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考核内容:

1、货币供给的概念

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具体内容如下: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由此形成货币供应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

M0=通货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个人储蓄+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

广义货币即M2、 M3 ,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

【例题】我国央行首要调控的货币是( )。

A.M1、M2和 M3 B.M1和M2

C.M0和M1 D.M3

答案:C

解析: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参见教材P12)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银行信贷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创造货币供应量。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信贷能力,影响货币供给的。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

财政收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划拨给央行后,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贷收入和信贷资金增加;

财政支出增加,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央行的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可用数额减少,因为划拨给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加。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 现象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平衡 供需相等 无影响

盈余 货币需求不足,经济萧条 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赤字 货币供应过剩,经济过热 弥补-财政方法(不变)、信用方法(增加)

【例题】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中央银行( ),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放宽再贴现的条件

C.卖出有价证券 D.减少外汇储备

E.增加黄金储备

答案:ACD

第五节 货币均衡

考核内容:

1、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2、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具体内容如下:

货币供求的适应程度,将供求分为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失衡表现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在结构上比较合理。

Ms=Md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是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是结构上平衡。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物价稳定,货币供求平衡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速度稳定,供求平衡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者相符,货币供求平衡。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含义: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直接原因),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表现形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表现形式),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

——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各部类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

(3)国际收支原因

1、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外资流入 2、外汇储备增加—投放本币 —通胀

—货币供应量增加

(4)银行信贷原因

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胀。

3、通货膨胀的类型

【例题】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

A.货币供求失衡 B.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求量

C.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D.货币供应量和客观需求量相等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参见教材P18)

(二)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

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

2、通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4)结构失调;(5)国际市场冲击

【例题】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将引起( )。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

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 E.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

【答案】AC

【例题】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分为( )。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奔腾式通货膨胀C.恶性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

【答案】ABC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信 用

考核内容:

1、信用

2、信用的主要形式

3、信用的作用

4、社会信用体系

5、征信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用的概念

(一)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信用特点:有借有还,到期归还,偿还带有利息;

信用实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私有制、剩余产品的出现与贫富分化是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

2、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

(三)借贷资本及特点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3、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G’。

4、借贷资本最富拜物教的性质:物生出,掩盖人与人关系。

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含义: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

4、特点: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规模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5、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能提供的资本数量限制。

(2)商业信用的供求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短期借贷)。

(二)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之一。

1、含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2、信用主体: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是信用中介。

吸收存款时,银行是存款人的债务人;发放贷款时,银行是借款人的债权人。

3、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以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为媒介。

(三)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形式:公债、国库券

3、信用主体——债权人:购买国家债券的企业、居民;债务人:国家(政府)

4、作用

(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方法有增税、挤占银行信贷、借债,其中借债最可行)

(3)筹集巨额资金

(4)调节经济

(四)消费信用

1、含义: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商品、货币、劳务等对象。

2、形式: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贷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工商企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消费者

(五)租赁信用

1、含义:租赁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出租设备或工具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信用主体:债权人:租赁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有权)

债务人:承租人(使用权)

3、形式(记忆选择题)

(1)金融租赁(财务租赁):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即:承租人选设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使用并交租金。

(2)经营租赁(服务租赁):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是一种由出租人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

(3)杠杆租赁:投资和信贷相结合。即:出租人自筹20~40%资金,其余向银行借入,然后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人,出租人以出租的设备和租金作担保向银行取得借款。

(六)国际信用

1、含义: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包括延期付款、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

(2)国际银行信用:进出口银行为进出口双方提供的信用。形式是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3)国际间政府信用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例题】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商品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形成的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一般存在形式是

( )。

A.商品形式 B.信用形式

C.信托形式 D.租赁形式

答案:B

解析: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时,商品资本贷出了,使用权发生了转移,由于商品的货款没有支付,形成了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商业信用的特点之

一。(参见教材P22)

【例题】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商业贷款 B.抵押贷款 C.赊销商品 D.预付货款 E.商业企业存款

答案:CD

解析: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基本形式是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参见教材P22)

【例题】提供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信用形式是( )。

A.金融租赁 B.杠杆租赁 C. 经营租赁 D.财务租赁

答案:C

解析: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是一种以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

(参见教材P23)

三、信用的作用

(一)信用在生产中的作用

1、信用是社会资本再分配的形式,促进利润的平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2、信用加速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银行信用和债券发行)

