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讲义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2009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普通心理学

胡楠老师

各类型题目分数比例

考试参数概览

考试的科目分类

•1 普通心理学

•2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心理统计学

•4 心理测量学

•5 发展心理学

•6 教育心理学

•7 社会心理学

1 正确的复习策略(结构框架解析法)

2 高效的解题技术(现场回忆联想法)

3 官方的命题趋势和评卷信息(师资队伍)

普通心理学 概念框架 内容概览

第一,大纲体系分析和重要知识模块标注

①②③(三级标注体系)

第二,大纲核心问题解析

第三,历年考试真题得分点分析

(疑问:以前考题还会考么?)

一定会!但会变换考试形式(题型)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8)

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20)

3.心理学是怎样研究心理现象的? (23)

4.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 (26)

概念:认知、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注意、情绪、动机、需要、意识、信度、效度、个案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过程就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信息加工的过程。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心理测验法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3、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第三节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①脑功能的定位;②心理免疫学;③遗传的作用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1967年,美国心理家奈塞尔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

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试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30)

大脑皮层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有什么重要意义?(32)

什么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33)

简要说明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及意义。(34)

概念: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割裂脑 、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硬件

神经系统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结构支持、营养,运走代谢废物,维持神经元的化学环境

二、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也叫动作电位,是在神经受到刺激时,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的脉冲式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是神经元不活动时的电位。

突触后电位也称局部电位变化,它发生在突触后膜上。

三、大脑的功能

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躯体感觉区)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初级运动区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绝大多数人定位于左半球)

联合区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优势

割裂脑的研究

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一侧优势,但决不是绝对分离的。

五、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三章 感 觉

1 .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35)

2 .试比较几种心理物理学定律的同异.(35d )

3.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40)

4 .什么叫拮抗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关系? (39d )

5.简单评述听觉的行彼理论.(43)

概念:感觉阈限、感受野、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颜色混合、马赫带、感觉适应、后像、频率理论

第一节 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公式:E=1/R 其中,E 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1)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4)韦伯定律:K=△I/I,其中,I 代表原刺激量, △I 代表此时的差别阈限,K 代表常数。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 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 的对数函数。心理量以算数级数变化,

而物理量以几何级数变化。

斯蒂文森的幂定律: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 。知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第二节 视 觉

色觉及其理论

–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与亮度

–颜色的混合:

色光混合的加法法则

颜料混合的减法法则

色觉理论

1.三色说 赫尔姆霍兹设想了三条不同的光敏感曲线。三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

2.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

•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两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解释:侧抑制

•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如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第三节 听 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纯音掩蔽

•噪音对噪音掩蔽

•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二、听觉理论

(一) 频率理论

(二) 共鸣理论

(三) 行波理论

(四) 神经齐射理论

第四章 知 觉

1.试说明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44)

2.什么叫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与恒常性05? (45)

3.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48m )

4.什么叫双眼视差? 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49)

5.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49d )

6.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51)

7.什么叫似动(52)?似动在哪些情况下发生的? (52)

8.研究错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52d )

概念:定势、轮廓、错觉

第一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

影响因素:刺激物的强度、事物的活动性、刺激的新异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影响因素: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语词的作用

三、知觉的整体性

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类别——视知觉领域:

颜色恒常性:例如红旗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例如粉笔

形状恒常性

第二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

分类:

–形状知觉: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与图形: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

然变化时出现的。

•图形的组成与识别

–深度与距离知觉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

–方位知觉

–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第三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及错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必须依赖一些媒介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机体的生理状态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态度和兴趣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

分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1.联系你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意识概念的理解.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06简(53-54)

2.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睡眠与梦有哪些新认识03简? (55-56)

2.催眠现象该怎样理解? (56d )

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58d )

5.试说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59-61)

6.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主要认知理论03论。(63-66)

7 .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05论。(65)

概念:意识、注意、梦、催眠

一、意识的机能和作用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象当前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也称催眠术

