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课本38页至43页,3个例题,以及练习八和练习九。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组合物体。

3.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二、教材说明及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形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的编写特点:1、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基础。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是学生在学习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有了“观察物体”的体验。知道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完全相同的,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抽象的几何形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第三学段(初中)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做准备。

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准备以下的教具:小药箱或者是大的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若干个小正方体。

要准备的学具是若干个小正方体,这个是学生可以自己用色卡纸制作的。 六、教学措施。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第一课时 观察小药箱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2、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探究新知。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四、布置作业。

下面的图形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①

第三课时 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能分辨较复

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课本38页至43页,3个例题,以及练习八和练习九。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组合物体。

3.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二、教材说明及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形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的编写特点:1、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基础。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是学生在学习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有了“观察物体”的体验。知道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完全相同的,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抽象的几何形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第三学段(初中)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做准备。

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准备以下的教具:小药箱或者是大的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若干个小正方体。

要准备的学具是若干个小正方体,这个是学生可以自己用色卡纸制作的。 六、教学措施。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第一课时 观察小药箱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2、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探究新知。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四、布置作业。

下面的图形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①

第三课时 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教学时间:201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2、能分辨较复

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拼摆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相关内容

  •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教案参考
  • 本文关键字: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 ...

  • 3份二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 ...

  •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积的近似值 5.连乘.连加.乘减 6.整数乘法运算推广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 2.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 3.一个数除以小数 4.商的近似数5.小数除法的练习6.循环小数 ...

  •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三疑三探教案
  •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整版
  • 教案序号 1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新授课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2006.9.11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 初一生物教案上
  • 教案序号 1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 新授课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
  • 单元教学内容: 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东洲小学 吴文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 (一)生物与环境 (二)光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四)运动和力 二,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