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任公相遇

  几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注定有这么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与他相遇。   一个在一百三十九年前出生,在八十三年前离开我们的人,对我们今天每个人还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中对三篇中国韵文的讲解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梁任公。   解读这三篇韵文,走进梁任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与他有一次灵魂的相遇。   一、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首诗的内容讲的是一个白首狂夫,在一个冬天的清晨,披散头发,提着酒壶,准备渡过汹涌的江流,他的妻子在后面追,劝阻不及,他溺水死去了。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这四句话,字面意思就是:千万不要过河啊,你最终还是过了河,过河而死,让我拿你怎么办啊?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是什么让讲者能如此投入,听者能如此动容呢?   公无渡河:劝诫。为什么?前方很危险。河在古代专指黄河,那种艰难的条件下古人要想渡过黄河是很危险的。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包括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痛惜。汹涌的河水横在眼前,到底是什么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令他最终毅然前行?   渡河而死:一个悲剧的结局。说它是悲剧,是因为这个悲剧,可以避免。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其奈公何:议论。悲剧发生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奔赴死亡?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命脉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为着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一种执着的人生追求。结合先生的身世,怎么会没有对往昔的追忆。梁启超与老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悲愤和贫困的绝境并没有使他放弃救民报国的理想。所以,生活道路与文学阅读相结合,我们看到了一种舍生取义、殒身不恤的人格力量。已经习惯于平凡和合理的人生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勇气,更是一种悲壮而璀璨的人生。   这也是梁任公的演讲动人的原因。二十余年后,梁实秋站在滔滔的黄河边上,不禁悲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或许这里面同样寄托着他自己的精神追求吧。   二、最喜爱的《桃花扇》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这是《桃花扇》中,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时的一段唱词。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即临而无可挽回的叹息。   清兵南下,长驱直入,南明灭亡,皇帝殉难。国土已丧,何以为家?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讲到这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为什么梁任公讲到这一段,竟不能自已地痛哭流涕?他想到了什么?   梁启超恐怕是由亡国自缢的崇祯皇帝想到了自己曾经追随的光绪帝吧。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悲的是国家的衰亡,救亡图存的愿景变得黯淡。   三、杜氏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52岁还漂泊他乡,“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涕泪满衣裳”,失地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回想八年来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重重苦难,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想到自己可以重返故乡,叶落归根,又转悲为喜。真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啊!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讲到此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杜甫喜是因为安史之乱平定、国家安定,任公笑是因为他也怀揣着相同的期望吧。在同悲同喜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个人生活的波折与国家兴亡命运的结合,贯穿着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所以说,先生的哭和笑,就是他内心家国情怀最真实的流露。   回顾文章开头一句: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真的不关心政治吗?文章结尾又说“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我们知道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热心肠,通常指这个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梁任公是对谁有热心肠呢?是对国家和民族!他炽热的爱国之心难道不是热心肠最深刻的体现吗?正如他自己所言: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夺权力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早年投身革命,领导“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讲学育才,募捐基金。   晚年拖着病体,培育青年学子,为西医误诊危及生命仍支持西医,盼中国医学进步。   每讲一次课,先生都“大汗淋漓”,身体的虚弱,情感的投入,让听过他讲课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先生曾说过: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他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信念。   梁任公的动人魅力,感人形象缘于梁实秋先生的这篇文章。   由这篇文章,我们还领略到了梁实秋先生刻画人物的功力,精彩生动,手法多样,无论是写梁公讲前准备的治学严谨,还是肖像服饰的随心自如;无论是神态气度的潇洒稳健,还是开场语言的谦逊自负,更有梁公演讲时所表现的真情真性:声音沉着有力,内容丰富有趣,动作手舞足蹈,表情酣畅淋漓……   外在的形态描写展现了梁任公先生的风神风貌,内在的情感刻画则让我们走入了他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种阅读,让我们能够和梁启超的灵魂相逢,看到一个热心肠的他,为了一种社会理想甘愿牺牲自我。学者解玺璋说,梁启超几乎从未离开过历史潮流的漩涡,不仅在漩涡中挣扎、浮沉,而且,常常试图引领潮流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么说:读懂了梁启超,也就读懂了近代中国。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一个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伟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在成为伟人之前、之后也有属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走进他,走进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你才发现他们的平凡之中的伟大和伟大之中的平凡,你才觉得他和你的心是那样的接近。   与梁任公相遇。亦美哉,壮哉!