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密不可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1)特点:

A 、指向性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B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大,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2)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

2、整合功能

3、保持的功能

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付出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要付出能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需付出努力的注意。

六、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注意的生理机制

1.脑干网状结构

2.边缘系统

3.大脑皮层的功能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注意的选择作用的实质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

1.过滤器理论: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某个

部位的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

2.衰减器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第六章 记忆

1.什么是记忆? 记忆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67)

2.记忆有哪些种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68)

3.简述记忆的生物学基础。(69)

4.什么叫遗忘? 为什么会产生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05简(72)

5.怎样通过复习提高记忆效果? (73)

6.什么是内隐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 (73)

7.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什么区别? 04简(74)

概念:记忆、遗忘曲线、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一节 记忆及其分类

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分类及特点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遗忘与记忆的保持

一、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 引起遗忘的原因:抑制或干扰、压抑、脑损伤、缺乏适当的提取线索

二、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1.及时复习.

2. 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以分两种复习方式:集中系统复习和分散部分复习。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分布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好得多。但是分布复习的间隔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3.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第四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

2.保持时间不同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

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

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第七章 思维

1.筒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76)

2.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77)

3.什么是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80)

4.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82)

5.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85)

6.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8)

7.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0)

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91)

简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06论

概念:思维、表象、想象04、定势、分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问题解决、功能固着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含义和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与感觉、知觉和记忆不同,但彼此有联系。

1、概括性: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与联系

2、间接性:借助媒介或经验来认识客观事物

3、重组性:对已有经验的更新、重建等

二、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将各部分结合起来,了解其关系,形成整体

2、比较:对比各种事物与现象,确定其异同及关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3、抽象与概括:抽出共同特性,舍弃个别特性

三、思维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点:1、直观性:生动、具体的形象

2、概括性:多次知觉后形成的一般、概括的形象

3、可操作性: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心理旋转”实验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的认识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它接近于知觉,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

功能:预见功能:预见活动结果,指导活动方向

• 补充知识经验:补充不可直接感知的经验

• 代替功能:需要、情感等的满足

• 调节生理活动:生物反馈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

1、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等在头脑中结合在起来,形成新形象

2、夸张(强调):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某些特点、略去某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

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它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

内涵:质,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量,概念的范围

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三、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四、推理

第四节 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2、 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目标。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条件:

1、人对活动的态度

2、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3、人的知识经验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一)算法式

逐一尝试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能保证问题解决,但费时费力

(二)启发式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解决问题。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河内塔问题

2、爬山法

增加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以退为进”

3、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同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景

2.动机与情绪

3.定势:1)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2)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两种定势:知觉定势 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与变通

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它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更大。

五、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地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存贮的信息的基础上,

经过独立地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

特点

1、一般与创造活动相联。

2、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3、往往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4、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

创造思维的过程

(一)准备期(二)酝酿期(三)豁朗期(四)验证期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八章 语 言

1 .语言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3)

2.什么是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95)

3.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97t)

4.什么叫语言理解? 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97)

概念:语言、语境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与结构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

1. 创造性 2.结构性 3.意义性 4.社会性与个体性

二、语言的结构与表征

(一) 语言的结构 (二) 语言的表征

第二节 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一、脑的语言功能

1.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动作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2.威尔尼克区: 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

3.角回: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二、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割裂脑为直接探讨两半球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事实说明,语言活动主要

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但是,右半球在语言方面并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在左半球切除或损伤后,右半球在语言功能方面可能起补偿的作用。

第三节 语言的感知与理解

一、语言的感知

(一) 口语的感知

(二) 书面语言的感知——词的再认

二、语言的理解

(一) 什么叫语育理解

(二) 语言理解的水平

(三) 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1.语言知识的作用

2.语境

3.句子与课文的结构

4. 特定的生活经验的作用

第九章 动 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05简(100)

2.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04简。(101)

3.试分析动机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的特点.(103)

4.什么叫成就动机? 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05)

