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版)

(征求意见稿)

一、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指数

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

符号:P1

定义:是否针对城市的交通发展,制定相关的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主要评价内容:(1)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制定公共交通专项规划;(3)制定停车场专项规划;(4)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5)制定城市交通年度报告。

单位:无

表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分级表

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

符号:P2

定义:是否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根据交通需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1)机构健全;(2)决策民主化;(3)目标任务明确;(4)分工落实;(5)建立考核机制;(6)有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运作机制。

单位:无

表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分级表

3、 交通影响评价

符号:P3

定义: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

单位:%

4、 道路网密度

符号:P4

定义: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单位:km/ km2

表4 道路网密度分级表

5、 人均道路面积

符号:P5

定义:市区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与市区人口(包括农业人口)的比值。

单位:m2/人

表5 人均道路面积分级表

6、 道路网级配比例

符号:P6

定义:建成区道路中干路网和支路网密度的比例。其中,干路网包括快速路、

主干道和次干道。支路为除干道外的3.5米以上有铺装的城市公共道路。

单位:无

表6 道路网级配比例分级表

7、 慢行交通系统

符号:P7

定义:根据城市特点(除部分山区城市外),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建设了步行道(人行道)系统、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通行系统,综合考虑连续性、舒适度和安全性,加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

(1)城市建成区内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2)步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各种无障碍通行设施之间保持连续; (3)步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要平整、舒适,有适当的提示标识或警告信息,标线施划准确、清晰;

(4)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必要的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不影响行人、非机动车正常通行;

(5)步行道与机动车道或(增加)非机动车道之间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6)制定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维护及管理办法;

(7)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没有被其他设施、车辆等非法占用;

(8)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衔接处进行了无障碍坡道处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引道;

单位:无

8、 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

符号:P8

定义:市区平均每百辆注册汽车(折算成当量小汽车)占有建成区内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对社会车辆开放)、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的机动车泊位数。

单位:个/百辆

9、 路口渠化率

符号:P9

定义:建成区内合理渠化了的交叉路口数占应渠化交叉路口数(车行道宽度在6米以上道路的路口)的比例。

单位:%

表9 路口渠化率分级表

10、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

符号:P10

定义:建成区内规范设置的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隔离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占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总量的百分比。

单位:%

二、 公共交通发展指数

1、 公交车辆万人拥有量

符号:P11

定义:公交车辆标台数量与市区人口(万人)的比值。 单位:标台/万人

2、 公共交通覆盖率

符号:P12

定义: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的圆;相交部分不得重复计算)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单位:%

3、 公共交通分担率

符号:P13

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共交通、快速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不包括出租汽车、班车、校车)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

单位:%

表13 公共交通分担率分级表

4、 公交线网密度

符号:P14

定义:各公交运营线路的实际总长度之和除以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单位:km/km2

表14 公交线网密度分级表

5、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

符号:P15

定义: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占主干道总长度的比例。 单位:%

表15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分级表

三、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指数

1、 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

符号:P16

定义: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的平均行程速度。 单位:km/h

表16 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分级表

2、 交叉路口阻塞率

符号:P17

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周期性严重阻塞路口数量占主干道交叉口总数比例。 单位:%

表17 交叉路口阻塞率分级表

3、 平均行程延误

符号:P18

定义:主、次干道行车延误与行驶里程的比值。 单位:秒/公里

4、 万车死亡率

符号:P19

定义:全市平均每万辆机动车(不包括非机动车折算)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单位:人/万车

四、 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指数

1、 交通指挥系统建设

符号:P20

定义:建立由综合信息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平台有机结合构成的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对交通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具有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辅助决策能力。

主要评价内容:(1)具有区域协调交通信号控制功能;(2)建立交通电视监视系统;(3)建立具备应急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决策支持和执行监督能力的集成指挥平台;(4)建立警用车辆定位和单警定位系统;(5)建立交通流和交通事件采集系统;(6)具有交通信息发布功能;(7)建立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单位:无

2、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率

符号:P21

定义:建成区内进行过优化控制(包括根据交通流量科学设定多时段定时控制、感应控制以及纳入线协调或区域协调控制)的信号交叉口数量占所有信号交叉口的比例。

单位:%

表21 建成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率分级表

3、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利用率

符号:P22

定义:全市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数量占机动车违法行为总处罚数量的比例。

单位:%

表22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利用率分级表

4、 交通管理执法装备配备率

符号:P23

定义:利用交通管理执法装备规范执法,有效提高交通管理执法的科技水平和工作效率。

主要评价内容:

(1)90%以上的值勤民警配备单警装备;

(2)50%以上的路面执勤执法民警配备视音频执法记录仪; (3)80%以上的基层勤务中队配备酒精检测仪; (4)50%以上的基层勤务中队配备移动测速仪;

(5)80%以上巡逻车使用年限不超过8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0万公里; (6)执法装备按规定进行定期计量标定、维护保养; (7)执法装备在使用到期时能及时更新。 单位:无

