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 20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 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第四步:准确立意。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同类练习:

例1、中国长安集团的总裁,在接受《东方之子》采访的时候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做企业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第三第四次更难,原因是不能归零。正如一部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但重新开始,一切归零,对于成功者尤其不易。 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参考立意:成功之后将自己归零才能再次获得成功。

(一)肯定的角度——“把成功归零”的角度立意。可按“成功(前提)——把成功归零(方法)——新的成功(结果)”的思路立意。具体表现:

1)、放下成功后心中的浮躁,重新开始,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2)、成功面前,学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从容淡定。

3)、放下身上的光环和荣耀,一切从零开始。

4)、放下成功带来的压力,轻装上阵。

5)、抛弃成功带来的自满情绪,瞄准下一次成功。

6)、成功之后,回到自己最初的那种有冲劲有灵感的原点去重新奋斗。

(二)否定的角度——“不把成功归零”的角度立意。可按“成功(前提)——不把成功归零——结果不好”的思路立意。具体表现:

1)、被成功束缚了双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自鸣得意,固步自封。

2)、为眼前的成功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3)、成功后缺少创新意识,无形地禁锢在曾经成功的浅路中。

4)、成功后缺乏勇气,害怕前进,害怕失掉之前的成功。

例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键词:苦难(“如乌云”,比喻性命题) 题目关系阐释:墨黑(远看)——灰色(身临其下) 回归比喻本义:位置角度不同,“苦难”给人的感觉不同 观点推定:直面苦难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 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例4: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

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

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类练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以上两句寓有深意的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

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具体做法是:

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

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原因等),整体阅读,准确立意。

1)、泰戈尔角度:生命需要燃烧;怒放的生命。

2)、汪国真角度: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亦美丽。 二者结合

3)、辩证角度:在平凡中活出灿烂;平凡也不朽;伟大蕴于平凡。

例5:《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第一步:分析意向。从标题和诗歌内容得知,诗歌的主体是珍珠,而珍珠应该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第二步:把握情感。珍珠不再思量的是什么?应该是后面提到的“苦闷与忧伤”,“泪水”也应该由此产生,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不要被泪水湮没,也就是说,不要被苦闷与忧伤湮没,否则生命不会闪光。

第三步:理清关系。苦闷与忧伤的痛苦与珍珠的闪光是什么关系?经过分析,应该是经历了前者,才会有后者。因此我们可以立意:

1、正视痛苦从痛苦中走出,生命才能闪光。

2、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例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写下自己的立意。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第一步:分析意向。从标题看,讨论的是错觉。主要意向有“此岸”和“彼岸”,这里应该比喻的是不同的人。

第二步:把握情感。诗歌中“此岸”认为欢乐在对岸,而对岸的“彼岸”又认为幸福在“此岸”。对于这种现象,作者在标题中用“错觉”来评价,那么应该是否定的态度。

第三步:理清关系。从原因的角度,为什么“此岸”和“彼岸”会有这样的错觉呢?“此岸”和“彼岸”错在什么地方?原因在于没有关注身边的幸福,不懂得珍惜。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的角度

1、幸福就在自己身边,要善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相信自己。

2、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拥有。

同类练习:

世上,好像——

只有沙子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意象分析:沙,最普通常见的东西;金,贵重的东西。 辨清关系:沙中寓金,就是平凡中寓伟大。 参考立意:伟大寓于平凡;价值蕴藏于普通。

写作示例:名人名言类材料作文“荣誉”写作运用指导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假如美德需要通过荣誉来体现,那它就是轻浮空虚和没有意义的东西。命运在让人得到荣誉的事情上真是太轻率了。我经常看到命运让人无功受禄,往往给一个人的荣誉要大大超过他的实际功绩。第一个将荣誉比作阴影的人也许只是随口说说,他并未认识到这句话所达到的深度: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蒙田

【精彩文题集锦】

1、美德不按荣誉算 2、莫让荣誉心侵蚀了你

3、褪去一身荣誉 4、荣誉毒药

5、过眼荣誉(是非荣辱)转头空 6、水面荣誉,水中美德

7、荣誉,须谨慎享用 8、(视)荣誉如浮云

9、莫让荣誉蚕食(占据)生命 10、走出荣誉的阴影

11、美德的世界如荣誉无关 12、剪裁荣誉的长度

13、誉非“玉”,守“玉”弃誉 14、不浮于荣誉,而沉于内心

15、荣誉的误差

【问题文题曝光】

1、一追再追 2、去虚求实

3、荣誉只代表阴影 4、淡泊处隐于成

5、淡泊以致远 6、汗水重于鲜花

7、轻看结果,重视过程 8、存在与虚无

9、做一个真正拥有美德的人 10、面对人生,需正确价值观

11、荣誉阴影,偕手同行 12、不止于远方

【审题指导】

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尝试集》三卷留名后世。著述上以散文见长。题目材料出自蒙田所写的一则随笔,认识深刻,见解独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学。

