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漫长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老年人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的固定看法,晚年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发生改变,不同于青年人。老年人心理改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运动反应时间延长 运动反应包括对刺激的知觉、做出如何反应的决定、以及运动反应动作三个部分。老年人的反应时间一般比年轻人约慢10%~20%.老年人主要在观察环境做出决定及考虑动作如何掌握、如何操纵上花费时间。运动反应时间的长短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表现。 2.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 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人的记忆力随年老而有所衰退的一般趋势是:40岁以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研究表明:假定18~30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100%,那么,30~60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95%,60~85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80%~85%.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是: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由于感知觉、记忆、动作与反应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速度不同的减退,因而使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其特点是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衰退较早较快而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衰退较慢较晚(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 3.思维衰退较晚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使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 4.人格改变是必然的,但是缓慢和微弱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许多研究表明:年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格特征是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缓慢的和微弱的,个性的变化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发展变化。 老年人的人格是他中年人格的连续,时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人格不同,变化的速度也不同。在以传统农业劳动为主的生活环境中,一般女性到了45岁以后,男性到了5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便开始出现衰老特征;在劳动强度减轻,物质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的工业化劳动为主的时代,一般女性到了55岁,男性到了6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显示出衰老特征;而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环境里,一般女性到60多岁,男性到近70岁以后才会出现心理行为的衰老特征。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 就情绪体验而言,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渡活动的倾向和较高的唤醒水平,老年人的情绪呈现出内在、强烈而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强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由于比较理性,往往通过认知调节来减弱自己的情绪反应,但老年人对于负性应激事件所引发的情绪体验要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持久得多。 (3)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绝大多数老年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明:从总体看,各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生活很满意或满意的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为轻松感、自由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漫长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老年人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的固定看法,晚年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会发生改变,不同于青年人。老年人心理改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运动反应时间延长 运动反应包括对刺激的知觉、做出如何反应的决定、以及运动反应动作三个部分。老年人的反应时间一般比年轻人约慢10%~20%.老年人主要在观察环境做出决定及考虑动作如何掌握、如何操纵上花费时间。运动反应时间的长短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表现。 2.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 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人的记忆力随年老而有所衰退的一般趋势是:40岁以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研究表明:假定18~30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100%,那么,30~60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95%,60~85岁人的记忆力平均成绩为80%~85%.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是: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由于感知觉、记忆、动作与反应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速度不同的减退,因而使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其特点是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衰退较早较快而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衰退较慢较晚(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 3.思维衰退较晚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使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 4.人格改变是必然的,但是缓慢和微弱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许多研究表明:年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格特征是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缓慢的和微弱的,个性的变化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发展变化。 老年人的人格是他中年人格的连续,时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人格不同,变化的速度也不同。在以传统农业劳动为主的生活环境中,一般女性到了45岁以后,男性到了5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便开始出现衰老特征;在劳动强度减轻,物质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的工业化劳动为主的时代,一般女性到了55岁,男性到了6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显示出衰老特征;而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环境里,一般女性到60多岁,男性到近70岁以后才会出现心理行为的衰老特征。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 就情绪体验而言,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渡活动的倾向和较高的唤醒水平,老年人的情绪呈现出内在、强烈而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强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由于比较理性,往往通过认知调节来减弱自己的情绪反应,但老年人对于负性应激事件所引发的情绪体验要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持久得多。 (3)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绝大多数老年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明:从总体看,各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生活很满意或满意的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为轻松感、自由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相关内容

  •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老年期也称为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一) 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 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程度不等的全面衰退状态,既有形态上的改变,又有功能上的下降,既有随年龄逐步出现生理衰老的特点,又有可能因老年疾病影响而出现病理性衰变.有的衰老直接带来了生活上的 ...

  •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引言: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强,虽然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起步较晚,但是依旧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本文旨在介绍有关对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研究,从而对城市和农村 ...

  • 2015年下半年心理辅导站工作计划
  • 2015年下半年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遵循未 ...

  • 在市委文明办.教育局座谈会上的发言
  • 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国家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中央文明办关于<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是关注心理问题,一个是关注道德问题. xx说过,一个有远见 ...

  • 老年心理护理体会
  •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 心理 ...

  • [重点人群保健]教学大纲
  •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 42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方向) 课程简介: 在内容安排上强调适合于城市社区特点.反映当代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新公共卫生概念以及全科医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国家发展 ...

  •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搞(1)
  • 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搞 好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渡头塘增加中学 李超光 [内容提要] 小学生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些是小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状况形成的主流.但也还有诸多不利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 ...

  • 社会工作者考试大纲
  • 一.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接案前的准备P1-4 (1)什么是接案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3)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2.面谈P4-8 (1)面谈的目的和场所的安排 (2)面谈的主要任务 (3)面谈的技巧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P8-10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 ...

  • 健康期望寿命
  • 1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健康期望寿命的终点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因此平均期望寿命是健康预期寿命和寿终前依赖期的总和. 2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