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

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教学要改革,教师须先行。

既然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提高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要真正落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真诚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脱掉表演的外衣,退到幕后,给学生腾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尽情去经历、探讨、表达交流,从而达到自行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就应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念,做到五“给”五“让”。

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展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想象;

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选择;

把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去分享。

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激趣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明确合作目标是什么及怎样研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及怎样学。

⑵巧导 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⑶质疑 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⑷择时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①、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可组织合作讨论。课堂中,学生时常会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学习的时候,这时,需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出示圆,根据以往的经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但圆的面积没学过,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以前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在知识的转折点处组织合作讨论。

在从旧知向新知的转折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时可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如:四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苹果,用“2”表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用“1”表示;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用个什么数表示?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想一个符号,表示这半个苹果。学生们在想符号,说符号时,自然也就有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③、针对重、难点开展合作讨论。

在每节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材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

教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时,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较为牢固。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点拨”,即把学生说不出、道不明,理不清、评不到位,点不到要害的给指一指,点一点,导一导,拨一拨。

二、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抓好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呢?

⒈外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

⑴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实验的初始阶段,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整体水平相近,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便于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组间利于公平竞争。同时座位的排列上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秧田式,变成4~6人围坐的形式,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⑵选拔并培养小组长。

小组中的主持人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选择各小组的主持人中努力做到:①小组主持人按座位轮流当,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人人得到锻炼,在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感和支持感;②每过一段时间,在各小组内开展最佳主持人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组织能力。

⑶设置奖励机制,增强集体荣誉。

在课堂教学中,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评选合作最成功的小组、最佳主持人、最佳参与奖、最大进步奖,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鼓励小组内各成员间合作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行合作的愿望。这些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⒉内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了外在条件的变化,还要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内在因素进行培训,只有内在条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小组合作获得成功,当然这种内在条件需要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和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基本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特别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⑴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光荣为荣的集体合作意识。因为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小组成员都成功。这样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互相解释疑难问题,互相帮助练习,并互相鼓励以取得成功。

如:有的老师在对小组成员培训时,把组内的4个同学比作是一辆“团结号”的小汽车

车轮,只有4个车轮齐心协力地转动,他们组的小汽车才能跑第一!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加分,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互相提醒,认真学习,逐渐有了合作意识。当然,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再如:有的班级在合作意识培训课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但当要求分组活动时,有些同学就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只展示给几个人看,是大材小用;还有的同学不听、不看别人的,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棒的„„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小组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⑵合作技能的培训。

在合作技能培训中,我们着重从学会讨论、学会评价两方面进行。

①学会讨论。

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验初期,由于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往脑子里记,课堂上不敢讨论,不会讨论,学生围一堆走过场,纪律混乱,秩序较差,或者只一人说或部分人说,没有做到有说、有听、有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会讨论是比较困难的。想发言的同学往往不停的说,大声的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也不管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使得讨论时,全班的纪律总是乱哄哄的,降低了讨论的实效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讨论策略的培训。

A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几个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他人发言;听时不带偏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不但要听完整,还会听重点,并且要有耐心。

B学会表达:主要培养学生敢说、能说、想说的意识,并且使学生知道如何说,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说话要按顺序,有理有据;说话要有重点,要说完整的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C学会反思:在听别人交流的同时,自己要动脑思考,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思维,并根据别人的意见,及时做出调节,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②学会评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是通过考试的分数将学生逐一进行排队,从而列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已不是师对生做出的单向评价,其中也有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成绩来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的。例如:课改年级实行小组争红星的形式,一节课一张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好的奖红星,守纪律的奖红星,发言积极的奖红星,发言精彩的奖红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这种老师惯用的评价、奖励渐渐没有了新奇感,这时老师们又开动脑筋想花样:会提问的奖大拇指,一题多解的奖金钥匙,会倾听的奖小星星,会评价别人的奖

金苹果。这样学生学得兴趣浓了,也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了。

还可以通过建立了“阳光档案”,来展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长足迹。这里有“学期寄语”、“生活中的数学”、“学海拾贝”、“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家长、老师、小朋友自己、同学的话”“数学基础成绩测试”、“学期回头看”、“四周比一比”、“奖励卡”等,一个年级一个序列,月月一小评,学期一总结。使得生生间、师生间、课内外、校内外、家校间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中,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

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数学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多少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沿用着用脑记、动笔算,课后大搞题海战的做法,致使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呢?除正规课外,开设了一系列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课。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续和补充了课内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不再干巴,而是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

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教学要改革,教师须先行。

既然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提高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要真正落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真诚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脱掉表演的外衣,退到幕后,给学生腾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尽情去经历、探讨、表达交流,从而达到自行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就应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念,做到五“给”五“让”。

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展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想象;

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选择;

把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去分享。

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激趣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明确合作目标是什么及怎样研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及怎样学。

⑵巧导 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⑶质疑 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⑷择时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①、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可组织合作讨论。课堂中,学生时常会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学习的时候,这时,需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出示圆,根据以往的经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但圆的面积没学过,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以前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在知识的转折点处组织合作讨论。

在从旧知向新知的转折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时可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如:四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苹果,用“2”表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用“1”表示;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用个什么数表示?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想一个符号,表示这半个苹果。学生们在想符号,说符号时,自然也就有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③、针对重、难点开展合作讨论。

在每节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材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

教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时,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较为牢固。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点拨”,即把学生说不出、道不明,理不清、评不到位,点不到要害的给指一指,点一点,导一导,拨一拨。

二、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抓好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呢?

