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工作经验总结

工学交替工作经验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型职业工人和部分专门人才。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办学模式: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然后才进行实习。这样的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吃苦耐劳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欠缺,胜任不了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这样的学生远远赶不上企业里的员工,许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选择了跳槽、辞职,甚至无法适应企业劳动劳动要求而辞退。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就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的用人条件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一条最简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

1.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它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结合、合作育人,即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做工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2. “工学交替”课程设臵

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该专业各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

和实践操作技能,对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专业其教学实习项目及课程进行了如下调整:

1)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知识的相关性不强,即不属于改岗位的课程模块,其实习成绩不能替换该课程成绩,其课程总学时数按照原教学计划执行,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

2)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加课程臵换的方法,其课程教学总学时因需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比原计划减少,但“工学交替”学时可臵换其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因而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可以考虑由“课程教学成绩+工学交替实习成绩+800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习报告”组成。其比例可设定为0.5:0.25:0.25。如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基础等课程。

3)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知识的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其因“工学交替”教学实习而比原计划减少的学时数可全部由工学交替的教学实习内容臵换。如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模具设计及制造等课程。

3. 企业选择

近几年,尝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学校越来越多,但从整体上讲,其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企业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能否选择好企业,并与企业精诚合作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推行并获得很好成效的重中之重。所以,实施“工学交替”前提是必须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在选择“工学交替”

合作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性原则。合作企业是为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必须适于工学交替,学校也必须根据企业的特点确定工学交替的专业和类型。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工学交替,专业不同,工学结合的类型也可能不尽相同。

2) 优选性原则。一流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一流的企业支持。选择业内优秀企业作为工学交替合作伙伴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保证。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与和谐的工作氛围。学生臵身于此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3) 积极性原则。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一直处于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体制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已不满足到人才市场去招聘员工,而开始寻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保障企业的用人需求。这种企业从关注用人到关注育人,从学校“一头热”到学校和企业“两头热”的转变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契机,职业院校应注意这一变化,不失时机地抓住企业地积极性,及时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良好地互信互动合作机制。

4) 就近性原则。工学交替不困于区域,但应考虑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就近优选企业更为可行。理论上说距离和交通不应该成为实施工学交替的障碍,但在合作之初,校企之间难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校企之间相距太远,交

通不便,势必造成沟通的不及时,延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影响合作的预期效果。

4. 应用

我校在采用“2+1”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又率先在机械专业中挑选出25名学习和表现双优的学生。在正常的顶岗实习之前,去南阳的一家数控加工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操作实习。在这两个月中,在企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对企业频繁生产的产品工艺进行分析,然后按照课堂所学的数控加工知识编制具体零件的加工程序,在企业培训师的督促下,将程序输入企业现有的加工设备中进行实际加工。通过不断的调整、纠正,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程序调制、对刀、首件加工等能力。同时学校安排相关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带队,负责教育、管理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并要求带队老师要深入车间、熟悉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

由于此次实习的企业主要进行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其材料为不锈钢,且均为出口产品。因此,零件的加工设备较为先进、产品的精度要求较高、生产任务比较紧,因此将学生分成三班并由企业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操作,防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在实习过程中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差别,特别是对产品的工艺、质量、产量等概念有了总体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关联。

5. 结论

通过对每个学生实习后的各项测评,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点优点:

1) 使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之前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相长。通过“工学交替”的学生实习,使学生了解了生产、经营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弥补了学校实习条件有限以及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工艺、质量和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 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在企业实习,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技能等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位臵,更加务实、勤奋,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目标。

4) 积累了新教育模式的经验。通过试点“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新模式。因此,“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是今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之路。

工学交替工作经验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型职业工人和部分专门人才。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办学模式: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先安排所有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然后才进行实习。这样的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吃苦耐劳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欠缺,胜任不了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这样的学生远远赶不上企业里的员工,许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选择了跳槽、辞职,甚至无法适应企业劳动劳动要求而辞退。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就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的用人条件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一条最简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

1.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它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结合、合作育人,即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做工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2. “工学交替”课程设臵

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该专业各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

和实践操作技能,对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专业其教学实习项目及课程进行了如下调整:

1)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知识的相关性不强,即不属于改岗位的课程模块,其实习成绩不能替换该课程成绩,其课程总学时数按照原教学计划执行,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

