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教案

篇一:《战争与和平》教案

高一美术鉴赏:《战争与和平》教案

青阳中学 王立明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体现教学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教学用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欣赏自制视频《长城》,提问:长城作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揭示课题: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兵马俑》——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1974年3月,陕西临潼晏塞乡的9位农民在骊山秦始皇陵东侧约一公里半的地方打井,挖出了一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幻灯)。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定这是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由此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的序幕(幻灯)。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共7000多件兵马俑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这数量惊人,形体硕大,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群,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为天下奇观。后来在兵马俑出土的地方建了兵马俑博物馆(幻灯),这是兵马俑1号坑的内景。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后感慨的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兵马俑按军阵排列,展示秦始皇军队的面貌。(幻灯)1号坑以步兵为主,构成长方形军阵,其后为步兵护卫的38路四马战车纵队,队伍整齐,浩浩荡荡,具有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2号坑,由战车、步兵、骑兵组成混合编队。(幻灯)3号坑是统帅1、2号坑军队的指挥队。

三个坑的兵马俑,有机组合成庞大的军阵,展示了“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和严整的军威。折射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气魄和意志。

(幻灯)兵马俑的兵俑身高1.8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形象是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的再现了每个细节,如发式、衣服、盔甲甲片有规律的重叠相压,都予以一丝不苟的刻画和质感的表现,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思考与交流: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2、战国铜壶

思考与交流:铜壶上都有哪些场景?为什么将众多的场景集中起来表现?

战国时期贵族王公全部生活的真实反映。

3、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画的《布雷达的投降》:

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画面故事]

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

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

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思考与交流:你知道画面上表现出的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让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委拉斯贵支又是怎么做的?

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二)、反思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呢?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

思考与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1、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内战的预言》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2、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3、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

作品完全纪实性的再现了日军投降的那一个瞬间,表现了抗日战争一个悲壮的胜利。

三、呼唤和平

1. 欣赏北宋李公麟作的免胄图

思考与交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此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此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图卷左侧是郭子仪所率部将兵骑,仪容镇定,伫立于侧。右侧是入侵关中的回纥兵骑,阵营庞大而惶惶无措。回纥大酋着戎装,携副将滚鞍落马,正单膝跪地作钦服之状,拜见免胄着燕服的郭子仪。郭神情雍穆诚恳,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出从容大度的一代名将风范。李公麟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的场景。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2.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说说画面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

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画面故事简介]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和平的愿望

欣赏齐白石的《和平鸽》、《我的愿望》等作品,多角度角度反思战争,呼唤和平。 小结: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四、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的学习和自身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5个人一组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交流和综合活动来完成,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从不同层面来看待问题的习惯。

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关于战争的著名电影或文学名著,以及它们对于战争的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经验转化到学习上来,更好地认知新事物。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映一些表现战争的影象资料片断,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课程中可以先集体教学,再分组讨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问题展开,激发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答案。可以采用系统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战争的各个阶段,进而要求学生总结、分析,然后推测,最后大胆假设。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欣赏作品。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穿凿完成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实际动手创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篇二:战争与和平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篇三:《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教科版 九年级 第六单元 第十七课)

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初级中学莫 烦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培养学生拒绝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使学生认识自己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3、知识目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不懈努力,知道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责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从战争摧残人类的生命、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2、教学难点:热爱和平。

(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并能够认识到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

四、教学流程:

》(5分钟)

(二)、课中教学

环节一:学生自学(5分钟)

阅读教材p128-134,思考:

⑴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⑵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⑶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⑷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⑸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环节二:自学检测(10分钟)

环节三:交流共享(20分钟)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讲述战争的故事,展示有关图片及材料,归纳点评)

(1)、战争对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①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数据资料: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3百万人,其中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 ②战胜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数据资料: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核战争,只要动用现在世界拥有的1%的和储量,就足以严重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核爆炸产生的烟尘将弥漫全球,使地球数月不见天日,全球气温降至零下25°c,动植物成批死亡,人类面临全面生存危机。这还仅仅

是1%,如果是全部,那就足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

③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④少年儿童是战争的受害者。

(教材连接:少年儿童,本该也跟同学们一样,在温馨的家中享受父母的呵护,在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但是战争使他们失去了这一切,不仅如此,还使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心灵饱受的摧残。更有甚者,还有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被欺骗、被强迫或被绑架从军,直接参加到战争中来,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更残酷的摧残。)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讲述,我们懂得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拒绝战争。对!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拒绝战争!)

(2)、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拒绝战争!停止战争!)