以名言警句为命题材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选择,以2013年为例,安徽卷以萧伯纳的名言为命题材料,福建卷以顾城的一首诗为命题材料,上海卷的命题材料也可看成是一则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往往寓意丰富,思想深刻。在审题上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但又不能仅限于玄而又玄的纯哲学思考,而要把这种思考和一定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这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的重点。这个文题材料的主题是“荣誉”,现实感较强,切中流弊。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奔跑追赶,追名逐利,虽荣誉加身,内在却是空洞而缺乏内涵,名不副实,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这样兼顾思想性和现实性的文题无疑是我们作文备考的重点。

【解题方向】

【方向一】莫让荣誉遮望眼

名师支招:荣誉,往往和成就、地位有关,是身份的象征与标识,但荣誉本是身外之物,只是个人的外在附加,我们往往容易被那看似诱人,实质虚无的头衔所迷惑,为荣誉而求索。如此追逐荣誉,实质是对名与利的迷恋,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

备考素材: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

入汛以来,一些城市遭遇暴雨袭城、行车如行船的消息纷至沓来。平日里光鲜亮丽的城市在暴雨后瞬间竟变成“水城”,事实上,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建筑是他的骨骼肌肉,通讯电力是他的神经,道路是血管,下水管道垃圾处理是排泄系统。然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肌肉

像打了激素的青年,打扮奢华无品;内里却梗塞一片,如垂垂老人。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表里不一问题,面子工程毫无节制地畸形发展,而内里却早已病入膏肓。15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内涝严重、逢雨必“瘫”,正是对城市建设者良心的考验。在城市的发展中,决策者不能只热衷于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面子工程”,而忽略了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运用片段: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好像一夜之间满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GDP 的快速飙升,城市名片的不断更新,“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城市名片固然是城市发展所获得的荣誉,有些实至名归,但有些却是徒有虚名,透过这些轻浮空虚的荣誉,我们却看不到一个城市民生的改善,幸福感的增强。君不见,近年来,不少城市在一场场暴雨面前,被冲刷得繁华去尽,面目全非。没有了面子的掩饰,真正的底子也就显露无疑。所以,即使浓妆淡抹,但总不能掩饰内在的苍白。只关注面子,而忽略底子,只重视那些空虚飘渺的荣誉,而漠视城市的内涵发展。须知,一个下水道的建设与完善对老百姓而言,远比比一个光鲜的荣誉头衔来的实际。所以,莫让荣誉遮望眼,尤须务实固根基,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

【方向二】放下荣誉,回归本真

名师支招:对荣誉的追求固然不是一无是处,一个对生活、未来完全绝望的人是不会在乎荣誉的,正如“哀莫大于心死”。重视荣誉,起码证明其尚有进取之心,能得到荣誉的人,大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非凡之功。但荣誉过多,有时也会成为重压,而且,过分的追求荣誉也会令人迷失自我,而忘记了最初的赤子之心。

备考素材:

季羡林请辞三顶桂冠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对于这样当之无愧的殊荣,老先生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坚决请辞,并且有一个经典的自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样的态度,恐怕得让那些争着往自己头上戴桂冠,拼命往身上擦泡沫的所谓学者们愧煞。

运用片段:

荣誉本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的人一生执着,孜孜以求,最终荣誉加身,但跑的却很累,一个个荣誉除了带来名与利之外,也带来了重重的负担,最终就如藏身于外壳中的蜗牛一般,举步维艰。我们敬重那些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垂暮英雄,但更钦佩那些卸下一身戎装后淡然处世的睿智老者。对荣誉的恋与舍,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境界。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荣誉之至。莫说三顶桂冠,仅一顶已是令多少人趋之若鹜,穷其一生而不得。但先生却坚持请辞,不为别的,只为还自己一个自由身。与其抱着这些虚无的荣誉终老,不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对荣誉的淡然,对人生的顿悟。

【方向三】荣誉如阴影,功名亦浮云

名师支招:阴影,只是一个影子,虚无,而非实体,要产生阴影,必须要依赖实体的存在,没有实体,也就无所谓阴影。荣誉如阴影,因此,荣誉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实力,否则,这样的荣誉就是虚无。另外,阴影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实体的真实情况,正如人的影子,“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所以,不应过分地执着于荣誉本身,而应扎实自身基础,提升自身实力,此时,荣誉只不过是