3、信用促进资本的集中,推动股份经济制度的发展,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二)信用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1、信用工具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2、信用加快了资本形态变化,提高了商品交换的速度,减少了商品交换中资本的占用,降低了商品保管费用和流通费用。

(三)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

1、调剂消费

2、推迟消费

3、扩大消费

(四)信用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五)信用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条件

1、信用是商品经济过度扩张的重要条件。

2、信用是加重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条件。

3、信用为许多投机行为提供了条件。

【例题】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主要是()。

A.调剂消费 B.促进利润平均化 C.刺激消费 D.加速资本积累 E.推迟消费

答案:ACE

解析: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包括调剂消费、推迟消费和扩大消费。(参见教材P25)

四、社会信用体系

(一)社会信用体系定义: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监管体制、技术手段、交易工具的总和。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

1、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信用信息共享。

2、信用法律制度体系

3、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其发展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征信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银行信用、保理机构、信用管理咨询机构。

4、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5、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五、征信和征信服务

征信——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

(一)定义:是以了解企业资信与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对一些与交易有关的数据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可分为企业征信与个人征信。

(二)征信的种类

1、个人征信

(1)主动式征信,不论被记录者本人是否愿意、也不在意是否有委托调查在前。

(2)财产征信:对于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

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守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

包括:个人财产征信、法人财产征信、个体工商户财产征信。

2、企业征信

(1)必须得到信用交易中授信方的委托才进行调查。

(2)业务流程:数据联合采集、数据加工入库、企业征信服务。

【真题2010,单选8】在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受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这种服务称为( )。

A.理财顾问 B.抵押贷款 C.信用中介 D.财产征信

答案:D

解析:对于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受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这种服务就被称为财产征信。(参见教材P27)

【例题】企业征信的业务流程包括( )。

A.数据联合采集 B.数据加工入库

C.国内企业征信 D.国际企业征信 E.企业征信服务

答案:ABE

解析:企业征信业务流程包括数据联合采集、数据加工入库、企业征信服务三个方面。

第二节 利息和利息率

考核内容:

1、利息及性质

2、利率及种类

3、决定利率的影响因素

4、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5、现行的利率体系

6、利率的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

一、利息的性质

(一)利息

1、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

(二)西方有关利息本质的理论

1、利息报酬论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代表人物——萨伊,认为利息的本质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

3、节欲等待论

代表人物——西尼尔,认为利息是由资本所有者对目前享乐和满足的牺牲,

放弃自己的消费欲望,节制消费的报酬。

4、利息时差论,也称时间偏好论

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5、灵活偏好论,也称流动偏好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的灵活性的报酬。

【例题】以下关于利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息是从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

B.信用关系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

C.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

D.利息是借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贷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E.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

答案:ACE

解析: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者说,利息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利息是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利息来源、服务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参见教材P28)

二、利息率和利息的种类

(一)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二)利息率的种类(掌握)

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i=r-p

3、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随官定利率变化而变化,但也不完全一致;市场利率是制定官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5、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有:

(1)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多,贷款者的风险就越大。

(2)融资时间越长,借款人利润越多,贷款人取得利息也应越多。

(3)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越大。

6、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存贷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决定利息率的影响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水平的最高界限。

(二)借贷成本:存款利率与业务费用

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必须大于利息支出与业务费用之和,否则无利可图。

(三)资金供求状况

借贷资本的供>求,则利息率下降;反之上升。

(四)借贷期限

一般情况下,借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利息率越高。反之,利息率越低。

(五)借贷风险

贷款风险越大,利息率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利息率越低。

(六)国际利率水平

1、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利率水平。

2、利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影响本币的汇率。

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聚集社会资金的影响

存款利率水平和吸收存款的数量成正比

(二)利率变动对信贷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三)利率变动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

(四)利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货币供应量;2、需求总量和结构;3、有效供给。

(五)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例题】在融资活动中,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 )。

A.贷款人的风险大 B.借款人可能取得的利润多

C.借款人的风险大 D.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可能性大

E.贷款人的借贷成本低

答案:ABD

解析:在融资活动中,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

(1)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多,贷款者的风险就越大。

(2)融资时间越长,借款人利润越多,贷款人取得利息也应越多。

(3)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越大(P30)

