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案例教学探究

  摘 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要广大地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创新,设计出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地理教学真实有效。   关键词:教学导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31-01   设计导入环节,目的是为了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进入一种比较亢奋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地理课中怎样导入新课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先出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挂图等,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轻松教学氛围。如教中国地形,就可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然后提出问题:   1、中国地形有何特点?   2、这种地形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河流流向及水能有何影响?   再如,教学某地矿产资源,就可以先拿一些矿石标本,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矿,然后导入新课内容。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图时,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的沙坑,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堆成各种类型的沙丘,然后让学生按20厘米高差在沙丘上划线。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沙丘上这些线条有何特点并将其画在纸张上且标注各条线的高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有何特点?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是否相等?   3、两条不同等高线会相交?   4、每条完整等高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5、等高线的稀疏程度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6、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有何特点?   通过这样的自己动手操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涨,教学效果一定也不差。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一个动人的故事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解黄鹤楼,就可以用它由来的故事导入。“三国时,有一位姓辛的人家在黄鹤楼卖酒,生意本分清淡,一位道士常来酌饮,有一天,道士喝醉,随手从地上拾一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说道:“酒客至拍手,鹤下即飞舞。”语罢辞去,自此,凡有酒客到来,只需拍一拍手,那只黄鹤就从墙上飞下,为之舞蹈助兴。辛氏因之门庭若市,遂成巨富。过了十年,道士又来店中狂饮,醉后从腰间取笛吹奏,黄鹤飞舞下壁,道士跨鹤腾空而去。辛氏感其恩德,即建此楼。”再如讲桂林山水,讲云南石林便可用刘三姐的故事和阿诗玛的故事来导入。   这样,学生被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习兴趣浓厚,再讲解课程内容,学生怎能有听得清,记得牢呢?   三、描述法导入   描述法导入就是用优美的、描述性的语句来导入新课。如讲到钱塘江大潮时,我就用下面的导入语:“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人们来到海宁观潮,登上钱塘江大堤,只见潮水从水天一色的远方似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展翅飞来,临近又似乎变成亿万只银色的海燕在宽阔的满面上追逐,不一会儿,海潮越涌越高,白浪冲天,似万马奔腾,刹那间,像一堵高墙陡立在江面上,排山倒海,浪花飞溅,响声如雷。”而后勤部我提出问题:如此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哪些地理知识有关呢?   通过这样引人入胜的描述,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钱塘江大潮,激起了他们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心理,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诗词歌赋导入法   诗词歌赋导入法就是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歌赋来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长江一节,就可以用演唱《长江之歌》或让学生齐唱《长江之歌》的方法来导入;教学泰山一节,就可以用杜甫的《望岳》导入。优美的诗词歌赋不但能激发学生对长江泰山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入地理教学之中,能不说是一箭三雕吗?   五、电化教学导入法   电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强烈的吸引力。利用电化手段导入新课,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取得教学实效。   如讲“黄山”一节,我就让学生先看一段黄山风景录像,把美丽的黄山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奇松、怪石、去、云海、温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形成黄山奇特风光的地理方面的原因。再如学习地球运动,先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要广大地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创新,设计出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地理教学真实有效。

  摘 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要广大地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创新,设计出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地理教学真实有效。   关键词:教学导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31-01   设计导入环节,目的是为了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进入一种比较亢奋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地理课中怎样导入新课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先出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挂图等,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轻松教学氛围。如教中国地形,就可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然后提出问题:   1、中国地形有何特点?   2、这种地形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河流流向及水能有何影响?   再如,教学某地矿产资源,就可以先拿一些矿石标本,让学生说说是什么矿,然后导入新课内容。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图时,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的沙坑,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堆成各种类型的沙丘,然后让学生按20厘米高差在沙丘上划线。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沙丘上这些线条有何特点并将其画在纸张上且标注各条线的高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有何特点?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是否相等?   3、两条不同等高线会相交?   4、每条完整等高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   5、等高线的稀疏程度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6、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有何特点?   通过这样的自己动手操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涨,教学效果一定也不差。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一个动人的故事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解黄鹤楼,就可以用它由来的故事导入。“三国时,有一位姓辛的人家在黄鹤楼卖酒,生意本分清淡,一位道士常来酌饮,有一天,道士喝醉,随手从地上拾一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说道:“酒客至拍手,鹤下即飞舞。”语罢辞去,自此,凡有酒客到来,只需拍一拍手,那只黄鹤就从墙上飞下,为之舞蹈助兴。辛氏因之门庭若市,遂成巨富。过了十年,道士又来店中狂饮,醉后从腰间取笛吹奏,黄鹤飞舞下壁,道士跨鹤腾空而去。辛氏感其恩德,即建此楼。”再如讲桂林山水,讲云南石林便可用刘三姐的故事和阿诗玛的故事来导入。   这样,学生被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习兴趣浓厚,再讲解课程内容,学生怎能有听得清,记得牢呢?   三、描述法导入   描述法导入就是用优美的、描述性的语句来导入新课。如讲到钱塘江大潮时,我就用下面的导入语:“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人们来到海宁观潮,登上钱塘江大堤,只见潮水从水天一色的远方似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展翅飞来,临近又似乎变成亿万只银色的海燕在宽阔的满面上追逐,不一会儿,海潮越涌越高,白浪冲天,似万马奔腾,刹那间,像一堵高墙陡立在江面上,排山倒海,浪花飞溅,响声如雷。”而后勤部我提出问题:如此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哪些地理知识有关呢?   通过这样引人入胜的描述,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钱塘江大潮,激起了他们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心理,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诗词歌赋导入法   诗词歌赋导入法就是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歌赋来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长江一节,就可以用演唱《长江之歌》或让学生齐唱《长江之歌》的方法来导入;教学泰山一节,就可以用杜甫的《望岳》导入。优美的诗词歌赋不但能激发学生对长江泰山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入地理教学之中,能不说是一箭三雕吗?   五、电化教学导入法   电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强烈的吸引力。利用电化手段导入新课,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取得教学实效。   如讲“黄山”一节,我就让学生先看一段黄山风景录像,把美丽的黄山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奇松、怪石、去、云海、温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形成黄山奇特风光的地理方面的原因。再如学习地球运动,先播放一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要广大地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创新,设计出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地理教学真实有效。


相关内容

  • 探究式案例
  • 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2-06-04 17:23:32 来源: 评论:0 点击:1122 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了地理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了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 ...

  •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_许定龙
  • ·3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2No . 4教学研究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 ◆许定龙(浙江省余姚市教委教研室 315400) ◆郑伟大(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315400) 把案例引入教学流程, 早先是用于教师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教学, 后来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类教学领域.我国对案例教学 ...

  • 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创新
  • 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创新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地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学新要求:中学地理教法进行总结和探究.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教法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 ...

  •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案例
  •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案例 一.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 ...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敦煌中学 丁旭平 一.概述: 1.教材地位和年级: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习内容: ⑴区位的含义 ⑵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 ...

  • 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目 录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4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4 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6 三.中国地理 9 四.乡土地理 13 5 5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 沛县湖西中学 徐兴朋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在编排模式和教材内容上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教材内容编排不拘泥内容标准表达顺序,内容标准表达并无学科逻辑内涵,而以‚小主题‛形式出现,对 ...

  • 高一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2
  •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 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以实例对上一节所揭示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