5.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有几种?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10)

6.什么叫挫折和挫折反应? 影响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111)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概念:耶基斯-多得森定律、期待、归因、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冲突、挫折、退化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

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

1、莫瑞的需要理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与工作效率

1、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动机的强度和力量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动机是支配行为的驱动力。

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1、目标的价值 2、个体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期待

2、耶可斯-多德森法则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即在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的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索。

二、归因理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2)外控型的人则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功效理论

五、成就目标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又称驱力,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理需要为基础。人的生理性动机必然带有社会生活的烙印。

饥饿是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和不安,从而形成个体

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其产生求食的活动。

渴由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具有更强的驱动力,当体内严重失水时,可导致死亡。

性动机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睡眠与机体的疲劳程度、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及神经系统有关。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权力、社交、成就、认识)为基础。

兴趣爱好

兴趣: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成就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动机,具有特定的社

会特征,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人格因素 2、认知因素 3、环境因素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挫折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是受意志支配

的行为。

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冲突的概念

2、冲突的种类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挫折

2、挫折情境的形成

3、挫折反应

情绪性反应 理智性反应 个性的变化

4、增强挫折的承受力

准确对待挫折

改善挫折情境

总结经验教训

调节抱负水平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1.怎样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的功能如何? (114)

2.情绪和情感怎样分类? (114)

3.试说明大脑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116)

4.筒述情绪状态下人的生理变化。(118)

5.简述情绪的几种重要理论.(120)

6.什么叫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是什么? (123)

概念:表情、情绪调节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一节 情绪、情感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主观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 为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信号功能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一)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二) 情绪与分泌系统

(三)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第四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士: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而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即大脑对身体

发应的反馈。

兰格: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2、坎农-巴德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 评定-兴奋说

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再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沙赫特的情绪二因素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观点: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1、情绪与人格系统

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3、情绪激活与调节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的调节

1、具体情绪的调节

2、唤醒水平的调节

3、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2、情绪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四、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第十一章 技 能

1.技能形成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27)

2.什么是高原现象? 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29d)

3.怎样进行练习才有利于技能的形成? (130d)

4.什么叫技能的迁移? 迁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133)

概念: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迁移

一、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1、认知定向阶段

需要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的动作进行比较,克服习惯动作的干扰。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

3、 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学习的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

二、 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1、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练习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

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准确性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各种技能在形成过程中的共同处和差异性。

2、练习进程的特点

(一) 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二) 练习进程中的

(三) 练习进程的不均匀性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四) 练习中的个别差异

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

产生的原因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

(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

3、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一) 确定练习的目标

(二) 灵活地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三) 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四) 知道练习的结果

(五) 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六) 必须具有顽强、坚毅、勇敢的意志人格特征

第三节 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

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分类:正迁移、负迁移(干扰)

正迁移: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

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正迁移;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负迁移。

第十二章 能 力

1.什么是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134)

2.什么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它们的关系怎样? (135m)

3.智力结构理论有哪几种? 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135)

4.遗传、环境和社会实践对能力发展有什么作用? (137)

概念:能力、知识、技能、心理年龄

第一节 能力及其结构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区别

1、所属的范畴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

验。

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生理机制不同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3、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4、迁移的范围不同

5、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二)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能力又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知识与技能的掌

握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

能过程中发展能力。

能力的结构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验的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实际所测到的东西与预计要测的东西相符合的程度。效度是测验好坏

的最重要指标。

最早的智力测验: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提出,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推孟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内量表。

智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智龄是由通过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

智商即智力商数,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

比率智商: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缺点:当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智力可能不再增长,即分子不再变化,而分母仍然在增长。按公式

测得的智商与智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避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

• IQ =100+15Z Z =(X -X )/S

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

其依据是人群总体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每一年龄都有一个分数为100的平均智商,智商分布的标准差约为15。

第三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实践因素

第十三章 人 格

1、什么是气质? 什么是人格? 气质和人格的关系如何? (138)

