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语文质量分析

2015 年 2 月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临潼区 2015 年二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采用陕西省统考 试题,从整体看,试卷形式、内容构成、知识点考查与 2014 年高考 陕西卷基本一致,小阅读、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阅读等,基本 上扣着高考考点。难易程度适中,试题考查灵活,注意学生探究能力 的考查;选材注重从精神上引导人健康发展,能紧扣时代,引导考生 关注生活,切合新课标精神。可以说,该套试题是一套不错的试题。 全卷分 A B 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又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 ,其中“选考题”要求考 生在第三大题“小说阅读”和第四大题“实用文阅读”中任选一题作 答,每道题包括 4 道小题,第 1 题为多项选择题,2、3、4 题为主观 题。全卷包括六道大题,18 道小题,总分 150 分,答卷时间 150 分 钟。其中客观性试题有 10 道小题,32 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 21.3%, 难度系数 0.66;主观性试题 9 道小题,118 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 78.7%,难度系数 0.61。全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占有一 定比例,全卷难度系数 0.63。涵盖了语文学科要求测试的识记、理 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中理解、分析 综合、表达运用为考查重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本次考试全区语文科参考人数 5103 人,平均 94.54 分,全区最

1

高分 130.5 分,125 分以上 10 人,全区最低分 0 分,60 分以下 251 人,大部分集中在 90—110 分,共 2666 人。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Ⅰ卷(阅读题)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包括 1—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试 题所提供的选文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结合题干,学生只要认真阅读 原文,仔细比对,很容易发现正确选项。三道题平均分分别是 2.14 分、1.58 分、2.37 分。尤其是第二小题正确率较低(52.89%) ,原因 还在于阅读不够仔细,未注意细节。 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 包括文言文阅读、 古诗鉴赏及古诗文默写, 共 7 道小题,36 分。其中 4、5、6 小题为客观题,共 9 分,7——10 题为主观题,共 27 分。 文言文阅读 4—6 小题是选择题,第 4 小题考查词语解释,第 5 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第 6 小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错误的原 因,三道题平均分分别为 1.82 分、1.42 分, 1.93 分,看来学生的 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 尤其是第二题文言断句正确率仅为 46.27%,得分率不是很理想。 第 7 小题为文言文翻译,两道小题,共计 10 分,得分率较低。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是:翻译不能从整体角度思考,语言表达不能准确 体现被翻译的内容。不能找到、不会翻译句子中的关键字;不能准确 判断翻译中的特殊句式;翻译句子不够通顺;不能联系学过课文中的 字来翻译,胡乱翻译,闹出笑话。如第一小题中的关键字“从、下、

2

收”,前两个能翻译出来,最后一个翻译不出来。第二小题,关键字 “谮”,翻译出来的学生很少,学生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字,“入”字 更难,翻译出来学生更少,只有“在”翻译出来的学生较多,此题较 第一小题好。两个小题得分平均在 5 分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包括 8、9 两道小题,11 分。 第 8 小题“试从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学生在 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缺少表达技巧的陈 述,而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占 2 分,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得到 2-3 分。 第 9 小题“分析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学生能写出 “寒食无烟火” 不只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此题学生大多能分析出惆怅, 哀伤,漂泊在外之情,而分析出不平之气的较少。此题得分率较上一 题高,集中在 2 至 5 分。 诗歌鉴赏题学生答题整体上缺乏条理性,不分点,答成一片,阅 卷老师要在答案中找要点,这也是失分的一个原因,这两道小题得分 在 5-8 分之间,8 分以上得分的学生很少。 第 10 题是古诗文默写题,3 个小题,共计 6 分。大多学生都能 填出来,但正确率太低。很多学生对句子里的字记得不够准确。分数 集中于 3 至 4 分,全答对的学生很少。难写的字记不住, “壑” “嫠” 能准确写出来的学生很少。很容易的字也会出错,例如“鸿”写错的 学生也很多,是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根本不理解造成的。不能理解题 干的意思,所以写出来的句子答非所问,问题是对要背诵的文章不能

