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观察笔记(修改版)

谷雨·茶·人生

——重庆一中高2016级10班植物观察笔记

一、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生百谷。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谷雨紧接清明之后,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有诗云:

鸳鸯湖棹歌

清 朱彝尊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谷雨时节的一大特色即是茶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传说在这天喝茶,会有清火、辟邪、明目之效,故而南方常有谷雨摘茶的习俗。我们这次活动选择的主要观察植物即是清明谷雨四月之交的茶树。

二、观 茶

1、《茶经》说茶

陆羽在《茶经》里说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可见中国古人对茶的爱好之深,了解之细。对茶的生产也是有讲究的。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中国上下五千年,对茶的生产离不开对节气的了解,古人们运用智慧总结得出节气歌,对农业的生产意义深远——节气是产茶的前提,产茶也是节气的写照。每至谷雨时节,人们的身影穿梭徘徊在田地间,茶树的香气洋溢身旁,沁人心脾。

2、“谷雨”见茶

现在正值四五月间,清明节前的茶叶称为明前茶,谷雨节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又名二春茶。有道是:“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积累的内含物更为丰富。舒展的叶片也便于加工采摘,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实惠耐泡,从而也受到多数茶客的追捧。

若说明前茶以龙井为最,那么雨前茶中的上品则是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为原产于大别山北麓的特有绿茶品种,待其叶片完全展开后才可采收,故而出茶时间较其他高级茶叶要晚半月以上。其生产工艺也堪称一绝,摘下后需手工将茶梗、嫩芽一一剔除,更需进行前后共八十一次翻炒,在国内的绿茶品系中堪称独一无二。所得成品叶缘向背面反卷,形似瓜子,色香味别具一格。古往今来,推崇者甚众。

有诗为证:

茗坡

唐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3、“稚子”观茶

(1)观察地点:沙坪坝公园

(2)观察成员:粟兰洁 邹孟哲 何琳 奉玲如 张芯玮 王梓宜 刘韵逸 谷佳骏

(成员均来自重庆市第一中学 高2016级10班)

(3)分工安排

(4)观察所得(附实地手画图)

A. 整体外观。

步道一侧,有茶树着生,属灌木型。观其侧芽不断发展为迂回的新枝,我想这应属合轴分枝。扶其枝,表皮干燥粗糙,节明显,主茎节间较长且固定,目测已成熟,新枝节间较短,应还在生长。凑上前去,还能隐约见皮孔。

B. 叶。

起身观其叶,无托叶,有叶柄和叶片。叶柄短,且较粗,呈深绿色。叶尖细,叶基钝,叶缘锯齿状,叶表面呈墨绿色,干燥且粗糙,较厚。有明显中脉,再由中脉向两侧分出侧脉,有分别分成极细的脉,最后在接近叶缘处结成网状。又因为茶树为双子叶植物,虽是我早已知道的,所以这种脉序。每叶柄上有一片叶,纵观,枝上每一节着生一片叶,呈螺旋状排列在枝上,我想这种排列方式属于草叶互生。将叶向上掀,发现叶的背面颜色较腹面浅,但比新生的小叶的颜色深,脉络清晰可见,我想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光照强度较低,故叶绿体少,光合作用不强,颜色变得较腹面浅的。

C. 顶芽。

当然,茶树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那用于泡茶的顶芽。稍一踮脚,我便能俯瞰芽的全貌。直立生长,顶端细如针尖,内裹最嫩叶。芽的背面在光照下,能见极小绒毛,质软且湿润。我观察了一下,多数是一个芽带两片叶,有少数为一个芽带单片叶,叶都较小且颜色浅,比成熟叶薄,叶缘齿状不明显。因正是雨后初晴,其间有淡淡气息浮动,我的心里也如品着一杯热茶般舒畅。

D. 其他。

另外,对于芽,我们还观察到了芽的鲜嫩程度不同,后来听说茶的品种优劣以其鲜嫩程度及延展程度不同而分等级。茶如果属优良品种,其价值不可估测。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道:“茶之品,莫贵于,谓之团茶。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也。宫人往往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三、茶的言说

1、茶与养生

茶的价值既然这么大,不论是百姓还是官人都如此热爱品茶的原因又在于什么了?我想是这两点吧。

首先,茶叶具有延年益寿,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

李白《赠送侄僧中孚玉泉仙人茶序》: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仙鼠蝙蝠,千岁以后,体白如雪。细则倒挂,盖饭乳水生长。其水边处处有茶叶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多,颜色如桃花而此茗茶清香滑熟,所以能还重振枯,扶人寿也。

据此,我们问了生物老师,茶之所以具“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是因为较多鲜叶内的天然物质保留了下来,如叶绿素、维生素等。细想,原来古时人们可能早已在生产活动中悟出了这一道理。