锦上添花的事情。

张曙光贿选院士

日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事引发公众哗然。作为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桂冠评选也要花钱?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运用片段:

荣誉如阴影般同样空虚,一个人如果缺乏真才实学,却幻想通过一些荣誉、头衔包装自身,虽能行骗于一时,终难敌阳光的曝晒,真假立现,落下笑柄。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没有任何学术专著论成果,仅发表过两篇论文的情况下,竟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组织专家组,为其代笔,编写学术专著,撰写论文,欺世盗名。更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运作”。一个科研能力不强,学术成就不突出的平庸之辈经过包装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尖端科研领域的专家。而这样的包装则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荣誉,成为中科院院士。众所周知,院士是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没有突出的科研贡献是断然不能当选的。如张曙光之流,挖空心思,为获得一些荣誉无所不用其极,却从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上,这正如那肥皂水吹成的泡沫,看似七彩斑斓,但一吹即破,最终只是一场幻影。

【素材仓库】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也作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火头僧即是日后的六祖慧能。

【微点评】对待诸如荣誉这些身外之物,还有多少人如六祖慧能般大彻大悟?名利相生,没有了对利的贪求,又何来对名的奢望?

2、浙大重奖心平教学教师

2013年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颁奖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一位是数学系教授张振跃,另一位则是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姚缨英。除专家评审外,学生的网络投票数,是决定他们是否被评上“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最大因素。在学生的评价中,可看出他们共同的特点:敬业执着、爱生如子、富有内涵、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其他6位教师分获“心平贡献奖”和“心平贡献奖”提名。

【微点评】扎根三尺讲台,心平教学获殊荣。“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这样的荣誉远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头衔显得可敬、可贵。

3、满城尽是“十大品牌”

近日有记者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已成商家招揽顾客金字招牌的“十大品牌”,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而已。“十大品牌”现象几乎渗透了家居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从橱柜、卫浴产品到墙漆、地板,从水龙头、灯泡到电表、窗帘,都可以看到“十大品牌”的

身影,如此种类繁多的“十大品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分真假。

“只要给钱,谁都能评上‘十大品牌’。”北京一位从事了10多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说,一家入行两三年的企业,只要愿意花钱,一年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十大品牌”,还有一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这类评选大多事前没有标准,事后没有监督,根本不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谁给的钱多谁排前面,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钱发证,一个“十大品牌”证书能发给十几家企业。

【微点评】品牌泛滥,荣誉扫地。花钱买品牌,弄一个虚名招摇撞骗,骗得了一时,毁的却是一个行业。

【备考佳作】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

佛山顺德乐从中学高三19班黄坤红

“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可恰恰就是荣誉这朵“乱花”,迷住了千万人的眼,令当局者疲于奔命,旁观者叹息不已。

在我看来,所谓荣誉,不过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褒奖,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可是,如今的许多人却被“乱花”迷惑了,忽略了对本质的充实而趋向对荣誉的追求。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然而经常有人无功受禄,轻而易举地得到与他实际功绩不相符合的荣誉。这种没有内涵的荣誉有意义吗?曾经的薄熙来、王立军、杨达才、张曙光„„他们哪个不是高高在上?哪个不是集万千荣誉于一身?可到头来呢?繁华落尽,内里却是肮脏不堪。 所以,当这一层层的、华丽的荣誉外衣被褪去之后,所显露出来的,该是石头还是石头,不会因为外衣的华丽而变质成金子。荣誉如阴影,荣誉如浮云,终有一天,会荡然无存。 相反,倘若你是金子,无论是否有荣誉包装,你都会有自己独特而耀眼的光芒。我们有视相位如腐鼠的的庄子;有游学欧洲,学贯中西,却不求半个文凭的陈寅恪;有拒绝英女王邀请,固守心灵自由领地的钱钟书。这些先哲不求名,不求利,视荣誉为虚无,不为乱花迷眼,不为荣誉扰心,修身求学,丰富内涵,终名垂千古,成后世典范。浮云总会有飘走的一天,而美好的品德,不巧的思想却在我们心中永生永存。

