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_莫里森小说_宠儿_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8年第2期(总第123期)

托尼#莫里森小说5宠儿6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马应心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托尼#莫里森在小说5宠儿6的叙述中从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挖掘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了黑人女性摆脱梦靥般悲惨命运, 追求解放与独立的强烈愿望。本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观点解读该部小说, 提供了理解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新视角。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5宠儿6; 生态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08) 02-0102-0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重要的黑人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5宠儿6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已经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西方许多大学文学系的现代派文学、意识流小说、黑人文学、女性主义文学等课程均将其选入必读书目。一直以来, 研究者多从重写非洲文化, 表现族裔话语的角度解读这部现代经典, 而很少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因此,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5宠儿6进行新的解读。

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m) 一词是由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索瓦#德#伊奥布妮在5女性主义抑或死亡6(La Feminism ou la mort ) 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她把生态理论和女权理论结合在一起, 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伊奥布妮指出, 父权制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Gates, 1998:15-17) 在文学中, 女性被/自然化0、自然被/女性化0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女性主义和生态问题之间存在着概念、象征和语言的联系。自此, 生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特别是妇女) 从各个角度切入到这一思想态度中, 包括环境运动、非传统政治以及女权主义的精神运动, 但伊奥布妮的作品仍被视为西方生态女权主义观点的重要先驱。(金莉, 2004) 生态女权主义一

收稿时间:2007-12-10

作者简介:马应心(1966-) , 女, 汉族, 山东德州人, 外事处处长, 副教授, 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西方文化。

般认为, 在自然造化中, 有两种现象非常相似:一种是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 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哺养他们, 另一种是大地循环往复生产出丰硕物产, 并提供一个复杂的容纳生命的生物圈, 自然和女性的这种明显联系使它们在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总是遭遇着相同的命运, 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关系。在父权社会建构起来的权力体系中, 女性和自然同处于被对象化、他者化的客体地位, 是男性主体利用、征服的对象。因此生态女权主义首先要质疑、解构和颠覆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 ) 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 倡导人类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建设人的精神生态, 它同时也质疑、解构和颠覆父权制中心文化。女性对自然表现出更多的关爱, 因此社会应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力, 以此来矫正男权社会的偏见。

莫里森的作品始终以表现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 深入到黑人的灵魂深处, 关注人物的精神状态。自然在莫里森的笔下既是白人压迫黑人的工具, 又是黑人快乐和希望的源泉, 她从黑人的独特视角强调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在莫里森的小说中, 自然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映射人与自然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种族与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芭芭拉#克瑞斯蒂安指出:/在当代美国小说家

当中很少有人像莫里森这位黑人女性作家那样, 在小说中自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对自然的理解不仅仅使人物了解自我至关重要, 而且对莫里森叙述的故事及其叙事方式意义重大。0(Christian, 2002:75)

5宠儿6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州的一座庄园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奴隶主循踪追至; 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 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18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 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 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这部作品记述的是美国黑人从奴隶走向自由人的心路历程。托尼#莫里森苦苦思索:在背负那么沉重的历史的情况下, 黑人们如何才能作为一个民族在美国生存下去呢? 小说让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承担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 经过种种心灵和肉体的磨难, 黑人终于从民族悲剧中崛起, 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隔离, 找到了生存和希望之路, 共同建立了和谐的精神家园。

在非洲传统中, 植物被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 人可以通过植物获得神的启示和力量, 它们是人生命力的源泉, 是心灵的依托。托尼#莫里森让她笔下的主人公从植物中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让植物引导他们从毁灭走向新生。

在5宠儿6的开头, 自由的塞丝正走在美丽的田野上, 可是她的眼前不断地闪现着巨大美丽的梧桐树的景象, 黑人奴隶小伙子的尸体被吊在美丽的梧桐树上, 她也目睹了黑奴西克索逃跑被白人抓住, 被捆在树上活活烧死。

