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次偶然机会在杜鹏飞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烟台大学陶艺工作室,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此走上了我的陶艺学习与制作之路。本文我将通过这半年来对现代陶艺的了解,并与此前学过的传统陶艺知识,分析一下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陶艺存在比较严重的西化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

1、现代陶艺简介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现代陶艺不仅仅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作品做餐具器皿等“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陶艺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对中国艺术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困惑与探索并存、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10余年的实验性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氛围。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而传统陶艺讲究规整的造型、严谨而有序的装饰和明显的实用功能。现代陶艺既承传着传统陶艺的成形方式,也努力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更加灵活多变的造型、更加丰富的装饰语言、更加多样的窑变釉色,传递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现代艺术的信息,承载着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依

恋和对现代文化的精神寄托。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传统陶艺是历代陶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现代陶艺却是作为个体的陶艺家的独立创造。传统陶艺多是以实用为目的,工艺性很强且有严格的技术分工和技术规范,因此,大大限制了创造主体的自由发挥,而现代陶艺恰恰是在这两点上与传统陶艺拉开了距离。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陶艺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陶艺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艺术“主干”上的一个“分支”。

2、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的创作是最大的结合,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观念经过现代的洗礼,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民族血脉的积淀会为艺术作品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中国现代陶艺也无不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现代陶艺体现了人文精神中的“自然” 特征。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恰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一批陶艺家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他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唯希望在泥土的随意捏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价值。

3、现代陶艺的新语境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的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要想取得中国现代陶艺在深层次上的发展,必须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西方的语言套用中国民间的或传统的某些符号,因为那种创作形式就像用英语叙说中国的某一民俗一样拗口,难免有不能尽言的缺陷。

我国是一个具有8 000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工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一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超卓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盘之上,才有可能再造—个陶艺大国的辉煌。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东方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杰出和深刻之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性、更具创造力的艺术创新体系。同时,我们要探索新的陶艺表述语言,使之包含的寓意性、表述性、装饰性得到新的意义上的发挥,使陶艺真正适应时下观念多样化的表达,成为一种以个性为前提的开放性语言。

现代陶艺的价值核心——精神性和审美性,正是中国深厚的精神文化基础和现代意识想碰撞的产物。现在源远流行的中国文化虽然不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但是中国文化仍然是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衰亡后的唯一幸存者,仍然显示了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寻求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之路,承续中国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2]爱德华·卢西·史密斯 《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 陈麦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12月版

[3]皮道坚 《拓展世界的当代陶艺》 陶艺在线网

[4](美)H·H阿纳森 《西方现代艺术史》 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2月版

[5] 参见吕品昌 《发展中国现代陶艺文化的建设性姿态》 美术文献(丛书)总第10辑 1997年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次偶然机会在杜鹏飞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烟台大学陶艺工作室,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此走上了我的陶艺学习与制作之路。本文我将通过这半年来对现代陶艺的了解,并与此前学过的传统陶艺知识,分析一下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现代陶艺存在比较严重的西化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

1、现代陶艺简介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现代陶艺不仅仅追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作品做餐具器皿等“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陶艺的发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对中国艺术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困惑与探索并存、守旧与创新交织的年代。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10余年的实验性探索,中国现代陶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氛围。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现代陶艺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从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的角度看,现代陶艺是传统陶艺的延续。而传统陶艺讲究规整的造型、严谨而有序的装饰和明显的实用功能。现代陶艺既承传着传统陶艺的成形方式,也努力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更加灵活多变的造型、更加丰富的装饰语言、更加多样的窑变釉色,传递着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现代艺术的信息,承载着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依

恋和对现代文化的精神寄托。但在观念上和审美认知上,二者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传统陶艺是历代陶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现代陶艺却是作为个体的陶艺家的独立创造。传统陶艺多是以实用为目的,工艺性很强且有严格的技术分工和技术规范,因此,大大限制了创造主体的自由发挥,而现代陶艺恰恰是在这两点上与传统陶艺拉开了距离。它不仅在外观上改变了陶艺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在功能上改变了其实用目的、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陶艺从传统陶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艺术“主干”上的一个“分支”。