  几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注定有这么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与他相遇。   一个在一百三十九年前出生,在八十三年前离开我们的人,对我们今天每个人还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中对三篇中国韵文的讲解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梁任公。   解读这三篇韵文,走进梁任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与他有一次灵魂的相遇。   一、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首诗的内容讲的是一个白首狂夫,在一个冬天的清晨,披散头发,提着酒壶,准备渡过汹涌的江流,他的妻子在后面追,劝阻不及,他溺水死去了。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这四句话,字面意思就是:千万不要过河啊,你最终还是过了河,过河而死,让我拿你怎么办啊?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是什么让讲者能如此投入,听者能如此动容呢?   公无渡河:劝诫。为什么?前方很危险。河在古代专指黄河,那种艰难的条件下古人要想渡过黄河是很危险的。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包括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痛惜。汹涌的河水横在眼前,到底是什么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令他最终毅然前行?   渡河而死:一个悲剧的结局。说它是悲剧,是因为这个悲剧,可以避免。只要他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其奈公何:议论。悲剧发生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奔赴死亡?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命脉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为着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一种执着的人生追求。结合先生的身世,怎么会没有对往昔的追忆。梁启超与老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悲愤和贫困的绝境并没有使他放弃救民报国的理想。所以,生活道路与文学阅读相结合,我们看到了一种舍生取义、殒身不恤的人格力量。已经习惯于平凡和合理的人生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勇气,更是一种悲壮而璀璨的人生。   这也是梁任公的演讲动人的原因。二十余年后,梁实秋站在滔滔的黄河边上,不禁悲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或许这里面同样寄托着他自己的精神追求吧。   二、最喜爱的《桃花扇》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这是《桃花扇》中,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时的一段唱词。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即临而无可挽回的叹息。   清兵南下,长驱直入,南明灭亡,皇帝殉难。国土已丧,何以为家?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讲到这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为什么梁任公讲到这一段,竟不能自已地痛哭流涕?他想到了什么?   梁启超恐怕是由亡国自缢的崇祯皇帝想到了自己曾经追随的光绪帝吧。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悲的是国家的衰亡,救亡图存的愿景变得黯淡。   三、杜氏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52岁还漂泊他乡,“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涕泪满衣裳”,失地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回想八年来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重重苦难,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想到自己可以重返故乡,叶落归根,又转悲为喜。真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啊!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描述:(讲到此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杜甫喜是因为安史之乱平定、国家安定,任公笑是因为他也怀揣着相同的期望吧。在同悲同喜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个人生活的波折与国家兴亡命运的结合,贯穿着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所以说,先生的哭和笑,就是他内心家国情怀最真实的流露。   回顾文章开头一句: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真的不关心政治吗?文章结尾又说“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我们知道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热心肠,通常指这个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梁任公是对谁有热心肠呢?是对国家和民族!他炽热的爱国之心难道不是热心肠最深刻的体现吗?正如他自己所言: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夺权力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早年投身革命,领导“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讲学育才,募捐基金。   晚年拖着病体,培育青年学子,为西医误诊危及生命仍支持西医,盼中国医学进步。   每讲一次课,先生都“大汗淋漓”,身体的虚弱,情感的投入,让听过他讲课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先生曾说过: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他在践行自己的人生信念。   梁任公的动人魅力,感人形象缘于梁实秋先生的这篇文章。   由这篇文章,我们还领略到了梁实秋先生刻画人物的功力,精彩生动,手法多样,无论是写梁公讲前准备的治学严谨,还是肖像服饰的随心自如;无论是神态气度的潇洒稳健,还是开场语言的谦逊自负,更有梁公演讲时所表现的真情真性:声音沉着有力,内容丰富有趣,动作手舞足蹈,表情酣畅淋漓……   外在的形态描写展现了梁任公先生的风神风貌,内在的情感刻画则让我们走入了他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种阅读,让我们能够和梁启超的灵魂相逢,看到一个热心肠的他,为了一种社会理想甘愿牺牲自我。学者解玺璋说,梁启超几乎从未离开过历史潮流的漩涡,不仅在漩涡中挣扎、浮沉,而且,常常试图引领潮流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这么说:读懂了梁启超,也就读懂了近代中国。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一个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伟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在成为伟人之前、之后也有属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走进他,走进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你才发现他们的平凡之中的伟大和伟大之中的平凡,你才觉得他和你的心是那样的接近。   与梁任公相遇。亦美哉,壮哉!


相关内容

  •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 ◎祝宇 李朝霞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感人肺腑.教学时,教师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自己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二是应指导学生结合朗读,体会本文边泣边诉的语言特点及语 ...

  • 祭十二郎答案
  • <祭十二郎文>答案 第一课时 2.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闻汝丧(sàng)之七日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孰谓汝遽(jù)去吾 万乘(shèng)之公相 8.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 ...

  • 描写庐山的诗词
  • 描写庐山的诗词 2007-4-8 12:07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

  • [祭十二郎文]其字的用法大字版
  •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韩会就是韩愈那死掉的哥哥,韩老成的爹) 一.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你的"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第三人称代 ...

  • 党团知识竞赛题
  • uo;三t代表个&out;重思想,关键要坚在持时俱与,进核心在持党的先进性坚,本质在持执政坚为民. .十3大确六的全立面设建康社小会标,是目中国色社会特义经济.政主.治文化全发面的展标,目与是加快进推代化现统相的目一标符,合我国国情现代和化建的实设,符际合人民的望愿 . .要在全4社会力倡大 ...

  • 保护地球小报为地球母亲熄灯一小时小报
  • 观看了一部关注环保的纪录片. 更换成了节能灯泡. 心〄管理者利用熄灯时间将大厦内数百个白炽灯永久 间的恐怕是芝加哥的一些大厦〄比如约翰汉考克中· 光熄灭的时刻好好观赏"灿烂的星空".最善于利用时为人们架起了硕大的望远镜〄希望人们能利用城市灯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凤凰公园〄爱尔兰天文 ...

  • AM-G-03-005办公物品定置管理规定
  • 艾美国际 AM:通用管理制度 imei AM-G-03-005办公区域划分与定置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 总 则:为保证公司办公环境的整齐统一,优化办公秩序,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设备的使用 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办公区域划分.定置管理是对办公场所和办公场所内物品的放置进行科学规范的设 计.组织 ...

  • [祭十二郎文]其字的用法
  • <祭十二郎文>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韩会就是韩愈那死掉的哥哥,韩老成的爹) 一.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你的"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第三人称代 ...

  • 高二20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 高二20班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翻译题阅卷反思 本次考试同学们的"翻译题"失分较为严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同学卷面书写欠规范,乱涂乱画现象依然存在. 2.翻译时照搬原文,甚至有交空白卷现象. 3.不忠于原文,随意猜测.比如,个别同学把"牧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