再者,茶叶还具有使人心平静的功效

茶是能使人宁静的。这样的节气中,窗外小雨,煮茶饮酒自是常理。但茶和酒不相同,酒可以咕噜一气,然后抹抹嘴,即使很辣,大不了眼冒泪花;茶却不是这么喝的,最苦的茶,其性也不烈,只是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稍加品啄,在口舌里萦绕,久久不能散去。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适合古寺钟声,适合独对夜空,月夜焚香,雨打梧桐。

2、茶与道

喝一口清茶,品一生清苦。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所在吧。

清苦,清心,清寂,清净,茶清如露,心洁如佛,清茶一杯,茶佛一理,茶禅一味。——怡。不正是诉说着中国儒、佛、道家的思想精髓么?

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和。不正是儒家思想“和”的体现么?

返璞归真,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真。不正是中国千年来所追求的么?

四、我们的反思

最近常闻广告中说到:“公元一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

由此可见,起源于中国的茶道因其独特的魅力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据了解,在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对大和民族可谓影响颇深,追溯到镰仓时代,人们为了在动乱的社会中寻求一方宁静的沃野,便以茶寄托自己追求幽静的思想。一直到现在,茶道已发展成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桑田中亲曾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而反观国内现状,许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却少有人了解茶文化真正的内涵,更少有人继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繁华灯火笼罩的城市中,多少人还能品得文化的真谛,还能寻清自己最质朴的根源?

记忆中惊蛰的露水,夏至的香樟,立秋的木樨以及腊月的霜雪,在各自的年轮里安分的守候。二十四节气的周期轮回,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它不仅标志着人们播种收获,它也应该还有一种微微的甘甜、一种温馨、一种精神。

这,也便是传统文化的味道。时间的沉淀,使得节气文化愈发浓郁,可它如今也只得存在于南方的稻田与北方的麦地中。

面对以茶道流失的这类现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吗?难道不应该积极学习茶道文化吗?难道不应该让祖先的智慧发扬光大吗?

五、其他植物观察

1、草莓

正值春夏相交之际,正是草莓盛时,食之最为理想。踱步街边,有不少小贩吆喝着草莓。细观其表,呈锥形,表附许多淡黄色小点,看到就想起了老师说过每一个小点便是一粒种子,那鲜红色的为人所食的多汁的“肉质”便是花托。钝部萼片成齿状。

草莓因色香味俱全,食用方法多样,故又有“果中皇后”的美誉。

我们经查阅《本草纲目》等古籍后发现,上面所记载草莓,实为蔷薇科其他野生莓类浆果。

2、桂树

在校园里我们还观察到了桂树,桂树属双子叶植物,树皮灰褐色,叶片呈椭圆形,量了一下叶片,大约长7~9cm,宽3cm ,中脉向下凸起,侧脉多为6对。

观察间,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佳篇《咏桂》中“安知南山桂,绿叶垂方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圆。”

在这样的节气里,桂树和茶还是有共同点的。古时不仅都作为植物观赏,还都有深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本草纲目》中记载:“捣碎浸水,洗发,去垢除风。”可见,古时人们以桂洗发,这不正同现代人们的洗发露有同样功效么?

六、结 语

茶语清香,采茶人模糊得如他们都沉在雾中,被尘封的中国人的根源,浸出那份最初的古韵。如今的我们,由茶品得谷雨的韵味,渐渐地,寻到最初的我们。

谷雨时节,四月微雨,品一杯浓茶,赏一场花事,在一片宁静里追忆古时,遥想几千年前茶山上的匆匆身影......

参考文献:《茶经》《本草纲目》等

谷雨·茶·人生

——重庆一中高2016级10班植物观察笔记

一、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生百谷。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谷雨紧接清明之后,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有诗云:

鸳鸯湖棹歌

清 朱彝尊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谷雨时节的一大特色即是茶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传说在这天喝茶,会有清火、辟邪、明目之效,故而南方常有谷雨摘茶的习俗。我们这次活动选择的主要观察植物即是清明谷雨四月之交的茶树。

二、观 茶

1、《茶经》说茶

陆羽在《茶经》里说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周公云;槚,苦荼。”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可见中国古人对茶的爱好之深,了解之细。对茶的生产也是有讲究的。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中国上下五千年,对茶的生产离不开对节气的了解,古人们运用智慧总结得出节气歌,对农业的生产意义深远——节气是产茶的前提,产茶也是节气的写照。每至谷雨时节,人们的身影穿梭徘徊在田地间,茶树的香气洋溢身旁,沁人心脾。

2、“谷雨”见茶

现在正值四五月间,清明节前的茶叶称为明前茶,谷雨节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又名二春茶。有道是:“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积累的内含物更为丰富。舒展的叶片也便于加工采摘,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实惠耐泡,从而也受到多数茶客的追捧。

