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本族自称,一般认为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也有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jué)语族。古代用回鹘(hú)文,11世纪传入伊斯兰教后,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了老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历史悠久,从古代起就以“Uygur”为族称,与西方和中国内地各族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文化与艺术
维吾尔族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维尔吾族能歌善舞。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
铁环舞、普塔舞等多种。
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一般是小家庭,子女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
维吾尔族农民的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烧柴作饭和取暖。有些人家的墙壁上有用石膏雕塑的壁龛,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地方,也是装饰家庭的艺术品。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后,一般都栽培着桃、杏、苹果、桑树等,门前往往种植匍萄,形成凉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种植各种花卉。
维吾尔族农民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饭。集市上出卖的烤肉、烤馕、薄皮包子、小水饺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瓜果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维吾尔族植棉和棉织业历史悠久。过去一般都穿棉布衣。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现在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
都爱戴“尕(gǎ)巴”(四愣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本族自称,一般认为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也有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jué)语族。古代用回鹘(hú)文,11世纪传入伊斯兰教后,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了老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历史悠久,从古代起就以“Uygur”为族称,与西方和中国内地各族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文化与艺术
维吾尔族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维尔吾族能歌善舞。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
铁环舞、普塔舞等多种。
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一般是小家庭,子女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
维吾尔族农民的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烧柴作饭和取暖。有些人家的墙壁上有用石膏雕塑的壁龛,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地方,也是装饰家庭的艺术品。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后,一般都栽培着桃、杏、苹果、桑树等,门前往往种植匍萄,形成凉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种植各种花卉。
维吾尔族农民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饭。集市上出卖的烤肉、烤馕、薄皮包子、小水饺等,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瓜果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维吾尔族植棉和棉织业历史悠久。过去一般都穿棉布衣。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现在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
都爱戴“尕(gǎ)巴”(四愣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