2、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的创作是最大的结合,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观念经过现代的洗礼,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民族血脉的积淀会为艺术作品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中国现代陶艺也无不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现代陶艺体现了人文精神中的“自然” 特征。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恰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一批陶艺家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他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唯希望在泥土的随意捏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价值。

3、现代陶艺的新语境

现代陶艺的创作必须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语言与创作观念,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的西化的误区,使中国的现代陶艺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远。要想取得中国现代陶艺在深层次上的发展,必须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西方的语言套用中国民间的或传统的某些符号,因为那种创作形式就像用英语叙说中国的某一民俗一样拗口,难免有不能尽言的缺陷。

我国是一个具有8 000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工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一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超卓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盘之上,才有可能再造—个陶艺大国的辉煌。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东方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杰出和深刻之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性、更具创造力的艺术创新体系。同时,我们要探索新的陶艺表述语言,使之包含的寓意性、表述性、装饰性得到新的意义上的发挥,使陶艺真正适应时下观念多样化的表达,成为一种以个性为前提的开放性语言。

现代陶艺的价值核心——精神性和审美性,正是中国深厚的精神文化基础和现代意识想碰撞的产物。现在源远流行的中国文化虽然不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但是中国文化仍然是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衰亡后的唯一幸存者,仍然显示了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全球化语境中不断寻求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之路,承续中国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2]爱德华·卢西·史密斯 《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 陈麦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12月版

[3]皮道坚 《拓展世界的当代陶艺》 陶艺在线网

[4](美)H·H阿纳森 《西方现代艺术史》 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2月版

[5] 参见吕品昌 《发展中国现代陶艺文化的建设性姿态》 美术文献(丛书)总第10辑 1997年


相关内容

  • 创造美的生活_生活陶艺发展的现实意义
  • 陶瓷艺术文章编号:1001-9642(2006)07-0052-03 创造美的生活.. -生活陶艺发展的现实意义 伍文华 (福建泉州黎明职业大学,泉州 362000) [摘要]:生活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 术形式,从古至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生 活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围绕生活陶 ...

  • 美国陶艺的发展及中国现代陶艺的起步
  • 美国陶艺的发展及中国现代陶艺的起步 作者:杨文静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7期 从陶艺的发展起源看,陶艺最先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得到普及教育兴起,将陶瓷艺术从工艺美术的范畴衍生到主流美术的范畴.陶艺创作受到主流美术艺术流派的影响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 ...

  • 民间美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达
  • 民间美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达 摘要:我国的民间美术始终贯穿于普通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本论文主要以民间美术的思维形式为切入点,运用举例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和分析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民间美术表达,深入挖掘现 ...

  • 陶艺发展史概述
  • 陶艺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随着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用火经验的积累,对于火的使用有了进一步认识.火与上的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为陶器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陶器,作为人类 ...

  • 7做做陶艺
  • 7<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

  • 谈谈你对中国瓷器的认识
  • 谈谈你对中国瓷器的认识 摘要: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享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的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者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中国 ...

  • 中国国际陶艺村
  • 舞阳贾湖国际陶艺村 舞阳贾湖国际陶艺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西城区京珠高铁漯河站的西侧--舞阳贾湖文化遗址旁的北舞渡古镇.由九三学社社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大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陶艺家王亚东先生于2003年创办. 舞阳贾湖国际陶艺村是一个开始由小陶艺作坊逐步发展起来的集陶 ...

  • 发展特色美术教育
  • 浅谈如何发展特色美术教育 摘要: 本文是我对美术特色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 折扇等民间艺术来促进美术教 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特色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是陶艺和折扇的历史和文化:最后我是怎样进行美术特色教学的. 关键词: 特色教育 陶器艺术 创新精神 校本教材 ...

  • 陶瓷鉴赏论文
  • 中国陶瓷的发展及元代青花瓷鉴赏 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手工业不仅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而且各种手工业之间又有了分工.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