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_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之我见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之我见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执政党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

因此,可以说,要把全国各民族人民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搞建设,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放松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党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大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今天人类文明潮流奔腾向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在党的建设和领导国家工作上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思路。对于我们党、国家和民族而言,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精神支柱,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如果不掌握先进的思想理论,就会迷失方向,无所作为,甚至会精神颓废,被时代和人民淘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选干部,建班子,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和搞五湖四海,善于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要始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重德才、重政绩、重民意、看本领、看主流、看发展,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提当重任、经得住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进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是对所有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普便适用的基本要求。党设立在各社会基层单位的组织,分布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尽管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和领导体制不尽相同,其党组织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也有所区别,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做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推动和实践工作,促进本单位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维护群众利益,是对每个党的基层组织共同的、基本的要求。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新办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发展党员要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要认真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适应新形式,不断探索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整理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每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党员与群众生活、工作在一起,要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做好新形式下的群众工作,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旗帜鲜红、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能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绝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逍遥法外。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腐败行为,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党的形象。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时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充分发挥好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巩固。党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和各种政治风浪时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中心意识,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依照党规国法和有关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少考虑个人的得失,多关注发展大局,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保证我们的党不变色,我们的国家不变色,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4-28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之我见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执政党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

因此,可以说,要把全国各民族人民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搞建设,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放松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党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大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今天人类文明潮流奔腾向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在党的建设和领导国家工作上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思路。对于我们党、国家和民族而言,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精神支柱,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如果不掌握先进的思想理论,就会迷失方向,无所作为,甚至会精神颓废,被时代和人民淘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选干部,建班子,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和搞五湖四海,善于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要始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重德才、重政绩、重民意、看本领、看主流、看发展,切实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人,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提当重任、经得住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进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是对所有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普便适用的基本要求。党设立在各社会基层单位的组织,分布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尽管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和领导体制不尽相同,其党组织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也有所区别,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做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推动和实践工作,促进本单位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维护群众利益,是对每个党的基层组织共同的、基本的要求。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新办法。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发展党员要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要认真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适应新形式,不断探索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整理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每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党员与群众生活、工作在一起,要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做好新形式下的群众工作,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旗帜鲜红、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能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绝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逍遥法外。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腐败行为,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党的形象。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时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充分发挥好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巩固。党的基层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和各种政治风浪时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中心意识,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依照党规国法和有关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少考虑个人的得失,多关注发展大局,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保证我们的党不变色,我们的国家不变色,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4-28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最完美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一.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 ...

  •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

  •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
  •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介绍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1]爱国 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 ...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9章之后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无现成的道路可循,而苏联方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又 ...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社会的转型时 期. ①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思想:礼乐制的崩溃 ...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 ①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 ...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 ① ② ③ ④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附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制定 出版前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 论新时期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摘 要]体育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这将对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体育精神,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体育院校自身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