh伽坩we

wayt0衄gagedinMa双ismillali触?一WhatistheSplccific

deviati∞ssh侧帕bcpreVent。dinnleco呱∞of

Ands0on.tlle托删油0fMaⅨi锄insiIlic妣M抓ism?WllatCllina?

following:nlciⅡmIaterialThespcci五cc0恤。匕monofMar】【isminalil诅is弱nle

璐senCcwllichisSllownbytlleintcgra60nofp勰ctice,印ochandnalio舶li哆togenler砌l也eVal鹏锄p髓丽cc0fM∞2脚蛐gn∞龇D即g)(iaoping1nh∞巧觚d”.n:睇eRep础记鹏。lll∞q锄dowsM锨ism晰tllClli豫’s瑚Iiq∞c11ltIl】∞.MaⅨism弱觚all—pⅢp(M沁tll∞r)rhasaVcryinlp讲tan_t鲥dingmleinnlep豫c缸∞of也eCIlineserevol嘶明,andaliI讨sl∞ghis协fyofciyili2蜥on蠡tsMarxism.The托f.0他,M狐ismin(=llim

isisre尬eMaⅨisminalinali鹳intlleinte删onofClli|硷.s戚∞alsit嘶∞;tllekcyt0硎ize柚diⅡlprovetheSinicizati∞ofM锨ismissliclcinginte伊妇gnleo巧1jIrimpmc6∞.htllec伽瞒eofSinicizationn圮adh饿n∞t0MaⅨist;也ebaSicwayt0t0not∞lyfi隐siblebutncc鹤鼢巧.’Ikp蚓嘶∞0ftllet11c0旷y’MaⅨisminChi】峨

ofM锨ismit

Keyisnecdedt0p鹏ventdoctrinairism跹d铡叩雠cism.words:Ma玎【ism,Sinic枷鲫,conn删on,way,dcViation

Writt明by:U脚ingsuper临蝴by:Wangjin如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巫口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l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主签名:!蓥书奉日觌:砷?lf.『々。导师签名:日期:汐7.f,一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引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160多年的历史。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辩证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历久不衰,始终担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它的内在理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决得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成功;反之,中国革命和建设必然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使我们对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利用于我们更好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历史经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基本已有定位,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分。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过程,主要指实践,是动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结果,主要指理论,是静态的。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两者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后者应从属前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前者蕴涵后者,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重合的地方,又各自独立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研究成果为:搿大多数研究者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着力研究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和历史教育。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5页.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引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160多年的历史。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辩证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历久不衰,始终担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它的内在理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决得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成功;反之,中国革命和建设必然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使我们对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利用于我们更好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历史经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基本已有定位,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分。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过程,主要指实践,是动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结果,主要指理论,是静态的。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两者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后者应从属前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前者蕴涵后者,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重合的地方,又各自独立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研究成果为:搿大多数研究者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着力研究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和历史教育。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5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化主要体现为三个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1)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一①其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关于历史事件的研究和评价,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宣传倾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者们指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向,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党的七大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了一次历史性飞跃。关于历史人物研究一是改革开放前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思想的研究,毛泽东是研究者关注的中心,他的思想变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态度,同时他晚年所犯的错误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学者们也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和后来的领导人刘少奇等进行了研究,强调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他们的思想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思想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党的领导人的思想既和毛泽东思想有继承关系,又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一圆最后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斗,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过程是在两个不同层面上进行的,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盲区:是关于基本命题和规律的研究尚未突破以往的研究定式,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命题和规律的研究,不少学者主要是从宣传和解释现有理论的角度出发,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但研究怎样结合;结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还缺乏深入探讨,同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6页.

o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加∞年5月第25卷第37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国化问题的方法论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方面著作较少,分歧也较大。“二是历史研究力度不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除了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研究比较系统外,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思想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的重视,三是比较研究深度不够,范围过于狭窄,尽管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论著不在少数,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依然争论不休一。

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启发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的永恒主题,是一个随着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的历史进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但若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也不会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什么偏问等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影响着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向前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有限,虽对此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这个“深入弦也只能代表的是一种个人努力的态度,本人深知本文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探究中,究竟这个路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用怎样的标准来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等等。因此,本论文也只能算是抛砖引玉之作。

在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过程,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闯题的研究,尤其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项全面、复杂、深刻、系统的历史运动,对它的研究必须全面、深刻、系统采取各种可行的科学方法,以便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进行.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一)联系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应当建立在注重联系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涉及的领域很多,范围很广,从学科体系来说,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都有发展,这就需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为了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了有利于正在进行的和将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以。何为马克思中国化弦为起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出发,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溯源,在持续不断的追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命题的源起及其内涵。在研究中,本文强调重视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渊源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力求从系统、有机联系的理念出发,联系马克思主义赖以存在的,深厚的中国的国情背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后一脉相承的成果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进行重点研究。三是立足于课题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作为重点.

按照上述思路分四章构建了全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产生的历程及其内涵.本章从追述考察历史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命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论述。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考察,对历史材料的归纳,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得出逻辑的结论.第二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具有能动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足可行的、必要的。第三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中国化的路径是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结合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第四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反对主观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最后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唯心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了全文的理论主题。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国内部分学者、专家共同研究拟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力专业简介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相结合。弦另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以上表述还要补充上“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一的内容,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这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情况即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可以从其精神实质、实践含义、文化意蕴三方面来把握。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之后,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产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一步论证和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联系,内在契合的相关表述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主要强调的是结合,是实践;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密不可分的,离开实践这个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说起。“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强调的是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搿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一,强调的是综合的方法与创新的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强调的是当代性和其中国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时代性。强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民族品格相结合,使之具有不可或缺的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就是实践特性、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和完整统一。

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实践历程而产生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弦等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指导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含义的具体体现。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长期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得到中国文化的诠释,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内容上的内接,从而发生形式上的变化,以中国的文化模式呈现,并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必然改变原有的存在方式,使自身得到改造和提升、从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除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还包括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提升。

1.2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1.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刀的命题及其任务,在此之前,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的问题,就一直受到中国革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的重视,这一命题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拥护和呼应。但在党的七大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的提法却渐渐消失了,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渊源对于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确切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的具体问题。1919年,李大钊在同胡适论争时就曾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那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艿他还说:“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他的实境。一回由此可见,李大钊已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倾向,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一相结合的问题上曾走过一段弯路。虽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了党的指导思想,但其时他们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其时的纲领和决议内容中都带有较明显的照搬照抄马克思相关言论、原理的色彩。例如,决议内容中出现:“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一圆,党的二大就不但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主义,还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这个纲领揭示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称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之后党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一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个优良传统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开展合作,四大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可见,尽管党还处在“幼年一时期,还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但是他们一直都坚持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为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思想。“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修回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应D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34页.