但现实中,名与利的浮华不时在诱惑着我们的内心,荣誉不可怕,可怕的是为追逐荣誉的那颗功利的内心,为攫取荣誉而不择手段的龌蹉行为。面对荣誉,我们尤需一份份淡然。莫言荣获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家,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份无上的殊荣,但是在被问到将以何种方式庆祝获奖时,莫言却淡淡地表示,晚上会跟家人一起包顿饺子吃。获奖的庆祝方式居然只是吃一顿饺子,这该令多少追名逐利的所谓专家、学者为之汗颜啊!无独有偶,2013年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颁奖典礼结束后,李安却迫不及待地在路边一手握着奥斯卡小金人,一手开心地抓着汉堡包狼吞虎咽。或许,在他眼中,代表奥斯卡最高荣誉的小金人和手中的汉堡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面对荣誉的淡然,尤令我们敬佩。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荣誉只是表象,难道我们还要为之疲于奔命吗?放下面对荣誉的功利之心,淡然处之,如此,才不会成荣誉的奴隶,才不会为荣誉所累。

【名师点评】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往往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审题精准,准确地把握到材料的含意,先拔头筹,占得先机。标题寓意丰富,观点明确,反映了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引用材料内容,自然引出荣誉对人心的迷惑的问题。结构上主要采用对照式,先列举了种种人心被荣誉迷惑的例子,举例精要,素材新鲜而富有时代感,然后列举不为荣誉所迷惑的先哲以作比较,对比鲜明。而后顺势提出面对荣誉的做法——淡然,列举莫言和李安两个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述,论证有力。最后回扣文题,首尾呼应,提出呼吁。全文中心突出,结构清晰而规范,素

材由点及面,新鲜而丰富,分析论述很好地体现了中心。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反问句式的妙用,句式的整齐匀称,为文章增色不少。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比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就是一句名言,审题时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光明和阴影”,从中悟出“光明”的比喻义“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由此入手,该材料作文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了。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 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 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佳作示例】

人生何处不精彩

李文烽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点评】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从

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

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陈晓娜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不同的美。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这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亦有利。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

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10月11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10月11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这是“明星效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为何莫言如此低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

人是多面的,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才能全面地了解人。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却总会碰到“不如意”。有的人追求金钱,认为这便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名利,认为拥有了名利就拥有了幸福……在物质观念笼罩下的人们,越来越少追求精神幸福,追求所谓的恬淡舒适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单重视物质的需求,亦不可只追寻精神的富足。 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便会寻得幸福的真谛。

多角度看待事,多角度看待人,多角度看待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美好。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从“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这三个方面反复阐述“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这一中心论点。深入浅出的论述,一目了然的结构,质朴无华的语言,给读者以感情的共鸣。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步:

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例1: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在自己处在不同的位置时,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第二步:抓关键词。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尽量不要将“欣赏”换成其他词。 第三步:理清关系。要注意分析“欣赏他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名牌学校”,也就意味着“当自己比他人出色的时候”;而同样,“欣赏自己”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毕业自三四流学校”,也就是说“当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这个关系理清楚了,对于我们准确立意十分关键。 第四步:准确立意。结合上述的分析,再整理一下语言,可以立意为:人在高处时,我们需要欣赏他人;人在低处时,我们需要欣赏自己。也可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来立意。 例2: 20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明确话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美,人生的意义 第二步:抓关键词。光明和阴影。第三步:弄清喻意、理清关系。光明和阴影应该是喻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本体。“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第四步:准确立意。综合上述分析,本材料可以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力。

同类练习:

例1、中国长安集团的总裁,在接受《东方之子》采访的时候说,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曾经的成功。做企业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却不容易,第三第四次更难,原因是不能归零。正如一部电视剧有句道白:“生活就是不断的重新再来。”但重新开始,一切归零,对于成功者尤其不易。 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参考立意:成功之后将自己归零才能再次获得成功。

(一)肯定的角度——“把成功归零”的角度立意。可按“成功(前提)——把成功归零(方法)——新的成功(结果)”的思路立意。具体表现:

1)、放下成功后心中的浮躁,重新开始,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2)、成功面前,学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从容淡定。

3)、放下身上的光环和荣耀,一切从零开始。

4)、放下成功带来的压力,轻装上阵。

5)、抛弃成功带来的自满情绪,瞄准下一次成功。

6)、成功之后,回到自己最初的那种有冲劲有灵感的原点去重新奋斗。

(二)否定的角度——“不把成功归零”的角度立意。可按“成功(前提)——不把成功归零——结果不好”的思路立意。具体表现:

1)、被成功束缚了双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自鸣得意,固步自封。

2)、为眼前的成功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3)、成功后缺少创新意识,无形地禁锢在曾经成功的浅路中。

4)、成功后缺乏勇气,害怕前进,害怕失掉之前的成功。

例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键词:苦难(“如乌云”,比喻性命题) 题目关系阐释:墨黑(远看)——灰色(身临其下) 回归比喻本义:位置角度不同,“苦难”给人的感觉不同 观点推定:直面苦难