(3)、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①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②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4)、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结合教材p134:进行思考理解。(主要是了解联合国的相关信息即可)

(5)、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①总体上趋向缓和,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②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

五、小结:(5分钟)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要拒绝战争!热爱和平!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从我做起,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六、课后安排

完成教材p135:活动

附1:板书设计: (1)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

害。

(2)战争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

生态平衡,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甚至人

类的生存。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

经济发展。

4)少年儿童是战争的受害者。

战争与和平

(1)总体上趋向缓和,维持了和平的局

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2、目前的世界局势及威胁

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2)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核武

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

七、教学反思:

《战争与和平》是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十七课,本课题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懂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自觉去拒绝战争,学会珍惜、热爱和平。

视频《战争,请你离孩子远点》,画面比较血腥残酷,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战争带给我们的伤痛,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也从侧面让学生进入了战争的主题。

突出战争的邪恶,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而呼唤和平则是本课的难点,在最后作业的布置也主要是考虑能让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再思考,并且增加了学生的情感发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活动设计,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特征的突出体现,此种活动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学生的探究中融合进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并通过亲身的探究体验获得认训和情感体验。本节课通过教学手段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见闻有限,所以这次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相信通过此次上课,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附2: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自学检测题

1、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而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共发生的170多起军事冲突,同样造成了2100万人死亡。这说明()

a、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摧残和伤害b、战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战争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d、战争只对少年儿童有害

2、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导致原油泄漏,海湾水域漂浮大量原油,油膜大面积封住海面,大约3.5万只海鸟窒息死亡,40多种鸟类甲壳类、哺乳类动物灭绝。这主要说明( ) a、战争摧残人类的生命 b、战争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

c、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 d、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的前50年里,人类用于战争的费用高达47亿美元。这一惊人的数字,可以供全球人口50年的生活消费,或让5亿多个家庭各自享有一座豪华的宅院。这说明( ) a、战争造成环境污染 b、战争消耗能源

c、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d、战争与和平同在

4、少年儿童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战争给少年儿童带来无尽的灾难,主要表现在( ) ①战争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求发展的机会 ②战争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③战争摧残了他们的心灵 ④战争让他们缺乏斗志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战争的硝烟,面对罪恶的子弹,面对战火中人民的期待,我们青少年应()

①积极宣传战争的危害性②强烈呼吁:不要战争!停止战争 ③积极参与战争,从战争中寻找乐趣 ④参加和平志愿者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8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全美各地的反战人士在华盛顿举行反战示威游行,呼吁和平,反对战争,要求美国政府立即结束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所有的战争。这一行动说明( )

a、战争是不可避免的b、世界已走向多极化

c、和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d、战争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7、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总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消停过,威胁与破坏和平的因素有()

①核武器的扩散②恐怖主义的存在 ③霸权主义的存在 ④中国的日益强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多年来,在协助解决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世贸组织b、世界银行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9、自学归纳:

⑴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⑵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应是什么? ⑶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⑷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⑸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篇四:战争与和平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 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 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 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 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 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课时:5课时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 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 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两国是宿敌。

(2) 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 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 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3、形成经过: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

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

(二)三国协约:

1、 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 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

3、 形成过程:

(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 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 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思考问题:

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3)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 围内进行

(4)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 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德国的军国主义浪潮

出现的原因: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传统;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殖民地分配现状最为不满。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德国、俄国、及英国、法国等

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复习提问:

1、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两大军事集团?集中体现了 哪些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矛盾的实质。

3、 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表现有哪些?

4、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5、 为什么人类历史到了20世纪会发生世界大战?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云密布的欧洲,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及如何进行的?

讲授新课:

一、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讲课思路:先让学生简述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然后再来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地图。形成时空观。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

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出现了众多的民族独立国家。

欧洲列强利用这一复杂局势,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尤为激烈。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是欧洲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矛盾冲突非常尖锐

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展的障碍,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

2、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一)、一战的爆发

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

德、奥匈、奥斯曼、保

英、法、俄、塞、比、意、日等

想一想: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战争的进程

1、战争的三条战线:

3、在大战的第一、二阶段,战争的中心是如何变化的?

西------东---------东

4、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中立政策”目的:远离战火,避免战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

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 俄国爆发革命,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目的: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结束

1、 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

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2、 促使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n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中国等国家的参战也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n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n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n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三、大战的结果和大战性质:

1、结果:?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3、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3课大战的后果

复习提问:

1、 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影响?

2、 一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3、 一战在欧洲战场的三个阶段、各有何战事?