o‘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l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第8页.

o1939年n月25日出版的‘解放>第57期刊载的‘论新阶段)和延安解放区出版的‘论新阶段>单行本.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强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眼点是研究当前中国的革命运动,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背景比较复杂,一方面,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掀起了“中国化一的浪潮。有人曾这样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一思潮,这里不再有“五四弦时期“世界化一的旗号,不再有担心“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一中挤出去的“忧惧一,不再有。同浴于世界文化之流的一歌唱。有的是搿中国化气。中国魂’’、“中国味一、“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修和“中国气派",就象。世界化井之于五四时期一样,“中国化修成为抗战时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中国化提法的集中出现,始于新启蒙运动。新启动运动是1936年至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联合一些自由知识分子,以继承_五四"运动精神为宗旨,为挽救国难而发起的一场搿新文化运动",运动当中不少参与者反思中国知识界现状,纷纷提出。中国化一的主张,1936年,马克思主义者陈唯实在他的著作<通俗辩证法讲话>中率先提出“辩证法之实用化和中国化的问题一。他指出:“对于唯物辩证法,最要紧的是熟能生巧,能把它具体化、实用化、多引例子或问题来证明它。一1937年哲学家张申府在推行新启蒙运动过程中提出了“科学中国化劳的主张。他认为:。在推广科学上,更应特别注意科学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脾气。还应使科学成为中国的,不但要中国科学化,同时也要科学中国化,使中国对科学有其特殊的贡献,使科学在中国有特殊的特色。一①.・

另一方面,党内又存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思想.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少,中国的抗战要依靠国民党,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王明说他是传达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这就使得许多与会者产生盲目的依赖,一时不能明辨是非,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观念,一时在党组织内产生广泛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毛泽东及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而纠正了党的路线方针上的错误导向。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一直坚持的立场,毛泽东一直致力于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一①只不过,当时他的思想还不能够完全为全党所接受。而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已是当时相当一些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共识。得到许多赞同与拥护。不少人的报告和发言中也出现了这个命题。张闻天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中指出:搿我们要使组织工作中国化,否则我们就不是中国的共产党员。将外国党的决定搬到中国来用,是一定要碰钉子的。一“宣传工作舫要认真的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他为中国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六届六中全会后不久,彭真在晋察冀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问题上,就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具体解决中国的问题。一1940年党的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发表‘论中国的特殊性》、‘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基本原则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身本身早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动。劳真正的中国化就是要真正地能够把握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要真正能理解、精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另一个理论家张如心也发表文章支持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实已收到了很大的成绩。一毛泽东的演讲和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好的体现"。

至于后来,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提法一度消失,主要因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斯大林不同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的提法,中共中央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容易被误认为是民族主义,当时为了消除斯大林对我党的偏见,为了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人在一段时期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的提法,更多地使用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统一)这样的提法,二者当然是有差别的,但不能不看到这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其思想、精神的内涵,并不作为实质的修改,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并不意味着以毛泽东以及他的继任者们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中。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l剪1,第lll—112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化的努力。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但我们党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坚持是始终如一的。

1.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形态。“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回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大显著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深入研究我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在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立足于本国国情,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对于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又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只能借鉴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模式.我们党在实践中发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些弊端,以及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面,我们党进而努力探索我们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逐步形成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在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符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即为。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历经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党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现代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建设什么的党?o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斛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建设党?M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探索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劳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一以来的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冲破了“两个凡是一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的问题;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刀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一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经济全球进程加快、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社会信息化日益鲜明的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许多深层次矛盾集中而充分地暴露和亟待解决的新变化.面对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党的队伍状态、党的执政内容和执政方式的新交化,并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修的问题,强调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推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纾,即“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其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的问题,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一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提出并回答了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I临的重大课题。三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三个里程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修重要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人娄文明的共同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考察三大理论成果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历史经验。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胗.毛泽东同志认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一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应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

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禁止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一w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又要坚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需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要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认为,我们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是为了克服脱离实际的理论,而不是否认理论的重要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他认为,同实践的要求相比较,我们党当时的理论水平还不高还不能相适应,他说:“我们还没有把丰富的实际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我们还没有对革命实践的一切问题或重大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圆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要重视理论建设,并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即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不够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决不能是简单的“移植一,它不但要求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要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模式相融合,我们需要在接纳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文化的同时,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逐步显现出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将中国的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不仅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群众易于理解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使其更加宜于被广大中国人民接受和掌握;同时,在理论的内容方面增添了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物质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只有这样相互影响的过程,最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本土文化的完美融合。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最大动力。

o‘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216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813页.13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写进了党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在本质上是世界化的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各国革命实践的要求。

2.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基本原理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组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科学社会主义是直接研究无产阶级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这一必然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而加速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忽略了这样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因为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各种观点的汇总,不是领袖的言论汇编,它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抽象的,要想将之贯彻到具体实践当中,就必须使之具体化。生搬硬套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在实际中产生积极效果的,恩格斯曾明确表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④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具体科学,它不提供绝对不变的数据,也不提供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结论,它只向无产阶级提供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总原则,向无产阶级指引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运动确定了基本原则,各国共产党人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确定符合本国特点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的国际共产主义所不曾遇到的。中国的国情与共产主义运动发源地所在欧洲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政策,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已进入相当成熟的资本主义阶段。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中国的被压迫阶级中,农民阶级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紧紧依靠农民;中国革命的对象的力量极其庞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仅依靠无产阶级是不行的,必须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反革命力量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弱小的无产阶级要想在城市迅速摧毁反革命力量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去发动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出身农民,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就具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建设所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起点,等等。总之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实际寻找自己的路。

第三,马克思主义本身并没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运行模式作出硬性。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嘶页.1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地规定,各国无产阶级只能也只有依据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既指出了武装斗争是重要的形式,也指出了和平方式的可能性,至于各国无产阶级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他们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答。列宁也没有将他所开创的“十月革命”道路模式固定化,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按其学科属性可以归为广义的人文科学,广义的人文科学“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修。∞人文科学是对不同文化形态的民族,国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的普通直接的适用不一样。正因为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普通的适用性,所以人文科学往往不可回避地必须有一个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过程,它往往既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从这些社会、民族、国家和文明形态不同的具体状态和特征出发.马克思主义是人文科学,它要成为某一民族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同这个民族,国家的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文化状态和特征结合起来。