若说明前茶以龙井为最,那么雨前茶中的上品则是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为原产于大别山北麓的特有绿茶品种,待其叶片完全展开后才可采收,故而出茶时间较其他高级茶叶要晚半月以上。其生产工艺也堪称一绝,摘下后需手工将茶梗、嫩芽一一剔除,更需进行前后共八十一次翻炒,在国内的绿茶品系中堪称独一无二。所得成品叶缘向背面反卷,形似瓜子,色香味别具一格。古往今来,推崇者甚众。

有诗为证:

茗坡

唐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3、“稚子”观茶

(1)观察地点:沙坪坝公园

(2)观察成员:粟兰洁 邹孟哲 何琳 奉玲如 张芯玮 王梓宜 刘韵逸 谷佳骏

(成员均来自重庆市第一中学 高2016级10班)

(3)分工安排

(4)观察所得(附实地手画图)

A. 整体外观。

步道一侧,有茶树着生,属灌木型。观其侧芽不断发展为迂回的新枝,我想这应属合轴分枝。扶其枝,表皮干燥粗糙,节明显,主茎节间较长且固定,目测已成熟,新枝节间较短,应还在生长。凑上前去,还能隐约见皮孔。

B. 叶。

起身观其叶,无托叶,有叶柄和叶片。叶柄短,且较粗,呈深绿色。叶尖细,叶基钝,叶缘锯齿状,叶表面呈墨绿色,干燥且粗糙,较厚。有明显中脉,再由中脉向两侧分出侧脉,有分别分成极细的脉,最后在接近叶缘处结成网状。又因为茶树为双子叶植物,虽是我早已知道的,所以这种脉序。每叶柄上有一片叶,纵观,枝上每一节着生一片叶,呈螺旋状排列在枝上,我想这种排列方式属于草叶互生。将叶向上掀,发现叶的背面颜色较腹面浅,但比新生的小叶的颜色深,脉络清晰可见,我想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光照强度较低,故叶绿体少,光合作用不强,颜色变得较腹面浅的。

C. 顶芽。

当然,茶树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那用于泡茶的顶芽。稍一踮脚,我便能俯瞰芽的全貌。直立生长,顶端细如针尖,内裹最嫩叶。芽的背面在光照下,能见极小绒毛,质软且湿润。我观察了一下,多数是一个芽带两片叶,有少数为一个芽带单片叶,叶都较小且颜色浅,比成熟叶薄,叶缘齿状不明显。因正是雨后初晴,其间有淡淡气息浮动,我的心里也如品着一杯热茶般舒畅。

D. 其他。

另外,对于芽,我们还观察到了芽的鲜嫩程度不同,后来听说茶的品种优劣以其鲜嫩程度及延展程度不同而分等级。茶如果属优良品种,其价值不可估测。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道:“茶之品,莫贵于,谓之团茶。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也。宫人往往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三、茶的言说

1、茶与养生

茶的价值既然这么大,不论是百姓还是官人都如此热爱品茶的原因又在于什么了?我想是这两点吧。

首先,茶叶具有延年益寿,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

李白《赠送侄僧中孚玉泉仙人茶序》: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仙鼠蝙蝠,千岁以后,体白如雪。细则倒挂,盖饭乳水生长。其水边处处有茶叶罗生,枝叶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多,颜色如桃花而此茗茶清香滑熟,所以能还重振枯,扶人寿也。

据此,我们问了生物老师,茶之所以具“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是因为较多鲜叶内的天然物质保留了下来,如叶绿素、维生素等。细想,原来古时人们可能早已在生产活动中悟出了这一道理。

再者,茶叶还具有使人心平静的功效

茶是能使人宁静的。这样的节气中,窗外小雨,煮茶饮酒自是常理。但茶和酒不相同,酒可以咕噜一气,然后抹抹嘴,即使很辣,大不了眼冒泪花;茶却不是这么喝的,最苦的茶,其性也不烈,只是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稍加品啄,在口舌里萦绕,久久不能散去。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适合古寺钟声,适合独对夜空,月夜焚香,雨打梧桐。

2、茶与道

喝一口清茶,品一生清苦。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所在吧。

清苦,清心,清寂,清净,茶清如露,心洁如佛,清茶一杯,茶佛一理,茶禅一味。——怡。不正是诉说着中国儒、佛、道家的思想精髓么?

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和。不正是儒家思想“和”的体现么?

返璞归真,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真。不正是中国千年来所追求的么?

四、我们的反思

最近常闻广告中说到:“公元一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

由此可见,起源于中国的茶道因其独特的魅力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据了解,在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对大和民族可谓影响颇深,追溯到镰仓时代,人们为了在动乱的社会中寻求一方宁静的沃野,便以茶寄托自己追求幽静的思想。一直到现在,茶道已发展成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桑田中亲曾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而反观国内现状,许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却少有人了解茶文化真正的内涵,更少有人继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繁华灯火笼罩的城市中,多少人还能品得文化的真谛,还能寻清自己最质朴的根源?

