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月考提纲

初一历史1----14课知识点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知识点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元谋。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遗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使上的里程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

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和黄帝部落在阪泉激战,形成炎黄部落。

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缫丝。 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

夏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夏禹建立夏王朝,都城是阳城。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继位。夏启制定历法,史称“夏历”。 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王朝,都城亳。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

周朝: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纣王,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文字。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形声是最为进步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三大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政治上:1. 确立县制;2. 废除世袭;3. 改革户籍;4. 严明法度。 经济上:1. 废除井田制;2. 鼓励耕织;3.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市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评价:1、孔子是大思想家;2、是大教育家;3、儒家学派创始人。 贡献:思想上: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2、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教育上: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史学上: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实行“礼治”。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的作用: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定都咸阳。 秦朝建立的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是:嬴政,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朝的文字:小篆。秦朝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秦朝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1、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统一货币;3、统一度在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4、统一车轨;5、开凿灵渠;6、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意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起义军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的时间:公元前207年。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战争。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秦暴政的表现)?

1、 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4、秦二世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汉高祖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内容:1、“兵皆罢归家”;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3、轻徭薄赋。 意义: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

1、 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勤俭治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建议者主父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太学的教材是《诗》《书》《礼》《易》《春秋》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什么作用?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黄巾起义:时间:184年;领导人:张角;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光武帝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1、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2、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38年出发地:长安 作用: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时间:公元前119年 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60年,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班超出使西域时间:东汉明帝时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影响: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死后儿子班勇继承父业,继续出使西域

我们要学习张骞的哪种精神品质?

初一历史1----14课知识点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知识点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元谋。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遗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使上的里程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

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和黄帝部落在阪泉激战,形成炎黄部落。

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缫丝。 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

夏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夏禹建立夏王朝,都城是阳城。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继位。夏启制定历法,史称“夏历”。 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王朝,都城亳。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

周朝: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纣王,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文字。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形声是最为进步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征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三大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政治上:1. 确立县制;2. 废除世袭;3. 改革户籍;4. 严明法度。 经济上:1. 废除井田制;2. 鼓励耕织;3.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市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点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评价:1、孔子是大思想家;2、是大教育家;3、儒家学派创始人。 贡献:思想上: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2、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教育上: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史学上: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实行“礼治”。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的作用: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定都咸阳。 秦朝建立的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是:嬴政,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朝的文字:小篆。秦朝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秦朝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1、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统一货币;3、统一度在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4、统一车轨;5、开凿灵渠;6、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意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起义军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的时间:公元前207年。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的战争。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秦暴政的表现)?

1、 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4、秦二世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汉高祖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内容:1、“兵皆罢归家”;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3、轻徭薄赋。 意义: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

1、 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勤俭治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建议者主父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太学的教材是《诗》《书》《礼》《易》《春秋》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实施“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什么作用?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黄巾起义:时间:184年;领导人:张角;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光武帝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1、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2、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38年出发地:长安 作用: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时间:公元前119年 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元前60年,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班超出使西域时间:东汉明帝时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影响: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死后儿子班勇继承父业,继续出使西域

我们要学习张骞的哪种精神品质?


相关内容

  • 初一历史下册9-14复习提纲201506
  • 初一历史下册第9-14课复习提纲 1. 政权更替与政权内容 → → →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⑴.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⑵.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⑶.南方自然条件好:⑷.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3.知识点:陈桥驿.澶州.澶渊之盟.郾城.占城稻.浙江哥窑.景德镇.临安.市 ...

  •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 ...

  •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养老的风气.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和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 第7位,这比国外早了近 1000 年. 2.北朝的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 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 种植,不 ...

  •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课导学案
  •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是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是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是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用提问,讨论,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

  • 初一年级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以课改精神为工作指导,抓好备课组工作,积极贯彻教导处工作计划,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年整体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对学生 ...

  • 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全)
  • 1. 隋朝581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618年灭亡.统一全国的原因:顺应北 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隋朝比陈朝强大.意义: 结束了南北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消除了南北交流的障碍,为唐朝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 2. 开皇之治:隋文帝开皇时期采取了轻徭薄赋.整顿史治的政策,社会出现 ...

  • 历史教学工作小结
  •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 ...

  • 初一(上册)历史提纲(简稿)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 ...

  • "有效学习"培训心得
  •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学习内容"远程培训心得 银屏镇中心学校 张卫星 自去年10月份开始,我认真参加了2013-2014学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培训期间,认真学习几位专家关于"有效学习"专题的讲座.期间,我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