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之路从太后开始

  武则天称帝,是一个政治事件,任何政治事件都会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之下,但只有政治分析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登上女皇宝座的?这是一个折磨历史学家的艰巨课题,也是理解唐朝甚至中国皇帝制度的一个极佳个案。中国传统史学倾向于把武则天的女皇成功,看作是她个人道德败坏、心狠手辣的罪恶证明,其中不乏最毒女人心的社会普遍舆论印证。在相似的论证中,现代女权主义者则把武则天的不择手段看成是反抗男�嗌缁岬幕�极行动,几乎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关于武则天,凡是传统史学大加贬斥的无不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欢迎。传统史学如巨著《资治通鉴》等,则十分重视如何避免武则天的历史悲剧不要再次上演,史学认真完成政治完成不了的论证。而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武则天不过是一个具体证据而已,没有武则天她们依然能够完成自己的论证。

  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最为合理?皇后时期?确实不可缺少。没有皇后时期,武则天对政治的熟悉,对最高权力的接近都无从说起。《资治通鉴》喜欢从武则天初入宫开始考察武则天的野心,真是太急迫了。古代中国,因为皇帝制度无法克服的缺陷,即皇帝作为个人生命的无常,通常由太后主政的方式进行补充,对此,唐代以前的历史提供过很多资料。但是,中国从未发生过女皇故事,在武则天之前,不可能有女人为自己设计如此瞠目的人生路径。武则天的女皇之路,是从皇太后时代开始清晰起来的。我们的论述,也应从此开始。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终年56岁,这一年武则天60岁。唐朝有规定,百姓到了60岁的年龄可以免除各种各样的义务负担,60岁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龄。从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中宗即位起,武则天就成了太后。在7年的太后生涯中,武则天做了许多事情,为她日后当皇帝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么几件事:换皇帝、杀宰相、平叛乱和收军权。

  中宗即位后,武则天自己成了皇太后。皇太后的意义,在皇帝弱小的时候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即位的中宗是成年人,皇太后的作用究竟是一种形式呢,还是具有实质性的权力?武则天与中宗母子之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但从事后的情形看,至少中宗有些浑然不觉。

  首先,唐高宗的遗诏里有一条规定:“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是唐高宗的命令,但是具体含义并不明朗。究竟是皇帝做主,还是皇太后做主,完全可以各自理解。当时的宰相是裴炎,为中书令,他是先皇“遗诏辅政”者。高宗去世之后,当由中宗直接即位,但是高宗去世之后的第三天,裴炎忽然提出:太子还没有即位,不能宣布敕令,应该由太后宣令中书省、门下省执行。中宗显然也无法反抗,就如此进行。本来,遗诏之中就有“太子柩前即位”的内容,谁也不知道裴炎为什么有这么一出戏。然而,太后武则天一定是喜欢的,这也证明了裴炎对太后权力的支持。虽然,这距离太子即皇帝位只有三天的时间。

  唐中宗是在十二月即位的,转年二月,他却被废黜了。事情来得突然,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母子的权力之争,就这样迅速做了了断。中宗即位不久,就宣布立韦氏为皇后,这属于正常活动。然后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五品官,正式进入中层文官。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女儿已经是皇后了嘛!但就是在二月,中宗再次提出一个议题,要韦玄贞成为侍中(门下省领导人),结果是中宗被废。

  中宗对于先皇遗诏的理解,一定是有利于自己方向的。因为只有军国大事自己不能决断的才会请示太后,只要自己能决定的,就不必请示太后了。老丈人当侍中,宰相之一,那算大事吗?中宗以为不算。他跟裴炎说这件事,不料裴炎激烈反对。这种激烈的态度让中宗很生气,到底谁是皇帝啊?裴炎你有什么资格反对。于是他对裴炎说了一句非常生气的话,强调自己是皇帝,朝廷大权应该由皇帝来掌握。他说:别说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整个天下,我也可以给韦玄贞啊!

  裴炎吓坏了,这等于宣布自己跟皇帝的关系彻底崩了。他立刻去向武则天汇报。史书关于此事的细节,提供很少,但裴炎与武则天的商议结果,竟然就是废黜中宗,让睿宗接替哥哥当皇帝,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密谋废立”。宣布废黜皇帝的那天,武则天在乾元殿集中百官,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t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领军队进入宫中,宣布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还蒙在鼓里,问了一句“我何罪?”太后说:“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怎么没罪?”就这样,刚刚当了两个月的皇上,中宗被废黜了,第二天他的弟弟睿宗被宣布为新皇帝。睿宗看来是接受了哥哥的教训,干脆什么也不做,一切听太后的,也保得一生平安。