记忆中惊蛰的露水,夏至的香樟,立秋的木樨以及腊月的霜雪,在各自的年轮里安分的守候。二十四节气的周期轮回,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它不仅标志着人们播种收获,它也应该还有一种微微的甘甜、一种温馨、一种精神。

这,也便是传统文化的味道。时间的沉淀,使得节气文化愈发浓郁,可它如今也只得存在于南方的稻田与北方的麦地中。

面对以茶道流失的这类现状,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吗?难道不应该积极学习茶道文化吗?难道不应该让祖先的智慧发扬光大吗?

五、其他植物观察

1、草莓

正值春夏相交之际,正是草莓盛时,食之最为理想。踱步街边,有不少小贩吆喝着草莓。细观其表,呈锥形,表附许多淡黄色小点,看到就想起了老师说过每一个小点便是一粒种子,那鲜红色的为人所食的多汁的“肉质”便是花托。钝部萼片成齿状。

草莓因色香味俱全,食用方法多样,故又有“果中皇后”的美誉。

我们经查阅《本草纲目》等古籍后发现,上面所记载草莓,实为蔷薇科其他野生莓类浆果。

2、桂树

在校园里我们还观察到了桂树,桂树属双子叶植物,树皮灰褐色,叶片呈椭圆形,量了一下叶片,大约长7~9cm,宽3cm ,中脉向下凸起,侧脉多为6对。

观察间,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佳篇《咏桂》中“安知南山桂,绿叶垂方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圆。”

在这样的节气里,桂树和茶还是有共同点的。古时不仅都作为植物观赏,还都有深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本草纲目》中记载:“捣碎浸水,洗发,去垢除风。”可见,古时人们以桂洗发,这不正同现代人们的洗发露有同样功效么?

六、结 语

茶语清香,采茶人模糊得如他们都沉在雾中,被尘封的中国人的根源,浸出那份最初的古韵。如今的我们,由茶品得谷雨的韵味,渐渐地,寻到最初的我们。

谷雨时节,四月微雨,品一杯浓茶,赏一场花事,在一片宁静里追忆古时,遥想几千年前茶山上的匆匆身影......

参考文献:《茶经》《本草纲目》等


相关内容

  • 观察身边的事物(陈春桃)
  • 观察身边的事物 第七册第二单元习作 陈春桃 [习作要求]: 近来,你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反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 如果你在进行连续观察时,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记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进行修改加工,成为 ...

  • 寻找春天的足迹
  • <寻找春天的足迹>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1.课题提出背景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植物发芽了,绿绿的,到处生机勃勃,给人奋发的力量:春天的校园,绿茵茵的冬青,泛着新绿的嫩枝,竞相开放的各色花儿,美丽的大自然更是在召唤着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投入她的怀抱,感受她的无限魅力.应学生的要求,本学期组织学 ...

  •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论文
  •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四注意" 工作单位:广西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 邝 碧 华 联系电话: 0774-5836545 邮编: 543002 关键字:小学作文 起步 摘要: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要做的事确实很多.首先是解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激发用笔记录生活,表达所思所感的 ...

  • 第一课 认识我们的校园
  • 第一课 认识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己的校园 教学方法:谈话.观察 教学过程: 1.师生自我介绍 2.导入新课 3.进行 (1)讲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校园看一看. (2)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校园,从整体上认识校园. (3)校园环境优美. 4.实践:观察你家附近的环境. 第二课 了 ...

  • 小学写好作文口诀法宝
  • 小学写好作文口诀-------法宝好父母都要转载的好教材 学习作文口诀 作文并不难,生活是源泉. 观察勤思考,留心最关键: 多读多积累,素材和语言: 开心就多练,兴趣第一关. 观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 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 文章要写好,腿脚要多跑: 文章不怕改,就怕难割爱. 写作莫偷懒,勤写天天 ...

  • 作文的含义
  • 作文 拼音:zuò wén 英文:composition [编辑本段][作文定义]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也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和自己修改,如是而已. [编辑本段][作文体 ...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学校 石 染 小 学 班级 四 年 级 教师 吕 秋 宣 时间 2011.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石染小学 吕秋宣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 ...

  • 四年级上册科学笔记
  • 四年级科学笔记 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 第1课 动物怎样生活 一. 回顾有关内容 二. 观察一种动物可以从[1.身体:2.环境:3.食物:4.运动: 5.基本的生活需要:6.对外界的反应:7.生长发育过程:8.繁殖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 三. 6种动物的身体分部 [猫: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

  • 四年级下册作文全册教案
  • 四年级下册作文全册教案 习作一 我的建议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