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场职工收入因素的分析

作者:陈文新孙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年12期

  农牧团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团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职工增收。职工收入不能持续稳定增加,队伍稳不住,新型团场建设就会失去建设的主体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农场人口约占兵团人口的80%,从业人员约占兵团从业人员的69%,职工约占兵团职工的66%,农业一线的承包职工是农场职工队伍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低于兵团职工和农场职工收入的平均水平。

  一、职工收入的构成及变动趋势分析

  1.职工收入的构成。农业一线承包职工收入主要构成内容:承包土地收入、庭院收入和劳务收入(农闲时外出务工收入)等。设单位职工总收入为P,土地承包收入为P[,t],庭院收入为P[,f],劳务收入为P[,1],则单位职工总收入为P=P[,t]+P[,f]+P[,1]。

  2.职工收入结构的变动趋势。在P=P[,t]+P[,f]+P[,1]中,P[,t]占很大的比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兵团各项减负措施的到位,P[,t]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但P[,t]增长受职工经营土地规模和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的限制,当土地的经营规模达不到规模收益的面积和单位土地承包成本没有显著下降时,P[,t]的增长也是有限的,并可能呈下降趋势。P[,f]和P[,1]只处于从属地位,是P的必要补充。但是,随着兵团关于发展职工庭院经济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P[,f]的增长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增加职工收入应以增加职工的土地承包收入为主,将庭院收入作为必要的补充。

  二、影响职工收入的制约因素分析

  1.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的影响。职工的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由下面几项内容构成:土地承包费、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垄断经营中获取的剩余等。设单位土地承包面积中,总成本为C,土地承包费为Ct,生产成本为Cp,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垄断经营中获取的剩余为Rc,则C=Ct+Cp+Rc。

  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的结构变动趋势。在C=Ct+Cp+Rc中,Ct占很大的比重,一般一亩土地承包费可以达到数百元之多,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职工承包土地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市场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兵团实行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产品收购的垄断经营,导致了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不断上升,这大大抑制了兵团农场职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愿望。同时,团场实行的是土地定额承包制度,职工不能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调整土地承包面积,即减少土地承包面积,选择土地承包的均衡面积,从而制约了职工收入的增长。

  2.一线农业承包职工负担较重。因团场管理体制和职工身份的特殊性,团场一线农业承包职工的负担项目多,费用重。负担项目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上交“五保”统筹等社会福利费、办社会费、管理费和土地使用费等四大类二十多项,亩费用平均约300元,承包职工家庭负担总额平均约10000元,在农村费改税以前是农民费用负担的十倍以上。农村农民费用零负担以后,团场农业承包职工负担重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3.促进承包职工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一线承包职工是团场职工队伍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收入水平偏低且不稳定,低于兵团职工和团场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一是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着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市场环境不好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有时市场环境好却遇到自然灾害,使承包职工收入大起大落。二是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大田承包收入为主,其他庭院收入和非农收入所占比重偏低。三是种植业比重偏高,畜牧养殖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滞后。四是承包职工与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利益机制不健全,承包职工常常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做不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4.一线职工队伍素质总体偏低。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占绝大多数。二是外来移民职工和外来落户职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落后农村,文化教育程度、文明意识、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政治理想和屯垦戍边意识等各方面与老职工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三是职工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事一产的职工比例高达80%。在大农业结构中,从事种植业的职工比例约占90%。

  三、增加职工收入的对策及建议

  1.扩大农业种植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改良农作物品种品质,努力提高单产,增加职工农业种植收入。加快发展果蔬业、畜牧养殖业、庭院经济和小城镇二、三产业,促进大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拓宽职工充分就业领域,增加非农收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大收入分配向农业一线承包职工群众倾斜力度,严格按照兵团有关干部收入分配的规定,从严控制干部收入分配。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农业职工收入空间。一是合理确定大宗农业品定价机制,规范农业承包职工上交费用、产品收购、定等定级定价机制,防止压级压价。二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实行“一票到户”,规范师团两级农资公司加价行为,切实降低农工直接物化成本支出,按照兵团“1+3”文件规定要求,积极筹措适时建立农业“以丰补歉基金”制度。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靠产业优化升级促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当前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措施。因此,要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1)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必须利用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具有能动反作用的规律来解决生产与流通脱节的矛盾。把市场作为生产的第一信号,既要研究现实的市场,又要研究潜在的市场;既要研究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来引导生产,调整结构。

