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路面课程设计2012

《道 路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指 导 书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

2012-6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及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2.旧路面补强设计; 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二)设计内容:

1.车辆荷载换算;

2.初拟沥青路面结构(结构、材料、层厚) 6.确定计算参数(各层材料和土基的回弹模量) 7.用容许弯沉值验算路面整体强度;

8.验算沥青混凝土层和整体性材料结构层的弯拉应力;

9.计算旧路面的计算弯沉值、确定补强层结构、计算补强层厚度; 10.初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结构、材料、层厚、平面尺寸及接缝); 11.确定各层回弹模量及当量回弹模量; 12.荷载及温度疲劳应力计算; 13.检验并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14.确定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衔接方式。 二、设计资料

Ⅱ5区平原微丘区某二级公路,原有路面宽度9米 ,厚度为 25 cm 天然砂砾垫层,20cm 石灰土基层,2.5cm 沥青表面处治层。近年来由于大吨位车辆的增加,个别路段不能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对下列路段的路面按一级路面改造,并作如下处理:

k0+500~k3+500 段,改线需在新路基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k3+500~k5+000 段,旧路面强度不足,需进行补强设计;

k5+000~k6+300 段,接近城镇为改线路段,在新路基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 三、路状调查资料 1.交通调查

在不利季节调查的双向双车道平均日交通量见表1。

表1 双向双车道平均日交通量

预计未来十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 10 年后增长率为 3% 。 2.自然条件调查

沿线土质为粉质亚粘土, 液限wL=30% ,塑限wp=18%。当地多年平均最大冻深为 1.1 米 。(气象部门调查的田野冻深)。

k0+500~k1+500 段,路槽底距地下水位 2.6 米;

k1+500~k3+500 段,路槽底距地下水位 2.1 米;

k3+500~k5+000 段,测得路槽底以下 80 cm 分层含水量为: 19.55%、19.90% 、 20.78%、21.10% 、 21.74% 、 21.10% 、 21.66% 、 21.90% ( 0~80cm , 每 10cm 为一层)

k5+000~k6+300段,路基填土高度为0.8米,调查得地下水埋深为 1.4 米。 对k3+500~k5+000 段,在冻前进行路面弯沉实测弯沉值为:28、40、 50、 31、53、40、28、46、40、29、45、40、50、25、50、39、41、30、35、37、24 、52 、31、39、49、31、33、33、20、49(单位为 1/100mm )。 3.材料调查

沿线可采集各种砂、石料;附近有矿渣、炉渣可利用;水泥、石灰、沥青等材料当地可供应。

四、设计方法、步骤 (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 计算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2 . 确定道路的交通分级,选定设计年限及车道系数 3 . 计算使用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 4 . 确定容许回弹弯沉值 LR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

a . 确定各路段干湿类型和路基与各层的回弹模量值; b . 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c . 按三层体系理论计算路面厚度,确定采用方案,并验算防冻厚度。 绘制路面结构图。 (二)原有路面补强设计:

a .确定路段干湿类型和计算弯沉值 L0 ; b .路面补强方案拟定

d . 采用双层或多层弹性层状体系计算路面补强厚度,确定采用方案; e .绘制路面补强设计图。 (三)新建混凝土路面设计

• 计算标准荷载的作用次数;

• 确定交通量分级,选定设计年限及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 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

• 初拟路面结构,包括结构层次、类型和材料组成,各层的厚度、面板平面尺寸和接缝构造;

〃确定材料参数,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基层垫层和路基得回弹模量,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和计算回弹模量;

•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a . 查应力计算图得最大荷载应力;

b . 定接缝传荷系数,疲劳应力系数,综合系数; c .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d . 计算温度应力。

〃由自然区划选最大温度梯度;按路面结构和板平面尺寸计算最大温度梯度时的翘曲温度应力,最后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检验初拟路面结构

按 0.95fcm ≤ σp+σt ≤1.03fcm 公式检验,如不满足,重拟路面结构,重新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计算厚度取整至厘米。