【例题】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 )决定的。

A.借贷者的经济实力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借贷资金的来源 D.借贷资金的用途

答案:B

解析: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的: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息率上升。 (参见教材P31)

五、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期下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 按利率结构划分我国现行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金融机构利率为主体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

(一)中央银行利率——基准利率

定义: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各种存贷款利率。

包括:1、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存款利率;

2、贷款利率:再贷款率、再贴现率(基准利率)。

(二)金融机构利率

定义:金融机构利率是金融机构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各种利息率。是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

包括:1、存款利率:企业单位存款利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

2、贷款利率: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贴现贷款利率

和优惠贷款利率。

(三)市场利率

1、定义:市场利率主要包括:短期资金市场利率、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和一般私人借贷利率等。市场利率是国家制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2、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

3、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各类有价证券利率和收益率。

4、一般私人借贷利率:包括民间各种私人借贷利率。

六、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一)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仅按原本金和规定利率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S)=P(1+r×n)

(二)复利计息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其本利和公式为:

利息( I )=本利和(S)-本金(P)

【例题】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 )决定的。

A.借贷者的经济实力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借贷资金的来源 D.借贷资金的用途

答案:B

解析: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的: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息率上升。 (参见教材P31)

【例题】在我国的利率体系中,短期资金市场利率主要包括

( )。

A.金融机构利率 B.准备金存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 D.票据市场利率

E.储蓄存款利率

答案:CD

解析: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等。

第三节 存款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

1、个人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方法

2、单位存款利息的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

《储蓄存款条例》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规定(了解)

1、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部分)提前支取,全部(部分)

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2、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超过原定存期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

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3、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

存款利率计息,不分段计息(不调整利率水平)。

4、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

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5、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1)实存期不到三个月的,按活期利率计息;

(2)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不满半年,按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利率打六折计息;

(3)存期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按定期整存整取半年利率打六折计息;

(4)存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无论存多长,按定期整存整取一年利率打六折计息;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方法(掌握)——教材例题认真看

提示:

1、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年利率÷12

2、月利率=日利率×30 日利率=月利率÷30

3、年利率=日利率×360 日利率=年利率÷360

个人储蓄存款考核内容:

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

(一)活期储蓄存款

——个人活期储蓄存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结算的利息并入本金起息。未到结息日清户的,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补充:除了活期储蓄存款未清户按季度结息可以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以外,其余各种储蓄存款,无论存期多长,一律利随本清,不计复利。自动转存的存款视同到期办理,利息可以并入本金。

1、积数计息法

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

每次存款余额*存期=计息积数

2、按月结息: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

【例 题】

某储户活期账户2005年6月3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160,0000,假设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年利率为2.25%,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注:不考虑利息税)

A.100元 B.120元

C.150元 D.300元

答案:A

解析: 应结利息为:1600000×2.25%÷360=100(元) (参见教材P35)

(二)定期储蓄存款

1、整存整取:

(1)到期支取:应付利息=本金×月数×月利率

(2)逾期支取:——注意:存期/天数/月数—对应日利/月利

逾期部分利息=逾期本金×活期储蓄利率×逾期天数

应付利息=到期利息(定期利率)+逾期部分的利息

(3)提前支取

提前支取部分利息=提前支取的本金×实存天数×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2、零存整取

(1)积数计息法

利息={[(末次余额+首次存额)×存入次数]/2}×月利率

或:利息=每月固定存额×存入次数×(存期+1)÷2×月利率

注意:存期/天数/月数/次数——对应日利/月利/每月一次

(2)每元平均利息计算法

每元平均利息=(存入次数+1)÷2×月利率

应付利息=存款余额×每元平均利息

3、积零成整

每月应存金额=到期本息和/ {存入次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月利率}

4、存本取息定期储蓄

每次支取利息数=(本金×存期×利率)/支取利息次数

注意:存期/天数/月数—对应日利/月利 存12个月,就是12次,

利率用月利率,如只给一个利率,无特别标注,是年利。

5、整存零取定期储蓄

利息={[(全部本金+每次支取本金)]/2}支取本金次数×每次支取间隔月数×利率

若过期一个月支取,则过期利息为:月支取额×过期月数×月利率

【例题】

某储户2009年2月1日存入银行储蓄存款8000元,原定存期一年,假设存入时该档次存款月利率为2.25‰,该储户于

2009年7月1日提前支取该笔存款,假设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月利率为1.29‰,每月按30天计算,则应付利息为(注:不考虑利息税)( )元。