黑格尔在给J・H・沃斯的一封信里写道:“路德让圣经说德语,你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刀。@。让圣经说德语一、“让荷马说德语一正是为了使那些并非产生德国的精神财富德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只有“教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仍旧是外域的外在的东西,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必然,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教条主义所造成的危害,必须永远引以为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唯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是西方文化,却在东方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o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胁年版,第3∞页。

o(德)黑格尔,‘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开花、结果,这一方面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存有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深层契合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因为文化的认同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因素而已,并不能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更多地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现实基础来看,中国的国情需要世界历史性的思想理论指导,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论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表明中国仍然还有相当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耕自足的地域性的自然经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处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为了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虽然曾前仆后继地进行过无数次抗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结果都失败了,中国革命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作指导,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资本和现代工业所引领的全球化浪潮开始席卷全世界,世界逐步进入一个以世界历史性为标志的时代。世界历史性引领和影响了全球各民族国家地域性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是碰壁多次后看清的方向。中国人最终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还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首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而且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理论。其次,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西方是可行的,而且也适用于世界的东方。它是一种现代的世界历史性的理论,从而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最后,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国革命开始并入了世界历史性的轨道,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第二,从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看,中国建立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可能。1921年在中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念,要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实现本土化、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使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但是,谁是中国的化的主体?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必须有一个能将其中国化的主体,则就需要一个由本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推毁;但是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①掌握理论的群众,即搿理论主体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体,即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变成物质力量的群众和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就是以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并能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政党。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她坚持实践和理论的辩论统一,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有了理论主体,马克思主义就不再是一种外在于群众与人民日常实践不相干的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转化成为行动的物质力量。.有了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就可能在实践中证明和检验真理,并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第三,从基本途径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了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他国家政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这种理念和精神,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就开始逐步形成,这种精神尤其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十分典型。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和‘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都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尤其是1937年毛泽东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进行了中国化的阐释。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观点被中国化为中国人民的具体行动指南。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根本原因。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通过实践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不仅很快地实现了拨乱反正,而且经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所以可能的基本途径。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也是必须的,那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笔者认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实践过程。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1.1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毛泽东在向全党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前后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有精当的阐述。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是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与解决闯题的立场与方法。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运动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一回作为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毛泽东不仅自己反复研究马列主义著作,而且多次号召全党学习马列经典著作。

“1942年11月,他在西北局高于会议上讲布尔什维克12条时指出:我们要注重理论,高级干部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起,要能读几十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就把我们党大大地武装起来了。弦圆

“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上,又特别提出要读5本马列著作,为首的又

是<共产党宣言>。寥口

“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决定干部要学习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12本马列著作,毛泽东亲笔在这12本的目录前加上‘干部必读’四个字,并请即刻印发给七届二中全会。在~个转化时期内,把这12本书作为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一囝

因此,毛泽东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习他们观察与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并用学得的立场。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ll集)中共中央党样出版社,199l,第657页.僦唐斫:‘毛泽东与读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D4舶,第4页.19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是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1.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你说明的东西赵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一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口

坚持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大胆进行探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路径。

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原理的内在要求,“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一。回

“中国的国情弦丰富多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到:o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815页.

o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西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第633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首先要“切实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根本的国情。这也是中国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就要突出两个重点:首先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抓不住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从这个国情出发,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中心地位。其次要把握好中国发展变化了新实际。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这些变化还会加快,更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还会不断涌现,这些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政策措施。所以要十分重视变化了的新国情。”①

其次,要充分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还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状况的反映者,即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工具不会讲会,劳动对象不会讲话,而劳动者会讲话,所以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更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指出搿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探索社会的发展规律,努力研究并回答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善于把握中国的国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克服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因此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如果不善于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人们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正确思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中的大多数,是在历史上推动社

会进步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承担者,因而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o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按理论基础',‘思想理论导刊)20∞第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人民群众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也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每一次大的社会革命,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人民群众参加并起决定作用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现的。

切实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充分掌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经验。

切实把握中国的国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当某一个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新的情况的变化。弦①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圆因此,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

切实把握中国的国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打雷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否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就不能对中国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发挥作用,而中国的实践也就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就会陷入盲目的实践状态。

o‘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3.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一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活动包含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多层辩证关系,立足以实践为基础展开对世界的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并又以实践为最终目的,而表现为无限反复和发展的认识运动的总秩序或总过程,即“实践——认识—一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弦国

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真理.列宁曾经提到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运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没有革命的实践运动也就没有革命的理论。但是,辩证唯物主义也坚持认为,革命的理论一经形成,就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无所作为的,而是对革命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一切过程都有矛盾。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的关系,正是这种普遍真理。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始就十分重视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强调o‘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795-7%.o‘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796.o‘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l,第213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正确的理论应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发。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①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各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列宁要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并将之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劳毛泽东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概括为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对具体情况加具体分析,并将之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刀圆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概括成无产阶段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3.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意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它来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形成都是中国革命、建设的产物,反映了实践的需求。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求,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建国后回顾民主革命的历史时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如果有人说,有那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完全没有弄清楚。一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艰苦探索的结果。

邓小平同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他明确指出,要在实践中探索。他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42刁43页.

o‘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1452页.

o‘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跖,第825-826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干过,所以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一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需要有力推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扎根实践的过程。实践的需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o‘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58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有重视实践的决定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只重视理论,不要实践,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指导,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4.1・反对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是不从实际出发而从主观出发的思想作风。其基本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以个人感情、欲望、意志为转移,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又往往表现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常常“左一右摇摆,表现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对革命或建设的危害性极大。

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它是主观主义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作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以及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但是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一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认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弦‘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再版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一回

恩格斯撰写的‘反杜林论>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列宁反对主观主义的态度,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件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理论不放’’。

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时,毛泽东就提出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发表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页.27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力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斗争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修,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从哲学的高度对主观主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批判。1942年延安整风时,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顿学风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尖锐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弦回邓小平说:“有了中央的正确领导,还必须有忠实执行中央指示的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如果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还充满着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些歪风,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无法实现的。一o

4.2反对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摈弃那些教条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向:第一,简单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文献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或个别结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等革命导师有大量的文献著作,这些文献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集中体现,但这不等于文献的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化身。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他们的许多言论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情况紧密相关,针对于当时的某个或特定的问题而提出的。所以只有以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实践的态度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禁止教条主义地抓住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当真理,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生搬硬套。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领袖人物的个性化的言行。马。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页.