〃画出最后选定的路面结构图。 三、课程设计文件装订

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任务书、说明书、计算书、设计图纸装订成册。

〃 参考资料

1.《道路工程》教材;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3-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北京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北京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D40-2002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北京。

附录:新建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一、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1.当以设计弯沉值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轮的前、后轴)P1的作用次数n1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P1

NC1C2n1

Pi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K

4.35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6.4,双轮组1,四轮组0.38。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进行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进行计算,轴数系数为

C1112.m1

2. 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轮的前、

后轴)P1的作用次数n1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P1'''

NC1C2n1

Pi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18.5,双轮组1,四轮组0.09;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进行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1;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进行计算,轴数系数为

'''

K

8

C1'12m1

3.上述换算公式仅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130KN的各种车型的轴载换算。 二、累计交通荷载

Ne

365N111

t



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交通轴次(次); t—设计年限(年);

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车道系数,如表1。

表1 车 道 系 数

三、厚度计算

1.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及材料参数

根据道路等级拟定合适的路面结构层,高速公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一般采用二灰土,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如考虑施工时间和工艺等,底基层亦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具体可参照相关规范。

 根据自然条件确定路基顶面的回弹模量

半刚性材料的设计参数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温度为20℃、15℃;

 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试验温度为15℃;  沥青混合料建议参数参见规范。 2.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设计弯沉 1)弯沉计算

设计弯沉可按下式计算:

ld600Ne

0.2

AcAsAb

式中: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为1.0,沥青碎石为1.1,沥青表处为1.2;

Ab—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厚度大于15厘米时为1.0,级配碎石层小于15厘米,可取1.0,其它取1.6。 2)厚度计算

采用三层体系计算设计层厚度。假定设计弯沉与理论弯沉相等,ls= ld

l

2p

LE1

l

F1.63s

2

0.38

E0p

0.36

ls

l

在设计中,假定理论弯沉与设计弯沉相等,根据 lsld 求出理论弯沉系数αL。

ls

lE2p

acF,Ls1 E12pF

其中:δ为双圆荷载半径,本次设计取10.65cm,p为轮载,本次设计取0.7MPa.

αL=a k1 k2

查诺模图获得a和k1,计算k2值,再反查图获得设计层的厚度。 (2)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

容许层底拉应力计算:

R

SP

Ks

0.09AaNe0.22

沥青混凝土:Ks,Aa—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细、中粒式为1.0,

Ac

粗粒式1.1

0.35Ne0.11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Ks

Ac0.45Ne0.11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Ks

Ac

3.三层体系理论简介

厚度计算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简化算法三层体系理论进行厚度计算。

四层及四层以上(任意层)的弹性层状体系,在缺乏计算机条件的情况下,则可采用一些简化计算但又不过多影响精度的近似方法,把多层体系换算为等效的三层(或双层)体系,然后利用三层(或双层)体系理论解的诺谟图来分析多层体系的应力和位移。 相同加荷条件下,影响路面结构应力或位移量的因素主要是各结构层的弹性常数(模量和泊松比)及厚度。具有某一模量和厚度的结构层,可以等效地换算为具有另一种模量和厚度的结构层,使两者得到的应力或位移计算值完全相同。

目前设计方法采用轮隙中心处的路表弯沉及上层和中层底面的弯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为此,通过试算和对比分析,分别为这些指标找到相应的等效换算关系式,使多层体系可换算为三层(或双层)体系。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未知层的厚度。

根据计算编绘出三层体系上层和中层底面的主拉应力系数的诺谟图,具体方法见附图。 改建道路设计步骤 1.计算弯沉的确定

①计算所测弯沉值平均值及标准差

1n

l0li

ni1

S

②确定计算弯沉值

(l

i1

n

1

l0)

2

n1

l0(l0'ZaS')K1K2K3

K1,K2-分别为季节影响系数和湿度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选取,具体参照规范。 K3-温度修正系数。