4、 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5、 你认为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巨大的灾难:

2、西欧的相对衰落

3、美国和日本崛起

4、革命与独立浪潮高涨

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重大影响?

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民族主义是在什么时期兴起的?一般认为,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或者进步、或者反动的作用?

3、 阅读教材材料,回答18页知识窗的问题

4、 如何来认识极端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面貌?

课后记:

《课程标准》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建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凡尔赛体系隐含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凡尔赛矛盾,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教学方法:学案问题导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谈谈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2、 一战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⑵打垮了俄、德、奥匈、奥斯曼等帝国

英、法、意遭到削弱

美、日力量增强

篇五:战争与和平教案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静态美术作品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战争于和平》

(二)从美术的角度来看战争给人类带来什么?

1.长城(绘画、摄影作品)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遗留给人们什么?

→不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而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的象征。

2.秦兵马俑 秦始皇为什么要组建这么一只庞大的地下军队?它为什么出现在陵墓中?有什么特点的含义吗?(秦始皇的 陪葬,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他,听从他的调遣) 思考与交流:秦俑的艺术特点?

(三)深入了解战争所带来灾难与伤害

1.欣赏有关战争图片短片,让学生感受战争。

2.艺术家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毕加索《格尔尼卡》

画里面都画了些什么形象?

有什么含义?

艺术手法: 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

(四)讨论 反思战争

《布雷达的投降》与《免胄图》以投降为主题

《原子弹灾害图》与《南京大屠杀》

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中日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

(五)小结

战争的本质,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是胜还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六)课后延伸

·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篇一:《战争与和平》教案

高一美术鉴赏:《战争与和平》教案

青阳中学 王立明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体现教学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教学用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欣赏自制视频《长城》,提问:长城作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揭示课题: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兵马俑》——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1974年3月,陕西临潼晏塞乡的9位农民在骊山秦始皇陵东侧约一公里半的地方打井,挖出了一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幻灯)。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定这是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由此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的序幕(幻灯)。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共7000多件兵马俑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这数量惊人,形体硕大,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群,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为天下奇观。后来在兵马俑出土的地方建了兵马俑博物馆(幻灯),这是兵马俑1号坑的内景。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后感慨的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兵马俑按军阵排列,展示秦始皇军队的面貌。(幻灯)1号坑以步兵为主,构成长方形军阵,其后为步兵护卫的38路四马战车纵队,队伍整齐,浩浩荡荡,具有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2号坑,由战车、步兵、骑兵组成混合编队。(幻灯)3号坑是统帅1、2号坑军队的指挥队。

三个坑的兵马俑,有机组合成庞大的军阵,展示了“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和严整的军威。折射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气魄和意志。

(幻灯)兵马俑的兵俑身高1.8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形象是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的再现了每个细节,如发式、衣服、盔甲甲片有规律的重叠相压,都予以一丝不苟的刻画和质感的表现,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思考与交流: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2、战国铜壶

思考与交流:铜壶上都有哪些场景?为什么将众多的场景集中起来表现?

战国时期贵族王公全部生活的真实反映。

3、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画的《布雷达的投降》:

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画面故事]

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

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

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思考与交流:你知道画面上表现出的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让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委拉斯贵支又是怎么做的?

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二)、反思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呢?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

思考与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1、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内战的预言》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2、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3、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

作品完全纪实性的再现了日军投降的那一个瞬间,表现了抗日战争一个悲壮的胜利。

三、呼唤和平

1. 欣赏北宋李公麟作的免胄图

思考与交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此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此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图卷左侧是郭子仪所率部将兵骑,仪容镇定,伫立于侧。右侧是入侵关中的回纥兵骑,阵营庞大而惶惶无措。回纥大酋着戎装,携副将滚鞍落马,正单膝跪地作钦服之状,拜见免胄着燕服的郭子仪。郭神情雍穆诚恳,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出从容大度的一代名将风范。李公麟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的场景。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2.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说说画面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

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画面故事简介]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和平的愿望

欣赏齐白石的《和平鸽》、《我的愿望》等作品,多角度角度反思战争,呼唤和平。 小结: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四、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的学习和自身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5个人一组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交流和综合活动来完成,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从不同层面来看待问题的习惯。

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关于战争的著名电影或文学名著,以及它们对于战争的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经验转化到学习上来,更好地认知新事物。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映一些表现战争的影象资料片断,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课程中可以先集体教学,再分组讨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问题展开,激发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答案。可以采用系统分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战争的各个阶段,进而要求学生总结、分析,然后推测,最后大胆假设。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欣赏作品。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穿凿完成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实际动手创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篇二:战争与和平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篇三:《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教科版 九年级 第六单元 第十七课)