o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88页.2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克思主义是领袖人物代表党代表无产阶级集体创立的思想体系,但不能因此而把领袖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一言一行神圣化,视同于马克思主义,如果凡是领袖人物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都不能改变,则必然会产生个人崇拜、必然导致曲解甚至歪曲马克思主义,也必然窒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枯萎。正确地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需要抓住以下几方面的要点:第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极其庞大,但就其理论体系来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应把握住其整体的理论体系。第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即要以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到具体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容很多,像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法宝,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主要有:(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显示了它的科学性。(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人类社会都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当自觉地迎合历史潮流,积极地推动历史的进步。没有了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成为历史进步的号角。(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服务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非常鲜明的品格。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领略的关键。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品格,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之为发展前进的指南针.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坚决地反对教条主义,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结论

结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写进了党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在本质上是世界化的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各国革命实践的要求。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一唿后,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一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弦就是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强调的是结合,是实践;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密不可分的,离开实践这个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说起。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就是实践特性、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和完整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除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还包括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提升.

4、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是三大显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5、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有重视实践的决定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只重视理论,不要实践,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指导,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o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N]新华日报,200r7—1l一憾.30

参考文献

一、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列宁:I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毛泽东

【6】毛泽东

【7】毛泽东

【8】毛泽东l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I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l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邓小平:鬈邓小平文选》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枝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3】(德)黑格尔:t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史磺平、彭兆强:《高核冯麦思主义理瞅科习》,济1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期刊文章・【14】唐斫:I毛泽东与读书》,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09.

【16】梁星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

【17】常绍舜:

2007年第6期.

【18】王锐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结束了吗?阴,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

【19】王锐生:在“结合”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田,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例王锐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哲学追问【J】,新视野,2005年第5期.31再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阴,哲学动态,

【21】江传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J】’理论探索,2007年第2期.

【22】戴兆国: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精吖直体系阴,哲学动态,加Cr7期第5期。

【23】李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同进路的反思【J】,理论建设,2007年第2期.

【冽杨新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r7年第1期.

【25】郑德荣、梁继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7月第24卷第4期.

【26】郑德荣、王占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5月.

【27】张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探析阴,学习论坛,2007年6月第23卷第6期.

【28】闰虹珏:回顾与反思一一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加06年第5期第22卷.

【29】闰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

【30】郑又贤: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特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l】郑又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32】梅荣政、杨军: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阴,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58卷第1期.

【33】周连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田,理论导刊,2005年9月.

【34】周连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刀,实事求是,2007年第4期.

【35】宋镜明:Ⅸ论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科学阐释川,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32卷第5期.

【36】宋镜明、徐能武: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川,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57卷第3期.【37】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阴,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参考文献版),2005年1月第58卷第1期.‘

【38】杨亚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切入点阴,理论学刊,20晒年9月第9期。

【39】唐建华: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40】潘绍龙、汪光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探究川,2005年第4期.

【41】王瑞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J】,2005年6月第6期.

【42】谭培文、汤志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阴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

.【43】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是何以可能的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2期.

【44】张立慧: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阴,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39卷第6期.

【45】易杰雄: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阴,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7卷第6期.

【46】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理论基础田,思整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2期.

【47】张玉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求实,2005年1月.

【48】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3月第58卷第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1、《以人为本建设一支档案编研的创新团队》《兰台世界》2006年第11期

2、《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与建设》2006年笫1期3、《从大学生。弃档”谈在校大学生的档案建设》镁兰台世界》2005年第1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后记

后记

在三年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周围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本人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本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回答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一文是对学习生活的阶段性总结.包含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防止的偏向”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回答.也是我对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学科构建基础,培养性思维、树立专业视角的专业理念.切实遵照的结果.

三年我本着。注意文本,把握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理念,准确深入地、科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三年多的学习过程艰辛而充实,尤其是论文的纂写过程让人不堪回首,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又让我这段历程充满感激.感谢王金福导师对本人的帮助和对本人论文的悉心指导.感谢钱美华老师及其他的老师的指导、关心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和我的同事的大力支持.

最后,论文中所列的及其他未列见的参考文献、书刊对自己的学习、科研成果起了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些书刊中,大多老师、专家、学者所传播的智慧、思想、知识,观点、态度,让我收益非浅,他们是我前进中的灯塔,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李开平2007年10月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姓名:李开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王金福

2007110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摘要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索性的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又是什么?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哪些偏向?等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弦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路径偏向

作者:李开平指导教师:王金福

1、lmnletlIi啪ngof耻堑mtoMa】【istCh啦

nInlmeAbsn硼thi尚ngofproblemtoMaxistChina

Abstract

皿ellist0眄0fmeSiniciz撕∞ofMaⅨism

tl砖courseof

ofp血ci一懿aminte酉砌witllmeacmalMaⅨismin(K舱ll嬲ch卸ged聆pon0f廿leis恤his衄ytllat恤b鼢cMarxjstp∞cessofconditions0fa血埝’srevolution.TheChi船∞舢lution跹dc0咖c60n.’nleChina17m舱tionalc册g他ss

ofn圮comm嘶stpart),ofin也en蟛par哕,蓼eat∽lliev朗嘲如havc

呻甜ce0f“developillgsociali锄winlChi船∞chamct耐stics”,wllichis嘏斌tI甜I酌m廿leSinicizati∞0fdcvdopingsocialismwitllCIlillesesill∞nle13m∞ng托ssbe明砌nedp(曲腮ollttllatMarxism.mf0他,蛐g

i印呷cdf.0r啦t0s0:IvcnlequeStionwllichiS幻咖dy廿le

devel叩ment0ftheSiJliciz撕∞0fMaⅨism’甑plo∞thebestwayto

柚dc∞d加et0即motetlleSiniciz撕蚰ofMarxism缸髓pmctice觚dtllco巧.cba阳mcriSti璐,itshouldn’tbesini妇Ma随sm

behtllis黼M锨isminChi舱isexplo棚矗嘞nlefonowing:WhatisMar】【isminClli船?Whatisitsspccificc0加以ti∞?Whysh伽坩we

wayt0衄gagedinMa双ismillali触?一WhatistheSplccific

deviati∞ssh侧帕bcpreVent。dinnleco呱∞of

Ands0on.tlle托删油0fMaⅨi锄insiIlic妣M抓ism?WllatCllina?