Za-保证率系数,补强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时,取1.5,三四级公路时取1.3。

③确定容许弯沉值

ld600Ne

0.2

AcAsAb

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

Et1000

2p

m1m2 l0

m1-用标准轴载的汽车在原有路面上测得的弯沉值与用承载板在相同压强条件下所测得的

回弹变形值之比,在没有对比资料的情况下,推荐取值为1.1(轮系弯沉法)。 m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扩大系数。计算与原有路面接触的补强层层底拉应力时,按下式计算:

m2e

n1

hEn1

0.037p



0.25

Ei

h'hiE

i1n1

0.25

式中:En-1-与原路面接触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MPa

h/-各补强层等效与原路面接触层En-1 相当的等效厚度,cm。 当计算其它补强层层底拉应力及弯沉值时,m2=1.0。 3.按照新建路面的方法进行厚度设计和层底拉应力验算。

《道 路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指 导 书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

2012-6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及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2.旧路面补强设计; 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二)设计内容:

1.车辆荷载换算;

2.初拟沥青路面结构(结构、材料、层厚) 6.确定计算参数(各层材料和土基的回弹模量) 7.用容许弯沉值验算路面整体强度;

8.验算沥青混凝土层和整体性材料结构层的弯拉应力;

9.计算旧路面的计算弯沉值、确定补强层结构、计算补强层厚度; 10.初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结构、材料、层厚、平面尺寸及接缝); 11.确定各层回弹模量及当量回弹模量; 12.荷载及温度疲劳应力计算; 13.检验并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14.确定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衔接方式。 二、设计资料

Ⅱ5区平原微丘区某二级公路,原有路面宽度9米 ,厚度为 25 cm 天然砂砾垫层,20cm 石灰土基层,2.5cm 沥青表面处治层。近年来由于大吨位车辆的增加,个别路段不能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对下列路段的路面按一级路面改造,并作如下处理:

k0+500~k3+500 段,改线需在新路基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k3+500~k5+000 段,旧路面强度不足,需进行补强设计;

k5+000~k6+300 段,接近城镇为改线路段,在新路基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 三、路状调查资料 1.交通调查

在不利季节调查的双向双车道平均日交通量见表1。

表1 双向双车道平均日交通量

预计未来十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 10 年后增长率为 3% 。 2.自然条件调查

沿线土质为粉质亚粘土, 液限wL=30% ,塑限wp=18%。当地多年平均最大冻深为 1.1 米 。(气象部门调查的田野冻深)。

k0+500~k1+500 段,路槽底距地下水位 2.6 米;

k1+500~k3+500 段,路槽底距地下水位 2.1 米;

k3+500~k5+000 段,测得路槽底以下 80 cm 分层含水量为: 19.55%、19.90% 、 20.78%、21.10% 、 21.74% 、 21.10% 、 21.66% 、 21.90% ( 0~80cm , 每 10cm 为一层)

k5+000~k6+300段,路基填土高度为0.8米,调查得地下水埋深为 1.4 米。 对k3+500~k5+000 段,在冻前进行路面弯沉实测弯沉值为:28、40、 50、 31、53、40、28、46、40、29、45、40、50、25、50、39、41、30、35、37、24 、52 、31、39、49、31、33、33、20、49(单位为 1/100mm )。 3.材料调查

沿线可采集各种砂、石料;附近有矿渣、炉渣可利用;水泥、石灰、沥青等材料当地可供应。

四、设计方法、步骤 (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 计算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2 . 确定道路的交通分级,选定设计年限及车道系数 3 . 计算使用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 4 . 确定容许回弹弯沉值 LR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

a . 确定各路段干湿类型和路基与各层的回弹模量值; b . 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c . 按三层体系理论计算路面厚度,确定采用方案,并验算防冻厚度。 绘制路面结构图。 (二)原有路面补强设计:

a .确定路段干湿类型和计算弯沉值 L0 ; b .路面补强方案拟定

d . 采用双层或多层弹性层状体系计算路面补强厚度,确定采用方案; e .绘制路面补强设计图。 (三)新建混凝土路面设计

• 计算标准荷载的作用次数;