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初级中学莫 烦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培养学生拒绝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使学生认识自己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3、知识目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不懈努力,知道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责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从战争摧残人类的生命、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2、教学难点:热爱和平。

(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并能够认识到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主探究。

四、教学流程:

》(5分钟)

(二)、课中教学

环节一:学生自学(5分钟)

阅读教材p128-134,思考:

⑴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⑵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⑶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⑷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⑸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环节二:自学检测(10分钟)

环节三:交流共享(20分钟)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讲述战争的故事,展示有关图片及材料,归纳点评)

(1)、战争对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①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数据资料: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3百万人,其中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 ②战胜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数据资料: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核战争,只要动用现在世界拥有的1%的和储量,就足以严重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核爆炸产生的烟尘将弥漫全球,使地球数月不见天日,全球气温降至零下25°c,动植物成批死亡,人类面临全面生存危机。这还仅仅

是1%,如果是全部,那就足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

③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④少年儿童是战争的受害者。

(教材连接:少年儿童,本该也跟同学们一样,在温馨的家中享受父母的呵护,在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但是战争使他们失去了这一切,不仅如此,还使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心灵饱受的摧残。更有甚者,还有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被欺骗、被强迫或被绑架从军,直接参加到战争中来,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更残酷的摧残。)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讲述,我们懂得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拒绝战争。对!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拒绝战争!)

(2)、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拒绝战争!停止战争!)

(3)、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①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②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4)、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结合教材p134:进行思考理解。(主要是了解联合国的相关信息即可)

(5)、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①总体上趋向缓和,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②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

五、小结:(5分钟)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要拒绝战争!热爱和平!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从我做起,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六、课后安排

完成教材p135:活动

附1:板书设计: (1)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

害。

(2)战争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

生态平衡,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甚至人

类的生存。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

经济发展。

4)少年儿童是战争的受害者。

战争与和平

(1)总体上趋向缓和,维持了和平的局

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2、目前的世界局势及威胁

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2)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核武

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

七、教学反思:

《战争与和平》是教科版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十七课,本课题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懂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自觉去拒绝战争,学会珍惜、热爱和平。

视频《战争,请你离孩子远点》,画面比较血腥残酷,但是这也充分体现了战争带给我们的伤痛,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也从侧面让学生进入了战争的主题。

突出战争的邪恶,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而呼唤和平则是本课的难点,在最后作业的布置也主要是考虑能让学生对这一主题进行再思考,并且增加了学生的情感发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活动设计,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特征的突出体现,此种活动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学生的探究中融合进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并通过亲身的探究体验获得认训和情感体验。本节课通过教学手段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见闻有限,所以这次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不是十分的理想,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相信通过此次上课,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附2: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自学检测题

1、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而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共发生的170多起军事冲突,同样造成了2100万人死亡。这说明()

a、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摧残和伤害b、战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战争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d、战争只对少年儿童有害

2、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导致原油泄漏,海湾水域漂浮大量原油,油膜大面积封住海面,大约3.5万只海鸟窒息死亡,40多种鸟类甲壳类、哺乳类动物灭绝。这主要说明( ) a、战争摧残人类的生命 b、战争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

c、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 d、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的前50年里,人类用于战争的费用高达47亿美元。这一惊人的数字,可以供全球人口50年的生活消费,或让5亿多个家庭各自享有一座豪华的宅院。这说明( ) a、战争造成环境污染 b、战争消耗能源

c、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d、战争与和平同在

4、少年儿童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战争给少年儿童带来无尽的灾难,主要表现在( ) ①战争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求发展的机会 ②战争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③战争摧残了他们的心灵 ④战争让他们缺乏斗志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战争的硝烟,面对罪恶的子弹,面对战火中人民的期待,我们青少年应()

①积极宣传战争的危害性②强烈呼吁:不要战争!停止战争 ③积极参与战争,从战争中寻找乐趣 ④参加和平志愿者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8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全美各地的反战人士在华盛顿举行反战示威游行,呼吁和平,反对战争,要求美国政府立即结束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所有的战争。这一行动说明( )

a、战争是不可避免的b、世界已走向多极化

c、和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d、战争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7、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总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战争一直没有消停过,威胁与破坏和平的因素有()

①核武器的扩散②恐怖主义的存在 ③霸权主义的存在 ④中国的日益强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多年来,在协助解决国际危机和解决长期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世贸组织b、世界银行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9、自学归纳:

⑴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伤害?