表23 交通管理执法装备配备分级表

5、 接处警时间

符号:P24

定义:建成区内白天或夜间从接到报警到民警到达交通事故现场所需的平均时间。

单位:min

表24a 白天接处警时间分级表

6、 交通诱导设施设置

符号:P25

定义:利用各种诱导设施对交通参与者出行、停车等行为进行诱导,有效均衡道路网上的交通需求。

评价内容:

(1)重要道路、交叉口、停车场等是否设置交通诱导设施; (2)是否利用可变情报板等诱导设施进行诱导; (3)是否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进行诱导; (4)是否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进行诱导;

(5)停车诱导信息中是否包含停车场位置、停车状况信息; (6)诱导信息是否及时、准确; (7)诱导设施布局是否合理。 单位:无

表25 交通诱导分级表

五、 交通文明素质指数

1、 主干道交通出行守法率

符号:P26

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出行和机动车遵守停车、

11

减速让行标志标线的情况,以及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双向)违法停放的状况。

评价内容:

(1)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95%以上; (2)非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85%以上; (3)行人出行守法率在80%以上;

(4)遵守停车和减速让行标志、标线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 (5)双向违法停放的机动车数与对应的道路长度之比在2辆/km以下。 单位:无

2、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

符号:P27

定义:市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和超速行驶四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总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单位:次/百辆

3、 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

符号:P28

定义:市区人口(含暂住人口)中掌握了基本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人数占市区人口(含暂住人口)的比例。

单位:%

12

4、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率

符号:P29

定义:市区范围内按照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起数占事故处理总数的比例。

单位:%

5、 校车服务保障体系

符号:P30

定义:是否针对中小学生的上下学问题,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资金支持、通行保障和安全防范等多层面的校车发展政策。 主要评价内容: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车监督管理制度 2、相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车发展

3、校车依法登记注册、定期检验,并保持车况完好 4、学校建立并完善校车驾驶人的管理制度,有明确责任人 5、没有将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及其他非法营运车辆作为校车的现象 单位:无

1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版)

(征求意见稿)

一、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指数

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

符号:P1

定义:是否针对城市的交通发展,制定相关的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主要评价内容:(1)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制定公共交通专项规划;(3)制定停车场专项规划;(4)制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5)制定城市交通年度报告。

单位:无

表1 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分级表

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

符号:P2

定义:是否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根据交通需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1)机构健全;(2)决策民主化;(3)目标任务明确;(4)分工落实;(5)建立考核机制;(6)有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运作机制。

单位:无

表2 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分级表

3、 交通影响评价

符号:P3

定义: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

单位:%

4、 道路网密度

符号:P4

定义: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单位:km/ km2

表4 道路网密度分级表

5、 人均道路面积

符号:P5

定义:市区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与市区人口(包括农业人口)的比值。

单位:m2/人

表5 人均道路面积分级表

6、 道路网级配比例

符号:P6

定义:建成区道路中干路网和支路网密度的比例。其中,干路网包括快速路、

主干道和次干道。支路为除干道外的3.5米以上有铺装的城市公共道路。

单位:无

表6 道路网级配比例分级表

7、 慢行交通系统

符号:P7

定义:根据城市特点(除部分山区城市外),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建设了步行道(人行道)系统、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通行系统,综合考虑连续性、舒适度和安全性,加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

(1)城市建成区内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2)步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各种无障碍通行设施之间保持连续; (3)步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要平整、舒适,有适当的提示标识或警告信息,标线施划准确、清晰;

(4)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必要的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不影响行人、非机动车正常通行;

(5)步行道与机动车道或(增加)非机动车道之间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6)制定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维护及管理办法;

(7)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没有被其他设施、车辆等非法占用;

(8)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衔接处进行了无障碍坡道处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引道;

单位:无

8、 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

符号:P8

定义:市区平均每百辆注册汽车(折算成当量小汽车)占有建成区内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对社会车辆开放)、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的机动车泊位数。

单位:个/百辆

9、 路口渠化率

符号:P9

定义:建成区内合理渠化了的交叉路口数占应渠化交叉路口数(车行道宽度在6米以上道路的路口)的比例。

单位:%

表9 路口渠化率分级表

10、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

符号:P10

定义:建成区内规范设置的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隔离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占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总量的百分比。

单位:%

二、 公共交通发展指数

1、 公交车辆万人拥有量

符号:P11

定义:公交车辆标台数量与市区人口(万人)的比值。 单位:标台/万人

2、 公共交通覆盖率

符号:P12

定义: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的圆;相交部分不得重复计算)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单位:%

3、 公共交通分担率

符号:P13

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共交通、快速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不包括出租汽车、班车、校车)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

单位:%

表13 公共交通分担率分级表

4、 公交线网密度

符号:P14

定义:各公交运营线路的实际总长度之和除以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单位:km/km2

表14 公交线网密度分级表

5、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

符号:P15

定义: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占主干道总长度的比例。 单位:%

表15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分级表

三、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指数

1、 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

符号:P16

定义: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的平均行程速度。 单位:km/h

表16 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分级表

2、 交叉路口阻塞率

符号:P17

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周期性严重阻塞路口数量占主干道交叉口总数比例。 单位:%