3

理解记忆,只是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学生对古代诗文知识缺乏足够的 重视,积累不够,落实不到位,不仅高中课本的内容把握不住,默写 不出,初中的也遗忘较多;默写时张冠李戴,错别字太多。看来教师 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还要进一步强化,有待于不断加强背诵默写的落 实,尤其加强初中篇目的背诵和默写。争取在这道拿分题上不丢分。 第三、第四大题为选考题。文学类(小说)阅读或实用类阅读, 包括 11、12 小题。共四道小题,总分 25 分。 答题情况为: 1.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要求涂黑选做的题号。 阅卷时未涂题号 以选做第一道题为准,所以这部分学生的答案以零分计。 2.极个别学生存在将答案答错位置的情况,导致失分。 3.小说阅读 (1)该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能力。 五个选项涉及了小说的情节、手法、主题。该题难度不大,可考 生若不仔细比对分析,容易选错。 (2)该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分析概括。 考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 息,而没有上升到理性概括,概括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分析小说描写某情节的作用。 考生答题失误主要体现在缺乏由表及里的分析, 没有从小说的内 容、结构、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关于某情节的情感倾向的讨论。

4

考生答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观点不明朗;探究肤浅没深度,对 小说主题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够条理化。 大部分学生选择实用文阅读。本道题相对难度低,得分率较高。 (1)该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选项涉及传记的内容、人物、主题等,该题难度不大。 (2)该题考查信息筛选并整和归纳的能力。 考生答题普遍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息,而整 合归纳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考生答题失误体现于没有紧扣文本内容,没有关注大语境,缺乏 整体阅读意识。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传记文本选材方面的特点。 考生答题时往往笼统做答,没有从人物表现、主题揭示等多层面 探究,也缺乏相关专业术语的恰当运用,表述不够条理化。 现代文大阅读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能力要 求层级很高,本考题难度适中,考查全面。总体来说,小说阅读难度 较大,学生得分率低;实用类文本相对简单。 第Ⅱ卷(表达题)包括两道大题 6 道小题。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共 5 道小题,20 分。其中 13—15 小题 是客观选择题,共 9 分,16、17 小题是主观题,共 11 分。 13 小题学生作答较好,平均 2.69 分,正确率 89.9%。第 14 小题 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平均分为 1.92 分,学生不能发现问题,原因

5

在于语感不强,没有掌握病句判断的方法及典型病句的特点。第 15 小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考生选错的较多,平均分为 1.87 分。原因在 于平时语感训练不够。 16 题为语句补写题,满分 5 分,平均得分 2 分左右,这暴露出 学生解读语境能力的欠缺,以及训练落实的不到位。第一空大多数学 生未能注意到句子标点, 补成了并列短语, 或者未注意整句的完整性, 写出来的句子缺少对北京这个城市的限定。 第二空要注意话题的前后 勾连,要找出相关的话题,可许多考生只注意前句的衔接,而忽略了 后句的“下策”等信息。第三空带有总说意味,要兼顾整段文字,体 现“城市的天空”“北京的环境”等关键信息。大量考生忽

略了这些 关键信息, 只注意与前句的衔接, 写成了 “为群众着想” 等相关内容。 17 题为漫画转换文字题,满分为 6 分,平均得分 4 分左右。答 题情况相对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拟定标题一题,出现了“榜 样”“上行下效”“景点不是签名墙”“子承父业”“别让你我在 此出名”等正确拟题,但也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错误拟题。概 括漫画寓意题,有些考生未读懂漫画要素之间的关系(大人与小孩, 大人言行对小孩的影响等关键信息),写成了“要文明旅游”“要做 有素质之人”等,寓意跑偏。 第六大题作文。 (60分) 此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这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作文类型,所选 材料是习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关于人生如扣扣子的一段讲话, 材 料本身难易适中,符合中学生阅读要求。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难度