⑵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应是什么? ⑶为什么要热爱和平?

⑷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有哪些?

⑸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如何?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篇四:战争与和平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 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 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 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 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 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课时:5课时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 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 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两国是宿敌。

(2) 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 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 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3、形成经过: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

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

(二)三国协约:

1、 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 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

3、 形成过程:

(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 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 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思考问题:

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3)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 围内进行

(4)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 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德国的军国主义浪潮

出现的原因: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传统;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殖民地分配现状最为不满。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德国、俄国、及英国、法国等

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复习提问:

1、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两大军事集团?集中体现了 哪些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矛盾的实质。

3、 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表现有哪些?

4、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5、 为什么人类历史到了20世纪会发生世界大战?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云密布的欧洲,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及如何进行的?

讲授新课:

一、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讲课思路:先让学生简述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然后再来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地图。形成时空观。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

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出现了众多的民族独立国家。

欧洲列强利用这一复杂局势,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尤为激烈。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是欧洲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矛盾冲突非常尖锐

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展的障碍,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

2、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一)、一战的爆发

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

德、奥匈、奥斯曼、保

英、法、俄、塞、比、意、日等

想一想: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战争的进程

1、战争的三条战线:

3、在大战的第一、二阶段,战争的中心是如何变化的?

西------东---------东

4、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中立政策”目的:远离战火,避免战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

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 俄国爆发革命,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目的: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结束

1、 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

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2、 促使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n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中国等国家的参战也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n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n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n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三、大战的结果和大战性质:

1、结果:?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3、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3课大战的后果

复习提问:

1、 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影响?

2、 一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3、 一战在欧洲战场的三个阶段、各有何战事?

4、 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5、 你认为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巨大的灾难:

2、西欧的相对衰落

3、美国和日本崛起

4、革命与独立浪潮高涨

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重大影响?

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民族主义是在什么时期兴起的?一般认为,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或者进步、或者反动的作用?

3、 阅读教材材料,回答18页知识窗的问题

4、 如何来认识极端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面貌?

课后记:

《课程标准》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建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凡尔赛体系隐含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凡尔赛矛盾,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教学方法:学案问题导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谈谈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2、 一战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⑵打垮了俄、德、奥匈、奥斯曼等帝国

英、法、意遭到削弱

美、日力量增强

篇五:战争与和平教案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静态美术作品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战争于和平》

(二)从美术的角度来看战争给人类带来什么?

1.长城(绘画、摄影作品)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遗留给人们什么?

→不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而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的象征。

2.秦兵马俑 秦始皇为什么要组建这么一只庞大的地下军队?它为什么出现在陵墓中?有什么特点的含义吗?(秦始皇的 陪葬,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他,听从他的调遣) 思考与交流:秦俑的艺术特点?

(三)深入了解战争所带来灾难与伤害

1.欣赏有关战争图片短片,让学生感受战争。

2.艺术家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毕加索《格尔尼卡》

画里面都画了些什么形象?

有什么含义?

艺术手法: 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

(四)讨论 反思战争

《布雷达的投降》与《免胄图》以投降为主题

《原子弹灾害图》与《南京大屠杀》

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中日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

(五)小结

战争的本质,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是胜还是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六)课后延伸

·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相关内容

  • 1.1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10北师大版教案(1)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 ...

  • 六品社[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 2.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局部战争相关资料. 2.老师准备与本主题有关的一些影视剧.音乐及文学作品. ...

  • 1.第6课 和平鸽教案
  • 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4级美术学见习教案 见习生:陈欣 课题:第6课:和平鸽 课型:设计. 应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学期) 教材:湘版美术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 ...

  •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案设计
  •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g ...

  •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 附录一: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 ...

  •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教案01
  • 难忘九一八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初二历史. 2.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识记: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时间.意义. 理解: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危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 ...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 4<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一个人的遭遇>,它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心灵上的创伤.这是从战胜国来说的.那么,战败国的普通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和战胜国有何不同?在战争之后,对他们 ...

  • 2015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案 课程标准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基本史实,说出亚历山大东征 ...

  • 第五单元,作文
  • xxx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 单元主题 <我们和我> 本单元以"我们和我"为主题,编排了 3 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 天地,学习本单位,可以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成长,能够在学 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语文天地" ...

  • 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
  • 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基本知识]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 [重点知识] 1.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和融合,促进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2.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课堂记录] 东西方文明之间早已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