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题写的[如皋日报]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珍藏一份79年前发行的民国版《如皋日报》。虽然报纸泛黄,且多处破裂,但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如皋日报”四个字,是由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题写的,并盖有一枚陈立夫印章。

  陈立夫(1899—2001),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周恩来曾说:“陈立夫是爱国的。”

  这份《如皋日报》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934年12月19日)、星期三发行的,4开2版,已发行至第48号。

  此报从何而来?据如皋市档案局(馆)《如皋县档案工作大事记》(全宗永久第62卷)记载:1982年,因集中档案管理需要,如皋县公安局向县档案馆移交了2900余卷的旧政权档案资料。这些旧政权档案资料是1949年初我军截获的国民党如皋县政府的档案资料,这份《如皋日报》就在其中。

  此报何时创刊?何时停刊?据《如皋文史资料》第四辑(1985年版)记载:“《如皋日报》,民国22年(1933年)前后创刊。它取得地方党政津贴费1400元为出版基金。日印行600份。至1938年3月中旬停刊。”1938年3月19日,如皋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民党如皋县政府撤逃,《如皋日报》也就随之停办。

  一份地方小报,何以惊动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并为之题写报头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份报纸第二版中有一则“昨日章县长往款产处晤祝主任接洽要公”标题,“章县长”何许人也?《如皋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1934年6月—1936年6月间,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派章骏为如皋县政府县长之职。”据考证,章骏,江苏吴县人,小学校长出身,是章太炎的同族晚辈。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兼任全国童子军总会会长时,章骏在全国童子军总会任秘书兼江苏省总教练。章骏在担任如皋县长之职后,以全国童子军总会秘书和江苏省总教练的身份,通过戴季陶的关系请陈立夫题写了“如皋日报”。章县长在如皋期间,平时勤于政务,能体察民情,特别是在疏浚如皋城河时做出了努力。因此,作为一县之长,为地方报纸出力在所不辞。加上,陈立夫本人又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人称CC派)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了体现他对地方党务建设的支持自然也是乐意为之的。

  报头方框下面清晰地注明“本报已于十月七日依法申请登记”,说明这份日报是经当时的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当局批准发行、且具有合法身份的地方报纸。

  报头下方还有三列,分别注明该报的“发行人曹惕安”、“稿辑人朱安晋、刘攻非”,“发行所如皋关岳庙”,“承印者如皋大发印刷所(中山堂东首)”。

  朱安晋,曾于1931年创办过《每周述评》,1946年担任《皋声》报的编辑。曹惕安、刘攻非不知何许人也,因知情者大多离去,加之留下来的材料极少,无从考证。如皋关岳庙即为关帝庙,位于现在的如皋初级中学北操场。如皋大发印刷所是一个私人印刷所,老板张锦仁,所址在如城镇姐姐桥(现如皋初中东大门)附近,先后承印过《如皋日报》、《皋声报》等。

  这份《如皋日报》,第一版主要刊登了中央电讯类的新闻11条,诸如:张继即日赴陕,首都戒除入院烟毒者达八百余人,国府纪念周林主席报告五全会经过,日商船枪击海关巡员案交涉尚无具体办法,民校课程标准已全部确定等;中央广播无线电台播音节目预告一条;介绍无线电常识的内容一条;其他的均是关于本地报刊、商贸类的广告计11条。第二版辟有“新闻汇载”栏目,报道本地新闻资讯,并专门开辟了言论专栏,用以针砭时弊。特别是第二版中有一则“周德银意图抗缴车捐,公安局判处拘留五日”新闻,真实地记载了20世纪30年代如皋黄包车工人自发反抗地方买办、资本家及反动政客盘剥斗争的一段史实。

  民国版《如皋日报》正式发行后日印行只有600份,且1938年3月就已停刊,因此,这份《如皋日报》得以保存至今实属偶然和不易。该报第二版的右下部,与版面相反方向写有几行毛笔字:《诗谈合璧》五本、《廿四史纪事》四本、《牡丹亭》四本。从这几行毛笔字来推断,这份报纸曾经因包捆过上述图书而很偶然地保存下来,更为珍贵。

