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答案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即“相似相溶”。

氢键对药物溶解度影响较大。在极性溶剂中,如果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如果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可增加其溶解度。将含碱性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加酸制成盐类,可增加在水中溶解度;将酸性药物加碱制成盐增加水中溶解度,如乙酸水杨酸制成钙盐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且比钠盐稳定。

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K3不溶于水,分子中引入-SO3HNa则成为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可制成注射剂。

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离子大小以及离子表面积是水分子极化的决定因素。离子的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这是由于半径增加,离子场减弱,水分子容易从中心离子脱离。一般单价阳离子结合4个水分子。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3.粒子大小的影响 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而对于难溶性药物,粒子半径大于2000nm时粒径对溶解度无影响,但粒子大小在0.1~100nm时溶解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Ostwald-Freundlich方程是描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子大小的定量关系,是在-定温度下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见第二章第六节)。

4.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ΔHs>0,还是放热ΔHs<0。当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pH值与同离子效应

(1)pH值的影响: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值影响很大。

(2)同离子效应:若药物的解离型或盐型是限制溶解的组分,则其在溶液中的相关离子的浓度是影响该药物溶解度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如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

6.混合溶剂的影响 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以成氢键结合、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那些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可与水组成混合溶剂。如洋地黄毒苷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混合溶剂的种类、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比例有关。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的相加平均值,但也有高于相加平均值的。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有最大溶解度。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另外,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如乙醇和水或丙二

醇和水组成的潜溶剂均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加了对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一个好的潜溶剂的介电常数一般是25~80。

选用溶剂时,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必须考虑其毒性。如果是注射给药还要考虑生理活性、刺激性、溶血、降压、过敏等。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如醋酸去氢皮质酮注射液等,以水-丙二醇为溶剂。

7.添加物的影响

(1)加入助溶剂:助溶(hydrotropy)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可与药物形成络合物。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

助溶剂的助溶剂机理复杂,有些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性质,选用与其能形成水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它们可以被吸收或者在体液中能释放出药物,以便药物的吸收。常见难溶性药物及其应用的助溶剂见表9-4。

表9-4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药物 助 溶 剂

碘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

咖啡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枸橼酸钠,烟酰胺

可可豆碱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烟酰胺

茶碱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烟酰胺,苯甲酸钠

盐酸奎宁 乌拉坦,尿素

核黄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烟酰胺,尿素,乙酰胺,乌拉坦 安络血 水杨酸钠,烟酰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二乙胺,烟酰胺 链霉素 蛋氨酸,甘草酸

红霉素 乙酰琥珀酸酯,Vc

新霉素 精氨酸

(2)加入增溶剂: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每1克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增溶量。许多药物,如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类、生物碱、抗生素类等均可用此法增溶。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由于胶束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束中。例如非极性分子苯、甲苯等可溶解于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具有极性基团而

不溶于水的药物,如水杨酸等,在胶束中定向排列,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其极性部分则伸入胶束的亲水基团方向;对于极性基团占优势的药物,如对羟基苯甲酸,则完全分布在胶束的亲水基之间。

增溶剂不仅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而且制得的增溶制剂,稳定性较好:①可防止药物被氧化,因为药物嵌入到胶束中与空气隔绝而受到了保护;②防止药物的水解,可能是因为胶束上的电荷排斥或胶束阻碍了催化水解的H+或OH-接近药物之故。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①增溶剂的种类:分子量不同而影响增溶效果,如对于强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同系物的碳链愈长,非离子型增溶剂的HLB值愈大,其增溶效果也愈好,但对于极性低的药物,结果恰好相反;②药物的性质: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溶量愈小;③加入顺序:用聚山梨酯80或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为增溶剂时,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进行增溶试验证明,如将增溶剂先溶于水再加入药物,则药物几乎不溶;如先将药物与增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则能很好溶解;④增溶剂的用量:温度一定时,加入足够量的增溶剂,可得到澄清溶液,稀释后仍然保持澄清。若配比不当则得不到澄清溶液,或在稀释时变为混浊。增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答案补充

给一点意见,可供参考,我也是从网上找的,因为说的明白,可供大家共同学习。。。 答案补充

表9-4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药物 助 溶 剂

碘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

咖啡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枸橼酸钠,烟酰胺

可可豆碱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烟酰胺

茶碱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烟酰胺,苯甲酸钠 盐酸奎宁 乌拉坦,尿素

核黄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烟酰胺,尿素,乙酰胺,乌拉坦 安络血 水杨酸钠,烟酰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二乙胺,烟酰胺 链霉素 蛋氨酸,甘草酸

红霉素 乙酰琥珀酸酯,Vc

新霉素 精氨酸

比如说这几个药物

答案补充

你早说嘛???这个我都不知道考了多少回了。。。 紅翼づ夢 回答采纳率:40.0% 2008-12-17 17:29

要看什么药物了,不同的药物成分不同,溶解度也自然不同的,尤其是和温度,有的东西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有的不变多少(比如氯化钠。NaCl也就是食盐) 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例如熟石灰)等

增加溶解度,还有加压,压缩体积,等等 但是都不一定的。

答案补充

是服用还是配药?