A.10.32 B.18.00

C.51.60 D.302.00

答案:C

解析: 应付利息为8000×1.29‰×5=51.6(元) (参见教材P36)

(三)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1、存期不满3月:利息=本金×实存天数×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2、存期满3月以上:利息=本金×实存天数×相应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60%

(四)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

1、自动转存:“利滚利”,但转存后不足一个存期支取时,则按原存款(或转存款)

逾期支取规定办理,按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第一存期利息=原存款×利率×期限; 转存款金额=原存款金额+利息

2、约定转存:如果是转本取息,上期利息不计算复利,储户可以随时取息

二、单位存款利息的计算——教材例题认真看

(一)单位活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1、余额表计息

2、分户账计息

(二)单位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随本清

注:存款天数的计算对年对月对日,不能对日的话,可先对上月当日,再算实际超出日=到期日-对日日。

三、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

利息=累积积数×日利率

第四节 贷款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贷款利息的各种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一、定期结息计息

利息=累积计息积数×日利率=余额×天数×日利率

二、利随本清计息

按月计息:利息=还款金额×月数×月利率

按日计息:利息=还款金额×天数×日利率

【例题】某银行2004年3月25日向工厂发放临时贷款10万元,贷款期限为3个月,假设利率为9‰,该厂于2004年6月25日向银行按期还贷,应计收利息为( )。

A.27000元 B.2700元

C.2000元 D.7000元

答案:B

解析: 应收利息为100000×9‰×3=2700(元) (参见教材P41)

三、票据贴现计息(重点掌握)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贴限期贴现期是距离票据到期的时间

四、中央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

1、再贴现利息=再贴现票据金额×再贴现月数(或天数)×月再贴现率(日再贴现率)

2、实付再贴现金额=申请再贴现金额-再贴现利息

再贴现利息在办理再贴现时,从再贴现金额中直接扣收。

【例题】某客户于2009年5月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票据金额为100万元,票据到期日是2009年5月11日,该银行审

查同意后,办理贴现。假设贴现率为月利率4.5%o,每月按30天计算,则贴现利息为( )元。

A.15000 B.3750

C.1500 D.450

答案:C

解析: 应贴现利息为1000000×4.5‰÷30×10=1500(元) (参见教材P41)

【真题2010案例1】

某银行2009年3月20日向某商业企业发放短期贷款100万元,期限为6个月,假定该档次贷款月利率‰该企业在取得贷款后,没有提取现金,将该笔贷款全部转为单位活期存款,在

2009年6月20日前该笔活期存款没有发生存取行为,假定单位活期存款月利率2.25‰,每季度末月20日为结息日,每月按30天计算。

81.按利随本清计息,该银行在2009年9月20日贷款到期应收利息为( D)元。

A.3000 B.6000 ;C.18000 D.36000

【解析】100万×6×6‰=36000

82.假定2009年6月20日该企业计息余额表内的本季日计息积数为90000000(九千万),按定期结息计息,银行应付利息为(A )元。

A.6750 B.18000 ;C.22500 D.36000

【解析】 应付利息=计息积数90000000×90天×(月利率

2.25‰÷30天)=6750

83.从本案例贷款利息计算分析,决定贷款利息多少的直接因素有( ABD )。

A.贷款金额 B.贷款时间 ;C.贷款提现 D.贷款利率

84.根据现代信用形式的划分,该笔贷款应属于(B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第五节 其他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

1、银行卡利息的计算

2、国家债券利息的计算

3、租金的计算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考核内容:

1、货币供给的概念

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具体内容如下: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由此形成货币供应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

M0=通货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个人储蓄+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

广义货币即M2、 M3 ,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

【例题】我国央行首要调控的货币是( )。

A.M1、M2和 M3 B.M1和M2

C.M0和M1 D.M3

答案:C

解析: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参见教材P12)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银行信贷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创造货币供应量。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信贷能力,影响货币供给的。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

财政收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划拨给央行后,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贷收入和信贷资金增加;

财政支出增加,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央行的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可用数额减少,因为划拨给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加。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 现象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平衡 供需相等 无影响