following:nlciⅡmIaterialThespcci五cc0恤。匕monofMar】【isminalil诅is弱nle

璐senCcwllichisSllownbytlleintcgra60nofp勰ctice,印ochandnalio舶li哆togenler砌l也eVal鹏锄p髓丽cc0fM∞2脚蛐gn∞龇D即g)(iaoping1nh∞巧觚d”.n:睇eRep础记鹏。lll∞q锄dowsM锨ism晰tllClli豫’s瑚Iiq∞c11ltIl】∞.MaⅨism弱觚all—pⅢp(M沁tll∞r)rhasaVcryinlp讲tan_t鲥dingmleinnlep豫c缸∞of也eCIlineserevol嘶明,andaliI讨sl∞ghis协fyofciyili2蜥on蠡tsMarxism.The托f.0他,M狐ismin(=llim

isisre尬eMaⅨisminalinali鹳intlleinte删onofClli|硷.s戚∞alsit嘶∞;tllekcyt0硎ize柚diⅡlprovetheSinicizati∞ofM锨ismissliclcinginte伊妇gnleo巧1jIrimpmc6∞.htllec伽瞒eofSinicizationn圮adh饿n∞t0MaⅨist;也ebaSicwayt0t0not∞lyfi隐siblebutncc鹤鼢巧.’Ikp蚓嘶∞0ftllet11c0旷y’MaⅨisminChi】峨

ofM锨ismit

Keyisnecdedt0p鹏ventdoctrinairism跹d铡叩雠cism.words:Ma玎【ism,Sinic枷鲫,conn删on,way,dcViation

Writt明by:U脚ingsuper临蝴by:Wangjin如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巫口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l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主签名:!蓥书奉日觌:砷?lf.『々。导师签名:日期:汐7.f,一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引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160多年的历史。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辩证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历久不衰,始终担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它的内在理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决得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成功;反之,中国革命和建设必然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使我们对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利用于我们更好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历史经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基本已有定位,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分。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过程,主要指实践,是动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结果,主要指理论,是静态的。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两者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后者应从属前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前者蕴涵后者,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重合的地方,又各自独立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研究成果为:搿大多数研究者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着力研究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和历史教育。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5页.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引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160多年的历史。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本国国情出发,以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辩证相统一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历久不衰,始终担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它的内在理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决得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成功;反之,中国革命和建设必然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使我们对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利用于我们更好地丰富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历史经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基本已有定位,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分。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过程,主要指实践,是动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结果,主要指理论,是静态的。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两者的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后者应从属前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前者蕴涵后者,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重合的地方,又各自独立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研究成果为:搿大多数研究者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着力研究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和历史教育。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5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化主要体现为三个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1)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一①其次,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关于历史事件的研究和评价,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宣传倾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学者们指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向,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党的七大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了一次历史性飞跃。关于历史人物研究一是改革开放前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思想的研究,毛泽东是研究者关注的中心,他的思想变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态度,同时他晚年所犯的错误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学者们也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和后来的领导人刘少奇等进行了研究,强调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他们的思想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思想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党的领导人的思想既和毛泽东思想有继承关系,又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一圆最后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斗,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过程是在两个不同层面上进行的,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盲区:是关于基本命题和规律的研究尚未突破以往的研究定式,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命题和规律的研究,不少学者主要是从宣传和解释现有理论的角度出发,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但研究怎样结合;结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还缺乏深入探讨,同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第36页.

o闫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唧,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加∞年5月第25卷第37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国化问题的方法论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方面著作较少,分歧也较大。“二是历史研究力度不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除了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研究比较系统外,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思想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的重视,三是比较研究深度不够,范围过于狭窄,尽管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论著不在少数,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依然争论不休一。

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启发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的永恒主题,是一个随着社会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的历史进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但若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也不会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什么偏问等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影响着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向前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有限,虽对此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这个“深入弦也只能代表的是一种个人努力的态度,本人深知本文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探究中,究竟这个路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用怎样的标准来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等等。因此,本论文也只能算是抛砖引玉之作。

在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过程,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闯题的研究,尤其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项全面、复杂、深刻、系统的历史运动,对它的研究必须全面、深刻、系统采取各种可行的科学方法,以便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进行.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一)联系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应当建立在注重联系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涉及的领域很多,范围很广,从学科体系来说,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都有发展,这就需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引言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为了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了有利于正在进行的和将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以。何为马克思中国化弦为起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出发,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溯源,在持续不断的追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命题的源起及其内涵。在研究中,本文强调重视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渊源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力求从系统、有机联系的理念出发,联系马克思主义赖以存在的,深厚的中国的国情背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后一脉相承的成果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进行重点研究。三是立足于课题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作为重点.

按照上述思路分四章构建了全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产生的历程及其内涵.本章从追述考察历史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命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论述。通过对历史过程的考察,对历史材料的归纳,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得出逻辑的结论.第二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具有能动作用,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足可行的、必要的。第三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中国化的路径是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结合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第四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反对主观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最后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唯心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了全文的理论主题。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国内部分学者、专家共同研究拟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力专业简介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相结合。弦另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以上表述还要补充上“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一的内容,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这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情况即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可以从其精神实质、实践含义、文化意蕴三方面来把握。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之后,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产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一步论证和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联系,内在契合的相关表述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主要强调的是结合,是实践;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密不可分的,离开实践这个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说起。“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强调的是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搿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一,强调的是综合的方法与创新的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强调的是当代性和其中国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时代性。强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民族品格相结合,使之具有不可或缺的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就是实践特性、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和完整统一。

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实践历程而产生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弦等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指导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含义的具体体现。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长期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得到中国文化的诠释,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内容上的内接,从而发生形式上的变化,以中国的文化模式呈现,并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必然改变原有的存在方式,使自身得到改造和提升、从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除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还包括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提升。

1.2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1.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刀的命题及其任务,在此之前,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的问题,就一直受到中国革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的重视,这一命题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拥护和呼应。但在党的七大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的提法却渐渐消失了,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渊源对于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确切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的具体问题。1919年,李大钊在同胡适论争时就曾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那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艿他还说:“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他的实境。一回由此可见,李大钊已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倾向,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一相结合的问题上曾走过一段弯路。虽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了党的指导思想,但其时他们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其时的纲领和决议内容中都带有较明显的照搬照抄马克思相关言论、原理的色彩。例如,决议内容中出现:“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一圆,党的二大就不但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主义,还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这个纲领揭示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称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之后党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一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个优良传统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开展合作,四大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可见,尽管党还处在“幼年一时期,还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但是他们一直都坚持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为以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思想。“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说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修回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应D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34页.

o‘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l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第8页.