  中宗被废,关键就是不重视太后,未赢得太后的信任与支持。不仅如此,中宗看上去糊涂的想法,实质上变成了与太后较量权力大小。其中,裴炎的作用不能不涉及。在废中宗的问题上,裴炎是积极的,他明显更支持太后。但是,他从一开始就显得动机分明。在反对韦玄贞任侍中的问题上,他担心的应该是韦玄贞夺得自己的行政中枢之位。在此之前,裴炎把政事堂迁到中书省,此前在门下省。政事堂是宰相会议之所,迁到中书省显然有利于中书令控制政事堂。如果韦玄贞担任侍中,皇帝肯定更信任韦玄贞,那么裴炎的地位自然受到威胁。其实,不让韦玄贞担任侍中很简单,为什么把战火烧到皇帝身上,这可能便是武则天的心思了。看上去是废黜不听话的皇帝,实际上就是废黜皇帝,此事无可辨别地证明,武则天的权力才是最高权力,她连皇帝都能废黜。

  武则天废黜中宗,是不是她女皇计划的一部分,至今仍然不能明确,但此事确实是她政治权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此事证明,在中央,她的权力十分巩固,尤其是得到以裴炎为代表的宰相支持,以将军程务挺为代表的军队支持。此时的武则天,明确掌控了中央权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权力更根本之处是军队的支持,程务挺仅仅出席了皇帝的废黜仪式,这能够代表军队对武则天的服从吗?随后发生的事实,很快证明这一点。

  武则天称帝,是一个政治事件,任何政治事件都会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之下,但只有政治分析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登上女皇宝座的?这是一个折磨历史学家的艰巨课题,也是理解唐朝甚至中国皇帝制度的一个极佳个案。中国传统史学倾向于把武则天的女皇成功,看作是她个人道德败坏、心狠手辣的罪恶证明,其中不乏最毒女人心的社会普遍舆论印证。在相似的论证中,现代女权主义者则把武则天的不择手段看成是反抗男�嗌缁岬幕�极行动,几乎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关于武则天,凡是传统史学大加贬斥的无不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欢迎。传统史学如巨著《资治通鉴》等,则十分重视如何避免武则天的历史悲剧不要再次上演,史学认真完成政治完成不了的论证。而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武则天不过是一个具体证据而已,没有武则天她们依然能够完成自己的论证。

  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最为合理?皇后时期?确实不可缺少。没有皇后时期,武则天对政治的熟悉,对最高权力的接近都无从说起。《资治通鉴》喜欢从武则天初入宫开始考察武则天的野心,真是太急迫了。古代中国,因为皇帝制度无法克服的缺陷,即皇帝作为个人生命的无常,通常由太后主政的方式进行补充,对此,唐代以前的历史提供过很多资料。但是,中国从未发生过女皇故事,在武则天之前,不可能有女人为自己设计如此瞠目的人生路径。武则天的女皇之路,是从皇太后时代开始清晰起来的。我们的论述,也应从此开始。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终年56岁,这一年武则天60岁。唐朝有规定,百姓到了60岁的年龄可以免除各种各样的义务负担,60岁是一个可以退休的年龄。从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中宗即位起,武则天就成了太后。在7年的太后生涯中,武则天做了许多事情,为她日后当皇帝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么几件事:换皇帝、杀宰相、平叛乱和收军权。

  中宗即位后,武则天自己成了皇太后。皇太后的意义,在皇帝弱小的时候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即位的中宗是成年人,皇太后的作用究竟是一种形式呢,还是具有实质性的权力?武则天与中宗母子之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但从事后的情形看,至少中宗有些浑然不觉。

  首先,唐高宗的遗诏里有一条规定:“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是唐高宗的命令,但是具体含义并不明朗。究竟是皇帝做主,还是皇太后做主,完全可以各自理解。当时的宰相是裴炎,为中书令,他是先皇“遗诏辅政”者。高宗去世之后,当由中宗直接即位,但是高宗去世之后的第三天,裴炎忽然提出:太子还没有即位,不能宣布敕令,应该由太后宣令中书省、门下省执行。中宗显然也无法反抗,就如此进行。本来,遗诏之中就有“太子柩前即位”的内容,谁也不知道裴炎为什么有这么一出戏。然而,太后武则天一定是喜欢的,这也证明了裴炎对太后权力的支持。虽然,这距离太子即皇帝位只有三天的时间。

  唐中宗是在十二月即位的,转年二月,他却被废黜了。事情来得突然,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母子的权力之争,就这样迅速做了了断。中宗即位不久,就宣布立韦氏为皇后,这属于正常活动。然后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五品官,正式进入中层文官。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女儿已经是皇后了嘛!但就是在二月,中宗再次提出一个议题,要韦玄贞成为侍中(门下省领导人),结果是中宗被废。

  中宗对于先皇遗诏的理解,一定是有利于自己方向的。因为只有军国大事自己不能决断的才会请示太后,只要自己能决定的,就不必请示太后了。老丈人当侍中,宰相之一,那算大事吗?中宗以为不算。他跟裴炎说这件事,不料裴炎激烈反对。这种激烈的态度让中宗很生气,到底谁是皇帝啊?裴炎你有什么资格反对。于是他对裴炎说了一句非常生气的话,强调自己是皇帝,朝廷大权应该由皇帝来掌握。他说:别说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整个天下,我也可以给韦玄贞啊!