盈余 货币需求不足,经济萧条 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赤字 货币供应过剩,经济过热 弥补-财政方法(不变)、信用方法(增加)

【例题】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中央银行( ),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放宽再贴现的条件

C.卖出有价证券 D.减少外汇储备

E.增加黄金储备

答案:ACD

第五节 货币均衡

考核内容:

1、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2、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具体内容如下:

货币供求的适应程度,将供求分为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失衡表现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在结构上比较合理。

Ms=Md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是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是结构上平衡。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物价稳定,货币供求平衡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速度稳定,供求平衡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者相符,货币供求平衡。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含义: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直接原因),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表现形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表现形式),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

——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各部类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

(3)国际收支原因

1、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外资流入 2、外汇储备增加—投放本币 —通胀

—货币供应量增加

(4)银行信贷原因

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胀。

3、通货膨胀的类型

【例题】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

A.货币供求失衡 B.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求量

C.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D.货币供应量和客观需求量相等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参见教材P18)

(二)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

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

2、通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4)结构失调;(5)国际市场冲击

【例题】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将引起( )。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

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 E.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

【答案】AC

【例题】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分为( )。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奔腾式通货膨胀C.恶性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

【答案】ABC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信 用

考核内容:

1、信用

2、信用的主要形式

3、信用的作用

4、社会信用体系

5、征信

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用的概念

(一)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信用特点:有借有还,到期归还,偿还带有利息;

信用实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私有制、剩余产品的出现与贫富分化是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

2、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

(三)借贷资本及特点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3、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G’。

4、借贷资本最富拜物教的性质:物生出,掩盖人与人关系。

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含义: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

4、特点: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规模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5、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能提供的资本数量限制。

(2)商业信用的供求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短期借贷)。

(二)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之一。

1、含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2、信用主体: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是信用中介。

吸收存款时,银行是存款人的债务人;发放贷款时,银行是借款人的债权人。

3、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以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为媒介。

(三)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形式:公债、国库券

3、信用主体——债权人:购买国家债券的企业、居民;债务人:国家(政府)

4、作用

(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方法有增税、挤占银行信贷、借债,其中借债最可行)

(3)筹集巨额资金

(4)调节经济

(四)消费信用

1、含义: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商品、货币、劳务等对象。

2、形式: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贷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工商企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消费者

(五)租赁信用

1、含义:租赁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出租设备或工具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信用主体:债权人:租赁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有权)

债务人:承租人(使用权)

3、形式(记忆选择题)

(1)金融租赁(财务租赁):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即:承租人选设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使用并交租金。

(2)经营租赁(服务租赁):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是一种由出租人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

(3)杠杆租赁:投资和信贷相结合。即:出租人自筹20~40%资金,其余向银行借入,然后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人,出租人以出租的设备和租金作担保向银行取得借款。

(六)国际信用

1、含义: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包括延期付款、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

(2)国际银行信用:进出口银行为进出口双方提供的信用。形式是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3)国际间政府信用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例题】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商品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形成的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一般存在形式是

( )。

A.商品形式 B.信用形式

C.信托形式 D.租赁形式

答案:B

解析: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时,商品资本贷出了,使用权发生了转移,由于商品的货款没有支付,形成了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商业信用的特点之

一。(参见教材P22)

【例题】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商业贷款 B.抵押贷款 C.赊销商品 D.预付货款 E.商业企业存款

答案:CD

解析: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基本形式是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参见教材P22)

【例题】提供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信用形式是( )。

A.金融租赁 B.杠杆租赁 C. 经营租赁 D.财务租赁

答案:C

解析: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是一种以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

(参见教材P23)

三、信用的作用

(一)信用在生产中的作用

1、信用是社会资本再分配的形式,促进利润的平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2、信用加速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银行信用和债券发行)

3、信用促进资本的集中,推动股份经济制度的发展,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二)信用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1、信用工具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2、信用加快了资本形态变化,提高了商品交换的速度,减少了商品交换中资本的占用,降低了商品保管费用和流通费用。

(三)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

1、调剂消费

2、推迟消费

3、扩大消费

(四)信用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五)信用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条件

1、信用是商品经济过度扩张的重要条件。

2、信用是加重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条件。

3、信用为许多投机行为提供了条件。

【例题】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主要是()。

A.调剂消费 B.促进利润平均化 C.刺激消费 D.加速资本积累 E.推迟消费

答案:ACE

解析: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包括调剂消费、推迟消费和扩大消费。(参见教材P25)