o1939年n月25日出版的‘解放>第57期刊载的‘论新阶段)和延安解放区出版的‘论新阶段>单行本.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强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通过中国的民族形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眼点是研究当前中国的革命运动,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的背景比较复杂,一方面,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掀起了“中国化一的浪潮。有人曾这样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一思潮,这里不再有“五四弦时期“世界化一的旗号,不再有担心“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一中挤出去的“忧惧一,不再有。同浴于世界文化之流的一歌唱。有的是搿中国化气。中国魂’’、“中国味一、“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修和“中国气派",就象。世界化井之于五四时期一样,“中国化修成为抗战时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中国化提法的集中出现,始于新启蒙运动。新启动运动是1936年至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联合一些自由知识分子,以继承_五四"运动精神为宗旨,为挽救国难而发起的一场搿新文化运动",运动当中不少参与者反思中国知识界现状,纷纷提出。中国化一的主张,1936年,马克思主义者陈唯实在他的著作<通俗辩证法讲话>中率先提出“辩证法之实用化和中国化的问题一。他指出:“对于唯物辩证法,最要紧的是熟能生巧,能把它具体化、实用化、多引例子或问题来证明它。一1937年哲学家张申府在推行新启蒙运动过程中提出了“科学中国化劳的主张。他认为:。在推广科学上,更应特别注意科学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脾气。还应使科学成为中国的,不但要中国科学化,同时也要科学中国化,使中国对科学有其特殊的贡献,使科学在中国有特殊的特色。一①.・

另一方面,党内又存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思想.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少,中国的抗战要依靠国民党,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王明说他是传达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这就使得许多与会者产生盲目的依赖,一时不能明辨是非,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观念,一时在党组织内产生广泛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毛泽东及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而纠正了党的路线方针上的错误导向。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一直坚持的立场,毛泽东一直致力于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一①只不过,当时他的思想还不能够完全为全党所接受。而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已是当时相当一些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共识。得到许多赞同与拥护。不少人的报告和发言中也出现了这个命题。张闻天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中指出:搿我们要使组织工作中国化,否则我们就不是中国的共产党员。将外国党的决定搬到中国来用,是一定要碰钉子的。一“宣传工作舫要认真的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他为中国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六届六中全会后不久,彭真在晋察冀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问题上,就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来具体解决中国的问题。一1940年党的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发表‘论中国的特殊性》、‘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基本原则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身本身早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动。劳真正的中国化就是要真正地能够把握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要真正能理解、精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另一个理论家张如心也发表文章支持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实已收到了很大的成绩。一毛泽东的演讲和著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好的体现"。

至于后来,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提法一度消失,主要因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斯大林不同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的提法,中共中央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容易被误认为是民族主义,当时为了消除斯大林对我党的偏见,为了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人在一段时期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力的提法,更多地使用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或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或具体实践)相结合(或统一)这样的提法,二者当然是有差别的,但不能不看到这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其思想、精神的内涵,并不作为实质的修改,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并不意味着以毛泽东以及他的继任者们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中。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l剪1,第lll—112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化的努力。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但我们党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坚持是始终如一的。

1.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形态。“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回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大显著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深入研究我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在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立足于本国国情,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对于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又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只能借鉴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模式.我们党在实践中发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些弊端,以及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面,我们党进而努力探索我们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逐步形成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在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符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即为。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历经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党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现代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建设什么的党?o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斛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l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建设党?M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探索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劳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一以来的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冲破了“两个凡是一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的问题;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刀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一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经济全球进程加快、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社会信息化日益鲜明的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许多深层次矛盾集中而充分地暴露和亟待解决的新变化.面对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党的队伍状态、党的执政内容和执政方式的新交化,并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修的问题,强调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推向前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纾,即“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其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的问题,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一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提出并回答了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I临的重大课题。三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三个里程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修重要思想。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人娄文明的共同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考察三大理论成果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历史经验。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胗.毛泽东同志认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一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应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

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禁止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一w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又要坚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需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要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认为,我们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是为了克服脱离实际的理论,而不是否认理论的重要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他认为,同实践的要求相比较,我们党当时的理论水平还不高还不能相适应,他说:“我们还没有把丰富的实际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我们还没有对革命实践的一切问题或重大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圆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要重视理论建设,并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即要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又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不够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决不能是简单的“移植一,它不但要求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要求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模式相融合,我们需要在接纳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文化的同时,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逐步显现出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将中国的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不仅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群众易于理解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使其更加宜于被广大中国人民接受和掌握;同时,在理论的内容方面增添了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物质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只有这样相互影响的过程,最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本土文化的完美融合。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最大动力。

o‘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216页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813页.13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写进了党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在本质上是世界化的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各国革命实践的要求。

2.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基本原理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组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科学社会主义是直接研究无产阶级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这一必然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而加速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忽略了这样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因为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各种观点的汇总,不是领袖的言论汇编,它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抽象的,要想将之贯彻到具体实践当中,就必须使之具体化。生搬硬套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在实际中产生积极效果的,恩格斯曾明确表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④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具体科学,它不提供绝对不变的数据,也不提供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结论,它只向无产阶级提供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总原则,向无产阶级指引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运动确定了基本原则,各国共产党人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确定符合本国特点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的国际共产主义所不曾遇到的。中国的国情与共产主义运动发源地所在欧洲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政策,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已进入相当成熟的资本主义阶段。中国的无产阶级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中国的被压迫阶级中,农民阶级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紧紧依靠农民;中国革命的对象的力量极其庞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仅依靠无产阶级是不行的,必须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反革命力量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弱小的无产阶级要想在城市迅速摧毁反革命力量是不可能的,他们只能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去发动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出身农民,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就具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建设所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起点,等等。总之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实际寻找自己的路。

第三,马克思主义本身并没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运行模式作出硬性。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嘶页.1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地规定,各国无产阶级只能也只有依据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既指出了武装斗争是重要的形式,也指出了和平方式的可能性,至于各国无产阶级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他们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答。列宁也没有将他所开创的“十月革命”道路模式固定化,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按其学科属性可以归为广义的人文科学,广义的人文科学“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修。∞人文科学是对不同文化形态的民族,国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的普通直接的适用不一样。正因为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普通的适用性,所以人文科学往往不可回避地必须有一个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过程,它往往既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从这些社会、民族、国家和文明形态不同的具体状态和特征出发.马克思主义是人文科学,它要成为某一民族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同这个民族,国家的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文化状态和特征结合起来。