• 确定交通量分级,选定设计年限及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 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

• 初拟路面结构,包括结构层次、类型和材料组成,各层的厚度、面板平面尺寸和接缝构造;

〃确定材料参数,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基层垫层和路基得回弹模量,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和计算回弹模量;

•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a . 查应力计算图得最大荷载应力;

b . 定接缝传荷系数,疲劳应力系数,综合系数; c .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d . 计算温度应力。

〃由自然区划选最大温度梯度;按路面结构和板平面尺寸计算最大温度梯度时的翘曲温度应力,最后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检验初拟路面结构

按 0.95fcm ≤ σp+σt ≤1.03fcm 公式检验,如不满足,重拟路面结构,重新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计算厚度取整至厘米。

〃画出最后选定的路面结构图。 三、课程设计文件装订

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任务书、说明书、计算书、设计图纸装订成册。

〃 参考资料

1.《道路工程》教材;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3-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北京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北京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D40-2002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北京。

附录:新建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一、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1.当以设计弯沉值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轮的前、后轴)P1的作用次数n1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P1

NC1C2n1

Pi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K

4.35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6.4,双轮组1,四轮组0.38。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进行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进行计算,轴数系数为

C1112.m1

2. 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轮的前、

后轴)P1的作用次数n1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P1'''

NC1C2n1

Pi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18.5,双轮组1,四轮组0.09;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进行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1;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进行计算,轴数系数为

'''

K

8

C1'12m1

3.上述换算公式仅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130KN的各种车型的轴载换算。 二、累计交通荷载

Ne

365N111

t



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交通轴次(次); t—设计年限(年);

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车道系数,如表1。

表1 车 道 系 数

三、厚度计算

1.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及材料参数

根据道路等级拟定合适的路面结构层,高速公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一般采用二灰土,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如考虑施工时间和工艺等,底基层亦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具体可参照相关规范。

 根据自然条件确定路基顶面的回弹模量

半刚性材料的设计参数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温度为20℃、15℃;

 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试验温度为15℃;  沥青混合料建议参数参见规范。 2.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设计弯沉 1)弯沉计算

设计弯沉可按下式计算:

ld600Ne

0.2

AcAsAb

式中:A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为1.0,沥青碎石为1.1,沥青表处为1.2;

Ab—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厚度大于15厘米时为1.0,级配碎石层小于15厘米,可取1.0,其它取1.6。 2)厚度计算

采用三层体系计算设计层厚度。假定设计弯沉与理论弯沉相等,ls= ld

l

2p

LE1

l

F1.63s

2

0.38

E0p

0.36

ls

l

在设计中,假定理论弯沉与设计弯沉相等,根据 lsld 求出理论弯沉系数αL。

ls

lE2p

acF,Ls1 E12pF

其中:δ为双圆荷载半径,本次设计取10.65cm,p为轮载,本次设计取0.7MPa.

αL=a k1 k2

查诺模图获得a和k1,计算k2值,再反查图获得设计层的厚度。 (2)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

容许层底拉应力计算:

R

SP

Ks

0.09AaNe0.22

沥青混凝土:Ks,Aa—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细、中粒式为1.0,

Ac

粗粒式1.1

0.35Ne0.11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Ks

Ac0.45Ne0.11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Ks

Ac

3.三层体系理论简介

厚度计算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简化算法三层体系理论进行厚度计算。

四层及四层以上(任意层)的弹性层状体系,在缺乏计算机条件的情况下,则可采用一些简化计算但又不过多影响精度的近似方法,把多层体系换算为等效的三层(或双层)体系,然后利用三层(或双层)体系理论解的诺谟图来分析多层体系的应力和位移。 相同加荷条件下,影响路面结构应力或位移量的因素主要是各结构层的弹性常数(模量和泊松比)及厚度。具有某一模量和厚度的结构层,可以等效地换算为具有另一种模量和厚度的结构层,使两者得到的应力或位移计算值完全相同。