6

适中,只要学生认真思考 ,就能抓到核心立意。作文平均 42.06 分, 最高分 56 分,最低分 0 分。优等作文大概占 20%左右,审题准确, 语言精美,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此类作文得分在 46——56 分之间。 成功之处表现在: 1.立意准确:如“打好基础”;“走好人生第一步”;“赢在起 跑线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等。 2.观点明确, 事例典型新颖: 多选孟母三迁、 曾子杀猪、 周恩来、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出第一步、马云等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 3. 思路清晰,紧扣观点,处处点题。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不足之处表现在:审题不够准确:

诸如此类立意有较大偏差的,失分均较为严重。

1.立意偏题或离题:材料重心在于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而不少学 生的立意是 “细节决定成败” , “要明确人生的目标” , “人生的岔路口” , “细节;选择;谨慎;目标;方向;人生观;脚踏实地;找准位置” 等等,这些立意打的是擦边球,考生如果能够扣住“第一粒”就变成 了正确立意,可惜的是学生单方面来谈,撇开了“第一粒”; “信念; 梦想;诚信;领头羊;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奋斗;知错就改;走好每 一步”等等这些立意偏离主题较大而得不上分。 2. 内容空洞:说理太多,事例不足或陈旧,事例不能证明观点, 不会照应观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词。 3.思路不清晰,结构松散,随意性大;谋篇布局无章法,随心所

7

欲,写哪儿停哪儿,不会写就凑数。 有一些作文在文体上属于四不像,更谈不上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有 观点的文章, 全文没有思路, 没有布局, 想到哪写到哪, 语言不流畅, 用词不恰当的,都是失分较严重的作文 4.语言表达平直寡淡,缺乏文学性。稍好的

学生就是由于文中有 能体现文化内涵的东西,如有的考生引用我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 轼等,以他们的事迹、诗词等作为要素进行再创造,这无疑使阅卷教 师另眼相待。 5.个别试卷,作文出现残篇情况。 6.题目及内容中错别字较多,尤其是在题目中的关键词,主要错 误有以下几种: “决择” , “对奕” , “羸在起跑线上”等。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建议 本次考试暴露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这为我们今后 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后期的复习中, 有以下建议: 1.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 篇名著的阅读背诵积累、文化常识、语法修词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 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 的。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 达的积累和训练。要特别重视课标规定的名篇阅读与背诵,加大客观 题的训练力度,尤其对初中部分的古诗文背诵一定要强化落实,必须

8

督促学生会背会写,提高客观题的答题正确率。 2.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高考占比较大的比重, 题 在课外,答在课内。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 阅读规律,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 训练,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 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要重视探究,既要在引导学生在文本层面 上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 也引导学生对设问语境的关键因素进 行探究, 要在指导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文本中多角度思考问题的 思维品质。 在文言文教学中,总的要求是:在关注词语等基础知识落实的同 时,增加教学的灵活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如实词教学要教给学生词语解释的方法,虚词教学要引导学 生掌握规律。 3.注重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训练 要注意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在诗歌鉴赏、文 本阅读等简答类题目的作答上, 很多学生明显表现出语言概括组织能 力较差, 能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能找到问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 但缺乏准确合理的语言表达。答题时不会利用关键词句整合文本信 息,合理组织答案,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也有不少学生将原题号随意 改变,答题位置错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考练中要加强学生 的语言概括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训练。注重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训练,