  陈立夫自幼爱好书法,其书法笔力劲健,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古拙质朴,格调高古。其晚年的书法受到华人的热捧,求者盈门。1999年,陈立夫百岁生日过后正式宣布封笔。据统计,陈立夫毕生共创作书法作品达三万余件,收藏者有文博单位、名胜古迹、名家学者、达官显贵,而更多则“飞入寻常百姓家”。2001年2月8日晚近九时,陈立夫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如皋市档案馆现存的民国时期由国民党如皋县党部、县公署、地方派系编印的老报纸较多,反映了此段时间国民党在如皋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国际时事、文艺创作等,对研究国民党党史、了解当时时事及其他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这份陈立夫题写的《如皋日报》更显得弥足珍贵。2012年5月,这份民国版《如皋日报》被列为“南通市珍贵档案文献”。

  (责任编辑:武学沪)

  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珍藏一份79年前发行的民国版《如皋日报》。虽然报纸泛黄,且多处破裂,但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如皋日报”四个字,是由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题写的,并盖有一枚陈立夫印章。

  陈立夫(1899—2001),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周恩来曾说:“陈立夫是爱国的。”

  这份《如皋日报》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934年12月19日)、星期三发行的,4开2版,已发行至第48号。

  此报从何而来?据如皋市档案局(馆)《如皋县档案工作大事记》(全宗永久第62卷)记载:1982年,因集中档案管理需要,如皋县公安局向县档案馆移交了2900余卷的旧政权档案资料。这些旧政权档案资料是1949年初我军截获的国民党如皋县政府的档案资料,这份《如皋日报》就在其中。

  此报何时创刊?何时停刊?据《如皋文史资料》第四辑(1985年版)记载:“《如皋日报》,民国22年(1933年)前后创刊。它取得地方党政津贴费1400元为出版基金。日印行600份。至1938年3月中旬停刊。”1938年3月19日,如皋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民党如皋县政府撤逃,《如皋日报》也就随之停办。

  一份地方小报,何以惊动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并为之题写报头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份报纸第二版中有一则“昨日章县长往款产处晤祝主任接洽要公”标题,“章县长”何许人也?《如皋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1934年6月—1936年6月间,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委派章骏为如皋县政府县长之职。”据考证,章骏,江苏吴县人,小学校长出身,是章太炎的同族晚辈。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兼任全国童子军总会会长时,章骏在全国童子军总会任秘书兼江苏省总教练。章骏在担任如皋县长之职后,以全国童子军总会秘书和江苏省总教练的身份,通过戴季陶的关系请陈立夫题写了“如皋日报”。章县长在如皋期间,平时勤于政务,能体察民情,特别是在疏浚如皋城河时做出了努力。因此,作为一县之长,为地方报纸出力在所不辞。加上,陈立夫本人又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人称CC派)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了体现他对地方党务建设的支持自然也是乐意为之的。

  报头方框下面清晰地注明“本报已于十月七日依法申请登记”,说明这份日报是经当时的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当局批准发行、且具有合法身份的地方报纸。

  报头下方还有三列,分别注明该报的“发行人曹惕安”、“稿辑人朱安晋、刘攻非”,“发行所如皋关岳庙”,“承印者如皋大发印刷所(中山堂东首)”。

  朱安晋,曾于1931年创办过《每周述评》,1946年担任《皋声》报的编辑。曹惕安、刘攻非不知何许人也,因知情者大多离去,加之留下来的材料极少,无从考证。如皋关岳庙即为关帝庙,位于现在的如皋初级中学北操场。如皋大发印刷所是一个私人印刷所,老板张锦仁,所址在如城镇姐姐桥(现如皋初中东大门)附近,先后承印过《如皋日报》、《皋声报》等。

  这份《如皋日报》,第一版主要刊登了中央电讯类的新闻11条,诸如:张继即日赴陕,首都戒除入院烟毒者达八百余人,国府纪念周林主席报告五全会经过,日商船枪击海关巡员案交涉尚无具体办法,民校课程标准已全部确定等;中央广播无线电台播音节目预告一条;介绍无线电常识的内容一条;其他的均是关于本地报刊、商贸类的广告计11条。第二版辟有“新闻汇载”栏目,报道本地新闻资讯,并专门开辟了言论专栏,用以针砭时弊。特别是第二版中有一则“周德银意图抗缴车捐,公安局判处拘留五日”新闻,真实地记载了20世纪30年代如皋黄包车工人自发反抗地方买办、资本家及反动政客盘剥斗争的一段史实。