二、多则名言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有两则以上名言出现,两则名言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

例3: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 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求同法:这三句名言,讨论的是同一个话题——收集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角度立意。一般这类材料与单一名言材料比较相似,审题难度不大,不做赘述。

例4: ①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首先,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单一名言的审题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求异法。

第一步:明确话题: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要向他人问路的问题。路应该是一个比喻。

第二步:弄清喻意:路应该指的是人生之路,问路应该指的是听取他人的建议。 第三步:求异法。这两则材料表达的是相反的两种观点。

首先我们抓住其中一则进行立意,这样就可以有两个角度:

1、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少走弯路。接着,我们还可以抓住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对比中得到启发。这两则材料,对于人生道路,一个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强调要虚心求教,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因此,可以有第3个立意的角度: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类练习: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以上两句寓有深意的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

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具体做法是:

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准角度。

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原因等),整体阅读,准确立意。

1)、泰戈尔角度:生命需要燃烧;怒放的生命。

2)、汪国真角度: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亦美丽。 二者结合

3)、辩证角度:在平凡中活出灿烂;平凡也不朽;伟大蕴于平凡。

例5:《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第一步:分析意向。从标题和诗歌内容得知,诗歌的主体是珍珠,而珍珠应该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第二步:把握情感。珍珠不再思量的是什么?应该是后面提到的“苦闷与忧伤”,“泪水”也应该由此产生,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不要被泪水湮没,也就是说,不要被苦闷与忧伤湮没,否则生命不会闪光。

第三步:理清关系。苦闷与忧伤的痛苦与珍珠的闪光是什么关系?经过分析,应该是经历了前者,才会有后者。因此我们可以立意:

1、正视痛苦从痛苦中走出,生命才能闪光。

2、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例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写下自己的立意。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第一步:分析意向。从标题看,讨论的是错觉。主要意向有“此岸”和“彼岸”,这里应该比喻的是不同的人。

第二步:把握情感。诗歌中“此岸”认为欢乐在对岸,而对岸的“彼岸”又认为幸福在“此岸”。对于这种现象,作者在标题中用“错觉”来评价,那么应该是否定的态度。

第三步:理清关系。从原因的角度,为什么“此岸”和“彼岸”会有这样的错觉呢?“此岸”和“彼岸”错在什么地方?原因在于没有关注身边的幸福,不懂得珍惜。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的角度

1、幸福就在自己身边,要善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相信自己。

2、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拥有。

同类练习:

世上,好像——

只有沙子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意象分析:沙,最普通常见的东西;金,贵重的东西。 辨清关系:沙中寓金,就是平凡中寓伟大。 参考立意:伟大寓于平凡;价值蕴藏于普通。

写作示例:名人名言类材料作文“荣誉”写作运用指导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假如美德需要通过荣誉来体现,那它就是轻浮空虚和没有意义的东西。命运在让人得到荣誉的事情上真是太轻率了。我经常看到命运让人无功受禄,往往给一个人的荣誉要大大超过他的实际功绩。第一个将荣誉比作阴影的人也许只是随口说说,他并未认识到这句话所达到的深度: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蒙田

【精彩文题集锦】

1、美德不按荣誉算 2、莫让荣誉心侵蚀了你

3、褪去一身荣誉 4、荣誉毒药

5、过眼荣誉(是非荣辱)转头空 6、水面荣誉,水中美德

7、荣誉,须谨慎享用 8、(视)荣誉如浮云

9、莫让荣誉蚕食(占据)生命 10、走出荣誉的阴影

11、美德的世界如荣誉无关 12、剪裁荣誉的长度

13、誉非“玉”,守“玉”弃誉 14、不浮于荣誉,而沉于内心

15、荣誉的误差

【问题文题曝光】

1、一追再追 2、去虚求实

3、荣誉只代表阴影 4、淡泊处隐于成

5、淡泊以致远 6、汗水重于鲜花

7、轻看结果,重视过程 8、存在与虚无

9、做一个真正拥有美德的人 10、面对人生,需正确价值观

11、荣誉阴影,偕手同行 12、不止于远方

【审题指导】

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尝试集》三卷留名后世。著述上以散文见长。题目材料出自蒙田所写的一则随笔,认识深刻,见解独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学。