黑格尔在给J・H・沃斯的一封信里写道:“路德让圣经说德语,你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刀。@。让圣经说德语一、“让荷马说德语一正是为了使那些并非产生德国的精神财富德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只有“教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仍旧是外域的外在的东西,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必然,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教条主义所造成的危害,必须永远引以为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唯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是西方文化,却在东方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o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胁年版,第3∞页。

o(德)黑格尔,‘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开花、结果,这一方面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存有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深层契合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因为文化的认同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因素而已,并不能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更多地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现实基础来看,中国的国情需要世界历史性的思想理论指导,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论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表明中国仍然还有相当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耕自足的地域性的自然经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处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为了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虽然曾前仆后继地进行过无数次抗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结果都失败了,中国革命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作指导,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资本和现代工业所引领的全球化浪潮开始席卷全世界,世界逐步进入一个以世界历史性为标志的时代。世界历史性引领和影响了全球各民族国家地域性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是碰壁多次后看清的方向。中国人最终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还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首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而且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理论。其次,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西方是可行的,而且也适用于世界的东方。它是一种现代的世界历史性的理论,从而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最后,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国革命开始并入了世界历史性的轨道,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第二,从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看,中国建立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可能。1921年在中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宣布成立,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念,要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实现本土化、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使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但是,谁是中国的化的主体?需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必须有一个能将其中国化的主体,则就需要一个由本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推毁;但是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①掌握理论的群众,即搿理论主体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体,即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变成物质力量的群众和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就是以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并能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政党。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她坚持实践和理论的辩论统一,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有了理论主体,马克思主义就不再是一种外在于群众与人民日常实践不相干的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转化成为行动的物质力量。.有了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就可能在实践中证明和检验真理,并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第三,从基本途径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了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他国家政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这种理念和精神,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就开始逐步形成,这种精神尤其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十分典型。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和‘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都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尤其是1937年毛泽东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进行了中国化的阐释。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观点被中国化为中国人民的具体行动指南。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根本原因。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通过实践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不仅很快地实现了拨乱反正,而且经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所以可能的基本途径。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也是必须的,那么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笔者认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实践过程。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1.1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毛泽东在向全党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前后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有精当的阐述。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是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与解决闯题的立场与方法。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运动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一回作为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毛泽东不仅自己反复研究马列主义著作,而且多次号召全党学习马列经典著作。

“1942年11月,他在西北局高于会议上讲布尔什维克12条时指出:我们要注重理论,高级干部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起,要能读几十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就把我们党大大地武装起来了。弦圆

“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上,又特别提出要读5本马列著作,为首的又

是<共产党宣言>。寥口

“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决定干部要学习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12本马列著作,毛泽东亲笔在这12本的目录前加上‘干部必读’四个字,并请即刻印发给七届二中全会。在~个转化时期内,把这12本书作为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一囝

因此,毛泽东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习他们观察与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并用学得的立场。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ll集)中共中央党样出版社,199l,第657页.僦唐斫:‘毛泽东与读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D4舶,第4页.19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是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1.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你说明的东西赵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一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邓小平都曾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口

坚持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大胆进行探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路径。

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原理的内在要求,“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一。回

“中国的国情弦丰富多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到:o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815页.

o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西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第633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首先要“切实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根本的国情。这也是中国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就要突出两个重点:首先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抓不住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从这个国情出发,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中心地位。其次要把握好中国发展变化了新实际。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这些变化还会加快,更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还会不断涌现,这些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政策措施。所以要十分重视变化了的新国情。”①

其次,要充分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还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状况的反映者,即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工具不会讲会,劳动对象不会讲话,而劳动者会讲话,所以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更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江泽民指出搿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探索社会的发展规律,努力研究并回答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善于把握中国的国情,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克服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因此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如果不善于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人们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正确思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中的大多数,是在历史上推动社

会进步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承担者,因而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o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按理论基础',‘思想理论导刊)20∞第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人民群众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也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每一次大的社会革命,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人民群众参加并起决定作用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现的。

切实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充分掌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经验。

切实把握中国的国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当某一个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新的情况的变化。弦①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圆因此,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

切实把握中国的国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打雷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否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就不能对中国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发挥作用,而中国的实践也就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就会陷入盲目的实践状态。

o‘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3.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一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活动包含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多层辩证关系,立足以实践为基础展开对世界的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并又以实践为最终目的,而表现为无限反复和发展的认识运动的总秩序或总过程,即“实践——认识—一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史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弦国

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真理.列宁曾经提到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运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没有革命的实践运动也就没有革命的理论。但是,辩证唯物主义也坚持认为,革命的理论一经形成,就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无所作为的,而是对革命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一切过程都有矛盾。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的关系,正是这种普遍真理。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始就十分重视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强调o‘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795-7%.o‘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796.o‘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l,第213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正确的理论应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发。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①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各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列宁要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并将之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劳毛泽东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概括为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对具体情况加具体分析,并将之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刀圆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概括成无产阶段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3.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意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它来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形成都是中国革命、建设的产物,反映了实践的需求。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求,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建国后回顾民主革命的历史时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如果有人说,有那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完全没有弄清楚。一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艰苦探索的结果。

邓小平同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他明确指出,要在实践中探索。他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42刁43页.

o‘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l,第1452页.

o‘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跖,第825-826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干过,所以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一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需要有力推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扎根实践的过程。实践的需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o‘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58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有重视实践的决定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只重视理论,不要实践,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指导,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4.1・反对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是不从实际出发而从主观出发的思想作风。其基本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以个人感情、欲望、意志为转移,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又往往表现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常常“左一右摇摆,表现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对革命或建设的危害性极大。

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它是主观主义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作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以及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但是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一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认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弦‘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再版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论述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一回

恩格斯撰写的‘反杜林论>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列宁反对主观主义的态度,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件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理论不放’’。

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时,毛泽东就提出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发表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页.27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力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斗争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修,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从哲学的高度对主观主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批判。1942年延安整风时,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顿学风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尖锐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弦回邓小平说:“有了中央的正确领导,还必须有忠实执行中央指示的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如果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和干部还充满着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些歪风,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无法实现的。一o

4.2反对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摈弃那些教条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向:第一,简单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文献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或个别结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等革命导师有大量的文献著作,这些文献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集中体现,但这不等于文献的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化身。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他们的许多言论往往与特定的历史情况紧密相关,针对于当时的某个或特定的问题而提出的。所以只有以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实践的态度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禁止教条主义地抓住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当真理,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生搬硬套。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领袖人物的个性化的言行。马。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页.