⒈外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

⑴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实验的初始阶段,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整体水平相近,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便于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组间利于公平竞争。同时座位的排列上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秧田式,变成4~6人围坐的形式,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⑵选拔并培养小组长。

小组中的主持人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选择各小组的主持人中努力做到:①小组主持人按座位轮流当,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人人得到锻炼,在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感和支持感;②每过一段时间,在各小组内开展最佳主持人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组织能力。

⑶设置奖励机制,增强集体荣誉。

在课堂教学中,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评选合作最成功的小组、最佳主持人、最佳参与奖、最大进步奖,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鼓励小组内各成员间合作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行合作的愿望。这些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⒉内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了外在条件的变化,还要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内在因素进行培训,只有内在条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小组合作获得成功,当然这种内在条件需要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和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基本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特别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⑴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光荣为荣的集体合作意识。因为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小组成员都成功。这样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互相解释疑难问题,互相帮助练习,并互相鼓励以取得成功。

如:有的老师在对小组成员培训时,把组内的4个同学比作是一辆“团结号”的小汽车

车轮,只有4个车轮齐心协力地转动,他们组的小汽车才能跑第一!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加分,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互相提醒,认真学习,逐渐有了合作意识。当然,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再如:有的班级在合作意识培训课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但当要求分组活动时,有些同学就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只展示给几个人看,是大材小用;还有的同学不听、不看别人的,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棒的„„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小组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⑵合作技能的培训。

在合作技能培训中,我们着重从学会讨论、学会评价两方面进行。

①学会讨论。

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验初期,由于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往脑子里记,课堂上不敢讨论,不会讨论,学生围一堆走过场,纪律混乱,秩序较差,或者只一人说或部分人说,没有做到有说、有听、有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会讨论是比较困难的。想发言的同学往往不停的说,大声的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也不管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使得讨论时,全班的纪律总是乱哄哄的,降低了讨论的实效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讨论策略的培训。

A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几个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他人发言;听时不带偏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不但要听完整,还会听重点,并且要有耐心。

B学会表达:主要培养学生敢说、能说、想说的意识,并且使学生知道如何说,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说话要按顺序,有理有据;说话要有重点,要说完整的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C学会反思:在听别人交流的同时,自己要动脑思考,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思维,并根据别人的意见,及时做出调节,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②学会评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是通过考试的分数将学生逐一进行排队,从而列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已不是师对生做出的单向评价,其中也有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成绩来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的。例如:课改年级实行小组争红星的形式,一节课一张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好的奖红星,守纪律的奖红星,发言积极的奖红星,发言精彩的奖红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这种老师惯用的评价、奖励渐渐没有了新奇感,这时老师们又开动脑筋想花样:会提问的奖大拇指,一题多解的奖金钥匙,会倾听的奖小星星,会评价别人的奖

金苹果。这样学生学得兴趣浓了,也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了。

还可以通过建立了“阳光档案”,来展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长足迹。这里有“学期寄语”、“生活中的数学”、“学海拾贝”、“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家长、老师、小朋友自己、同学的话”“数学基础成绩测试”、“学期回头看”、“四周比一比”、“奖励卡”等,一个年级一个序列,月月一小评,学期一总结。使得生生间、师生间、课内外、校内外、家校间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中,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

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数学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多少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沿用着用脑记、动笔算,课后大搞题海战的做法,致使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呢?除正规课外,开设了一系列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课。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续和补充了课内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不再干巴,而是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本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21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会更加广泛,跨国合作会更加普遍.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力军.入世将使竞争.合作深入到各个领域,要使未来的主力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因为会 ...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2008.11.28. 执笔人:汪 润(课题组负责人)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 ...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 ...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璧山县丁家中学 连德福 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 ...

  •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 ...

  • 广东省教育科学
  •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中期总结报告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探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2003年2月 ...

  • 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 小学语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方法的研究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 王玲玲 一.问题的提出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 ...

  • 课题研究计划书
  • 课题研究计划书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此 ...

  •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体育组)
  • <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学科分类:小学体育教育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课题单位:北戴河区实验小学 开题日期:2012年12 ...

  •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施方案
  •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