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平时作业

分数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大学生

-----------黑暗恐怖症

姓名:储敏怡

学号:11092047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9岁,未婚,汉族人;某高职院校的五年制四年级学生,身材中等,偏瘦,面容稍显憔悴,相貌秀丽。衣着整洁。谈吐较犹豫,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感知觉障碍。

二、求助原因

2010年底入校以来,经常害怕黑暗状态的寝室。尤其是熄灯后,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但效果不好,近 6个月来,越来越严重,常常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会在突然连续惊叫中惊醒。因影响同寝同学的休息而前来就诊。来访者自述,自已是个极端内向胆小的人,有怕自己黑暗寝室的想法。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控制,每到晚上熄灯时就紧张、害怕,但是学院实行警务化管理,22时要准时熄灯,起初还可以自我克制,但2011年初以来却越来越严重,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症状,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每到傍晚就担心自己寝室关灯后的恐怖情景。夜间入睡后多为浅睡,梦多,并且常常出现连续的惊叫,大约每周1—2次。但惊叫并不是因为噩梦引起,梦中多只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梦,并不恐怖。对寝室外的黑暗则无恐惧感。因夜间睡眠不好,又担心影响同学的休息和自己的学习,因而白天情绪低落。

个人成长史父亲为私企老板,较为富有,关系一般,现已与亲生母亲离异,与一年轻女性结婚,并育有一子,大概1岁余。母亲做服装生意,独自抚养姐弟两人。弟弟14岁,很听话,在上学。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未离婚时经常吵闹,互相指责对方有外遇,并最终因此离婚,李某在学校因此而被同学嘲笑。父亲脾气暴躁、迷信,动起怒来特可怕。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父母离婚后父亲仍然经常回来居住,依然常常在间与母亲打架,父亲仍指责母亲在外边有“野男人”。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父亲很爱李某姐弟,经常给李某姐弟经济资助和关心。如大学以后李某因常常指责父亲欺负母亲而遭到父亲的威胁,声称“以后再不管你了。”李某很害怕父亲真的“不管自己了 ”,并常为此烦恼。李某认为母亲是个作风正派的人,父亲多疑、暴躁,自己应该为母亲辩护,但又怕父亲威胁自己,真的“不管自己了”,因此陷入矛盾。初中毕业后考入警校(五年制大专),因非常胆小、内向而少与人交往,只有几个女同学非常要好。曾被一高大的男生追,感到他性格太暴躁而拒绝了。入学后和自己在军训期间班长产生了好感,因他性格较

温和而建立了恋爱关系。经过接触发现他很“花心”,曾经有多个女友,感到自己是第一次恋爱,比较“亏”。近半年来父亲常来电话,但多是威胁李某“再谈恋爱,爸爸就不管她了”。

咨询师观察结果及来访者同学反映情况:来访者外观清秀,着装整洁,说话声音低微,眼睛不敢正视咨询师,面带羞怯。其要好的同学讲李某平时极为胆小、内向,很少同他人交流,只与几个要好的朋友讲心里话。恋爱较同龄同学早。晚间常提出不要关灯的要求,因学校的作息制度不允许而罢。熄灯后不停的叫好友的名字,要他人陪她说话,以缓解紧张感。每周夜间都有 1、2次惊叫,说“有鬼”。醒后意识清醒,没有定向障碍,问其问题均可答复,而且回答正确。自幼身体健康,上月曾在医院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也未发现异常。

心理测量结果: SCL - 90自评量表

躯体化 1 . 9 强迫症状 1 . 8 人际关系敏感 2 .2 抑郁: 3 . 70

焦虑: 3 . 3 敌对: 1 . 0 恐怖: 4 . 1 偏执: 2 . 7 精神病性: 0 . 9

EPQ量表标准分

P: 40 N: 55 E: 30 L: 35。

三、评估和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并在近期通过系统体格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李某自幼便经历了父母离异,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而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她基本没有倾诉的对象。幼年父亲的迷信活动使李某的认识过程产生了巨大的误差,口头否认世界上存在“鬼”,内心却深信不疑。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他认为童年观察学习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李某童年时期同学的嘲笑使孤立的她失去了社会学习的机会,从而在“前习俗水平”经历了较其他儿童长的阶段,固化了父亲错误认识,为成年的认识 —行为紊乱埋下了隐患。同学的排斥和父亲的暴躁让她的个性更趋内向,表现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世犹豫、胆小、谨慎、思辨能力弱化,对父亲过度依赖,心理发展滞后。心理年龄大概只有十岁。

2、诊断

特定的恐怖症。

3、诊断依据

(1)害怕自己居住寝室的黑暗状态,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严重时有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植物神经症状;