9

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和

技巧,多做归纳,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及时弥补知识漏洞 考试的主要作用是查漏补缺, 一定要明确学生缺的是什么?漏在 何处?教师准备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补缺补漏。每次检测过后,都要 从知识板块、内容要点、方法技巧等方面认真、细致、全面地分析试 卷及学生普遍失分的原因,找出前段复习中的漏洞,及时补救。 5.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二三轮复习中, 各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要发扬团结协作 的团队精神,每个老师负责一块,精心选题,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 专题训练。训练不在量的多少,要最大程度地涵盖考点,要尽可能多 地涉及考查角度,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推 进,共同提高。 6. 加强作文训练 从本次考试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 远。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审题与立意能力的培养,训练学 生的思维,将拟题作为重点来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体意 识, 引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写出紧凑流畅文体鲜明的作文,杜绝 张口就来,脚踩西瓜皮花到哪里算哪里的“四不像”文章。 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生活中不是 缺少“风景线” ,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线”的眼睛。加大阅读量,不 断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展视野,垫高灵魂,提高审美素养。 落实学生作文语言运用能力。从这次作文批阅来看,学生作文的

10

语言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文训练中应多写多改,尽量提高文 笔。在教学中,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7. 加强书写规范训练 不少学生的试卷书写混乱,字迹不清,导致阅卷老师不能辨识作 答内容,从而失分。因此对于平时字迹潦草的学生,教师要提前教育 指导,平时要加强书写训练,尤其是作文。

临潼区教研室 常银川 2015 年 2 月

11

2015 年 2 月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临潼区 2015 年二月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采用陕西省统考 试题,从整体看,试卷形式、内容构成、知识点考查与 2014 年高考 陕西卷基本一致,小阅读、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阅读等,基本 上扣着高考考点。难易程度适中,试题考查灵活,注意学生探究能力 的考查;选材注重从精神上引导人健康发展,能紧扣时代,引导考生 关注生活,切合新课标精神。可以说,该套试题是一套不错的试题。 全卷分 A B 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又分为甲“必考题”和乙“选考题” ,其中“选考题”要求考 生在第三大题“小说阅读”和第四大题“实用文阅读”中任选一题作 答,每道题包括 4 道小题,第 1 题为多项选择题,2、3、4 题为主观 题。全卷包括六道大题,18 道小题,总分 150 分,答卷时间 150 分 钟。其中客观性试题有 10 道小题,32 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 21.3%, 难度系数 0.66;主观性试题 9 道小题,118 分,占整套试题分值的 78.7%,难度系数 0.61。全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占有一 定比例,全卷难度系数 0.63。涵盖了语文学科要求测试的识记、理 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中理解、分析 综合、表达运用为考查重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本次考试全区语文科参考人数 5103 人,平均 94.54 分,全区最

1

高分 130.5 分,125 分以上 10 人,全区最低分 0 分,60 分以下 251 人,大部分集中在 90—110 分,共 2666 人。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Ⅰ卷(阅读题)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包括 1—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试 题所提供的选文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结合题干,学生只要认真阅读 原文,仔细比对,很容易发现正确选项。三道题平均分分别是 2.14 分、1.58 分、2.37 分。尤其是第二小题正确率较低(52.89%) ,原因 还在于阅读不够仔细,未注意细节。 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 包括文言文阅读、 古诗鉴赏及古诗文默写, 共 7 道小题,36 分。其中 4、5、6 小题为客观题,共 9 分,7——10 题为主观题,共 27 分。 文言文阅读 4—6 小题是选择题,第 4 小题考查词语解释,第 5 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第 6 小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错误的原 因,三道题平均分分别为 1.82 分、1.42 分, 1.93 分,看来学生的 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 尤其是第二题文言断句正确率仅为 46.27%,得分率不是很理想。 第 7 小题为文言文翻译,两道小题,共计 10 分,得分率较低。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是:翻译不能从整体角度思考,语言表达不能准确 体现被翻译的内容。不能找到、不会翻译句子中的关键字;不能准确 判断翻译中的特殊句式;翻译句子不够通顺;不能联系学过课文中的 字来翻译,胡乱翻译,闹出笑话。如第一小题中的关键字“从、下、