2、气质主要有哪些类型? 人为什么有不同的气质类型? (139)

3、有哪些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06简(140)

4、说明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04论(149)

概念:人格、气质、性格、场独立性06、场依存性、A 型人格、内外向人格

气质与性格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更多地受到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具有先天性。能力与性格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

大。

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性,但并不是不可改变。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同时克服气质特征中不利的因素。

3、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

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

从形成上说,性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人格理论

性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个体反应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人格的基础。它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

分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一般特质: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并且随社会标准和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不是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

个人特质: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相互区别的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首要特质:在个人生活种居统治地位,代表一个人最显著的特征,通过这种特质可预测个人在不同环境下可能的行为方式。只有在典型人物或历史上知名人物身上能够观察到。

中心特质:其概括性低于首要特质,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它形成一个人的独特人格。通常用中心特质描述人的人格。例如诚实的、乐观的、开朗的。

次要特质:限于个人在特定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相关联的特质,是狭窄的、更为特殊的品质,只在特殊的情境中才显示出来。它不决定一个人的人格面貌。

(二)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说

观点:特质是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反应倾向。只有彻底了解一个人的特质,才能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下将怎样行动。

分类: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由一些相互联系的特质形成,并且不那么稳定和持久。对于了解一个人的人格不重要。(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或特征。)

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

持久性。把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可以解释某种表面特质。(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具有关联性行为的特质。)

主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 2.五因素模型 3.七因素模型

类型理论

(一) 单一类型理论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 对立类型理论 1.A—B型人格 2.内-外向人格

(三) 多元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①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或称兴奋型

②强、平衡且灵活韵神经类型或称活泼型

③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或 称安静型

④弱神经类型或称抑制型.

2.性格类型说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所偏爱使用的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的类型:

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的人认知改组的能力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的参照,不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善于独立地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上比较自主,社会敏感性差,自信、自尊心强,不善交际,喜欢独处。

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附加物的干扰。社会敏感性强,容易利用外在的社会线索评判事物,重视他人提供的社会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思维缺乏灵活性。

2)冲动型——沉思型

3)同时型——继时型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摸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

(三)情境测验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

(四)自我概念测验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调控因素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2009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普通心理学

胡楠老师

各类型题目分数比例

考试参数概览

考试的科目分类

•1 普通心理学

•2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心理统计学

•4 心理测量学

•5 发展心理学

•6 教育心理学

•7 社会心理学

1 正确的复习策略(结构框架解析法)

2 高效的解题技术(现场回忆联想法)

3 官方的命题趋势和评卷信息(师资队伍)

普通心理学 概念框架 内容概览

第一,大纲体系分析和重要知识模块标注

①②③(三级标注体系)

第二,大纲核心问题解析

第三,历年考试真题得分点分析

(疑问:以前考题还会考么?)

一定会!但会变换考试形式(题型)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8)

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20)

3.心理学是怎样研究心理现象的? (23)

4.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 (26)

概念:认知、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注意、情绪、动机、需要、意识、信度、效度、个案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过程就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信息加工的过程。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心理测验法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3、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第三节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①脑功能的定位;②心理免疫学;③遗传的作用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1967年,美国心理家奈塞尔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

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试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30)

大脑皮层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有什么重要意义?(32)

什么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33)

简要说明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及意义。(34)

概念: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割裂脑 、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硬件

神经系统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结构支持、营养,运走代谢废物,维持神经元的化学环境

二、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也叫动作电位,是在神经受到刺激时,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的脉冲式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是神经元不活动时的电位。

突触后电位也称局部电位变化,它发生在突触后膜上。

三、大脑的功能

初级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躯体感觉区)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初级运动区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绝大多数人定位于左半球)

联合区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优势

割裂脑的研究

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一侧优势,但决不是绝对分离的。

五、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三章 感 觉

1 .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35)

2 .试比较几种心理物理学定律的同异.(35d )

3.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40)

4 .什么叫拮抗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关系? (39d )