o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88页.2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防止的偏向克思主义是领袖人物代表党代表无产阶级集体创立的思想体系,但不能因此而把领袖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一言一行神圣化,视同于马克思主义,如果凡是领袖人物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都不能改变,则必然会产生个人崇拜、必然导致曲解甚至歪曲马克思主义,也必然窒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枯萎。正确地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需要抓住以下几方面的要点:第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极其庞大,但就其理论体系来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应把握住其整体的理论体系。第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即要以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到具体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容很多,像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大法宝,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主要有:(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显示了它的科学性。(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人类社会都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当自觉地迎合历史潮流,积极地推动历史的进步。没有了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成为历史进步的号角。(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服务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非常鲜明的品格。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要领略的关键。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品格,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之为发展前进的指南针.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坚决地反对教条主义,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结论

结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写进了党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的科学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它在本质上是世界化的理论。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各国革命实践的要求。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党要在中国建设问题上完成当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完成的开创自己道路的任务。一唿后,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一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弦就是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强调的是结合,是实践;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密不可分的,离开实践这个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说起。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就是实践特性、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和完整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除了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还包括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提升.

4、我们党的历史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是三大显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5、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又有重视实践的决定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只重视理论,不要实践,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指导,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o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N]新华日报,200r7—1l一憾.30

参考文献

一、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列宁:I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毛泽东

【6】毛泽东

【7】毛泽东

【8】毛泽东l毛泽东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I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l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邓小平:鬈邓小平文选》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枝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3】(德)黑格尔:t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史磺平、彭兆强:《高核冯麦思主义理瞅科习》,济1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期刊文章・【14】唐斫:I毛泽东与读书》,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09.

【16】梁星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阴,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

【17】常绍舜:

2007年第6期.

【18】王锐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结束了吗?阴,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

【19】王锐生:在“结合”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田,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例王锐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哲学追问【J】,新视野,2005年第5期.31再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阴,哲学动态,

【21】江传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J】’理论探索,2007年第2期.

【22】戴兆国: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精吖直体系阴,哲学动态,加Cr7期第5期。

【23】李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同进路的反思【J】,理论建设,2007年第2期.

【冽杨新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r7年第1期.

【25】郑德荣、梁继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7月第24卷第4期.

【26】郑德荣、王占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5月.

【27】张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探析阴,学习论坛,2007年6月第23卷第6期.

【28】闰虹珏:回顾与反思一一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阴,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加06年第5期第22卷.

【29】闰虹珏: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阴,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25卷.

【30】郑又贤: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特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l】郑又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方法审视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32】梅荣政、杨军: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阴,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58卷第1期.

【33】周连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田,理论导刊,2005年9月.

【34】周连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刀,实事求是,2007年第4期.

【35】宋镜明:Ⅸ论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科学阐释川,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32卷第5期.

【36】宋镜明、徐能武: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川,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57卷第3期.【37】宋镜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阴,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参考文献版),2005年1月第58卷第1期.‘

【38】杨亚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切入点阴,理论学刊,20晒年9月第9期。

【39】唐建华: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40】潘绍龙、汪光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探究川,2005年第4期.

【41】王瑞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J】,2005年6月第6期.

【42】谭培文、汤志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阴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

.【43】谭培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是何以可能的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2期.

【44】张立慧: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阴,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39卷第6期.

【45】易杰雄: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阴,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7卷第6期.

【46】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理论基础田,思整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2期.

【47】张玉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求实,2005年1月.

【48】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3月第58卷第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1、《以人为本建设一支档案编研的创新团队》《兰台世界》2006年第11期

2、《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与建设》2006年笫1期3、《从大学生。弃档”谈在校大学生的档案建设》镁兰台世界》2005年第12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后记

后记

在三年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周围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本人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本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回答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一文是对学习生活的阶段性总结.包含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防止的偏向”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考、探索和回答.也是我对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学科构建基础,培养性思维、树立专业视角的专业理念.切实遵照的结果.

三年我本着。注意文本,把握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理念,准确深入地、科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三年多的学习过程艰辛而充实,尤其是论文的纂写过程让人不堪回首,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又让我这段历程充满感激.感谢王金福导师对本人的帮助和对本人论文的悉心指导.感谢钱美华老师及其他的老师的指导、关心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和我的同事的大力支持.

最后,论文中所列的及其他未列见的参考文献、书刊对自己的学习、科研成果起了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些书刊中,大多老师、专家、学者所传播的智慧、思想、知识,观点、态度,让我收益非浅,他们是我前进中的灯塔,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李开平2007年10月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考题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考题答案(人民版) 4页学习思考: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反映了由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的特征.早期的城是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而出现的,不光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城的出现出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城内的居民可能是比较富有的民族部落显贵. 7页自我测评:西周实行分封制和 ...

  • 刘少奇关于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李斌雄吴国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 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2)12-0005-08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全册导学案
  • 第一课时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1.2.3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 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揭示目标并自学指导: 导入:同学们, ...

  • 毛概论文3000字标准范文
  • 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特点 [摘要]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构建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体现在毛泽东关心.思考和研究的各个领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主线.本文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必要性:概述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在各个方面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具有的特色.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创新思想:特点:创新型 ...

  • 尹汉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秉持科学精神
  • ? 来源:爱思想网 作者:尹汉宁 在科学性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通的,秉持科学精神是所有研究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所谓科学精神,其实是理性地认识事物的基本态度.没有这个基本态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坚守科学精神,就是要在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出发点.研究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哲学的基本要义入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提升人生境界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总结
  • 注:本文档是基于李洪盛在群里所发word 的完善,添加部分用紫色标注了!另外,我在网上找了一个大纲(对着书本核对,目录是一样的),一个课后习题答案(这有两个文档,题目基本一样,答案没看),仅供参考!若不放心的同学可以去图书馆借书或者到网上买一本大纲. 感谢李洪盛及其同学,感谢我们班提供照片的同学! ...

  •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思考_邹日强
  • 2013年7月第38卷 第4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beiUniversitPhilosohandSocialScience y(py Jul.2013 Vol.38 No.4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思考 邹日强 (宁波大学党委组织部/统战部,浙江宁波 3)1521 ...

  • 对当今人们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和落实的思考
  • 对当今人们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和落实的思考 陆洋 医学1002 首先声明,我不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马克思本人的坚定,严肃,踏实和真诚怀着敬仰和崇敬之心.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学习马克思的理论,背马克思的理论,考马克思的理论,却从未读过马克思的原著.到了大学,虽然有了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