2

收”,前两个能翻译出来,最后一个翻译不出来。第二小题,关键字 “谮”,翻译出来的学生很少,学生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字,“入”字 更难,翻译出来学生更少,只有“在”翻译出来的学生较多,此题较 第一小题好。两个小题得分平均在 5 分左右。 古代诗歌阅读包括 8、9 两道小题,11 分。 第 8 小题“试从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学生在 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缺少表达技巧的陈 述,而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占 2 分,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得到 2-3 分。 第 9 小题“分析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学生能写出 “寒食无烟火” 不只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此题学生大多能分析出惆怅, 哀伤,漂泊在外之情,而分析出不平之气的较少。此题得分率较上一 题高,集中在 2 至 5 分。 诗歌鉴赏题学生答题整体上缺乏条理性,不分点,答成一片,阅 卷老师要在答案中找要点,这也是失分的一个原因,这两道小题得分 在 5-8 分之间,8 分以上得分的学生很少。 第 10 题是古诗文默写题,3 个小题,共计 6 分。大多学生都能 填出来,但正确率太低。很多学生对句子里的字记得不够准确。分数 集中于 3 至 4 分,全答对的学生很少。难写的字记不住, “壑” “嫠” 能准确写出来的学生很少。很容易的字也会出错,例如“鸿”写错的 学生也很多,是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根本不理解造成的。不能理解题 干的意思,所以写出来的句子答非所问,问题是对要背诵的文章不能

3

理解记忆,只是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学生对古代诗文知识缺乏足够的 重视,积累不够,落实不到位,不仅高中课本的内容把握不住,默写 不出,初中的也遗忘较多;默写时张冠李戴,错别字太多。看来教师 教学过程中的落实还要进一步强化,有待于不断加强背诵默写的落 实,尤其加强初中篇目的背诵和默写。争取在这道拿分题上不丢分。 第三、第四大题为选考题。文学类(小说)阅读或实用类阅读, 包括 11、12 小题。共四道小题,总分 25 分。 答题情况为: 1.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要求涂黑选做的题号。 阅卷时未涂题号 以选做第一道题为准,所以这部分学生的答案以零分计。 2.极个别学生存在将答案答错位置的情况,导致失分。 3.小说阅读 (1)该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能力。 五个选项涉及了小说的情节、手法、主题。该题难度不大,可考 生若不仔细比对分析,容易选错。 (2)该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分析概括。 考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 息,而没有上升到理性概括,概括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分析小说描写某情节的作用。 考生答题失误主要体现在缺乏由表及里的分析, 没有从小说的内 容、结构、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小说关于某情节的情感倾向的讨论。

4

考生答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观点不明朗;探究肤浅没深度,对 小说主题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够条理化。 大部分学生选择实用文阅读。本道题相对难度低,得分率较高。 (1)该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选项涉及传记的内容、人物、主题等,该题难度不大。 (2)该题考查信息筛选并整和归纳的能力。 考生答题普遍问题是:只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了有效信息,而整 合归纳能力较差。 (3)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考生答题失误体现于没有紧扣文本内容,没有关注大语境,缺乏 整体阅读意识。 (4)该题属于探究题,探究传记文本选材方面的特点。 考生答题时往往笼统做答,没有从人物表现、主题揭示等多层面 探究,也缺乏相关专业术语的恰当运用,表述不够条理化。 现代文大阅读重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能力要 求层级很高,本考题难度适中,考查全面。总体来说,小说阅读难度 较大,学生得分率低;实用类文本相对简单。 第Ⅱ卷(表达题)包括两道大题 6 道小题。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共 5 道小题,20 分。其中 13—15 小题 是客观选择题,共 9 分,16、17 小题是主观题,共 11 分。 13 小题学生作答较好,平均 2.69 分,正确率 89.9%。第 14 小题 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平均分为 1.92 分,学生不能发现问题,原因