表17 交叉路口阻塞率分级表

3、 平均行程延误

符号:P18

定义:主、次干道行车延误与行驶里程的比值。 单位:秒/公里

4、 万车死亡率

符号:P19

定义:全市平均每万辆机动车(不包括非机动车折算)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单位:人/万车

四、 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指数

1、 交通指挥系统建设

符号:P20

定义:建立由综合信息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平台有机结合构成的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对交通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具有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辅助决策能力。

主要评价内容:(1)具有区域协调交通信号控制功能;(2)建立交通电视监视系统;(3)建立具备应急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决策支持和执行监督能力的集成指挥平台;(4)建立警用车辆定位和单警定位系统;(5)建立交通流和交通事件采集系统;(6)具有交通信息发布功能;(7)建立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

单位:无

2、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率

符号:P21

定义:建成区内进行过优化控制(包括根据交通流量科学设定多时段定时控制、感应控制以及纳入线协调或区域协调控制)的信号交叉口数量占所有信号交叉口的比例。

单位:%

表21 建成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率分级表

3、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利用率

符号:P22

定义:全市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数量占机动车违法行为总处罚数量的比例。

单位:%

表22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利用率分级表

4、 交通管理执法装备配备率

符号:P23

定义:利用交通管理执法装备规范执法,有效提高交通管理执法的科技水平和工作效率。

主要评价内容:

(1)90%以上的值勤民警配备单警装备;

(2)50%以上的路面执勤执法民警配备视音频执法记录仪; (3)80%以上的基层勤务中队配备酒精检测仪; (4)50%以上的基层勤务中队配备移动测速仪;

(5)80%以上巡逻车使用年限不超过8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0万公里; (6)执法装备按规定进行定期计量标定、维护保养; (7)执法装备在使用到期时能及时更新。 单位:无

表23 交通管理执法装备配备分级表

5、 接处警时间

符号:P24

定义:建成区内白天或夜间从接到报警到民警到达交通事故现场所需的平均时间。

单位:min

表24a 白天接处警时间分级表

6、 交通诱导设施设置

符号:P25

定义:利用各种诱导设施对交通参与者出行、停车等行为进行诱导,有效均衡道路网上的交通需求。

评价内容:

(1)重要道路、交叉口、停车场等是否设置交通诱导设施; (2)是否利用可变情报板等诱导设施进行诱导; (3)是否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进行诱导; (4)是否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进行诱导;

(5)停车诱导信息中是否包含停车场位置、停车状况信息; (6)诱导信息是否及时、准确; (7)诱导设施布局是否合理。 单位:无

表25 交通诱导分级表

五、 交通文明素质指数

1、 主干道交通出行守法率

符号:P26

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出行和机动车遵守停车、

11

减速让行标志标线的情况,以及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双向)违法停放的状况。

评价内容:

(1)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95%以上; (2)非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85%以上; (3)行人出行守法率在80%以上;

(4)遵守停车和减速让行标志、标线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 (5)双向违法停放的机动车数与对应的道路长度之比在2辆/km以下。 单位:无

2、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

符号:P27

定义:市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和超速行驶四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总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单位:次/百辆

3、 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

符号:P28

定义:市区人口(含暂住人口)中掌握了基本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人数占市区人口(含暂住人口)的比例。

单位:%

12

4、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率

符号:P29

定义:市区范围内按照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起数占事故处理总数的比例。

单位:%

5、 校车服务保障体系

符号:P30

定义:是否针对中小学生的上下学问题,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资金支持、通行保障和安全防范等多层面的校车发展政策。 主要评价内容: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车监督管理制度 2、相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车发展

3、校车依法登记注册、定期检验,并保持车况完好 4、学校建立并完善校车驾驶人的管理制度,有明确责任人 5、没有将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及其他非法营运车辆作为校车的现象 单位:无

13


相关内容

  • 5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国家标准<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交通运输部文件<关于下达2010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补充计划的通知>(交科技发 [2010]783号)的要求,国家标准<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制定工作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计划编号为GB ...

  • 出租车改革征求意见稿
  • 杭州出租车市场化改革 一.<杭州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5年9月14日下午3点半,杭州召开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媒体沟通会并发布<杭州市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9月15日起面向全社会 ...

  • 城市照明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 <城市照明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修改稿--2006年8月34日) 主编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郑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莹辉照明 1总则 1.0.1为 ...

  • 湖北规划条例
  • 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年 8 月 3 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25 次会议通过)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乡规划法&g ...

  • 卫生部血站和院前急救绩效考核征求意见
  • 卫医政血便函„2010‟153号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征求一般血站和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有关文件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我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有关会议精神 ...

  • 征集意见啦!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划分为4类!取消许可证有效期限制
  • 5月31日,中国民航局发布"民航局关于<关于修改〈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据悉,此次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c ...

  • [法律法规]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
  •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 ...

  • 河北省港口条例
  • 河北省港口条例 (2011年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 2011年11月2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8号公布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港口管理,维护港口的安全与经营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合理开 ...

  •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 1 -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