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名师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8页例1、例2、例3,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出示下面的图形。

提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已经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这里有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学生作出判断后,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交流后,指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数出它们各占据了多少个小方格,也可以把①号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 (2)出示例1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交流后,追问:③号图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

讨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时,你觉得是数方格方便,还是转化后再比较方便?

(3)小结:把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是计算图形面积的一种常用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提出要求: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操作后,进一步要求:谁愿意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说给同学听听?

学生演示后,追问:还有不同的剪拼方法吗?

(3)课件演示各种剪、拼方法,引导比较:大家的剪、拼方法不完全相同,这些方法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吗?(都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的)

追问:为什么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学生讨论后,指出:沿着高剪开,能使转化后的图形中出现直角,从而也就能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设疑: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刚才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吗?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说明:例1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形成两个方面的体验:一是有些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可以转化成熟悉的、较简单的图形;二是转化后要便于比较相关图形的面积。这样的体验既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而且能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要根据图形特点确定转化成什么图形,以及怎样转化。例2则重点通过具体转化方法的交流和比较,进一步突出转化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即:要根据转化的目标和原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剪、拼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转化经验,而且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暗示思路和方法。至于“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这个问题,主要是为接下来的操作和思考提供一个合理的逻辑前提:因为只有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相应的转化操作和推理思考才具有普遍意义。】

3.教学例3。

(1)提出要求:请大家从教科书笫115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巡视,给他们提供适当帮助。

(3)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组织讨论:你是怎样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为什么说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从转化过程可以看出,这两个图形尽管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

(4)指名读一读填好的表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提问:根据这几组数据,你认为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指出:大家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5)分析关系,推导公式。

①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求哪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

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是长方形的面积吗?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如下板书:

提问:如果用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 和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S =ah 。

【设计说明:简单地说,例3的教学思路就是“猜想——验证”,即:先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和比较,初步进行归纳,建立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再引导他们对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验证上述猜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显然,这里的猜想源自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感性成分多一些;而验证更多则是一种基于逻辑的思考,理性成分要多一些。这样的过程既有利于积累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6)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列出了什么样的算式,列式时依据了什么公式。

三、巩固深化

1.指导完成“练一练”o

(1)学生读题后,提出要求:你能算出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吗?

(2)怎样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交流后,指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可以用15×6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15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做练习二第1题。

(1)引导观察: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的长度?面积是多少格?

(2)启发思考: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它的底和高各可以是多少?

(3)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大家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有好几种,可为什么面积都是15格呢?

3.做练习二第5题。

(1)要求学生分组做一个长12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条框架,并反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或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

(2)提出要求:认真观察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互转化的过程,说说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周长有没有变,面积有没有变。

(3)引导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相机明确: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也不变。底虽然不变,但由于高变短了,所以面积就随着变小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4.课内作业。让学生各自完成练习二第2、3、4题。

【设计说明:练习内容突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公式的理解水平,感受公式的应用价值,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练习形式丰富多样,突出实践性与探索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四、全课小结(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8页例1、例2、例3,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出示下面的图形。

提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已经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这里有两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学生作出判断后,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交流后,指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数出它们各占据了多少个小方格,也可以把①号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 (2)出示例1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交流后,追问:③号图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

讨论: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时,你觉得是数方格方便,还是转化后再比较方便?

(3)小结:把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是计算图形面积的一种常用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提出要求: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操作后,进一步要求:谁愿意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说给同学听听?

学生演示后,追问:还有不同的剪拼方法吗?

(3)课件演示各种剪、拼方法,引导比较:大家的剪、拼方法不完全相同,这些方法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吗?(都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的)

追问:为什么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学生讨论后,指出:沿着高剪开,能使转化后的图形中出现直角,从而也就能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4)设疑: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用刚才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吗?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说明:例1的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形成两个方面的体验:一是有些不熟悉的、较复杂的图形,可以转化成熟悉的、较简单的图形;二是转化后要便于比较相关图形的面积。这样的体验既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而且能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要根据图形特点确定转化成什么图形,以及怎样转化。例2则重点通过具体转化方法的交流和比较,进一步突出转化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即:要根据转化的目标和原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剪、拼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转化经验,而且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暗示思路和方法。至于“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这个问题,主要是为接下来的操作和思考提供一个合理的逻辑前提:因为只有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相应的转化操作和推理思考才具有普遍意义。】