目前设计方法采用轮隙中心处的路表弯沉及上层和中层底面的弯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为此,通过试算和对比分析,分别为这些指标找到相应的等效换算关系式,使多层体系可换算为三层(或双层)体系。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未知层的厚度。

根据计算编绘出三层体系上层和中层底面的主拉应力系数的诺谟图,具体方法见附图。 改建道路设计步骤 1.计算弯沉的确定

①计算所测弯沉值平均值及标准差

1n

l0li

ni1

S

②确定计算弯沉值

(l

i1

n

1

l0)

2

n1

l0(l0'ZaS')K1K2K3

K1,K2-分别为季节影响系数和湿度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选取,具体参照规范。 K3-温度修正系数。

Za-保证率系数,补强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时,取1.5,三四级公路时取1.3。

③确定容许弯沉值

ld600Ne

0.2

AcAsAb

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

Et1000

2p

m1m2 l0

m1-用标准轴载的汽车在原有路面上测得的弯沉值与用承载板在相同压强条件下所测得的

回弹变形值之比,在没有对比资料的情况下,推荐取值为1.1(轮系弯沉法)。 m2-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扩大系数。计算与原有路面接触的补强层层底拉应力时,按下式计算:

m2e

n1

hEn1

0.037p



0.25

Ei

h'hiE

i1n1

0.25

式中:En-1-与原路面接触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MPa

h/-各补强层等效与原路面接触层En-1 相当的等效厚度,cm。 当计算其它补强层层底拉应力及弯沉值时,m2=1.0。 3.按照新建路面的方法进行厚度设计和层底拉应力验算。


相关内容

  • 道路工程路基实习报告
  • 实习目的:   通过对市政工程断头路项目杭州东路施工的实地实习,使我对城市道路的路 基处理、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 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12 年 12月 10 日至 2 ...

  • 2016年_一建[市政实务一本通](总结版)
  • 说明: 本Word 文档包含的相关内容: 1.含2016年版实务教材完整内容及增加公共科涉及实务案例的重点内容: 2.含考试重点内容,用颜色黑.红.蓝色.紫色(部分加粗)进行标记区分:涉及案例部分采用灰色底纹进行标示: 3.含2012-2014年实务真题考点出处,用绿色字体进行标注,例:(2012单 ...

  • 道路工程 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 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 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 ...

  • 路面附着系数测定仪 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路面附着系数测定仪 院 系: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2 月 25 日 一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当法向载荷分布在整个接触表面,而滑动摩擦只发生在接触面的部分区域时,作用在接地面上的切向反作用力之和称为附着力.作 ...

  • 市政工程编制说明
  • 目 录 一.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编制说明 1.任务描述 2.设计依据 3.工作进程及任务完成情况 4.收获与体会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成果文件 1.投标报价封面 2.单位工程费用汇总表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4.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5.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6.措施项目费分 ...

  • 各专业介绍
  • 目 次 学校简介 1 学校简介 2 毕业生分专业统计表 3 本科专业简介 6 4 专科专业简介 28 5 学校就业工作人员联络表 4 30 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所以"城市" 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湘中古城益阳(距长沙5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素有"鱼米 ...

  • [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方向专业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授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学分学时:学分2.5讲授28实验12 编写执笔人: 审核人签字: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公路工程路 ...

  • 安置区平面图设计说明
  • 道 路 设 计 说 明 一.概述 本项目根据<关于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要求进行初步设计. 1.设计依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总体规划>(2009-2030):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 ...

  • 西华大学路基路面课程设计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 程 名 称:交通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课 程 代 码:8234920 题 目:南京某地区新建沥青路面设计 年级/专业/班: 2011级交通工程1班 学 生 姓 名:许明 学 号: [**************] 开 始 时 间:2013年10月14日 完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