  裴炎吓坏了,这等于宣布自己跟皇帝的关系彻底崩了。他立刻去向武则天汇报。史书关于此事的细节,提供很少,但裴炎与武则天的商议结果,竟然就是废黜中宗,让睿宗接替哥哥当皇帝,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密谋废立”。宣布废黜皇帝的那天,武则天在乾元殿集中百官,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t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领军队进入宫中,宣布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还蒙在鼓里,问了一句“我何罪?”太后说:“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怎么没罪?”就这样,刚刚当了两个月的皇上,中宗被废黜了,第二天他的弟弟睿宗被宣布为新皇帝。睿宗看来是接受了哥哥的教训,干脆什么也不做,一切听太后的,也保得一生平安。

  中宗被废,关键就是不重视太后,未赢得太后的信任与支持。不仅如此,中宗看上去糊涂的想法,实质上变成了与太后较量权力大小。其中,裴炎的作用不能不涉及。在废中宗的问题上,裴炎是积极的,他明显更支持太后。但是,他从一开始就显得动机分明。在反对韦玄贞任侍中的问题上,他担心的应该是韦玄贞夺得自己的行政中枢之位。在此之前,裴炎把政事堂迁到中书省,此前在门下省。政事堂是宰相会议之所,迁到中书省显然有利于中书令控制政事堂。如果韦玄贞担任侍中,皇帝肯定更信任韦玄贞,那么裴炎的地位自然受到威胁。其实,不让韦玄贞担任侍中很简单,为什么把战火烧到皇帝身上,这可能便是武则天的心思了。看上去是废黜不听话的皇帝,实际上就是废黜皇帝,此事无可辨别地证明,武则天的权力才是最高权力,她连皇帝都能废黜。

  武则天废黜中宗,是不是她女皇计划的一部分,至今仍然不能明确,但此事确实是她政治权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此事证明,在中央,她的权力十分巩固,尤其是得到以裴炎为代表的宰相支持,以将军程务挺为代表的军队支持。此时的武则天,明确掌控了中央权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权力更根本之处是军队的支持,程务挺仅仅出席了皇帝的废黜仪式,这能够代表军队对武则天的服从吗?随后发生的事实,很快证明这一点。


相关内容

  • 真相:中国历史上有十位女皇帝!不止武则天一个
  • 说起来女皇帝,大家定然会想到武则天,武则天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确切地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位女皇,北魏殇帝元姑娘.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武则天和西辽承天皇帝.而吕雉.萧绰.慈禧以及其她临朝称制的女主则是中国古代的准皇帝. 1.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北魏宣武帝死后,年仅4岁的 ...

  •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女人
  •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女人 慈禧太后,一个聪明漂亮的女人,一个攻于心计的女人,一个有决断的女人,一个奢侈的女人,一个不谙世事的女人,一个嗜权如命的女人.她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女人. 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长期以来,有关慈禧 ...

  •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一共有四位女皇. 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殇帝,即元姑娘,年号武秦. 公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淫乱后宫,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孝明帝元诩.孝明帝死后 ...

  • [旧唐书·则天本纪]探源
  • 2011年5月第38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y,2011V01.38 No.3 <旧唐书・则天本纪>探源 李 娜 (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450001) 摘要:是否 ...

  • 中国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
  • 中国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三个字似乎成为了现代女性的榜样字眼,敢冒天下之大不为,敢在男人的世界里指手画脚,最后竟然还坐上了男人梦寐以求的帝位!自古以来有后宫乱政的,汉朝时的吕雉,梁太后:西晋贾后(贾南风):北魏:冯太后,明朝:万贵妃.客氏:清朝:慈禧等等,而武则天 ...

  • 做妓女也做得很快活的北齐胡太后
  • 饮食男女,像空气和水一样,叫人离不开.口腹之欲和床笫之乐,是老天爷赐给芸芸众生的幸福,就这点儿事,连孔子都承认.虽说"食色,性也",但过于贪吃爱玩,就跌进了"淫欲"的烂泥坑.尤其是那些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男男女女,更容易在这个坑口打转转. 且不说"后 ...

  • 武则天简介
  •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女皇帝(历史上除武则天外也曾另有两位因其他原因而普遍不被后世史学家承认的女性"皇帝",她们分别是北魏的元氏和唐高宗在位时代的陈硕真).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年-690 ...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垂帘听政从何而来的呢?"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 ...

  • 古代女子的佩饰
  • 古代女子的佩饰 古代女子的佩饰,比起今天要繁复的多. 从皇家后宫妃嫔,到贵族大家闺秀,再到小家碧玉.不论年纪辈份,都会装扮起来.金钗银簪的,还有步摇,看着是繁花似锦,走起来是摇曳生姿.即使只是最简单,簪花碎玉的,也是头上花儿朵朵开,娇媚如玉. <西游记>女儿国国王,佩饰插满头.红凤步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