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表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定决心。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经济、推行绿色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 绿色发展是武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提升期,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成都、宁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升到第5位,这是近年来武汉在城市经济排名上的重大突破。在全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武汉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较快,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材、化工等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与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从水环境看,2009年,全市70个主要湖泊处于劣 V类的占到38.57%,47个湖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从大气环境看,近年来,我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直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氮氧化物排放呈增长态势。同时,国家拟在“十二五”期间增加氨氮、氮氧化物等总量考核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的压力将更大。

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和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尽快摸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是要求我们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涵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社会形态,核心内容是人类必须将其活动或对自然攫取的范围与强度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这一“新社会”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显著标志就是“绿色生产”。无疑,城市的绿色发展是事关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武汉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先导条件

中央决定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可以说绘就了“绿色发展”的路线图,而这张路线图的核心就是低碳经济。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热点,碳排放控制也开始成为国际规则的新内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国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城市来说,是否低碳化也将成为评价企业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

当前,武汉正处在城市综合实力跃升期、发展方式转型期、城乡一体化加速期、和谐社会提升期,低碳经济这一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对武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次新的机遇。

第一,城市低碳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是能源,要求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它不仅要求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而且要求大大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改变过去单一的碳基能源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

武汉市缺煤少油,能源供应主要以外采为主,今后由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时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是必走之路。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拉伸相关产业链,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短期来看,由于大多数企业还不了解碳减排给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机遇,企业会因为提高生产成本而缺乏自主实践低碳经济的意识和动力。事实上,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意味着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代价,还会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创造许多利润丰厚的商业市场新机会。

武汉市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措施

武汉市的低碳发展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就是理清低碳经济的本质和思路,对低碳发展做出清晰解释和明确规划。从理念上让工业企业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紧迫性和方向性,将低碳经济由概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再由战略层面深入细化到技术层面,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进行深入对接,增强可操作性,让企业由被动推行转变为主动靠拢,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才能真正迎来低碳时代,实现绿色发展。

创新决策思维,以树立低碳理念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将低碳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途径贯穿于“十二五”规划始终,突出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绿色经济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适应以绿色经济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胆先行先试,以政策创新和制度设计促进城市低碳转型。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充分用好先行先试权,制定关于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以低碳经济为指向进行理性竞争。

调整优化结构,以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产业等。

重视研发工作,以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城市低碳转型。低碳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对于低碳技术项目应优先立项,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申报各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先申报各级研发中心,多方面争取资金扶持。大力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完善大型科研设备区域共享、人才柔性引进等制度,使武汉市成为低碳技术发展的“中试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栖息地”。

建设低碳城市,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节能建筑,完善节能建筑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力推广节能建材和设计,减少建筑物建造、装修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推行绿色交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相应的国际支持和援助。倡导低碳化生活,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引导低碳消费行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习惯。(夏喜平 作者系武汉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表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定决心。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经济、推行绿色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 绿色发展是武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目前,武汉市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提升期,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成都、宁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升到第5位,这是近年来武汉在城市经济排名上的重大突破。在全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武汉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较快,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材、化工等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与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从水环境看,2009年,全市70个主要湖泊处于劣 V类的占到38.57%,47个湖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从大气环境看,近年来,我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直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氮氧化物排放呈增长态势。同时,国家拟在“十二五”期间增加氨氮、氮氧化物等总量考核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的压力将更大。

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和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尽快摸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是要求我们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涵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社会形态,核心内容是人类必须将其活动或对自然攫取的范围与强度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这一“新社会”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显著标志就是“绿色生产”。无疑,城市的绿色发展是事关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武汉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先导条件

中央决定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可以说绘就了“绿色发展”的路线图,而这张路线图的核心就是低碳经济。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热点,碳排放控制也开始成为国际规则的新内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国的发展空间。而对于城市来说,是否低碳化也将成为评价企业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

当前,武汉正处在城市综合实力跃升期、发展方式转型期、城乡一体化加速期、和谐社会提升期,低碳经济这一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对武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次新的机遇。

