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表现: 1、开发区域

扩大 2、耕作技术进步 3、兴修水利 4、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三吴最发达,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南北

经济趋向平衡 原因: 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 2、南方相对稳定 3、统治者重视生产 4、南迁人民和

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 5、南方自然条件优

越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

同原因有: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均田制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 ) 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 民族: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

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

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融合: 指民族间

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它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民族

融合的过程: 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五族

内迁 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

南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途径: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1.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国家

统一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

的融合 ( ) 3.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 A、统

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

方政权获得胜利 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 ( )

4.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

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

汉族之间的战争 ( ) *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

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

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

强。 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

什么? 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政治 经济 民

族 文化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6) (221―263)

(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统一(280―316) 十六国 东

晋 (304―439) (317―420) 北 魏 建立:386 统一:439 东

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1、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交替频繁 十六国 东晋 (1)经济原因: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的分散 性以及南北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

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他们 把持地方,并在镇

压黄巾起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3)民族原因:东汉到西晋初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彼此间及 与汉族间尚有一定的隔阂,加上有

的汉族统治者(如西晋)奉行 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有

的少数民族贵族(如刘渊) 趁机建立自己的政权有的少数民族贵族

(如苻坚)穷兵黩武,违 背各族人民愿望,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4)

政治原因:汉族统治者腐朽,缺乏完成统一的决心。 造成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经济原因 (2)

社会原因 (3)民族原因 (4)政治原因 (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

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991高考)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

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B、C) 2、公元3世纪至6世纪,先后完成黄

河流域或更大 范围统一的势力或政权是( ) ①曹操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周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D 3、南朝

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

夺激烈 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A D 4、形成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北方各族人民

被迫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

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

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

的政治制度 形成:汉魏 巩固:西晋 鼎盛:东晋 衰落:南朝 腐朽

性的表现: 1、注重门第和 身份的高低 2、

不学无术, 生活腐化 经济上:占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

力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世代担任重

要官职 文化上:崇尚清谈, 往往占据高级文官

职位 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体现的是( )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C 2、魏晋时

期,士族制度的形成( ) A、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产物 B、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严重分裂对立

C、是封建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产物 D、表明我国封建制

度已渐趋衰落 B 1.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

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 2. 南朝时期江南

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 的客观因素是 A、相对

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C、南北方对

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D)

max.book118.com 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和恢复 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不断发生战

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

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表现: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

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 1、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其主要动

机是( ) A、恢复社会经济 B、

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C、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

解决军粮供应困难 2、“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

之。乃作 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

百 倍于常。” ( ) A、张衡

B、杜诗 C、马钧 D、钟繇 D C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战乱: 曹操的统一北方的

战争(如:官渡之战) 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 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

伐 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战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D 2、

下列几次民族大迁徙,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 ) A、

东汉末年北方农民南迁 B、东吴境内山越的外迁

C、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 D、西晋末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外迁

D A、C C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

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

阶级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B、C、D 6、科技发展,佛

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

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1、南北朝后期,北方战乱频繁在文化上表

现为( ) A、《齐民要术》的编著 B、 石

窟的开凿 C、《敕勒歌》的流传 D、《木兰辞》的

内容 D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

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北方战乱频繁,经

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强。 6、科技发展,

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220年

-----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政治 经济 民族 文化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民族矛

盾减弱,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局部统一的出

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 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

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 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

统一局面出现 创造了条件。 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实现

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哲学中的对

立和统一) 4、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的努力如:曹操、诸

葛亮、 祖逖、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5、

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 1、有人认为:“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

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

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

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2、三国时期,

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 面,这表明(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

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 C 3、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

的原因是( ) ①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北

方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士族势力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表现: 1、开发区域

扩大 2、耕作技术进步 3、兴修水利 4、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三吴最发达,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南北

经济趋向平衡 原因: 1、南迁农民带来先 进工具和技术 2、南方相对稳定 3、统治者重视生产 4、南迁人民和

江南 人民辛勤劳动 5、南方自然条件优

越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

同原因有: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均田制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 ) 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 民族: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

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

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融合: 指民族间

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它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民族

融合的过程: 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五族

内迁 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

南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途径:

1、民族迁徙 2、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 1.