(3)明知恐惧过分、不合理、没有必要,但无法控制;

(4)试图阻止寝室熄灯,有回避恐怖情景的行为;

(5)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6)症状持续7月余。

根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李某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幻觉、妄想及感知觉障碍。曾做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躯体疾病。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消极念头,无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无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可以排除重症精神病。能主动求治,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认识。

对于该案例,我认为诊断如下:

本案例李某属于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李某对黑暗恐怖,产生原因有几方面:

(1)性格原因: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

(2)生活事件:父母离异,因此遭受同学的嘲笑,加剧了李某的孤僻内向

(3)生长环境: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这可能是导致她还怕黑暗的最直接的原因。

(4)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因此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加剧对黑夜恐惧。

SCL - 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的因此分均超过2.0,说明李某内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佳,且较为偏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后找不到倾诉对象,加剧其心理问题的发展。

EPQ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为典型的内向型人格,且为粘液质人格。

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首先可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真正认识到鬼神之说不可信,纠正李某的错误认知并帮助其改变其不合理信念,让李某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童年阴影以及自身的性格处世原因;接着,使用系统脱敏法,将李某暴露在黑暗的环境下,逐渐帮助李某消除对黑暗的恐怖,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变态心理学平时作业

分数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大学生

-----------黑暗恐怖症

姓名:储敏怡

学号:11092047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9岁,未婚,汉族人;某高职院校的五年制四年级学生,身材中等,偏瘦,面容稍显憔悴,相貌秀丽。衣着整洁。谈吐较犹豫,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感知觉障碍。

二、求助原因

2010年底入校以来,经常害怕黑暗状态的寝室。尤其是熄灯后,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但效果不好,近 6个月来,越来越严重,常常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会在突然连续惊叫中惊醒。因影响同寝同学的休息而前来就诊。来访者自述,自已是个极端内向胆小的人,有怕自己黑暗寝室的想法。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控制,每到晚上熄灯时就紧张、害怕,但是学院实行警务化管理,22时要准时熄灯,起初还可以自我克制,但2011年初以来却越来越严重,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症状,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每到傍晚就担心自己寝室关灯后的恐怖情景。夜间入睡后多为浅睡,梦多,并且常常出现连续的惊叫,大约每周1—2次。但惊叫并不是因为噩梦引起,梦中多只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梦,并不恐怖。对寝室外的黑暗则无恐惧感。因夜间睡眠不好,又担心影响同学的休息和自己的学习,因而白天情绪低落。

个人成长史父亲为私企老板,较为富有,关系一般,现已与亲生母亲离异,与一年轻女性结婚,并育有一子,大概1岁余。母亲做服装生意,独自抚养姐弟两人。弟弟14岁,很听话,在上学。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未离婚时经常吵闹,互相指责对方有外遇,并最终因此离婚,李某在学校因此而被同学嘲笑。父亲脾气暴躁、迷信,动起怒来特可怕。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父母离婚后父亲仍然经常回来居住,依然常常在间与母亲打架,父亲仍指责母亲在外边有“野男人”。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父亲很爱李某姐弟,经常给李某姐弟经济资助和关心。如大学以后李某因常常指责父亲欺负母亲而遭到父亲的威胁,声称“以后再不管你了。”李某很害怕父亲真的“不管自己了 ”,并常为此烦恼。李某认为母亲是个作风正派的人,父亲多疑、暴躁,自己应该为母亲辩护,但又怕父亲威胁自己,真的“不管自己了”,因此陷入矛盾。初中毕业后考入警校(五年制大专),因非常胆小、内向而少与人交往,只有几个女同学非常要好。曾被一高大的男生追,感到他性格太暴躁而拒绝了。入学后和自己在军训期间班长产生了好感,因他性格较

温和而建立了恋爱关系。经过接触发现他很“花心”,曾经有多个女友,感到自己是第一次恋爱,比较“亏”。近半年来父亲常来电话,但多是威胁李某“再谈恋爱,爸爸就不管她了”。

咨询师观察结果及来访者同学反映情况:来访者外观清秀,着装整洁,说话声音低微,眼睛不敢正视咨询师,面带羞怯。其要好的同学讲李某平时极为胆小、内向,很少同他人交流,只与几个要好的朋友讲心里话。恋爱较同龄同学早。晚间常提出不要关灯的要求,因学校的作息制度不允许而罢。熄灯后不停的叫好友的名字,要他人陪她说话,以缓解紧张感。每周夜间都有 1、2次惊叫,说“有鬼”。醒后意识清醒,没有定向障碍,问其问题均可答复,而且回答正确。自幼身体健康,上月曾在医院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也未发现异常。