  (2)围绕提高品质调结构。要坚持走增加产量与提高质量并重的路子,在保证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的主攻方向。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档次。还要坚持无毒、无残毒、无公害“三无”标准,努力扩大绿色安全、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来提高商品率,扩大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

  (3)围绕区域优势调结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地区间的土壤、气候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选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化的最佳结合点。

  4.实施市场牵动战略,靠拓展流通空间促增收。农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卖个好价钱,是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环节。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

  (1)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体系。要抓紧构建上下贯通,内外呼应,预测及时,准确无误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未雨绸缪。同时,积极引导职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开辟新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2)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支撑,以要素市场为辅助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结合本地主导产品,打造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探索产销直达,连锁经营,配送中介等新流通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的促销活动。

  5.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能力,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介绍:陈文新,孙群,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作者:陈文新孙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年12期

  农牧团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团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职工增收。职工收入不能持续稳定增加,队伍稳不住,新型团场建设就会失去建设的主体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农场人口约占兵团人口的80%,从业人员约占兵团从业人员的69%,职工约占兵团职工的66%,农业一线的承包职工是农场职工队伍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低于兵团职工和农场职工收入的平均水平。

  一、职工收入的构成及变动趋势分析

  1.职工收入的构成。农业一线承包职工收入主要构成内容:承包土地收入、庭院收入和劳务收入(农闲时外出务工收入)等。设单位职工总收入为P,土地承包收入为P[,t],庭院收入为P[,f],劳务收入为P[,1],则单位职工总收入为P=P[,t]+P[,f]+P[,1]。

  2.职工收入结构的变动趋势。在P=P[,t]+P[,f]+P[,1]中,P[,t]占很大的比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兵团各项减负措施的到位,P[,t]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但P[,t]增长受职工经营土地规模和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的限制,当土地的经营规模达不到规模收益的面积和单位土地承包成本没有显著下降时,P[,t]的增长也是有限的,并可能呈下降趋势。P[,f]和P[,1]只处于从属地位,是P的必要补充。但是,随着兵团关于发展职工庭院经济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P[,f]的增长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增加职工收入应以增加职工的土地承包收入为主,将庭院收入作为必要的补充。

  二、影响职工收入的制约因素分析

  1.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的影响。职工的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由下面几项内容构成:土地承包费、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垄断经营中获取的剩余等。设单位土地承包面积中,总成本为C,土地承包费为Ct,生产成本为Cp,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垄断经营中获取的剩余为Rc,则C=Ct+Cp+Rc。

  单位土地承包成本的结构变动趋势。在C=Ct+Cp+Rc中,Ct占很大的比重,一般一亩土地承包费可以达到数百元之多,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职工承包土地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市场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兵团实行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产品收购的垄断经营,导致了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不断上升,这大大抑制了兵团农场职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愿望。同时,团场实行的是土地定额承包制度,职工不能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调整土地承包面积,即减少土地承包面积,选择土地承包的均衡面积,从而制约了职工收入的增长。

  2.一线农业承包职工负担较重。因团场管理体制和职工身份的特殊性,团场一线农业承包职工的负担项目多,费用重。负担项目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上交“五保”统筹等社会福利费、办社会费、管理费和土地使用费等四大类二十多项,亩费用平均约300元,承包职工家庭负担总额平均约10000元,在农村费改税以前是农民费用负担的十倍以上。农村农民费用零负担以后,团场农业承包职工负担重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3.促进承包职工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一线承包职工是团场职工队伍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收入水平偏低且不稳定,低于兵团职工和团场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一是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着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市场环境不好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有时市场环境好却遇到自然灾害,使承包职工收入大起大落。二是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大田承包收入为主,其他庭院收入和非农收入所占比重偏低。三是种植业比重偏高,畜牧养殖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滞后。四是承包职工与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利益机制不健全,承包职工常常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做不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4.一线职工队伍素质总体偏低。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占绝大多数。二是外来移民职工和外来落户职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落后农村,文化教育程度、文明意识、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政治理想和屯垦戍边意识等各方面与老职工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三是职工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事一产的职工比例高达80%。在大农业结构中,从事种植业的职工比例约占90%。