答案补充

你看下这网站:http://www.cqvip.com/qk/90529x/200701/23682132.html 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ㄣ拒絕孤獨 回答采纳率:10.2% 2008-12-17 17:34

一、增溶

(一)增溶的原理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缔合形成胶团。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结合,进入胶团的不同部位,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

1.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

增溶剂的使用方法影响增溶效果。通常宜将增溶剂被增溶药物混合均匀,最好使药物溶解,然后再用溶剂分次稀释至规定体积。

2.被增溶药物的性质

被增溶药物的同系物中,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被增溶量通常愈小。

3.溶液的pH及电解质等

pH:溶液的pH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

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被增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其原因是电解质能够降低增溶剂的临界胶团浓度,从而使增溶剂在较低的浓度时形成大量胶团而产生增溶作用;另外电解质还可中和胶团的电荷,增大了胶团内部的有效体积,为被增溶药物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提高增溶效果。

二、助溶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机理: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

三、制成盐类

四、应用混合溶剂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ぺ90℃酷寒 回答采纳率:6.5% 2008-12-18 09:13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不稳定,随着温度、气压等变化而变化较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小)。所以一般注明标准情况下,标准情况也就包含了标准气压、室温等情况。另外,有些气体与水反应后会发生反应,如氯气和水反应会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二氧化硫SO2与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H2SO3;三氧化硫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等等。

归依/aiq佛門 回答采纳率:21.9% 2008-12-18 14:22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四种方法是

1、制成盐类

2、应用混合溶媒

3、使用助溶剂

4、使用增容剂

助溶剂和增溶剂楼上的朋友已经介绍的很仔细了,结合一下就应该可以过关了。 双鱼童话/yl 回答采纳率:20.0% 2008-12-18 17:28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这些概念仅表示药物大致的溶解性能,至于准确的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来表示,药典分别将它们记载于各药物项下。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各国药典、专门性的理化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溶解度数据的药物,可通过实验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各国药典规定了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详细的测定方法,参见药典有关规定。溶解达平衡的时间也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结合能力的不同而不同,从几秒钟到几十小时不等。在实际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尤其是酸、碱性药物。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ぺ90℃酷寒 回答采纳率:6.5% 2008-12-18 09:13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不稳定,随着温度、气压等变化而变化较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小)。所以一般注明标准情况下,标准情况也就包含了标准气压、室温等情况。另外,有些气体与水反应后会发生反应,如氯气和水反应会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二氧化硫SO2与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H2SO3;三氧化硫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等等。

归依/aiq佛門 回答采纳率:21.9% 2008-12-18 14:22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四种方法是

1、制成盐类

2、应用混合溶媒

3、使用助溶剂

4、使用增容剂

助溶剂和增溶剂楼上的朋友已经介绍的很仔细了,结合一下就应该可以过关了。 双鱼童话/yl 回答采纳率:20.0% 2008-12-18 17:28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这些概念仅表示药物大致的溶解性能,至于准确的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来表示,药典分别将它们记载于各药物项下。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各国药典、专门性的理化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溶解度数据的药物,可通过实验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各国药典规定了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详细的测定方法,参见药典有关规定。溶解达平衡的时间也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结合能力的不同而不同,从几秒钟到几十小时不等。在实际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尤其是酸、碱性药物。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尤其是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从制剂角度出发,一个新药的特性溶解度是首先应该测定的参数,因为在了解该参数后,可以对制剂剂型的选择以及对处方、工艺、药物的晶型、粒子大小等做出适当的考虑。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口服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小于1mg/ml就可能出现吸收问题。显然,这一指标与溶出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具有等同的意义。

常用的药物中,约75%是弱酸性药物,约20%是弱碱性药物。欲准确测定特性溶解度,对于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应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测定,即便如此,在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测定的溶解度多为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 solubility)或称表观溶解度(apparent solubility)。