3.教学例3。

(1)提出要求:请大家从教科书笫115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巡视,给他们提供适当帮助。

(3)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组织讨论:你是怎样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为什么说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从转化过程可以看出,这两个图形尽管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

(4)指名读一读填好的表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提问:根据这几组数据,你认为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指出:大家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5)分析关系,推导公式。

①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求哪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

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是长方形的面积吗?也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如下板书:

提问:如果用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 和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S =ah 。

【设计说明:简单地说,例3的教学思路就是“猜想——验证”,即:先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和比较,初步进行归纳,建立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再引导他们对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验证上述猜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显然,这里的猜想源自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感性成分多一些;而验证更多则是一种基于逻辑的思考,理性成分要多一些。这样的过程既有利于积累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6)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列出了什么样的算式,列式时依据了什么公式。

三、巩固深化

1.指导完成“练一练”o

(1)学生读题后,提出要求:你能算出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吗?

(2)怎样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交流后,指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可以用15×6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15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做练习二第1题。

(1)引导观察: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的长度?面积是多少格?

(2)启发思考: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相等,它的底和高各可以是多少?

(3)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大家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有好几种,可为什么面积都是15格呢?

3.做练习二第5题。

(1)要求学生分组做一个长12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条框架,并反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或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

(2)提出要求:认真观察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相互转化的过程,说说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周长有没有变,面积有没有变。

(3)引导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相机明确: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也不变。底虽然不变,但由于高变短了,所以面积就随着变小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4.课内作业。让学生各自完成练习二第2、3、4题。

【设计说明:练习内容突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公式的理解水平,感受公式的应用价值,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练习形式丰富多样,突出实践性与探索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四、全课小结(略)


相关内容

  • 如何发挥名师作用
  • 如何发挥名师的作用 作为一名"名师",如何才能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我觉得得让自己真正的"名"起来.名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求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符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我的教学风格就是"欣赏教育",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鼓励 ...

  • 2015年全国高考真题专题十 立体几何
  • 前程教育 课题 尽职尽责,育人为本 201508 姓名: 授课时间: 专题十 立体几何 1. [2015高考安徽,理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 ( ...

  • 20.2矩形的判定教案
  • 20.2矩形的判定 预习导航学案 激活思维 1.请你画一个矩形,并画出它们的对角线.观察图形,你能说出它有哪些性质吗?试一试. 2.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矩形. 3.矩形的对边________:四个角都是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 4._________ ...

  • 2015泉州中考数学辅导系列
  • 加速度育才苑 泉州历年中考数学考点 2 1.倒数.相反数.绝对值.三个非负数(a ≥0:a 2.幂运算.零指数.负指数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极差 4.科学记数法(大数与小数) 5.化简求值与因式分解(三个公式) 6.有理数的运算与分式的运算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三 ...

  • 名师培养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 名师培养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3年) 南关小学 王传花 一.个人情况分析: 姓名:王传花 性别:女, 学历:大专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近20年,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先后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多节区级公开 ...

  • 参加国培送教研修的收获与反思
  • 参加国培研修的收获与反思 攀枝花盐边县益民乡中心校 殷龙海 2014年11月27~28日,攀枝花市教科所组织全市两百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市二小演播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2014国培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教学名师送教下乡研修学习活动.本人非常荣幸也参加了这次研修学习,见识了真实的名师课堂丰采,聆听了国培首席专家的 ...

  •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四.五年级数学团队的评课教师,下面我将对赵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做出自评,评课题目是<思想引领 精雕细琢 方成名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国内很多名师上过,本校也很多老师也上过.怎样定位教学目标,怎样突出教学的实效 ...

  • 今天,我们该怎样备好一节课
  • 点击: 669   发表日期:2009-11-24 今天,我们该怎样备好一节课 一.  问题的提出 小学课改已将一轮,这一轮课程改革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少探索和研究,许多认识得以澄清.提升.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许多教师均可得出: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生动.活泼. ...

  •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十三讲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基础知识回顾] 一. 圆的定义及性质: 1. 圆的定义: ⑴形成性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叫 线段OA叫做 ⑵描述性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集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