在这里, 美丽的梧桐树成了黑人的死亡之树, 自然在这里成了死亡的象征。在奴隶制盛行的时候, 奴隶们整日劳作在田野上, 田野上茂盛的植物不可避免地成为黑人苦难的见证和象征。

在塞丝被/学校老师0的两个侄子按倒在地, 吸走了她喂养女儿的奶水后, 塞丝向前奴隶主加纳的夫人告状, 但遭到了疯狂的鞭笞, 在后背上留下了很大的疤痕。它是奴隶制给塞丝造成的身体上的创伤, 塞丝把自己背上的伤疤比作/树0, /我后背上有棵树, 家里有个鬼, 除了我怀里抱着的女儿我什么都没有了0。(莫里森, 1996:18) 在这里, /树0的意象一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白人男性疯狂虐待、摧残女性

和肆意破坏、摧残自然之间的关联; 另一方面, 像树一样的疤痕, 也使塞丝联想到自然之树的美景, 使其摆脱不堪回首的往事, 幻想一种新的生活。

美国女作家苏珊#格里芬在5女人与自然:女人心底的怒号6中指出:/我们能够战胜那些贬低自然、物质、身体和女人的思想; 但只有女人学会为自己和自然讲话才行。0(格里芬, 1978:381) 如同自然处于失语的状态, 只有当塞丝打破沉默, 参与叙述其惨淡的人生时, /树0的深层内涵与象征意义才逐渐凸显出来。

在塞丝与保罗#D 的对话中, 塞丝提到了她背上的树; 为塞丝接生的白人女孩爱弥也把塞丝背上的伤疤比作/苦樱树0, 有树干, 有枝杈, 有花, 有叶。/看哪, 这是树干) ) ) 通红通红的, 朝外翻开, 尽是汁儿。从这儿分杈, 你有好多好多的树枝, 好像还有树叶, 还有这些, 要不是花才怪呢。小小的樱桃花, 真白! 你背上有一整棵树, 正开花呢,, 0(莫里森, 1996:79)

在这里, 莫里森把塞丝的惨痛经历与自然的美结合在一起, 用自然的力量帮助她摆脱不堪回首的往事, 向往新的生活。表现了自然不仅能抚平黑人心灵的创伤, 也给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白人女孩对黑人的无私帮助, 也体现了人类超越种族界限的仁爱之心, 是对普遍人性的讴歌。

在塞丝的另一个女儿丹芙了解到母亲杀子之举后, 内心充满恐惧, 她躲进一个由五丛黄杨灌木交错而形成的圆而空的树屋里, /在生机勃勃的绿墙的遮蔽和保护下, 她感到成熟、清醒, 而拯救就如同愿望一样唾手可得0。(莫里森, 1996:35) 在树屋的蔽护和陪伴下, 丹芙获得心灵的宁静并逐渐变得成熟, 她积极寻找黑人群体来帮助自己的母亲。众人的帮助温暖了丹芙, 也使她变得坚强和自信, 她找到了一份工作来养活母亲和自己, 也体现了她具备黑人新女性勇于担当责任的毅力。在这里托尼#莫里森表达了黑人女性只有像男性一样坚强, 追求经济的独立, 才能摆脱心灵的困扰, 获得精神的独立, 在丹芙身上可以看到黑人女性的希望。

为了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歧视导致的生态伦理困境, 生态女权主义提出一种爱护伦理学:强调爱护、关护、信任、友谊、平等及可持续性等价值, 以爱护取代权利和责任, 以关联取代分离, 以协同取代冲突, 建构/一种能使男性和女性的才能得到充分发

挥, 基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完整保持之上0的/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0。(金莉, 2004) 塞丝的婆婆贝比花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才发现自己的身份, 迈开了黑人女性确立自身主体意识的第一步。她在林间空地布道时大声号召黑人们一定要爱自己的手、脚、头和内脏, 黑人们在林间大声宣泄, 林间圣地滋养了他们的心灵, 给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当塞丝深深陷入被幽灵困扰的绝境时, 团结起来的黑人在她门前大声叫喊, 就像在林间圣地激起的热量, 震撼了塞丝, 赶走了她心中的幽灵, 使她获得了心中的平静。林间圣地成为黑人情感和精神启迪的源泉。

纵览全篇, 5宠儿6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的精神实质, 讴歌了人性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认同, 对自然与黑人关系的挖掘贯穿小说始终, 从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作者追求女性, 尤其黑人女性战胜天灾人祸, 解放自己, 解放自然的强烈愿望, 为整个黑人民族找到了生存和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B. Community and nature: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A].In Bloom, H. (ed). Toni Mor -rison [C]. Philadelphia:C helsea House Publishes, 2002.