5.简单评述听觉的行彼理论.(43)

概念:感觉阈限、感受野、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颜色混合、马赫带、感觉适应、后像、频率理论

第一节 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公式:E=1/R 其中,E 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1)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4)韦伯定律:K=△I/I,其中,I 代表原刺激量, △I 代表此时的差别阈限,K 代表常数。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 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 的对数函数。心理量以算数级数变化,

而物理量以几何级数变化。

斯蒂文森的幂定律: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 。知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第二节 视 觉

色觉及其理论

–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与亮度

–颜色的混合:

色光混合的加法法则

颜料混合的减法法则

色觉理论

1.三色说 赫尔姆霍兹设想了三条不同的光敏感曲线。三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

2.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

•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两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解释:侧抑制

•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如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第三节 听 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纯音掩蔽

•噪音对噪音掩蔽

•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二、听觉理论

(一) 频率理论

(二) 共鸣理论

(三) 行波理论

(四) 神经齐射理论

第四章 知 觉

1.试说明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44)

2.什么叫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与恒常性05? (45)

3.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48m )

4.什么叫双眼视差? 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49)

5.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与特点? (49d )

6.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51)

7.什么叫似动(52)?似动在哪些情况下发生的? (52)

8.研究错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52d )

概念:定势、轮廓、错觉

第一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

影响因素:刺激物的强度、事物的活动性、刺激的新异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影响因素: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语词的作用

三、知觉的整体性

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类别——视知觉领域:

颜色恒常性:例如红旗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例如粉笔

形状恒常性

第二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

分类:

–形状知觉: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与图形: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

然变化时出现的。

•图形的组成与识别

–深度与距离知觉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

–方位知觉

–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第三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及错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必须依赖一些媒介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机体的生理状态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态度和兴趣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

分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1.联系你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意识概念的理解.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06简(53-54)

2.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睡眠与梦有哪些新认识03简? (55-56)

2.催眠现象该怎样理解? (56d )

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58d )

5.试说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59-61)

6.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主要认知理论03论。(63-66)

7 .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05论。(65)

概念:意识、注意、梦、催眠

一、意识的机能和作用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象当前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也称催眠术

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密不可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1)特点:

A 、指向性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B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大,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2)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

2、整合功能

3、保持的功能

4、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付出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要付出能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需付出努力的注意。

六、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注意的生理机制

1.脑干网状结构

2.边缘系统

3.大脑皮层的功能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注意的选择作用的实质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

1.过滤器理论: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某个

部位的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

2.衰减器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第六章 记忆

1.什么是记忆? 记忆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67)

2.记忆有哪些种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68)

3.简述记忆的生物学基础。(69)

4.什么叫遗忘? 为什么会产生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05简(72)

5.怎样通过复习提高记忆效果? (73)

6.什么是内隐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 (73)

7.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什么区别? 04简(74)

概念:记忆、遗忘曲线、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一节 记忆及其分类

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分类及特点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遗忘与记忆的保持

一、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 引起遗忘的原因:抑制或干扰、压抑、脑损伤、缺乏适当的提取线索

二、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1.及时复习.

2. 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以分两种复习方式:集中系统复习和分散部分复习。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分布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好得多。但是分布复习的间隔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3.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第四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

2.保持时间不同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

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

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第七章 思维

1.筒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76)

2.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77)

3.什么是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80)

4.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82)

5.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85)

6.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88)

7.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90)

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91)

简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06论

概念:思维、表象、想象04、定势、分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概念、问题解决、功能固着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含义和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与感觉、知觉和记忆不同,但彼此有联系。

1、概括性: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与联系

2、间接性:借助媒介或经验来认识客观事物

3、重组性:对已有经验的更新、重建等

二、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将各部分结合起来,了解其关系,形成整体

2、比较:对比各种事物与现象,确定其异同及关系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3、抽象与概括:抽出共同特性,舍弃个别特性