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国家

统一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经济恢复 D、加速民族间

的融合 ( ) 3.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 A、统

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 C、结果南

方政权获得胜利 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 ( )

4.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

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

汉族之间的战争 ( ) * *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

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

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

强。 6、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

什么? 220年-----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政治 经济 民

族 文化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6) (221―263)

(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统一(280―316) 十六国 东

晋 (304―439) (317―420) 北 魏 建立:386 统一:439 东

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1、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交替频繁 十六国 东晋 (1)经济原因: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的分散 性以及南北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

原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他们 把持地方,并在镇

压黄巾起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3)民族原因:东汉到西晋初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彼此间及 与汉族间尚有一定的隔阂,加上有

的汉族统治者(如西晋)奉行 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有

的少数民族贵族(如刘渊) 趁机建立自己的政权有的少数民族贵族

(如苻坚)穷兵黩武,违 背各族人民愿望,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4)

政治原因:汉族统治者腐朽,缺乏完成统一的决心。 造成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经济原因 (2)

社会原因 (3)民族原因 (4)政治原因 (例1)在西晋灭亡至隋

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1991高考)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

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B、C) 2、公元3世纪至6世纪,先后完成黄

河流域或更大 范围统一的势力或政权是( ) ①曹操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周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D 3、南朝

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之间争

夺激烈 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A D 4、形成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北方各族人民

被迫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 D、东汉豪强地主势

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

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

的政治制度 形成:汉魏 巩固:西晋 鼎盛:东晋 衰落:南朝 腐朽

性的表现: 1、注重门第和 身份的高低 2、

不学无术, 生活腐化 经济上:占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

力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世代担任重

要官职 文化上:崇尚清谈, 往往占据高级文官

职位 1、士族制度关于士族和庶族的划分体现的是( )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 D、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C 2、魏晋时

期,士族制度的形成( ) A、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产物 B、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严重分裂对立

C、是封建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的产物 D、表明我国封建制

度已渐趋衰落 B 1.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

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 2. 南朝时期江南

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 的客观因素是 A、相对

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 C、南北方对

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D)

max.book118.com 4、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反复的破坏和恢复 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不断发生战

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

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表现: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

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 1、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其主要动

机是( ) A、恢复社会经济 B、

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C、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

解决军粮供应困难 2、“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

之。乃作 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

百 倍于常。” ( ) A、张衡

B、杜诗 C、马钧 D、钟繇 D C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北方战乱: 曹操的统一北方的

战争(如:官渡之战) 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 十六国之间的互为征

伐 东晋迎战前秦的淝水之战 5、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D 2、

下列几次民族大迁徙,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 ) A、

东汉末年北方农民南迁 B、东吴境内山越的外迁

C、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 D、西晋末到南朝北方农民的外迁

D A、C C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

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

阶级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B、C、D 6、科技发展,佛

教盛行。 了解文化特点和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的关系。 前者反

映后者;后者决定前者。 1、南北朝后期,北方战乱频繁在文化上表

现为( ) A、《齐民要术》的编著 B、 石

窟的开凿 C、《敕勒歌》的流传 D、《木兰辞》的

内容 D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

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北方战乱频繁,经

济反复的破坏 和恢复 5、民族融合加强。 6、科技发展,

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220年

-----589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政治 经济 民族 文化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民族矛

盾减弱,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局部统一的出

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 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

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 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

统一局面出现 创造了条件。 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实现

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哲学中的对

立和统一) 4、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的努力如:曹操、诸

葛亮、 祖逖、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5、

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 1、有人认为:“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 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

人心涣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

否 定和违背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

众的向心作用 D、科学文化的进步 (A、B、C、D) 2、三国时期,

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 面,这表明( )

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 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

完成统一 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 C 3、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

的原因是( ) ①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北

方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士族势力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相关内容

  • 初一历史上册导学案17-24课(北师大版)
  •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东汉末年著名军阀的名字: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一.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4单元
  • <七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第四单元) (一)表解知识点 1.三国鼎立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5.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二)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 ...

  • 2013年高考历史纠错题库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 2013年高考历史纠错题库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第三专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1.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师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机构是 A.秦朝设立太尉 B.宋代设禁军统领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 [解 ...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的)
  •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 ...

  •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权意识的萌芽
  •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海权意识和船舶制造的发展 中国海防军事系列谈之二 62111部队 易泽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伟大功绩.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完成,虽然统一后的秦帝国仅历二帝.享国十数年即告瓦解,但它却开启了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除了孔融,其余六人都依附于曹操. 他们与曹丕.曹植兄弟有密切的文 ...

  • 2014湖南政法干警考试准考证打印地址
  • 2014湖南政法干警考试准考证打印地址 2014年湖南政法干警招考公告,大纲,报名入口,报名人数统计,真题,备考资料一切尽在http://hn.huatu.com/zt/zhengfa/ 2014年湖南政法干警考试安排预计和2013年类似,2013年湖南政法干警的公告是8月28日公布,9月21日-2 ...

  • 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测试
  •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起讫时间: 2.阶段特征: 3.世界形势:①欧洲: ②波斯: ③印度: ④朝鲜: ⑤日本: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本节学习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江南农业开发的时间.范围.特点.影响和原因:3.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