2)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加课程臵换的方法,其课程教学总学时因需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比原计划减少,但“工学交替”学时可臵换其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因而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可以考虑由“课程教学成绩+工学交替实习成绩+800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习报告”组成。其比例可设定为0.5:0.25:0.25。如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基础等课程。

3)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习岗位所应用知识的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其因“工学交替”教学实习而比原计划减少的学时数可全部由工学交替的教学实习内容臵换。如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模具设计及制造等课程。

3. 企业选择

近几年,尝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学校越来越多,但从整体上讲,其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企业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能否选择好企业,并与企业精诚合作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推行并获得很好成效的重中之重。所以,实施“工学交替”前提是必须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在选择“工学交替”

合作企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性原则。合作企业是为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管理必须适于工学交替,学校也必须根据企业的特点确定工学交替的专业和类型。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工学交替,专业不同,工学结合的类型也可能不尽相同。

2) 优选性原则。一流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一流的企业支持。选择业内优秀企业作为工学交替合作伙伴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保证。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科学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与和谐的工作氛围。学生臵身于此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3) 积极性原则。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一直处于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体制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已不满足到人才市场去招聘员工,而开始寻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保障企业的用人需求。这种企业从关注用人到关注育人,从学校“一头热”到学校和企业“两头热”的转变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契机,职业院校应注意这一变化,不失时机地抓住企业地积极性,及时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良好地互信互动合作机制。

4) 就近性原则。工学交替不困于区域,但应考虑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就近优选企业更为可行。理论上说距离和交通不应该成为实施工学交替的障碍,但在合作之初,校企之间难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校企之间相距太远,交

通不便,势必造成沟通的不及时,延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影响合作的预期效果。

4. 应用

我校在采用“2+1”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又率先在机械专业中挑选出25名学习和表现双优的学生。在正常的顶岗实习之前,去南阳的一家数控加工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操作实习。在这两个月中,在企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对企业频繁生产的产品工艺进行分析,然后按照课堂所学的数控加工知识编制具体零件的加工程序,在企业培训师的督促下,将程序输入企业现有的加工设备中进行实际加工。通过不断的调整、纠正,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程序调制、对刀、首件加工等能力。同时学校安排相关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带队,负责教育、管理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并要求带队老师要深入车间、熟悉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

由于此次实习的企业主要进行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其材料为不锈钢,且均为出口产品。因此,零件的加工设备较为先进、产品的精度要求较高、生产任务比较紧,因此将学生分成三班并由企业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学生操作,防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意外,同时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在实习过程中切实让学生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差别,特别是对产品的工艺、质量、产量等概念有了总体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关联。

5. 结论

通过对每个学生实习后的各项测评,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点优点:

1) 使学生在真正进入企业之前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相长。通过“工学交替”的学生实习,使学生了解了生产、经营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弥补了学校实习条件有限以及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工艺、质量和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3) 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在企业实习,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技能等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位臵,更加务实、勤奋,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目标。

4) 积累了新教育模式的经验。通过试点“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新模式。因此,“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是今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之路。


相关内容

  •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四川省普(职)教重点科研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二O一二年二月 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主研人员:蒯晓牛 李浩平 范学银 陈启林 刘作江 (执笔:范学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

  • 动员会发言稿
  • 工学交替动员会讲稿 尊敬的刘院长.李院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我能代表本次工学交替指导老师们在此发言.工学交替是我们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为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 ...

  • 工学交替计划
  • 玉田职教中心财会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实施计划 一.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 ...

  • 工学交替实习报告
  •   工学交替是职业学校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其实质是产学结合、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我们很荣幸地被学校派到杭州聚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习。   聚本公司为全球品牌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服务 ...

  • 会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 ...

  •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林为群 摘 要:本文简述了对"模式"的理解,办学模式的涵义.类型.特点与表现,教学模式的涵义与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分类,指出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区别,进而阐述了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

  •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 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学校不仅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提高,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是今后职校发展的大方向,工学交替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实施主体,其心态对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学交替 阶段 心理调试 2005年11月7日, ...

  •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目前,中职的旅游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并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出旅游管理人才,在我国旅游管理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并且又要兼顾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故而会在工学交替中出现很多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在分析中职 ...

  • 现代学徒制在我校"四个品牌"专业中的运用总结
  • 现代学徒制在我校"四个品牌"专业中的运用总结 (电子.机电.汽修.现代农艺)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是以这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