5

在于语感不强,没有掌握病句判断的方法及典型病句的特点。第 15 小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考生选错的较多,平均分为 1.87 分。原因在 于平时语感训练不够。 16 题为语句补写题,满分 5 分,平均得分 2 分左右,这暴露出 学生解读语境能力的欠缺,以及训练落实的不到位。第一空大多数学 生未能注意到句子标点, 补成了并列短语, 或者未注意整句的完整性, 写出来的句子缺少对北京这个城市的限定。 第二空要注意话题的前后 勾连,要找出相关的话题,可许多考生只注意前句的衔接,而忽略了 后句的“下策”等信息。第三空带有总说意味,要兼顾整段文字,体 现“城市的天空”“北京的环境”等关键信息。大量考生忽

略了这些 关键信息, 只注意与前句的衔接, 写成了 “为群众着想” 等相关内容。 17 题为漫画转换文字题,满分为 6 分,平均得分 4 分左右。答 题情况相对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拟定标题一题,出现了“榜 样”“上行下效”“景点不是签名墙”“子承父业”“别让你我在 此出名”等正确拟题,但也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错误拟题。概 括漫画寓意题,有些考生未读懂漫画要素之间的关系(大人与小孩, 大人言行对小孩的影响等关键信息),写成了“要文明旅游”“要做 有素质之人”等,寓意跑偏。 第六大题作文。 (60分) 此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这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作文类型,所选 材料是习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关于人生如扣扣子的一段讲话, 材 料本身难易适中,符合中学生阅读要求。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难度

6

适中,只要学生认真思考 ,就能抓到核心立意。作文平均 42.06 分, 最高分 56 分,最低分 0 分。优等作文大概占 20%左右,审题准确, 语言精美,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此类作文得分在 46——56 分之间。 成功之处表现在: 1.立意准确:如“打好基础”;“走好人生第一步”;“赢在起 跑线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等。 2.观点明确, 事例典型新颖: 多选孟母三迁、 曾子杀猪、 周恩来、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出第一步、马云等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 3. 思路清晰,紧扣观点,处处点题。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不足之处表现在:审题不够准确:

诸如此类立意有较大偏差的,失分均较为严重。

1.立意偏题或离题:材料重心在于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而不少学 生的立意是 “细节决定成败” , “要明确人生的目标” , “人生的岔路口” , “细节;选择;谨慎;目标;方向;人生观;脚踏实地;找准位置” 等等,这些立意打的是擦边球,考生如果能够扣住“第一粒”就变成 了正确立意,可惜的是学生单方面来谈,撇开了“第一粒”; “信念; 梦想;诚信;领头羊;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奋斗;知错就改;走好每 一步”等等这些立意偏离主题较大而得不上分。 2. 内容空洞:说理太多,事例不足或陈旧,事例不能证明观点, 不会照应观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词。 3.思路不清晰,结构松散,随意性大;谋篇布局无章法,随心所

7

欲,写哪儿停哪儿,不会写就凑数。 有一些作文在文体上属于四不像,更谈不上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有 观点的文章, 全文没有思路, 没有布局, 想到哪写到哪, 语言不流畅, 用词不恰当的,都是失分较严重的作文 4.语言表达平直寡淡,缺乏文学性。稍好的

学生就是由于文中有 能体现文化内涵的东西,如有的考生引用我国古代文化名人李白、苏 轼等,以他们的事迹、诗词等作为要素进行再创造,这无疑使阅卷教 师另眼相待。 5.个别试卷,作文出现残篇情况。 6.题目及内容中错别字较多,尤其是在题目中的关键词,主要错 误有以下几种: “决择” , “对奕” , “羸在起跑线上”等。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建议 本次考试暴露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这为我们今后 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后期的复习中, 有以下建议: 1.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 篇名著的阅读背诵积累、文化常识、语法修词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 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 的。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 达的积累和训练。要特别重视课标规定的名篇阅读与背诵,加大客观 题的训练力度,尤其对初中部分的古诗文背诵一定要强化落实,必须