以名言警句为命题材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选择,以2013年为例,安徽卷以萧伯纳的名言为命题材料,福建卷以顾城的一首诗为命题材料,上海卷的命题材料也可看成是一则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往往寓意丰富,思想深刻。在审题上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但又不能仅限于玄而又玄的纯哲学思考,而要把这种思考和一定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这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的重点。这个文题材料的主题是“荣誉”,现实感较强,切中流弊。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奔跑追赶,追名逐利,虽荣誉加身,内在却是空洞而缺乏内涵,名不副实,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这样兼顾思想性和现实性的文题无疑是我们作文备考的重点。

【解题方向】

【方向一】莫让荣誉遮望眼

名师支招:荣誉,往往和成就、地位有关,是身份的象征与标识,但荣誉本是身外之物,只是个人的外在附加,我们往往容易被那看似诱人,实质虚无的头衔所迷惑,为荣誉而求索。如此追逐荣誉,实质是对名与利的迷恋,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

备考素材: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

入汛以来,一些城市遭遇暴雨袭城、行车如行船的消息纷至沓来。平日里光鲜亮丽的城市在暴雨后瞬间竟变成“水城”,事实上,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建筑是他的骨骼肌肉,通讯电力是他的神经,道路是血管,下水管道垃圾处理是排泄系统。然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肌肉

像打了激素的青年,打扮奢华无品;内里却梗塞一片,如垂垂老人。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表里不一问题,面子工程毫无节制地畸形发展,而内里却早已病入膏肓。15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内涝严重、逢雨必“瘫”,正是对城市建设者良心的考验。在城市的发展中,决策者不能只热衷于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面子工程”,而忽略了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运用片段: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好像一夜之间满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GDP 的快速飙升,城市名片的不断更新,“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城市名片固然是城市发展所获得的荣誉,有些实至名归,但有些却是徒有虚名,透过这些轻浮空虚的荣誉,我们却看不到一个城市民生的改善,幸福感的增强。君不见,近年来,不少城市在一场场暴雨面前,被冲刷得繁华去尽,面目全非。没有了面子的掩饰,真正的底子也就显露无疑。所以,即使浓妆淡抹,但总不能掩饰内在的苍白。只关注面子,而忽略底子,只重视那些空虚飘渺的荣誉,而漠视城市的内涵发展。须知,一个下水道的建设与完善对老百姓而言,远比比一个光鲜的荣誉头衔来的实际。所以,莫让荣誉遮望眼,尤须务实固根基,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

【方向二】放下荣誉,回归本真

名师支招:对荣誉的追求固然不是一无是处,一个对生活、未来完全绝望的人是不会在乎荣誉的,正如“哀莫大于心死”。重视荣誉,起码证明其尚有进取之心,能得到荣誉的人,大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非凡之功。但荣誉过多,有时也会成为重压,而且,过分的追求荣誉也会令人迷失自我,而忘记了最初的赤子之心。

备考素材:

季羡林请辞三顶桂冠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对于这样当之无愧的殊荣,老先生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坚决请辞,并且有一个经典的自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样的态度,恐怕得让那些争着往自己头上戴桂冠,拼命往身上擦泡沫的所谓学者们愧煞。

运用片段:

荣誉本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的人一生执着,孜孜以求,最终荣誉加身,但跑的却很累,一个个荣誉除了带来名与利之外,也带来了重重的负担,最终就如藏身于外壳中的蜗牛一般,举步维艰。我们敬重那些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垂暮英雄,但更钦佩那些卸下一身戎装后淡然处世的睿智老者。对荣誉的恋与舍,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境界。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荣誉之至。莫说三顶桂冠,仅一顶已是令多少人趋之若鹜,穷其一生而不得。但先生却坚持请辞,不为别的,只为还自己一个自由身。与其抱着这些虚无的荣誉终老,不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对荣誉的淡然,对人生的顿悟。

【方向三】荣誉如阴影,功名亦浮云

名师支招:阴影,只是一个影子,虚无,而非实体,要产生阴影,必须要依赖实体的存在,没有实体,也就无所谓阴影。荣誉如阴影,因此,荣誉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实力,否则,这样的荣誉就是虚无。另外,阴影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实体的真实情况,正如人的影子,“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所以,不应过分地执着于荣誉本身,而应扎实自身基础,提升自身实力,此时,荣誉只不过是

锦上添花的事情。

张曙光贿选院士

日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事引发公众哗然。作为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桂冠评选也要花钱?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运用片段:

荣誉如阴影般同样空虚,一个人如果缺乏真才实学,却幻想通过一些荣誉、头衔包装自身,虽能行骗于一时,终难敌阳光的曝晒,真假立现,落下笑柄。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没有任何学术专著论成果,仅发表过两篇论文的情况下,竟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组织专家组,为其代笔,编写学术专著,撰写论文,欺世盗名。更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运作”。一个科研能力不强,学术成就不突出的平庸之辈经过包装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尖端科研领域的专家。而这样的包装则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荣誉,成为中科院院士。众所周知,院士是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没有突出的科研贡献是断然不能当选的。如张曙光之流,挖空心思,为获得一些荣誉无所不用其极,却从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上,这正如那肥皂水吹成的泡沫,看似七彩斑斓,但一吹即破,最终只是一场幻影。

【素材仓库】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也作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火头僧即是日后的六祖慧能。

【微点评】对待诸如荣誉这些身外之物,还有多少人如六祖慧能般大彻大悟?名利相生,没有了对利的贪求,又何来对名的奢望?

2、浙大重奖心平教学教师

2013年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颁奖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一位是数学系教授张振跃,另一位则是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姚缨英。除专家评审外,学生的网络投票数,是决定他们是否被评上“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最大因素。在学生的评价中,可看出他们共同的特点:敬业执着、爱生如子、富有内涵、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其他6位教师分获“心平贡献奖”和“心平贡献奖”提名。

【微点评】扎根三尺讲台,心平教学获殊荣。“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这样的荣誉远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头衔显得可敬、可贵。

3、满城尽是“十大品牌”

近日有记者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已成商家招揽顾客金字招牌的“十大品牌”,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而已。“十大品牌”现象几乎渗透了家居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从橱柜、卫浴产品到墙漆、地板,从水龙头、灯泡到电表、窗帘,都可以看到“十大品牌”的

身影,如此种类繁多的“十大品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分真假。

“只要给钱,谁都能评上‘十大品牌’。”北京一位从事了10多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说,一家入行两三年的企业,只要愿意花钱,一年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十大品牌”,还有一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这类评选大多事前没有标准,事后没有监督,根本不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谁给的钱多谁排前面,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钱发证,一个“十大品牌”证书能发给十几家企业。

【微点评】品牌泛滥,荣誉扫地。花钱买品牌,弄一个虚名招摇撞骗,骗得了一时,毁的却是一个行业。

【备考佳作】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

佛山顺德乐从中学高三19班黄坤红

“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可恰恰就是荣誉这朵“乱花”,迷住了千万人的眼,令当局者疲于奔命,旁观者叹息不已。

在我看来,所谓荣誉,不过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褒奖,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可是,如今的许多人却被“乱花”迷惑了,忽略了对本质的充实而趋向对荣誉的追求。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然而经常有人无功受禄,轻而易举地得到与他实际功绩不相符合的荣誉。这种没有内涵的荣誉有意义吗?曾经的薄熙来、王立军、杨达才、张曙光„„他们哪个不是高高在上?哪个不是集万千荣誉于一身?可到头来呢?繁华落尽,内里却是肮脏不堪。 所以,当这一层层的、华丽的荣誉外衣被褪去之后,所显露出来的,该是石头还是石头,不会因为外衣的华丽而变质成金子。荣誉如阴影,荣誉如浮云,终有一天,会荡然无存。 相反,倘若你是金子,无论是否有荣誉包装,你都会有自己独特而耀眼的光芒。我们有视相位如腐鼠的的庄子;有游学欧洲,学贯中西,却不求半个文凭的陈寅恪;有拒绝英女王邀请,固守心灵自由领地的钱钟书。这些先哲不求名,不求利,视荣誉为虚无,不为乱花迷眼,不为荣誉扰心,修身求学,丰富内涵,终名垂千古,成后世典范。浮云总会有飘走的一天,而美好的品德,不巧的思想却在我们心中永生永存。

但现实中,名与利的浮华不时在诱惑着我们的内心,荣誉不可怕,可怕的是为追逐荣誉的那颗功利的内心,为攫取荣誉而不择手段的龌蹉行为。面对荣誉,我们尤需一份份淡然。莫言荣获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家,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份无上的殊荣,但是在被问到将以何种方式庆祝获奖时,莫言却淡淡地表示,晚上会跟家人一起包顿饺子吃。获奖的庆祝方式居然只是吃一顿饺子,这该令多少追名逐利的所谓专家、学者为之汗颜啊!无独有偶,2013年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颁奖典礼结束后,李安却迫不及待地在路边一手握着奥斯卡小金人,一手开心地抓着汉堡包狼吞虎咽。或许,在他眼中,代表奥斯卡最高荣誉的小金人和手中的汉堡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面对荣誉的淡然,尤令我们敬佩。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荣誉只是表象,难道我们还要为之疲于奔命吗?放下面对荣誉的功利之心,淡然处之,如此,才不会成荣誉的奴隶,才不会为荣誉所累。