四、社会信用体系

(一)社会信用体系定义: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组织机构、监管体制、技术手段、交易工具的总和。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

1、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信用信息共享。

2、信用法律制度体系

3、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其发展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征信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银行信用、保理机构、信用管理咨询机构。

4、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5、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五、征信和征信服务

征信——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

(一)定义:是以了解企业资信与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对一些与交易有关的数据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可分为企业征信与个人征信。

(二)征信的种类

1、个人征信

(1)主动式征信,不论被记录者本人是否愿意、也不在意是否有委托调查在前。

(2)财产征信:对于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

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守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

包括:个人财产征信、法人财产征信、个体工商户财产征信。

2、企业征信

(1)必须得到信用交易中授信方的委托才进行调查。

(2)业务流程:数据联合采集、数据加工入库、企业征信服务。

【真题2010,单选8】在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受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这种服务称为( )。

A.理财顾问 B.抵押贷款 C.信用中介 D.财产征信

答案:D

解析:对于金融机构接受信贷申请人使用其个人资产进行抵押的国家或地区,存在专门对受信人和其保证人名下的财产进行资产调查的服务,这种服务就被称为财产征信。(参见教材P27)

【例题】企业征信的业务流程包括( )。

A.数据联合采集 B.数据加工入库

C.国内企业征信 D.国际企业征信 E.企业征信服务

答案:ABE

解析:企业征信业务流程包括数据联合采集、数据加工入库、企业征信服务三个方面。

第二节 利息和利息率

考核内容:

1、利息及性质

2、利率及种类

3、决定利率的影响因素

4、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5、现行的利率体系

6、利率的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

一、利息的性质

(一)利息

1、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

(二)西方有关利息本质的理论

1、利息报酬论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代表人物——萨伊,认为利息的本质是资本自身生产力的产物。

3、节欲等待论

代表人物——西尼尔,认为利息是由资本所有者对目前享乐和满足的牺牲,

放弃自己的消费欲望,节制消费的报酬。

4、利息时差论,也称时间偏好论

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认为利息的产生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5、灵活偏好论,也称流动偏好论

代表人物——凯恩斯,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的灵活性的报酬。

【例题】以下关于利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息是从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

B.信用关系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

C.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

D.利息是借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贷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E.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

答案:ACE

解析: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贷款的代价。或者说,利息是贷款人由于借出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利息是属于信用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关系是利息产生的基础。利息来源、服务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参见教材P28)

二、利息率和利息的种类

(一)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二)利息率的种类(掌握)

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i=r-p

3、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随官定利率变化而变化,但也不完全一致;市场利率是制定官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5、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有:

(1)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多,贷款者的风险就越大。

(2)融资时间越长,借款人利润越多,贷款人取得利息也应越多。

(3)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越大。

6、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存贷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决定利息率的影响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水平的最高界限。

(二)借贷成本:存款利率与业务费用

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必须大于利息支出与业务费用之和,否则无利可图。

(三)资金供求状况

借贷资本的供>求,则利息率下降;反之上升。

(四)借贷期限

一般情况下,借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利息率越高。反之,利息率越低。

(五)借贷风险

贷款风险越大,利息率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利息率越低。

(六)国际利率水平

1、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利率水平。

2、利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影响本币的汇率。

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聚集社会资金的影响

存款利率水平和吸收存款的数量成正比

(二)利率变动对信贷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三)利率变动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

(四)利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货币供应量;2、需求总量和结构;3、有效供给。

(五)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例题】在融资活动中,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 )。

A.贷款人的风险大 B.借款人可能取得的利润多

C.借款人的风险大 D.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可能性大

E.贷款人的借贷成本低

答案:ABD

解析:在融资活动中,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

(1)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多,贷款者的风险就越大。

(2)融资时间越长,借款人利润越多,贷款人取得利息也应越多。

(3)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由此带来的损失可能越大(P30)

【例题】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 )决定的。

A.借贷者的经济实力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借贷资金的来源 D.借贷资金的用途

答案:B

解析: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的: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息率上升。 (参见教材P31)

五、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期下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 按利率结构划分我国现行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金融机构利率为主体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

