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高一)

永寿县职教中心刘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三、激情诵读

1、听配乐朗诵《致橡树》。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永寿县职教中心刘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三、激情诵读

1、听配乐朗诵《致橡树》。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相关内容

  • 高一年级致橡树的读后感200字
  • 今天下午在言谈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诗--舒婷的<致橡树>.虽然这不是一首纯粹描述爱情的诗句,但是许多人却从中看出了爱情该有的态度.记得以前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这种努力成长为树的信念,让我一度动容.自古以来,女性的形 ...

  • 读出[雨巷]的美
  • 一.教学内容 学习诗歌单元的<雨巷>,让学生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高一年级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八首中外现当代 ...

  • 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树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他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

  • 高一语文教案上
  •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 ...

  • 路边的橡树教学实录
  • <路旁的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认识橡树,导入新课 出示书树的图片,说说树的样子. 1. 出示柳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柳树.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柳树的样子吗? 生: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师:对呀,柳树的枝条就像你的长辫子. 2.出示榕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橡树. 师 ...

  • 路旁的橡树教案
  •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 ...

  • 27.一棵橡树
  • 27.一棵橡树 教学目标: 1.自主复习本课生字词:"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 2.学习学.探.测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这棵橡树的骄傲情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8.路旁的橡树带反思
  •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 ...

  • 高一三班关于早恋问题的主题班会记录
  • 高一三班关于早恋问题的主题班会记录时间:2008年4月11日晚课地点:高一(3)班教室参加人员:高一三班全体主持人:班主任步骤与内容:一.由一些早恋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入手,导入班会课1.四川十五岁女孩,谈恋爱被奶奶发现,怕奶奶告状,残忍地将奶奶杀害.2.据济南一家医院的统计,每年到该医院妇产科做人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