【名师点评】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往往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审题精准,准确地把握到材料的含意,先拔头筹,占得先机。标题寓意丰富,观点明确,反映了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引用材料内容,自然引出荣誉对人心的迷惑的问题。结构上主要采用对照式,先列举了种种人心被荣誉迷惑的例子,举例精要,素材新鲜而富有时代感,然后列举不为荣誉所迷惑的先哲以作比较,对比鲜明。而后顺势提出面对荣誉的做法——淡然,列举莫言和李安两个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述,论证有力。最后回扣文题,首尾呼应,提出呼吁。全文中心突出,结构清晰而规范,素

材由点及面,新鲜而丰富,分析论述很好地体现了中心。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反问句式的妙用,句式的整齐匀称,为文章增色不少。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比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就是一句名言,审题时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光明和阴影”,从中悟出“光明”的比喻义“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由此入手,该材料作文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了。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 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 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佳作示例】

人生何处不精彩

李文烽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点评】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从

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

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陈晓娜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不同的美。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这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亦有利。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

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10月11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10月11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这是“明星效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为何莫言如此低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

人是多面的,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才能全面地了解人。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却总会碰到“不如意”。有的人追求金钱,认为这便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名利,认为拥有了名利就拥有了幸福……在物质观念笼罩下的人们,越来越少追求精神幸福,追求所谓的恬淡舒适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单重视物质的需求,亦不可只追寻精神的富足。 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便会寻得幸福的真谛。

多角度看待事,多角度看待人,多角度看待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美好。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从“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这三个方面反复阐述“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这一中心论点。深入浅出的论述,一目了然的结构,质朴无华的语言,给读者以感情的共鸣。


相关内容

  • [收藏]申论写作的3个万能开头
  • 一.归纳式开头公式 概括材料+简要分析+引出观点 示例: [概括材料]"唐福珍自焚"."孙中界断指"."张继民丧命"这一系列事件将违法行政问题一次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广受诟病,钓鱼执法.暴力拆迁等戏码依然在各地轮番上演.[简要分析] ...

  • 申论文章结尾如何才能不走寻常路
  • 申论文章结尾如何才能不走寻常路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过程中,文章的开头与主体部分往往是众多考生关注的重点,而对于文章的结尾,则鲜有人关注.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常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由此可看出,其实文章各个部分皆有出彩之处,并且作为全文的收尾之处,结尾部分在申论文章阅 ...

  •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
  • 申论技巧 1.从材料中提取论点 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作答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申论文章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确立论点. 申论文章写作要围绕问题展开.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材料中可供使用和提取的 ...

  • 写好作文的开头
  • 写好作文的开头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在写作时怎样开好头. 2.让学生掌握写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作文开头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抓住规律,掌握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 ...

  • 作文开头训练
  •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专题训练 学习目标 1.理解作文开头"巧用修辞"."引用经典"."设置悬念"."巧用题记"这四种方法,并了 解其他方法: 2.能够运用这四种方法,通过出示的作文技巧示范,按要求仿写并能点评其他同学写作 的 ...

  • 议论文开头手法
  • 信用社考试作文--议论文开头修辞手法集合 一.排比开头 如何用瞬间造就永恒 荆棘鸟用荆棘刺破自己的瞬间,造就了一种永恒--无比动听的歌声,一种永恒的美; 飞蛾扑向火光燃烧自己的瞬间,也造就了一种永恒--对光明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 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间,也造就了一种永恒--不屈于黑暗的行为,一种 ...

  • 2017中考作文教学计划
  • 中考作文教学计划 2016-2017第二学期 一.培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适应中考作文的要求,并为高中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5分钟之内完成600字作文,文章能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 2010年高二下中段考试作文讲评:两根蜡烛的光芒
  • 作文讲评:"两根蜡烛的光芒" 一.审题指津 (一)准确概括材料核心内容: 特别优秀的两个学生,在学业竞争中互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巧妙地打了个比方:一根蜡烛当然也能照亮房间,但是两根蜡烛放在一起,可以使房间更加地光亮. (二)抓住父亲的话理解引申出观点: 两个优秀的人才在一起竞争,只 ...

  • 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6湖南公务员考试将在4月下旬进行笔试,为方便考生知晓真题答案与成绩,中公教育会第一时间搜集笔试真题并对其做最权威专业的解读.笔试结束后,各位考生可以进入湖南省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系统进行预约,成绩发布后,我们将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方便您及时为2016湖南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