[2]Gates, B. T. A root of ecofeminism[A].In Gaard,

G. &Patrick D. M. (eds. ). Eco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 Inter pretation , Pedagogy [C].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8.

[3]金莉. 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 2004, (5) :

57-59.

[4]苏珊#格里芬. 妇女与自然:女人心底的怒号

[M].纽约:Harper &Row, 1978.

[5]托尼#莫里森. 宠儿[M].潘岳、雷格译. 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An Ecofeminist R eading of Toni Morrison . s Beloved

MA Ying -xin

(Foreign Affairs Office, Dezhou Universi 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In Beloved , Toni Morrison, through excav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 male and nature from the pecu -liar angle of a woman writer,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desire of black women to get rid of the miserable fate of slavery and pursue 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 The paper provides a ne w way of reading the novel by adopting ec ofe minist view.

Key words :Toni Morrison; Beloved ; ecofeminist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8年第2期(总第123期)

托尼#莫里森小说5宠儿6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马应心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托尼#莫里森在小说5宠儿6的叙述中从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挖掘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了黑人女性摆脱梦靥般悲惨命运, 追求解放与独立的强烈愿望。本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观点解读该部小说, 提供了理解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新视角。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5宠儿6; 生态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08) 02-0102-0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重要的黑人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5宠儿6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已经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西方许多大学文学系的现代派文学、意识流小说、黑人文学、女性主义文学等课程均将其选入必读书目。一直以来, 研究者多从重写非洲文化, 表现族裔话语的角度解读这部现代经典, 而很少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因此,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5宠儿6进行新的解读。

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m) 一词是由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索瓦#德#伊奥布妮在5女性主义抑或死亡6(La Feminism ou la mort ) 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她把生态理论和女权理论结合在一起, 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伊奥布妮指出, 父权制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Gates, 1998:15-17) 在文学中, 女性被/自然化0、自然被/女性化0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女性主义和生态问题之间存在着概念、象征和语言的联系。自此, 生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特别是妇女) 从各个角度切入到这一思想态度中, 包括环境运动、非传统政治以及女权主义的精神运动, 但伊奥布妮的作品仍被视为西方生态女权主义观点的重要先驱。(金莉, 2004) 生态女权主义一

收稿时间:2007-12-10

作者简介:马应心(1966-) , 女, 汉族, 山东德州人, 外事处处长, 副教授, 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西方文化。

般认为, 在自然造化中, 有两种现象非常相似:一种是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 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哺养他们, 另一种是大地循环往复生产出丰硕物产, 并提供一个复杂的容纳生命的生物圈, 自然和女性的这种明显联系使它们在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总是遭遇着相同的命运, 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关系。在父权社会建构起来的权力体系中, 女性和自然同处于被对象化、他者化的客体地位, 是男性主体利用、征服的对象。因此生态女权主义首先要质疑、解构和颠覆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 ) 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 倡导人类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建设人的精神生态, 它同时也质疑、解构和颠覆父权制中心文化。女性对自然表现出更多的关爱, 因此社会应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力, 以此来矫正男权社会的偏见。

莫里森的作品始终以表现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 深入到黑人的灵魂深处, 关注人物的精神状态。自然在莫里森的笔下既是白人压迫黑人的工具, 又是黑人快乐和希望的源泉, 她从黑人的独特视角强调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在莫里森的小说中, 自然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映射人与自然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种族与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芭芭拉#克瑞斯蒂安指出:/在当代美国小说家

