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第一讲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

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

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三讲 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

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这与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预习程度都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你就想到哪里,教师讲什么问题,你就理解什么问题,教师“启”,你就“发”,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考理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要学会处理。

一是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学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顾不上记笔记。一课下来见别人记了很多,自己记的甚少,心里不踏实,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记笔记是为了帮助理解记忆的,记是手段,理解是目的。如果上课时既能理解又能记好笔记,当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顾其一的话,那么就干脆不记,以保证专心听讲和当堂理解。等下课后,再借别人的笔记补一补。课上虽说顾不上记,手里也要拿一支笔,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漏掉。有的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并不错,但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想把一个一个问题都思考弄通,但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无行当中“欠”了帐,欠帐多了,成绩就拉下来了,智力发展也就慢了。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与记忆。

教师讲课时,不但要理清知识发展思路,而且要想方设法讲解、启发,让同学们懂,这就是教师的引导思路。怎样理清教师的引导思路呢?一般来说,应做到如下四点:首先应认清“一条大路”,即老师每上一节课,从头至尾所走过的路。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怎样引入的,中间怎样分析引导的,最后怎么解决的,都应瞻前顾后地认识清楚。其次看怎样“过关斩将”。一条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几道弯,有几个关卡,老师带领学生怎么过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据,环环相扣,每转一个弯,每过一个关,是否顺利通达,还有没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评价老师思路。一般来说,老师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

什么地方,用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虚心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是,有时

老师的思路不一定是最佳的,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路与其比较,通过比较一定受益匪浅。 有的学生课上不大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与记忆老师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其实,这是一条“死路”。因为学习是为了达到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这两个目的,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死背结论是记不住的。就是记住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证明(怎么来的?)定理的应用(怎么用的?)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和化学课,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在上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来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的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第四讲 及时整理 理解消化

下课后,有的同学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课上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几天就忘了。这些现象,都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

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有哪几个新概念,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当时还未懂,自己是怎么查的,怎么记的,怎么想的。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老师是怎样引入新课的,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

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2. 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不管你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都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有的同学平时只重视做题目,而不重视看教科书,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近几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许多同学说:“都是书上的题目,太浅了,所以我未考好。”......

3. 整理笔记

4. 看参考书

......

1.尝试记笔记。预习当天科目,复习难记内容,反复进行练习,以加深记忆;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自己去书店挑书或主动到老师办公室找老师;

3.受同学影响,开始致力于调节状态和心情,千方百计提高做任何事(包括玩和睡觉)的效率;

4.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5.即使会浪费一些时间,也要多思考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与思路。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我教的这么多学生中,每个同学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位同学在谈到“知识网络图”这种方法的时候,就这样说:“我主张把各科知识点分类整理,做成图表。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网络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并掌握这样的图表,就能理清各种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就能拓展思维,掌握具体方法和技巧,明确所学内容。”

我教的这么多学生中,每个同学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位同学在谈到“知识网络图”这种方法的时候,就这样说:“我主张把各科知识点分类整理,做成图表。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网络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并掌握这样的图

表,就能理清各种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就能拓展思维,掌握具体方法和技巧,明确所学内容。”

可是,同班的另一位同学,方法就有所不同。这另一位同学对于整理知识网络,他的做法是,用脑而不是用手。这位同学说:“我没有这么勤快,我仗着脑子好使,从来都将知识在大脑里整理。我觉得动笔记东西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写在纸上的东西保留了‘信息’的形式,有一部分无法完全记忆,总要回到纸上来现找,费时费力,形成所谓对笔记的依赖。”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

2.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

3.重视实际应用的复习方法。通过“完成实际作业”来实现对数学的复习,教育家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重要的复习方法”,例如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可做以下四道题。

(1)方程3x2-5x+a=0的一根大于-2而小于0,另一根大于1而小于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方程2mx2-4mx+3(m-1)=0有两个实数根,确定实数m的范围。

(3)方程x2+(m-2) x+5-m=0的两根都大于 2,确定实数m的范围。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是方程2x2-mx+2=0的两根,且c边长为8,求实数m的范围。

第一讲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

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

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

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三讲 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识道路。每位同学应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懂得数理化,回家补补就行了,这些想法千万要不得,有了这些念头无意之中就会放松听课,降低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有的同学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有时听着听着,自己的思路离开了老师讲解的思路,独自思考起来。我们说,上课向老师学习是有时间性的,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要尽量强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进。如果自己在老师启发下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笔,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思路不可离开“向导”,单独行动,更不能乱发奇想,思想上“开小差”。课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马”是

学习的大敌。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如果是数理化英语等科目,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同学们要听得出来,明白每一步骤讲话的目的。

另外,在听课时,有的同学从兴趣出发,对自己想听的认真听,对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认真听,这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破坏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习效果。

4.当堂弄懂。指课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的新内容。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这与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预习程度都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你就想到哪里,教师讲什么问题,你就理解什么问题,教师“启”,你就“发”,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考理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要学会处理。

一是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学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顾不上记笔记。一课下来见别人记了很多,自己记的甚少,心里不踏实,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记笔记是为了帮助理解记忆的,记是手段,理解是目的。如果上课时既能理解又能记好笔记,当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顾其一的话,那么就干脆不记,以保证专心听讲和当堂理解。等下课后,再借别人的笔记补一补。课上虽说顾不上记,手里也要拿一支笔,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漏掉。有的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并不错,但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想把一个一个问题都思考弄通,但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无行当中“欠”了帐,欠帐多了,成绩就拉下来了,智力发展也就慢了。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么从上节课发展来的,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处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与记忆。