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在测定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的情况下,将配制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出上清液并做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图9-1中正偏差表明在该溶液中药物发生解离,或者杂质成分或溶剂对药物有复合及增溶作用等(曲线A);直线B表明药物纯度高,无解离、与缔合,无相互作用;负偏差则表明发生抑制溶解的同离子效应(曲线C),两条曲线外推与纵轴的交点所示溶解度即为特性溶解度S0。

答案补充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9-2,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图9-2平衡溶解度测定曲线

无论是测定平衡溶解度还是测定特性溶解度,一般都需要在低温(4~5℃)和体温(37℃)两种条件下进行,以便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贮存和使用情况做出考虑。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药物稳定性对溶解度的影响,试验还应同时使用酸性和碱性两种溶剂系统。

测定溶解度时,要注意恒温搅拌和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平衡时间不同。测定取样时要保持温度与测试温度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物,这是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答案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若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即“相似相溶”。

氢键对药物溶解度影响较大。在极性溶剂中,如果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如果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可增加其溶解度。将含碱性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加酸制成盐类,可增加在水中溶解度;将酸性药物加碱制成盐增加水中溶解度,如乙酸水杨酸制成钙盐在水中溶解度增大,且比钠盐稳定。

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K3不溶于水,分子中引入-SO3HNa则成为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可制成注射剂。

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药物离子的水合作用与离子性质有关,阳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以至于阳离子周围保持有一层水。离子大小以及离子表面积是水分子极化的决定因素。离子的水合数目随离子半径增大而降低,这是由于半径增加,离子场减弱,水分子容易从中心离子脱离。一般单价阳离子结合4个水分子。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3.粒子大小的影响 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而对于难溶性药物,粒子半径大于2000nm时粒径对溶解度无影响,但粒子大小在0.1~100nm时溶解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Ostwald-Freundlich方程是描述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子大小的定量关系,是在-定温度下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见第二章第六节)。

4.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溶解度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ΔHs>0,还是放热ΔHs<0。当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Δ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pH值与同离子效应

(1)pH值的影响: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受pH值影响很大。

(2)同离子效应:若药物的解离型或盐型是限制溶解的组分,则其在溶液中的相关离子的浓度是影响该药物溶解度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般向难溶性盐类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其溶解度降低,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如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

6.混合溶剂的影响 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与水分子能以成氢键结合、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那些溶剂。如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可与水组成混合溶剂。如洋地黄毒苷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混合溶剂的种类、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比例有关。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的相加平均值,但也有高于相加平均值的。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有最大溶解度。

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另外,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如乙醇和水或丙二

醇和水组成的潜溶剂均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加了对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一个好的潜溶剂的介电常数一般是25~80。

选用溶剂时,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必须考虑其毒性。如果是注射给药还要考虑生理活性、刺激性、溶血、降压、过敏等。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如醋酸去氢皮质酮注射液等,以水-丙二醇为溶剂。

7.添加物的影响

(1)加入助溶剂:助溶(hydrotropy)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可与药物形成络合物。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

助溶剂的助溶剂机理复杂,有些至今尚不清楚。因此,关于助溶剂的选择尚无明确的规律可循,一般只能根据药物性质,选用与其能形成水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的物质,它们可以被吸收或者在体液中能释放出药物,以便药物的吸收。常见难溶性药物及其应用的助溶剂见表9-4。

表9-4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药物 助 溶 剂

碘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

咖啡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枸橼酸钠,烟酰胺

可可豆碱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烟酰胺

茶碱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烟酰胺,苯甲酸钠

盐酸奎宁 乌拉坦,尿素

核黄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烟酰胺,尿素,乙酰胺,乌拉坦 安络血 水杨酸钠,烟酰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二乙胺,烟酰胺 链霉素 蛋氨酸,甘草酸

红霉素 乙酰琥珀酸酯,Vc

新霉素 精氨酸

(2)加入增溶剂: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对于以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每1克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增溶量。许多药物,如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类、生物碱、抗生素类等均可用此法增溶。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由于胶束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束中。例如非极性分子苯、甲苯等可溶解于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具有极性基团而

不溶于水的药物,如水杨酸等,在胶束中定向排列,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其极性部分则伸入胶束的亲水基团方向;对于极性基团占优势的药物,如对羟基苯甲酸,则完全分布在胶束的亲水基之间。