当中很少有人像莫里森这位黑人女性作家那样, 在小说中自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对自然的理解不仅仅使人物了解自我至关重要, 而且对莫里森叙述的故事及其叙事方式意义重大。0(Christian, 2002:75)

5宠儿6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州的一座庄园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奴隶主循踪追至; 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 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18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 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 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这部作品记述的是美国黑人从奴隶走向自由人的心路历程。托尼#莫里森苦苦思索:在背负那么沉重的历史的情况下, 黑人们如何才能作为一个民族在美国生存下去呢? 小说让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承担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 经过种种心灵和肉体的磨难, 黑人终于从民族悲剧中崛起, 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隔离, 找到了生存和希望之路, 共同建立了和谐的精神家园。

在非洲传统中, 植物被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 人可以通过植物获得神的启示和力量, 它们是人生命力的源泉, 是心灵的依托。托尼#莫里森让她笔下的主人公从植物中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让植物引导他们从毁灭走向新生。

在5宠儿6的开头, 自由的塞丝正走在美丽的田野上, 可是她的眼前不断地闪现着巨大美丽的梧桐树的景象, 黑人奴隶小伙子的尸体被吊在美丽的梧桐树上, 她也目睹了黑奴西克索逃跑被白人抓住, 被捆在树上活活烧死。

在这里, 美丽的梧桐树成了黑人的死亡之树, 自然在这里成了死亡的象征。在奴隶制盛行的时候, 奴隶们整日劳作在田野上, 田野上茂盛的植物不可避免地成为黑人苦难的见证和象征。

在塞丝被/学校老师0的两个侄子按倒在地, 吸走了她喂养女儿的奶水后, 塞丝向前奴隶主加纳的夫人告状, 但遭到了疯狂的鞭笞, 在后背上留下了很大的疤痕。它是奴隶制给塞丝造成的身体上的创伤, 塞丝把自己背上的伤疤比作/树0, /我后背上有棵树, 家里有个鬼, 除了我怀里抱着的女儿我什么都没有了0。(莫里森, 1996:18) 在这里, /树0的意象一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白人男性疯狂虐待、摧残女性

和肆意破坏、摧残自然之间的关联; 另一方面, 像树一样的疤痕, 也使塞丝联想到自然之树的美景, 使其摆脱不堪回首的往事, 幻想一种新的生活。

美国女作家苏珊#格里芬在5女人与自然:女人心底的怒号6中指出:/我们能够战胜那些贬低自然、物质、身体和女人的思想; 但只有女人学会为自己和自然讲话才行。0(格里芬, 1978:381) 如同自然处于失语的状态, 只有当塞丝打破沉默, 参与叙述其惨淡的人生时, /树0的深层内涵与象征意义才逐渐凸显出来。

在塞丝与保罗#D 的对话中, 塞丝提到了她背上的树; 为塞丝接生的白人女孩爱弥也把塞丝背上的伤疤比作/苦樱树0, 有树干, 有枝杈, 有花, 有叶。/看哪, 这是树干) ) ) 通红通红的, 朝外翻开, 尽是汁儿。从这儿分杈, 你有好多好多的树枝, 好像还有树叶, 还有这些, 要不是花才怪呢。小小的樱桃花, 真白! 你背上有一整棵树, 正开花呢,, 0(莫里森, 1996:79)

在这里, 莫里森把塞丝的惨痛经历与自然的美结合在一起, 用自然的力量帮助她摆脱不堪回首的往事, 向往新的生活。表现了自然不仅能抚平黑人心灵的创伤, 也给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白人女孩对黑人的无私帮助, 也体现了人类超越种族界限的仁爱之心, 是对普遍人性的讴歌。