教师讲课时,不但要理清知识发展思路,而且要想方设法讲解、启发,让同学们懂,这就是教师的引导思路。怎样理清教师的引导思路呢?一般来说,应做到如下四点:首先应认清“一条大路”,即老师每上一节课,从头至尾所走过的路。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怎样引入的,中间怎样分析引导的,最后怎么解决的,都应瞻前顾后地认识清楚。其次看怎样“过关斩将”。一条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几道弯,有几个关卡,老师带领学生怎么过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据,环环相扣,每转一个弯,每过一个关,是否顺利通达,还有没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评价老师思路。一般来说,老师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

什么地方,用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虚心向老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是,有时

老师的思路不一定是最佳的,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路与其比较,通过比较一定受益匪浅。 有的学生课上不大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与记忆老师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其实,这是一条“死路”。因为学习是为了达到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这两个目的,跳过认识事物的艰苦思考过程,死背结论是记不住的。就是记住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抓住关键。指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证明(怎么来的?)定理的应用(怎么用的?)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科特点,不少同学往往容易忽视,不管上什么学科的课,总是“听、记、想”,不懂抓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外语课上不愿意跟着老师大声朗读,做分组实验时,自己不动手,光看别人做,自己抄个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时,不注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和思考,只是看热闹,这些都是未抓住学科特点学习的具体表现。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例如,生物课经常使用实物模型、标本和挂图进行教学,物理和化学课,则经常要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认识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在上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代数的内容体系是通过运算种类的增加和数域的扩大来展开的,几何的内容是通过由简单的图形到复杂图形的认识逐步深入的,学习时就要抓住知识发展脉络,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课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学习字、词、句、章节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第四讲 及时整理 理解消化

下课后,有的同学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课上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几天就忘了。这些现象,都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好比牛吃草反刍那样,吃的时候为了抢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夹生”或“生吞活剥”的地方,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就说明自己预习和上课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忆不出来,或关键的地方回忆出现中断,思路连不起来,就应当及时寻找原因,改进预习和上课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因为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

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有哪几个新概念,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当时还未懂,自己是怎么查的,怎么记的,怎么想的。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老师是怎样引入新课的,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

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2. 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不管你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都应该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书。丝毫马虎不得,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对前面环节中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时间,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有的同学平时只重视做题目,而不重视看教科书,事实上,这是舍本求末。近几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许多同学说:“都是书上的题目,太浅了,所以我未考好。”......

3. 整理笔记

4. 看参考书

......

1.尝试记笔记。预习当天科目,复习难记内容,反复进行练习,以加深记忆;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自己去书店挑书或主动到老师办公室找老师;

3.受同学影响,开始致力于调节状态和心情,千方百计提高做任何事(包括玩和睡觉)的效率;

4.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5.即使会浪费一些时间,也要多思考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与思路。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我教的这么多学生中,每个同学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位同学在谈到“知识网络图”这种方法的时候,就这样说:“我主张把各科知识点分类整理,做成图表。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网络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并掌握这样的图表,就能理清各种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就能拓展思维,掌握具体方法和技巧,明确所学内容。”

我教的这么多学生中,每个同学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位同学在谈到“知识网络图”这种方法的时候,就这样说:“我主张把各科知识点分类整理,做成图表。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网络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并掌握这样的图

表,就能理清各种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就能拓展思维,掌握具体方法和技巧,明确所学内容。”

可是,同班的另一位同学,方法就有所不同。这另一位同学对于整理知识网络,他的做法是,用脑而不是用手。这位同学说:“我没有这么勤快,我仗着脑子好使,从来都将知识在大脑里整理。我觉得动笔记东西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写在纸上的东西保留了‘信息’的形式,有一部分无法完全记忆,总要回到纸上来现找,费时费力,形成所谓对笔记的依赖。”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

2.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

3.重视实际应用的复习方法。通过“完成实际作业”来实现对数学的复习,教育家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重要的复习方法”,例如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可做以下四道题。

(1)方程3x2-5x+a=0的一根大于-2而小于0,另一根大于1而小于3。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方程2mx2-4mx+3(m-1)=0有两个实数根,确定实数m的范围。

(3)方程x2+(m-2) x+5-m=0的两根都大于 2,确定实数m的范围。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是方程2x2-mx+2=0的两根,且c边长为8,求实数m的范围。


相关内容

  •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优化
  • 科学课堂教学优化之研究 楼大伟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生 ...

  • 实施高中新课程目标落实科学方法教育之思考
  • 2005年,第7-8期科学教育研究101 实施高中新课程目标落实科学方法教育之思考 程国清 (南京市栖霞区教学研究室,江苏南京 210028) 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明确的目标,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等.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 ...

  • _做中学_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_秦旭芳
  • 2004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Vol.3 No.6 第3卷第6期Journal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Nov.,2004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理念 秦旭芳,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 ...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
  • 上篇: 小学科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教学方法 定位课时教学目标 开发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选择与组织活动中有结构学具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下篇: 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

  • 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
  • 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以及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同时论述了自然辩证法在通信技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通信技术 一.自然辩证法起源于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十六世纪以来西 ...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2007-11-08 10:00:52) 转载标签: 知识/探索 ▼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19世纪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应该 ...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基本要素.如果我们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合 ...

  • 论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 简述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摘要:今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持续并加速.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科学素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个人生活更加理性,并且多姿多彩.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 ...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认知论文
  •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认知 *** 摘要: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数学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该专业学生除具备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还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代码:070102)Informat ...

  • 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 ·教育论坛· 2008年11月第5卷第31期 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陈垦,龙友明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310) [摘要]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 学科是内科学,如何掌握合理的方法学习内科学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