第一,城市低碳转型最核心的问题是能源,要求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它不仅要求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而且要求大大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改变过去单一的碳基能源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

武汉市缺煤少油,能源供应主要以外采为主,今后由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时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是必走之路。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拉伸相关产业链,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短期来看,由于大多数企业还不了解碳减排给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机遇,企业会因为提高生产成本而缺乏自主实践低碳经济的意识和动力。事实上,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意味着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代价,还会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创造许多利润丰厚的商业市场新机会。

武汉市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措施

武汉市的低碳发展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就是理清低碳经济的本质和思路,对低碳发展做出清晰解释和明确规划。从理念上让工业企业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紧迫性和方向性,将低碳经济由概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再由战略层面深入细化到技术层面,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进行深入对接,增强可操作性,让企业由被动推行转变为主动靠拢,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才能真正迎来低碳时代,实现绿色发展。

创新决策思维,以树立低碳理念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将低碳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途径贯穿于“十二五”规划始终,突出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包括低碳经济在内的绿色经济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适应以绿色经济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胆先行先试,以政策创新和制度设计促进城市低碳转型。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充分用好先行先试权,制定关于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严格环境准入,引导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以低碳经济为指向进行理性竞争。

调整优化结构,以发展低碳产业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产业等。

重视研发工作,以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城市低碳转型。低碳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对于低碳技术项目应优先立项,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申报各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先申报各级研发中心,多方面争取资金扶持。大力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完善大型科研设备区域共享、人才柔性引进等制度,使武汉市成为低碳技术发展的“中试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栖息地”。

建设低碳城市,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发展节能建筑,完善节能建筑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力推广节能建材和设计,减少建筑物建造、装修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推行绿色交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相应的国际支持和援助。倡导低碳化生活,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引导低碳消费行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习惯。(夏喜平 作者系武汉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相关内容

  • 低碳话语中的绿色就业战略转型路径
  • [摘 要]绿色就业战略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提升就业质量是转型的内在动力,迎接危机挑战是转型的外在动力,但是面临着经济结构缺陷.就业结构缺陷和制度接轨缺陷,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再造是实现绿色就业战略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绿色就业:动力机制:约束机制:战略转型 [中图 ...

  •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突围
  • 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六盘水展示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径:打造中国避暑休闲城市.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山地康体养生度假胜地--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的范本. 8月18日,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 ...

  •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襄阳
  •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襄阳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 范锐平 2013年第4期 --领导专稿 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一座汲取山水之精华.蕴涵文化之灵韵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正在振兴崛起.将拥有巨大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将这座城市引向何方,考验着我们的发展追求和责任担当 ...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摘 要:城镇化从传统到新型的转型,绝不单是时间的递延,而是内涵与本质的嬗变.它不仅引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而且引领要素空间重组.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空间拓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是顺应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然要求,是 ...

  • 刍议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刍议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作者:杨奎青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3期 [摘 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 ...

  • 高碳产业地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 资源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宣布2020年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处于工 ...

  • 也谈工业4.0,德国鲁尔区不是那么好学的
  • 摘要: 四川泸州可能是个不起眼的城市.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曾经以德为师.三十年前,它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但三十年后,这个明智的战略,却未能发挥当初规划时所期待的作用. 当前德国工业4.0战略中,鲁尔区作为核心代表区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鲁尔区这个曾出现在中学地理教科书上的案例, ...

  • 绿色城市 低碳生活
  • 绿色城市·低碳生活 --对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 [摘要]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非常突出,我们要节能减排,首先要在城市进行.我们国家建设量非常大,每年建设量高达2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已经超过了社会能耗的28%%,随着建设量 ...

  • 浅谈建设绿色城市的几点认识
  • 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对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基底,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取向,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作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创造性的实践,建设绿色城市是对建设幸福西宁的最好回应.居住是城市的一种基本功能,绿色浓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