心理测量结果: SCL - 90自评量表

躯体化 1 . 9 强迫症状 1 . 8 人际关系敏感 2 .2 抑郁: 3 . 70

焦虑: 3 . 3 敌对: 1 . 0 恐怖: 4 . 1 偏执: 2 . 7 精神病性: 0 . 9

EPQ量表标准分

P: 40 N: 55 E: 30 L: 35。

三、评估和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并在近期通过系统体格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李某自幼便经历了父母离异,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而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她基本没有倾诉的对象。幼年父亲的迷信活动使李某的认识过程产生了巨大的误差,口头否认世界上存在“鬼”,内心却深信不疑。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他认为童年观察学习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李某童年时期同学的嘲笑使孤立的她失去了社会学习的机会,从而在“前习俗水平”经历了较其他儿童长的阶段,固化了父亲错误认识,为成年的认识 —行为紊乱埋下了隐患。同学的排斥和父亲的暴躁让她的个性更趋内向,表现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世犹豫、胆小、谨慎、思辨能力弱化,对父亲过度依赖,心理发展滞后。心理年龄大概只有十岁。

2、诊断

特定的恐怖症。

3、诊断依据

(1)害怕自己居住寝室的黑暗状态,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严重时有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植物神经症状;

(3)明知恐惧过分、不合理、没有必要,但无法控制;

(4)试图阻止寝室熄灯,有回避恐怖情景的行为;

(5)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6)症状持续7月余。

根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李某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幻觉、妄想及感知觉障碍。曾做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躯体疾病。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消极念头,无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无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可以排除重症精神病。能主动求治,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认识。

对于该案例,我认为诊断如下:

本案例李某属于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李某对黑暗恐怖,产生原因有几方面:

(1)性格原因: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

(2)生活事件:父母离异,因此遭受同学的嘲笑,加剧了李某的孤僻内向

(3)生长环境: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这可能是导致她还怕黑暗的最直接的原因。

(4)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因此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加剧对黑夜恐惧。

SCL - 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的因此分均超过2.0,说明李某内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佳,且较为偏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后找不到倾诉对象,加剧其心理问题的发展。

EPQ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为典型的内向型人格,且为粘液质人格。

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首先可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真正认识到鬼神之说不可信,纠正李某的错误认知并帮助其改变其不合理信念,让李某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童年阴影以及自身的性格处世原因;接着,使用系统脱敏法,将李某暴露在黑暗的环境下,逐渐帮助李某消除对黑暗的恐怖,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内容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 安徽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叶建国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自开考以来引起广大心理爱好者的关注,众多的人报考心理咨询师,众多的高校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从出题的模式看,心理咨询师考试的主要内容,或者说考试通过与否的关键内容是偏医学的内容,主要指变态心理学,心理诊断,还包括心理咨询 ...

  •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大总结(一)
  •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大总结(一) 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 50% 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 理论考试大家一般不担心,虽然知识点比较多且碎,但是还是可以找到方法去记.相对来说技能试卷的难度就大了. 技能考试分为案例不定项 ...

  • 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 从事多年的心理学教学,非常高兴地看到心理学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几天通过俩位教授前面的讲课,对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比较明晰的思路,对于教学中的经验及问题都有了自己的体会.通过认真听课、围绕讨论题讨论, 与参会教师进行交流,感到收益匪浅.现将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高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与同行 ...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至五
  •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参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非实时教学活动,时间12月22日-26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中指出,考试标准参照教学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应用的含义如下: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 ...

  •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患者林某,男性,23岁,高中毕业,待业在家.于2004年4月入院治疗.由患者自己和父亲报告病史,真实. 主诉:少语.少动.发愁以及兴奋.话多交替4个月,欢快.言行增多.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呆坐无言,家人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一个人发呆.父 ...

  • 论格式塔心理学与景观规划案例
  • 艺术心理学论文 --论格式塔心理学与景观规划案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论格式塔心理学与景观规划案例 摘要: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介绍,探讨与建筑形式,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在上海棚户区外部空间改造过程的应用.论格式塔心理学在上海棚户区外部空间改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格式 ...

  • 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经验
  • 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经验 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50%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二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和二级技能三本书.心理测验学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考易网校心理咨询师辅导班老师建议各位学员 ...

  • 心理咨询零基础书籍推荐
  • 鸭题榜|心理咨询零基础书籍推荐 动力学取向的书的可以参考下面的书目:<心理治疗的法则><动力取向精神医学>--台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基础读本><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指南>的最新版,翻译好像不同<精神动力学诊断&g ...

  • 心理学原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 心理学原理 严瑜 武汉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合作教授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 • • • •1.职业健康心理学(OccupationalHealth Psychology)2.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Organizational Behaviors)-2015 ...

  •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 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曹秋生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