三、思维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点:1、直观性:生动、具体的形象

2、概括性:多次知觉后形成的一般、概括的形象

3、可操作性: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心理旋转”实验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的认识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它接近于知觉,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

功能:预见功能:预见活动结果,指导活动方向

• 补充知识经验:补充不可直接感知的经验

• 代替功能:需要、情感等的满足

• 调节生理活动:生物反馈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

1、粘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等在头脑中结合在起来,形成新形象

2、夸张(强调):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某些特点、略去某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

3、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

4、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它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

内涵:质,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量,概念的范围

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三、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四、推理

第四节 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2、 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目标。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条件:

1、人对活动的态度

2、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3、人的知识经验

(二)分析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一)算法式

逐一尝试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能保证问题解决,但费时费力

(二)启发式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解决问题。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河内塔问题

2、爬山法

增加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以退为进”

3、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同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情景

2.动机与情绪

3.定势:1)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2)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两种定势:知觉定势 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与变通

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它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更大。

五、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地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存贮的信息的基础上,

经过独立地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

特点

1、一般与创造活动相联。

2、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3、往往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4、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

创造思维的过程

(一)准备期(二)酝酿期(三)豁朗期(四)验证期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八章 语 言

1 .语言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3)

2.什么是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95)

3.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97t)

4.什么叫语言理解? 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97)

概念:语言、语境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与结构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

1. 创造性 2.结构性 3.意义性 4.社会性与个体性

二、语言的结构与表征

(一) 语言的结构 (二) 语言的表征

第二节 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一、脑的语言功能

1.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动作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2.威尔尼克区: 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

3.角回: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二、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割裂脑为直接探讨两半球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事实说明,语言活动主要

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但是,右半球在语言方面并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在左半球切除或损伤后,右半球在语言功能方面可能起补偿的作用。

第三节 语言的感知与理解

一、语言的感知

(一) 口语的感知

(二) 书面语言的感知——词的再认

二、语言的理解

(一) 什么叫语育理解

(二) 语言理解的水平

(三) 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1.语言知识的作用

2.语境

3.句子与课文的结构

4. 特定的生活经验的作用

第九章 动 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05简(100)

2.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04简。(101)

3.试分析动机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的特点.(103)

4.什么叫成就动机? 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05)

5.意志行动中的冲突有几种?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10)

6.什么叫挫折和挫折反应? 影响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111)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概念:耶基斯-多得森定律、期待、归因、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冲突、挫折、退化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

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

1、莫瑞的需要理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与工作效率

1、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动机的强度和力量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动机是支配行为的驱动力。

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1、目标的价值 2、个体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期待

2、耶可斯-多德森法则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即在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的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的下降.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索。

二、归因理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2)外控型的人则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

四、自我功效理论

五、成就目标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又称驱力,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理需要为基础。人的生理性动机必然带有社会生活的烙印。

饥饿是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和不安,从而形成个体

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其产生求食的活动。

渴由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具有更强的驱动力,当体内严重失水时,可导致死亡。

性动机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睡眠与机体的疲劳程度、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及神经系统有关。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权力、社交、成就、认识)为基础。

兴趣爱好

兴趣: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成就动机是后天习得的动机,具有特定的社

会特征,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人格因素 2、认知因素 3、环境因素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挫折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是受意志支配

的行为。

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冲突的概念

2、冲突的种类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挫折

2、挫折情境的形成

3、挫折反应

情绪性反应 理智性反应 个性的变化

4、增强挫折的承受力

准确对待挫折

改善挫折情境

总结经验教训

调节抱负水平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1.怎样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的功能如何? (114)

2.情绪和情感怎样分类? (114)

3.试说明大脑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116)

4.筒述情绪状态下人的生理变化。(118)

5.简述情绪的几种重要理论.(120)

6.什么叫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是什么? (123)

概念:表情、情绪调节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一节 情绪、情感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主观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 为反应。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信号功能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一)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二) 情绪与分泌系统

(三)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第四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士: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而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即大脑对身体