8

督促学生会背会写,提高客观题的答题正确率。 2.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在高考占比较大的比重, 题 在课外,答在课内。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 阅读规律,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 训练,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 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要重视探究,既要在引导学生在文本层面 上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 也引导学生对设问语境的关键因素进 行探究, 要在指导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文本中多角度思考问题的 思维品质。 在文言文教学中,总的要求是:在关注词语等基础知识落实的同 时,增加教学的灵活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如实词教学要教给学生词语解释的方法,虚词教学要引导学 生掌握规律。 3.注重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训练 要注意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在诗歌鉴赏、文 本阅读等简答类题目的作答上, 很多学生明显表现出语言概括组织能 力较差, 能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能找到问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 但缺乏准确合理的语言表达。答题时不会利用关键词句整合文本信 息,合理组织答案,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也有不少学生将原题号随意 改变,答题位置错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考练中要加强学生 的语言概括能力及组织能力的训练。注重答题规范及答题技巧训练,

9

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和

技巧,多做归纳,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及时弥补知识漏洞 考试的主要作用是查漏补缺, 一定要明确学生缺的是什么?漏在 何处?教师准备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补缺补漏。每次检测过后,都要 从知识板块、内容要点、方法技巧等方面认真、细致、全面地分析试 卷及学生普遍失分的原因,找出前段复习中的漏洞,及时补救。 5.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二三轮复习中, 各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要发扬团结协作 的团队精神,每个老师负责一块,精心选题,精心准备,对学生进行 专题训练。训练不在量的多少,要最大程度地涵盖考点,要尽可能多 地涉及考查角度,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推 进,共同提高。 6. 加强作文训练 从本次考试作文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 远。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审题与立意能力的培养,训练学 生的思维,将拟题作为重点来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体意 识, 引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写出紧凑流畅文体鲜明的作文,杜绝 张口就来,脚踩西瓜皮花到哪里算哪里的“四不像”文章。 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生活中不是 缺少“风景线” ,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线”的眼睛。加大阅读量,不 断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展视野,垫高灵魂,提高审美素养。 落实学生作文语言运用能力。从这次作文批阅来看,学生作文的

10

语言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文训练中应多写多改,尽量提高文 笔。在教学中,还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7. 加强书写规范训练 不少学生的试卷书写混乱,字迹不清,导致阅卷老师不能辨识作 答内容,从而失分。因此对于平时字迹潦草的学生,教师要提前教育 指导,平时要加强书写训练,尤其是作文。

临潼区教研室 常银川 2015 年 2 月

11


相关内容

  • 高三语文备课组总结交流
  • 对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小结 风送冬寒,柳迎日暖,荷心渐圆,蛙鸣再现,弹指之间,又一届高三生活结束了.回首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我们是紧张.充实同时也是快乐的.作为一个集体,我们7位老师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学习新的课改理念,研究新课标的新动 ...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实施《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和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必须严格实施市、区教研室的总体规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加强中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拓展语文 ...

  •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 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 ...

  • 高中语文科组工作计划
  • 篇一:2012年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新 2012 年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年里,我 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将参照2012年上半年市教研市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工作计划,以教育 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 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 ...

  • 初中语文备课组小结2篇
  •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现扼要总结如下:   一、团队精神的大发扬是本备课组的最大亮点,是取得各项良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在高三这一年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高 ...

  • 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 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005年自我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使得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作为一年轻的教研员,我参加了常州市组织的两次语文学科课程培训,认真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对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 ...

  • 县教育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年工作思路,围绕&quo ...

  • 高三语文教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 我今年担任高三年级文科班的语文教师。一学期又快结束,在这里我对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第一次上高三,教学经验还很不足的我还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一学期来,我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课内外相结合,基本上完成本学期初给自己安排的教学工作。 学生基本情况: 1、 基础薄 ...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武进区礼嘉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新教法为重点,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

  • [高三语文分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邳州新城中学   吴绍嵩 一.研究背景 本人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深切地体会到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三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高三阶段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想通过一年的学习考入理想的学校.怎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缩小差距,整体提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