增溶剂不仅可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而且制得的增溶制剂,稳定性较好:①可防止药物被氧化,因为药物嵌入到胶束中与空气隔绝而受到了保护;②防止药物的水解,可能是因为胶束上的电荷排斥或胶束阻碍了催化水解的H+或OH-接近药物之故。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①增溶剂的种类:分子量不同而影响增溶效果,如对于强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同系物的碳链愈长,非离子型增溶剂的HLB值愈大,其增溶效果也愈好,但对于极性低的药物,结果恰好相反;②药物的性质: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溶量愈小;③加入顺序:用聚山梨酯80或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为增溶剂时,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进行增溶试验证明,如将增溶剂先溶于水再加入药物,则药物几乎不溶;如先将药物与增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则能很好溶解;④增溶剂的用量:温度一定时,加入足够量的增溶剂,可得到澄清溶液,稀释后仍然保持澄清。若配比不当则得不到澄清溶液,或在稀释时变为混浊。增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答案补充

给一点意见,可供参考,我也是从网上找的,因为说的明白,可供大家共同学习。。。 答案补充

表9-4 常见的难溶性药物与其应用的助溶剂

药物 助 溶 剂

碘 碘化钾,聚乙烯吡咯烷酮

咖啡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枸橼酸钠,烟酰胺

可可豆碱 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烟酰胺

茶碱 二乙胺,其他脂肪族胺,烟酰胺,苯甲酸钠 盐酸奎宁 乌拉坦,尿素

核黄素 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烟酰胺,尿素,乙酰胺,乌拉坦 安络血 水杨酸钠,烟酰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苯甲酸钠,邻、对、间羟苯甲酸钠,二乙胺,烟酰胺 链霉素 蛋氨酸,甘草酸

红霉素 乙酰琥珀酸酯,Vc

新霉素 精氨酸

比如说这几个药物

答案补充

你早说嘛???这个我都不知道考了多少回了。。。 紅翼づ夢 回答采纳率:40.0% 2008-12-17 17:29

要看什么药物了,不同的药物成分不同,溶解度也自然不同的,尤其是和温度,有的东西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有的不变多少(比如氯化钠。NaCl也就是食盐) 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例如熟石灰)等

增加溶解度,还有加压,压缩体积,等等 但是都不一定的。

答案补充

是服用还是配药?

答案补充

你看下这网站:http://www.cqvip.com/qk/90529x/200701/23682132.html 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ㄣ拒絕孤獨 回答采纳率:10.2% 2008-12-17 17:34

一、增溶

(一)增溶的原理

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缔合形成胶团。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结合,进入胶团的不同部位,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

1.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

增溶剂的使用方法影响增溶效果。通常宜将增溶剂被增溶药物混合均匀,最好使药物溶解,然后再用溶剂分次稀释至规定体积。

2.被增溶药物的性质

被增溶药物的同系物中,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被增溶量通常愈小。

3.溶液的pH及电解质等

pH:溶液的pH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

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被增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其原因是电解质能够降低增溶剂的临界胶团浓度,从而使增溶剂在较低的浓度时形成大量胶团而产生增溶作用;另外电解质还可中和胶团的电荷,增大了胶团内部的有效体积,为被增溶药物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提高增溶效果。

二、助溶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机理: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

三、制成盐类

四、应用混合溶剂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ぺ90℃酷寒 回答采纳率:6.5% 2008-12-18 09:13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不稳定,随着温度、气压等变化而变化较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小)。所以一般注明标准情况下,标准情况也就包含了标准气压、室温等情况。另外,有些气体与水反应后会发生反应,如氯气和水反应会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二氧化硫SO2与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H2SO3;三氧化硫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等等。

归依/aiq佛門 回答采纳率:21.9% 2008-12-18 14:22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四种方法是

1、制成盐类

2、应用混合溶媒

3、使用助溶剂

4、使用增容剂

助溶剂和增溶剂楼上的朋友已经介绍的很仔细了,结合一下就应该可以过关了。 双鱼童话/yl 回答采纳率:20.0% 2008-12-18 17:28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这些概念仅表示药物大致的溶解性能,至于准确的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来表示,药典分别将它们记载于各药物项下。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各国药典、专门性的理化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溶解度数据的药物,可通过实验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各国药典规定了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详细的测定方法,参见药典有关规定。溶解达平衡的时间也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结合能力的不同而不同,从几秒钟到几十小时不等。在实际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尤其是酸、碱性药物。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ぺ90℃酷寒 回答采纳率:6.5% 2008-12-18 09:13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不稳定,随着温度、气压等变化而变化较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小)。所以一般注明标准情况下,标准情况也就包含了标准气压、室温等情况。另外,有些气体与水反应后会发生反应,如氯气和水反应会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二氧化硫SO2与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H2SO3;三氧化硫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等等。

归依/aiq佛門 回答采纳率:21.9% 2008-12-18 14:22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四种方法是