发应的反馈。

兰格: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2、坎农-巴德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 评定-兴奋说

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再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2、沙赫特的情绪二因素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观点: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1、情绪与人格系统

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3、情绪激活与调节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的调节

1、具体情绪的调节

2、唤醒水平的调节

3、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2、情绪体验调节

3、行为调节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

四、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第十一章 技 能

1.技能形成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27)

2.什么是高原现象? 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29d)

3.怎样进行练习才有利于技能的形成? (130d)

4.什么叫技能的迁移? 迁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133)

概念: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迁移

一、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1、认知定向阶段

需要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的动作进行比较,克服习惯动作的干扰。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

3、 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学习的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

二、 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1、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练习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

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准确性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各种技能在形成过程中的共同处和差异性。

2、练习进程的特点

(一) 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二) 练习进程中的

(三) 练习进程的不均匀性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四) 练习中的个别差异

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之间出现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

产生的原因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

(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

3、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一) 确定练习的目标

(二) 灵活地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三) 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四) 知道练习的结果

(五) 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六) 必须具有顽强、坚毅、勇敢的意志人格特征

第三节 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

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分类:正迁移、负迁移(干扰)

正迁移: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类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

新活动和旧活动的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正迁移;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负迁移。

第十二章 能 力

1.什么是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 (134)

2.什么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它们的关系怎样? (135m)

3.智力结构理论有哪几种? 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135)

4.遗传、环境和社会实践对能力发展有什么作用? (137)

概念:能力、知识、技能、心理年龄

第一节 能力及其结构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区别

1、所属的范畴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

验。

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生理机制不同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3、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4、迁移的范围不同

5、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二)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能力又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知识与技能的掌

握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

能过程中发展能力。

能力的结构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验的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实际所测到的东西与预计要测的东西相符合的程度。效度是测验好坏

的最重要指标。

最早的智力测验: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提出,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推孟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内量表。

智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智龄是由通过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

智商即智力商数,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

比率智商: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缺点:当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智力可能不再增长,即分子不再变化,而分母仍然在增长。按公式

测得的智商与智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避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

• IQ =100+15Z Z =(X -X )/S

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在同龄人中智力所处的位置。

其依据是人群总体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每一年龄都有一个分数为100的平均智商,智商分布的标准差约为15。

第三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实践因素

第十三章 人 格

1、什么是气质? 什么是人格? 气质和人格的关系如何? (138)

2、气质主要有哪些类型? 人为什么有不同的气质类型? (139)

3、有哪些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06简(140)

4、说明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04论(149)

概念:人格、气质、性格、场独立性06、场依存性、A 型人格、内外向人格

气质与性格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更多地受到神经系统特性的影响,具有先天性。能力与性格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

大。

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性,但并不是不可改变。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同时克服气质特征中不利的因素。

3、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

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

从形成上说,性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人格理论

性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个体反应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人格的基础。它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

分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一般特质: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并且随社会标准和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不是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

个人特质: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相互区别的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首要特质:在个人生活种居统治地位,代表一个人最显著的特征,通过这种特质可预测个人在不同环境下可能的行为方式。只有在典型人物或历史上知名人物身上能够观察到。

中心特质:其概括性低于首要特质,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它形成一个人的独特人格。通常用中心特质描述人的人格。例如诚实的、乐观的、开朗的。

次要特质:限于个人在特定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相关联的特质,是狭窄的、更为特殊的品质,只在特殊的情境中才显示出来。它不决定一个人的人格面貌。

(二)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说

观点:特质是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反应倾向。只有彻底了解一个人的特质,才能预测他在某种情境下将怎样行动。

分类: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由一些相互联系的特质形成,并且不那么稳定和持久。对于了解一个人的人格不重要。(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或特征。)

根源特质:是一些单一的因素,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

持久性。把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可以解释某种表面特质。(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具有关联性行为的特质。)

主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 2.五因素模型 3.七因素模型

类型理论

(一) 单一类型理论

学苑中心培训系列教材 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二) 对立类型理论 1.A—B型人格 2.内-外向人格

(三) 多元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①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或称兴奋型

②强、平衡且灵活韵神经类型或称活泼型

③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或 称安静型

④弱神经类型或称抑制型.