  三、增加职工收入的对策及建议

  1.扩大农业种植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改良农作物品种品质,努力提高单产,增加职工农业种植收入。加快发展果蔬业、畜牧养殖业、庭院经济和小城镇二、三产业,促进大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拓宽职工充分就业领域,增加非农收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大收入分配向农业一线承包职工群众倾斜力度,严格按照兵团有关干部收入分配的规定,从严控制干部收入分配。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农业职工收入空间。一是合理确定大宗农业品定价机制,规范农业承包职工上交费用、产品收购、定等定级定价机制,防止压级压价。二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实行“一票到户”,规范师团两级农资公司加价行为,切实降低农工直接物化成本支出,按照兵团“1+3”文件规定要求,积极筹措适时建立农业“以丰补歉基金”制度。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靠产业优化升级促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当前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措施。因此,要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1)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必须利用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具有能动反作用的规律来解决生产与流通脱节的矛盾。把市场作为生产的第一信号,既要研究现实的市场,又要研究潜在的市场;既要研究国内市场又要研究国际市场,变先抓生产为先抓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来引导生产,调整结构。

  (2)围绕提高品质调结构。要坚持走增加产量与提高质量并重的路子,在保证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的主攻方向。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档次。还要坚持无毒、无残毒、无公害“三无”标准,努力扩大绿色安全、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来提高商品率,扩大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

  (3)围绕区域优势调结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地的地理、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地区间的土壤、气候以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选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化的最佳结合点。

  4.实施市场牵动战略,靠拓展流通空间促增收。农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卖个好价钱,是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环节。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增加收入的战略措施来抓。

  (1)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体系。要抓紧构建上下贯通,内外呼应,预测及时,准确无误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未雨绸缪。同时,积极引导职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开辟新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2)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为支撑,以要素市场为辅助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结合本地主导产品,打造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探索产销直达,连锁经营,配送中介等新流通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的促销活动。

  5.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能力,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介绍:陈文新,孙群,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相关内容

  • 共享农场市场分析
  •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 3.1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营销环境指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分析宏观营销环境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认识环境,通过企业营销努力来适应社会环境及变化,达到企业营销目标.企业只有通过了解宏观环境,把握方向,顺应发展潮流才能屹立不倒.本项目利用环境PEST 分析法对共享 ...

  • 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 内容提要: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要分化,其中农村经营体制 ...

  • 记农场开垦庙社区党总支事迹材料
  • 五家渠4月18日电(郑先华 李星燕)二0一一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开垦庙社区党总支组织.带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增加职工收入为目的,围绕大局抓重点.集中精力攻难点.开拓创新出亮点,高质量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2011年末职均收入达到1500 ...

  • 周立:流动性悖论与资本雇佣劳动
  • 摘要:中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农村部门的流动性不足同时并存,构成了流动性悖论.表面看,流动性悖论来源于结构失衡.但究其本质,是资本雇佣劳动,带来了资本留利的不断堆积以及劳动消费不足的逐渐扩大,导致了利润侵蚀工资,以及一系列结构矛盾,引发了流动性悖论.在资本雇佣劳动框架下 ...

  • 推动农垦经济跃上新台阶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不完全统计,农垦现已建成一个拥有1300余万人口.1890多个国有农场.550万公顷耕地.37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300多亿元资产和一大批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设施的经济社会系统. 记者就农垦事业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 ...

  • 农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重庆"都市开心农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姓 名 2012605008 2012605009 2012605011 专 业 会计学 年 级 2012级 课程名称 财务管理研究 任课教师 陈 开课时间 2012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 商业统计名词解释
  • 商业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 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 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 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社 ...

  • 甘肃农垦系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 FAZHAN・sHlDlAN 视点 甘肃农垦系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口蔡润喜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教为手段.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农科教结合,把农业的产加销.贸工农诸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加快农业产业 ...

  • 我国农垦百强农场生产要素投入效率比较研究
  • 2010年5月May.2010热带农业科学 CHINESEJOURNALOFTROPICALAGRICULTURE 第30卷第5期 Vol.30,No.5 我国农垦百强农场生产要素投入效率比较研究① 刘万顺1)② 陈光义2) 胡卫东1)③ 524022:510612) (1广东省湛江农垦局2广东省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