1、制成盐类

2、应用混合溶媒

3、使用助溶剂

4、使用增容剂

助溶剂和增溶剂楼上的朋友已经介绍的很仔细了,结合一下就应该可以过关了。 双鱼童话/yl 回答采纳率:20.0% 2008-12-18 17:28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例如咖啡因在20℃水溶液中溶解度为1.46%,即表示在100ml水中溶解1.46g咖啡因时溶液达到饱和。溶解度也可用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表示。《中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药物溶解度有七种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这些概念仅表示药物大致的溶解性能,至于准确的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来表示,药典分别将它们记载于各药物项下。药物的溶解度数据可查阅默克索引(The Merk Index)﹑各国药典、专门性的理化手册等。对一些查不到溶解度数据的药物,可通过实验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各国药典规定了溶解度的测定方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详细的测定方法,参见药典有关规定。溶解达平衡的时间也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结合能力的不同而不同,从几秒钟到几十小时不等。在实际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尤其是酸、碱性药物。

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尤其是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从制剂角度出发,一个新药的特性溶解度是首先应该测定的参数,因为在了解该参数后,可以对制剂剂型的选择以及对处方、工艺、药物的晶型、粒子大小等做出适当的考虑。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口服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小于1mg/ml就可能出现吸收问题。显然,这一指标与溶出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具有等同的意义。

常用的药物中,约75%是弱酸性药物,约20%是弱碱性药物。欲准确测定特性溶解度,对于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应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测定,即便如此,在测定中要完全排除药物解离和溶剂的影响是不易做到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测定的溶解度多为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 solubility)或称表观溶解度(apparent solubility)。

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在测定数份不同程度过饱和溶液的情况下,将配制好的溶液恒温持续振荡达到溶解平衡,离心或过滤后,取出上清液并做适当稀释,测定药物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图9-1中正偏差表明在该溶液中药物发生解离,或者杂质成分或溶剂对药物有复合及增溶作用等(曲线A);直线B表明药物纯度高,无解离、与缔合,无相互作用;负偏差则表明发生抑制溶解的同离子效应(曲线C),两条曲线外推与纵轴的交点所示溶解度即为特性溶解度S0。

答案补充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及测定方法 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9-2,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图9-2平衡溶解度测定曲线

无论是测定平衡溶解度还是测定特性溶解度,一般都需要在低温(4~5℃)和体温(37℃)两种条件下进行,以便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贮存和使用情况做出考虑。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药物稳定性对溶解度的影响,试验还应同时使用酸性和碱性两种溶剂系统。

测定溶解度时,要注意恒温搅拌和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平衡时间不同。测定取样时要保持温度与测试温度一致并滤除未溶的药物,这是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相关内容

  • 中药难溶性药物增溶方法的研究
  • 中药难溶性成分增溶的研究进展 摘要:药物难溶性成分的研究对于医药界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先了解相关的名词含义并分别从微乳的结构特点.增溶药物的机理.筛选增溶微乳处方的方法.增溶作用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然后,以清开灵注射液制备工艺对增溶性辅料增溶作用的影响及环糊精 ...

  • 第二章 第五节口服药物的吸收
  • 第五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是药物研发 过程的一个工具,它依据药物的渗透性(permeability)和溶解度(solubility ...

  •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特别归纳了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利用度口服药物前体药物微粒给药系统 1.概述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它描 ...

  • 药剂学简答题 填空题
  • 简答题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 形成饱 ...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_李新月
  • -60- 第37卷第1期2016年02月吉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ofJilinMedicalUniversityVol.37No.1Feb.2016 2995(2016)01-0060-04文章编号:1673- ·综述·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 1112* 时念秋审校叶小强,司俊仁综述, ...

  • 药剂简答题
  • 1. 简述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常用方法? 答:(1)制成盐类 某些不溶或难溶性有机物,若分子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可分别将其制成盐,以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酸性药物,可用碱使器成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机碱一般可用酸使其成盐.(2)应用混合溶剂水中加入甘油.乙醇.丙二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剂,可增大某些难溶 ...

  • 药剂学-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 第16-18.20章 制剂新技术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固体分散体: 2.包合物: 3.纳米乳: 4.微囊: 5.微球: 6.脂质体: 7.β-环糊精: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 ,错误的填B) 1.药物在固态溶液中是以分子状态分散的.( ) 2.固体分散体的共沉淀物中的药物是以稳定晶型存在的.( ...

  • 口服缓释制剂
  •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黄桂华 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5年开始有文献发表,70年代被医学界认可,此后取得了很大突破,上市药物品种和制剂类型逐渐增多.在释放系统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是近代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较少,经济 ...

  •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 一. 绪论 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分支: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 3.剂型选择原则: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