2.性格类型说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所偏爱使用的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的类型:

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的人认知改组的能力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的参照,不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善于独立地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上比较自主,社会敏感性差,自信、自尊心强,不善交际,喜欢独处。

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附加物的干扰。社会敏感性强,容易利用外在的社会线索评判事物,重视他人提供的社会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思维缺乏灵活性。

2)冲动型——沉思型

3)同时型——继时型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二)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摸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

(三)情境测验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

(四)自我概念测验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调控因素


相关内容

  • 海南大学资料
  • 海南大学 遗传学(634) 1.遗传学 (参考书目:<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 (1)笔记80元 (2)讲义80元 (3)复习题90元 (4)近2-3年期末题共30元 (5)2套模拟试卷共30元 (6)2012考研专业课精准复习方案(视频)50元 (7)专业就业解 ...

  •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权利和义务
  •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权利和义务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权利和义务.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权利和义务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法的效力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法的要素 2014司考法理学讲义:法的作用 2014司 ...

  • 2015年中级财务管理讲义(5)
  • 2015年中级财务管理讲义(5) 专题一 筹资活动(三) 个别资本成本-股权筹资 考证.职称.实操.就业五星级一站式服务 芜湖会计培训 马鞍山会计培训--和润会计教育整理 1 1 某公司普通股市价30元,筹资费用率2%,本年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6元,预期股利年增长率为10%.更多中级资料请登陆:ww ...

  • 教练技术资料购买说明
  • 教练技术资料说明 Q:全套资料共有哪些? A:一阶录像17集(卢致新导师) 一阶讲义8套 (亚洲行原版, 汇才梁立邦版本, 通用的4个版本, 团训一阶段2版本) 二阶讲义4套 (汇才黄荣华版, 通用的3个版本) 三阶讲义2套 (常用版, 详细版) 汇才cp 课程讲义连录音1套(一讲和二讲, 一讲邱谷 ...

  •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
  •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司法考试民法学的重要考点,考生应当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整理了诉讼时效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间接代理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意定代理权授予与终止 司考民法钟秀勇讲义: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司考 ...

  • 综合资金成本--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四章讲义4
  • 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四章讲义4 综合资金成本 三.综合资金成本 综合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全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是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筹资方式资金的数额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式中,W i表示第i种筹资方式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K i表示第i ...

  •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中级会计师辅导[财务管理]第五章讲义6
  •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管理>第五章讲义6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1 2)经营风险产生原因: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3)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②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资产报酬不确定的根源,经营杠杆不存在(DOL ...

  • 教育学考研2016西南大学666真题分析
  • 教育学考研2016西南大学教育综合真题总体分析 备考西南大学教育学的小伙伴看过来,勤思教育学考研网的为老师为大家分析西南大学教育学666学术2016年的真题,帮刚出考场的小伙伴回忆下真题,同时也以真题为导向为17年志向西南大学的小伙伴指点迷津. 1.书单角度分析 西南大学非统考三年,14年退出统考舞 ...

  • 能及其能量的转化讲义
  • 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 教师: 科目: 科学 时间:20 14 年 4 月 13 第 1 阶段第 日 3:00-5:00 6 次课课题能的转化与守恒1. 了解内能.机械能及其各种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2. 了解核能及其利用: 能的相互转化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能的转化: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 ...

  • 2015年司法考试经验总结
  • 司法考试经验总结 读前说明:本文属于实战类,说白了就是怎么得分怎么来,如果你想要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或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请自行略过,且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夹杂个人情感(如对各位名师有所"偏见"的地方,请见谅,俺就是爱说实话),不喜勿喷 网站推荐:水朵考资(一百多块的注册费,所有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