(一)中央银行利率——基准利率

定义: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各种存贷款利率。

包括:1、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存款利率;

2、贷款利率:再贷款率、再贴现率(基准利率)。

(二)金融机构利率

定义:金融机构利率是金融机构对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各种利息率。是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

包括:1、存款利率:企业单位存款利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

2、贷款利率: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贴现贷款利率

和优惠贷款利率。

(三)市场利率

1、定义:市场利率主要包括:短期资金市场利率、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和一般私人借贷利率等。市场利率是国家制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2、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

3、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各类有价证券利率和收益率。

4、一般私人借贷利率:包括民间各种私人借贷利率。

六、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

(一)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仅按原本金和规定利率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S)=P(1+r×n)

(二)复利计息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其本利和公式为:

利息( I )=本利和(S)-本金(P)

【例题】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 )决定的。

A.借贷者的经济实力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借贷资金的来源 D.借贷资金的用途

答案:B

解析: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借者和贷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利息率的高低,竞争的结果是由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的: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下降;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息率上升。 (参见教材P31)

【例题】在我国的利率体系中,短期资金市场利率主要包括

( )。

A.金融机构利率 B.准备金存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 D.票据市场利率

E.储蓄存款利率

答案:CD

解析: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等。

第三节 存款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

1、个人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方法

2、单位存款利息的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

《储蓄存款条例》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规定(了解)

1、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部分)提前支取,全部(部分)

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2、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超过原定存期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

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3、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

存款利率计息,不分段计息(不调整利率水平)。

4、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

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5、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1)实存期不到三个月的,按活期利率计息;

(2)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不满半年,按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利率打六折计息;

(3)存期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一年的,按定期整存整取半年利率打六折计息;

(4)存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无论存多长,按定期整存整取一年利率打六折计息;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方法(掌握)——教材例题认真看

提示:

1、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年利率÷12

2、月利率=日利率×30 日利率=月利率÷30

3、年利率=日利率×360 日利率=年利率÷360

个人储蓄存款考核内容:

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

(一)活期储蓄存款

——个人活期储蓄存款按季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结算的利息并入本金起息。未到结息日清户的,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补充:除了活期储蓄存款未清户按季度结息可以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以外,其余各种储蓄存款,无论存期多长,一律利随本清,不计复利。自动转存的存款视同到期办理,利息可以并入本金。

1、积数计息法

计息积数和*日利率=应付利息

每次存款余额*存期=计息积数

2、按月结息: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

【例 题】

某储户活期账户2005年6月30日的累计计息积数为160,0000,假设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年利率为2.25%,该储户应结利息为( )(注:不考虑利息税)

A.100元 B.120元

C.150元 D.300元

答案:A

解析: 应结利息为:1600000×2.25%÷360=100(元) (参见教材P35)

(二)定期储蓄存款

1、整存整取:

(1)到期支取:应付利息=本金×月数×月利率

(2)逾期支取:——注意:存期/天数/月数—对应日利/月利

逾期部分利息=逾期本金×活期储蓄利率×逾期天数

应付利息=到期利息(定期利率)+逾期部分的利息

(3)提前支取

提前支取部分利息=提前支取的本金×实存天数×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2、零存整取

(1)积数计息法

利息={[(末次余额+首次存额)×存入次数]/2}×月利率

或:利息=每月固定存额×存入次数×(存期+1)÷2×月利率

注意:存期/天数/月数/次数——对应日利/月利/每月一次

(2)每元平均利息计算法

每元平均利息=(存入次数+1)÷2×月利率

应付利息=存款余额×每元平均利息

3、积零成整

每月应存金额=到期本息和/ {存入次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月利率}

4、存本取息定期储蓄

每次支取利息数=(本金×存期×利率)/支取利息次数

注意:存期/天数/月数—对应日利/月利 存12个月,就是12次,

利率用月利率,如只给一个利率,无特别标注,是年利。

5、整存零取定期储蓄

利息={[(全部本金+每次支取本金)]/2}支取本金次数×每次支取间隔月数×利率

若过期一个月支取,则过期利息为:月支取额×过期月数×月利率

【例题】

某储户2009年2月1日存入银行储蓄存款8000元,原定存期一年,假设存入时该档次存款月利率为2.25‰,该储户于

2009年7月1日提前支取该笔存款,假设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月利率为1.29‰,每月按30天计算,则应付利息为(注:不考虑利息税)( )元。