在塞丝的另一个女儿丹芙了解到母亲杀子之举后, 内心充满恐惧, 她躲进一个由五丛黄杨灌木交错而形成的圆而空的树屋里, /在生机勃勃的绿墙的遮蔽和保护下, 她感到成熟、清醒, 而拯救就如同愿望一样唾手可得0。(莫里森, 1996:35) 在树屋的蔽护和陪伴下, 丹芙获得心灵的宁静并逐渐变得成熟, 她积极寻找黑人群体来帮助自己的母亲。众人的帮助温暖了丹芙, 也使她变得坚强和自信, 她找到了一份工作来养活母亲和自己, 也体现了她具备黑人新女性勇于担当责任的毅力。在这里托尼#莫里森表达了黑人女性只有像男性一样坚强, 追求经济的独立, 才能摆脱心灵的困扰, 获得精神的独立, 在丹芙身上可以看到黑人女性的希望。

为了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歧视导致的生态伦理困境, 生态女权主义提出一种爱护伦理学:强调爱护、关护、信任、友谊、平等及可持续性等价值, 以爱护取代权利和责任, 以关联取代分离, 以协同取代冲突, 建构/一种能使男性和女性的才能得到充分发

挥, 基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完整保持之上0的/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0。(金莉, 2004) 塞丝的婆婆贝比花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才发现自己的身份, 迈开了黑人女性确立自身主体意识的第一步。她在林间空地布道时大声号召黑人们一定要爱自己的手、脚、头和内脏, 黑人们在林间大声宣泄, 林间圣地滋养了他们的心灵, 给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当塞丝深深陷入被幽灵困扰的绝境时, 团结起来的黑人在她门前大声叫喊, 就像在林间圣地激起的热量, 震撼了塞丝, 赶走了她心中的幽灵, 使她获得了心中的平静。林间圣地成为黑人情感和精神启迪的源泉。

纵览全篇, 5宠儿6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的精神实质, 讴歌了人性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认同, 对自然与黑人关系的挖掘贯穿小说始终, 从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作者追求女性, 尤其黑人女性战胜天灾人祸, 解放自己, 解放自然的强烈愿望, 为整个黑人民族找到了生存和希望之路。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B. Community and nature: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A].In Bloom, H. (ed). Toni Mor -rison [C]. Philadelphia:C helsea House Publishes, 2002.

[2]Gates, B. T. A root of ecofeminism[A].In Gaard,

G. &Patrick D. M. (eds. ). Eco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 Inter pretation , Pedagogy [C].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8.

[3]金莉. 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 2004, (5) :

57-59.

[4]苏珊#格里芬. 妇女与自然:女人心底的怒号

[M].纽约:Harper &Row, 1978.

[5]托尼#莫里森. 宠儿[M].潘岳、雷格译. 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An Ecofeminist R eading of Toni Morrison . s Beloved

MA Ying -xin

(Foreign Affairs Office, Dezhou Universi 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In Beloved , Toni Morrison, through excav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 male and nature from the pecu -liar angle of a woman writer,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desire of black women to get rid of the miserable fate of slavery and pursue 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 The paper provides a ne w way of reading the novel by adopting ec ofe minist view.

Key words :Toni Morrison; Beloved ; ecofeminist


相关内容

  •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The Interpr ...

  • [飘]中的女性意识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商务信函中模糊语的使用 ...

  •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 学教育2011.08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历史的书写 高 倩 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黑人女性的生存权力也被随之赋予新的诠释.黑人女性的历史在美国文学和历史记录中几乎是一种被删除并零记录的存在.而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的存在进行了书写,让世人看到历史书写中被忽视 ...

  •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解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基于关联理论的名动转换词语义认知研究 2 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 3 论<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技巧 4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5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 ...

  •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2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 3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 4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5 魔幻 ...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 2 3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 4 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 5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 ...

  • [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死哲学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2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 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3 影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4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 5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 ...

  •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王晓兰钟鸣. 内窖提要:本文以"叙述视角的转换"为切入点,探讨莫里森如何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或 "对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 ...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研究生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表 学 姓 号 名 外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 罗虹 2008 年 9 月至 2011 年 6 月 2010 年 5 月 21 日 <的存在主义与叙事策略映照观> 培养学院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学习年限 开题日期 论文题目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