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

区域

局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勾画了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并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一、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从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2004年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后,全国逐步形成了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即西部12个省市区(包括渝、川、滇、黔、桂、藏、陕、甘、宁、青、蒙)、东北3省(辽、吉、黑)、中部6省(晋、豫、鄂、湘、赣、皖)、东部10省市(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纲要》按四大板块的空间架构,提出了“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东中西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二、四类主体功能区

为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纲要》首次提出了对全国以至省、市、县域国土,根据其自然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与发展潜力等因素,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不同主体功能的功能区。针对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尽相同的政绩评价体系和相应政策。

功能区划分非一般性举措,而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发,优化空间开发结构、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尽管这次《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22个限制开发区域、5类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但在省、市、县域层面如何进行理

9200844

主体功能区划,科学确定各功能区的范围与边界,准确予以功能定位以及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估和配套政策,如何对不同功能区编制区域规划、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如何使功能区划、功能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功能互补,等等,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和逐步完善。

三、区际互动机制的构建

区域协调发展,除了依靠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制度建设,还有赖于区际互动机制的构建。《纲要》提出要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和扶持机制。

各地区要素供需平衡差异导致地区要素价格和投资回报率的差异,以及预期市场潜力的空间差别,导致要素的区际流动与产业转移受阻,因此清除行政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依靠市场机制引导要素流动,有利于经济发达、开发密度高的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产业向欠发达、开发密度低地区顺势转移,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再配置,这是健全市场机制的首要方面;同时要重视价格信号的真实性,尽可能消除“地方优惠”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价格扭曲,使环境保护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和资源补偿成本都得到充分的反映。2006年,政府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先后提高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空间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机制是指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的区际经济技术协作与人才、技术交流等。其中既包括像“9+2”泛珠三角协作这样广域性的区域联盟;亦有数省毗邻地、市自愿组成的经济区,如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更多的是在同一城市群(带)内,各市、地、县自愿结合而成的城市联盟。区域(城市)联盟凭借地方政府联手搭建的合作平台,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对接、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协议分工、长短互补、要素聚合、集成优势,实现联动发展、互利互赢。

互助机制是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协调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口支援的帮扶对子,本质上看,属于道义性援助,更适合于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益项目。

扶持机制是上级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和承担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下级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使其人均财政支出,足以支撑当地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空间布局规制、区域政策和区际互动机制的日趋健全,我国必将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摘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45热点关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理论参考

92008

区域

局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勾画了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并特别关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纲要》准确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明确了走向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一、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从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2004年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后,全国逐步形成了四大广域政策覆盖区,即西部12个省市区(包括渝、川、滇、黔、桂、藏、陕、甘、宁、青、蒙)、东北3省(辽、吉、黑)、中部6省(晋、豫、鄂、湘、赣、皖)、东部10省市(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纲要》按四大板块的空间架构,提出了“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东中西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二、四类主体功能区

为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纲要》首次提出了对全国以至省、市、县域国土,根据其自然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与发展潜力等因素,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不同主体功能的功能区。针对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尽相同的政绩评价体系和相应政策。

功能区划分非一般性举措,而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发,优化空间开发结构、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尽管这次《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22个限制开发区域、5类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但在省、市、县域层面如何进行理

9200844

主体功能区划,科学确定各功能区的范围与边界,准确予以功能定位以及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估和配套政策,如何对不同功能区编制区域规划、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如何使功能区划、功能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功能互补,等等,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和逐步完善。

三、区际互动机制的构建

区域协调发展,除了依靠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制度建设,还有赖于区际互动机制的构建。《纲要》提出要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和扶持机制。

各地区要素供需平衡差异导致地区要素价格和投资回报率的差异,以及预期市场潜力的空间差别,导致要素的区际流动与产业转移受阻,因此清除行政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突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依靠市场机制引导要素流动,有利于经济发达、开发密度高的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产业向欠发达、开发密度低地区顺势转移,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再配置,这是健全市场机制的首要方面;同时要重视价格信号的真实性,尽可能消除“地方优惠”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价格扭曲,使环境保护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和资源补偿成本都得到充分的反映。2006年,政府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先后提高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空间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产生积极影响。

合作机制是指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的区际经济技术协作与人才、技术交流等。其中既包括像“9+2”泛珠三角协作这样广域性的区域联盟;亦有数省毗邻地、市自愿组成的经济区,如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更多的是在同一城市群(带)内,各市、地、县自愿结合而成的城市联盟。区域(城市)联盟凭借地方政府联手搭建的合作平台,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对接、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协议分工、长短互补、要素聚合、集成优势,实现联动发展、互利互赢。

互助机制是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协调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口支援的帮扶对子,本质上看,属于道义性援助,更适合于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益项目。

扶持机制是上级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和承担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下级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使其人均财政支出,足以支撑当地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空间布局规制、区域政策和区际互动机制的日趋健全,我国必将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摘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45热点关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理论参考

92008


相关内容

  • 中考专题: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文末附检测题)
  • 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一.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纵观历史,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欧洲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近现代欧洲经历了称霸主宰世界.分裂与斗争.走向联合发展的历 ...

  •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 [摘要]基于1995-2010年度间的国际贸易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文章发现世界贸易格局已然发生了改变,虽不能直接认定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引致了这一变革,但人民币兑换的逐步扩大和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化程度加强催化了这一变革的进程.世界贸易格局以及未来全球经济版图可能会在中国汇率改革的推进下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

  • 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的力量组合和国际关系的利益结构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自上世纪末期开始显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多样性的客观规律.在这一大背景下,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就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为时代进步的迫切要 ...

  • 二战后与当今国际格局:检测
  • 二战后与当今国际格局: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 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

  •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
  • [摘要]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关键词]国 ...

  • 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影响[论文]
  • 浅析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的影响 摘 要:冷战后亚太战略格局正处于新的调整和变动中,当前的亚太战略格局多极特征强化.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亚太战略格局更加风云变幻.本文将对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各个主要势力与中国的关系进行详尽的描述,深入分析中国崛起对亚太战略格局的影响,并对中国在未来的亚太战略版图上如何自 ...

  • 军事理论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 第三章 战略环境 一.单选题(选出1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 A. 战争与灾难 B. 和平与发展 C. 和平与反恐 D. 战争与紧张 2. 下列哪个国家目前仍不是世界公认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 A. 德国 B. 中国 C. 印度 D. 巴基斯坦 3. 下 ...

  • 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主干道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_曹武星
  • 第16卷第6期2014年11月Vol.16,No.6Nov.,2014 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主干道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22 曹武星1,,罗飞雄2,韩骥1*,武彩燕3,象伟宁1,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 育部重点实验 ...

  • 多极化趋势出现
  •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下图为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部分),记录了某历史概念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其内容,判断下列哪项正确 ( ) A.动荡的事例有两极格局瓦解.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 B.历史概念应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世界各种 ...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本溪市第一中学 历史组 李慧洲 (一)课前系统 1.分析教材 (l)<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