A.10.32 B.18.00

C.51.60 D.302.00

答案:C

解析: 应付利息为8000×1.29‰×5=51.6(元) (参见教材P36)

(三)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1、存期不满3月:利息=本金×实存天数×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2、存期满3月以上:利息=本金×实存天数×相应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60%

(四)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

1、自动转存:“利滚利”,但转存后不足一个存期支取时,则按原存款(或转存款)

逾期支取规定办理,按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第一存期利息=原存款×利率×期限; 转存款金额=原存款金额+利息

2、约定转存:如果是转本取息,上期利息不计算复利,储户可以随时取息

二、单位存款利息的计算——教材例题认真看

(一)单位活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1、余额表计息

2、分户账计息

(二)单位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随本清

注:存款天数的计算对年对月对日,不能对日的话,可先对上月当日,再算实际超出日=到期日-对日日。

三、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

利息=累积积数×日利率

第四节 贷款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贷款利息的各种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一、定期结息计息

利息=累积计息积数×日利率=余额×天数×日利率

二、利随本清计息

按月计息:利息=还款金额×月数×月利率

按日计息:利息=还款金额×天数×日利率

【例题】某银行2004年3月25日向工厂发放临时贷款10万元,贷款期限为3个月,假设利率为9‰,该厂于2004年6月25日向银行按期还贷,应计收利息为( )。

A.27000元 B.2700元

C.2000元 D.7000元

答案:B

解析: 应收利息为100000×9‰×3=2700(元) (参见教材P41)

三、票据贴现计息(重点掌握)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贴限期贴现期是距离票据到期的时间

四、中央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

1、再贴现利息=再贴现票据金额×再贴现月数(或天数)×月再贴现率(日再贴现率)

2、实付再贴现金额=申请再贴现金额-再贴现利息

再贴现利息在办理再贴现时,从再贴现金额中直接扣收。

【例题】某客户于2009年5月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票据金额为100万元,票据到期日是2009年5月11日,该银行审

查同意后,办理贴现。假设贴现率为月利率4.5%o,每月按30天计算,则贴现利息为( )元。

A.15000 B.3750

C.1500 D.450

答案:C

解析: 应贴现利息为1000000×4.5‰÷30×10=1500(元) (参见教材P41)

【真题2010案例1】

某银行2009年3月20日向某商业企业发放短期贷款100万元,期限为6个月,假定该档次贷款月利率‰该企业在取得贷款后,没有提取现金,将该笔贷款全部转为单位活期存款,在

2009年6月20日前该笔活期存款没有发生存取行为,假定单位活期存款月利率2.25‰,每季度末月20日为结息日,每月按30天计算。

81.按利随本清计息,该银行在2009年9月20日贷款到期应收利息为( D)元。

A.3000 B.6000 ;C.18000 D.36000

【解析】100万×6×6‰=36000

82.假定2009年6月20日该企业计息余额表内的本季日计息积数为90000000(九千万),按定期结息计息,银行应付利息为(A )元。

A.6750 B.18000 ;C.22500 D.36000

【解析】 应付利息=计息积数90000000×90天×(月利率

2.25‰÷30天)=6750

83.从本案例贷款利息计算分析,决定贷款利息多少的直接因素有( ABD )。

A.贷款金额 B.贷款时间 ;C.贷款提现 D.贷款利率

84.根据现代信用形式的划分,该笔贷款应属于(B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第五节 其他利息的计算

考核内容:

1、银行卡利息的计算

2、国家债券利息的计算

3、租金的计算


相关内容

  • 初级会计职称试题
  •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1至24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某矿业公司开采销售应税 ...

  • 2016初级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测试题
  • 2016初级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测试题 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设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为了同学们能考到好成绩,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特意整理好2016初级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测试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 ...

  • 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 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必须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二题
  • 作者:荣开明 江汉大学学报 1999年06期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我国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宪法接下来又讲:"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

  • 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 作者:卫兴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F04: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0)04-0060-09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其性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的实际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实 ...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_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_的探索
  • 2009年4月 第3卷第2期中图分类号:D04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Apr. 2009Vol. 3, No. 2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文章编号:1674-0955(2009)02-0040-07 ...

  • 把握和贯彻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作者:朱佳木 人民日报 1998年02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个基本纲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