  民国版《如皋日报》正式发行后日印行只有600份,且1938年3月就已停刊,因此,这份《如皋日报》得以保存至今实属偶然和不易。该报第二版的右下部,与版面相反方向写有几行毛笔字:《诗谈合璧》五本、《廿四史纪事》四本、《牡丹亭》四本。从这几行毛笔字来推断,这份报纸曾经因包捆过上述图书而很偶然地保存下来,更为珍贵。

  陈立夫自幼爱好书法,其书法笔力劲健,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古拙质朴,格调高古。其晚年的书法受到华人的热捧,求者盈门。1999年,陈立夫百岁生日过后正式宣布封笔。据统计,陈立夫毕生共创作书法作品达三万余件,收藏者有文博单位、名胜古迹、名家学者、达官显贵,而更多则“飞入寻常百姓家”。2001年2月8日晚近九时,陈立夫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如皋市档案馆现存的民国时期由国民党如皋县党部、县公署、地方派系编印的老报纸较多,反映了此段时间国民党在如皋的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国际时事、文艺创作等,对研究国民党党史、了解当时时事及其他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这份陈立夫题写的《如皋日报》更显得弥足珍贵。2012年5月,这份民国版《如皋日报》被列为“南通市珍贵档案文献”。

  (责任编辑:武学沪)


相关内容

  • [人物春秋]高语罕的天才预见力
  • 高语罕(1887-1947),中共元老,反清志士,"五四"先驱,蒋介石眼中的"黄埔四凶"之一,南昌起义的参与策划者,朱德的入党介绍人,陈独秀的至死追随者,中共历史上少有的理论家. 郁达夫曾经评价鲁迅:"当别人看现象时,他已看到了实质:当别人看到局部时 ...

  • 揭秘丨这些报纸报头的题名竟然是他们写的?
  • 报纸对公众的影响力巨大,而报头又是报纸的眼睛,因此在选择题字者时,自然慎之又慎.伟人.书法家的笔墨,最是常用于报头.孙中山.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均题写过报头.其中,由毛泽东题写的报头,常被书法家.收藏家认为是一部难得的书法宝典. 下面让小编带您了解一下这些知名报纸报头题名后的故事: 毛泽东 毛泽 ...

  • 陈寅恪为何不满华罗庚:对帮助过他的人恩将仇报
  • 核心提示:事实上,姜立夫对自学成才的华罗庚相当器重,"曾经多次致函中央研究院领导,推荐华罗庚的工作,并为华罗庚到前苏联访问筹措经费".身为姜立夫好友的陈寅恪,得知华罗庚借政治上的原因排斥姜立夫入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自然极为反感. 本文摘自<长江日报>2013年4月2 ...

  • 驻村第一书记专题片解说词
  •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画面+字幕+配音] 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 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 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 ...

  • "为伟大之女性,自有功业在千秋"
  • 2014年2月11日下午,南京春寒料峭,但紫金山庄紫金厅里却是暖意融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在这里举行了首次正式会面.这是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 早在26年前,台湾资深" ...

  • 暑期实践报告:"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在长寿之乡
  •   目录   1暑期实践动机:xx年奥运新农村精神文明如皋长寿之乡   2xx年奥运:之于农村发展之于农民的鼓舞   3新农村建设之文件: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值得一提的经验、教训   4如皋长寿之乡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分析   5对于主题下的调查地的今后精神文化生活的意见及建议   6附注:收获 ...

  • 法院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
  • 赵县人民法院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以确保公正廉洁司法为核心,以贯彻市政法委二号文为手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的法官队伍,为品牌法院建设打下了 ...

  •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Dec 15 21:16:33 2007), 站内邓野 (本文字数:5726) <历史研究> 2000年第1期 字号: [大 中 小] 提 要: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在此次会议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就政 ...

  • 新市场启动方案
  • ----如皋市场启动运作规划 市场基本情况的综合分析 如皋市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市场的辐射性能很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约150万人口,现辖主城区.20镇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区人口30万左右,消费容量.消费潜力都很大,竞争也十分激烈.白酒品牌以江苏的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