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2.7.3二次根式

课题:2.7.3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熟练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在运算过程中巩固知识.

2. 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是先化简再求值还是直接代入求值,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1: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二次根式时都表现的很好,但有位名叫“马小虎”的同学上课总是走神,这么今天他就遇到下面两道题目,自己不知哪个正确,犯了难,你能帮助他吗:

1.下面哪个是二次根式?(A)、7 (B)、m (C)、a21 (D)、

2.下列哪个是最简二次根式?(A

(B

(C

(D

处理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顺势追问判断依据,从而得出“二次根式是形如a (a≥0)的式子. 但注意:1、式子必须带根号2、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都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教师注重板书重要的知识点.

活动内容2:马小虎同学听了同学们的见解恍然大悟,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去做题了,很快他就完成了2道题目,赶紧拿给大家分享,如下:

(1)89423422222 333

(2)63

263

2633 2

马小虎同学做的对吗?请说出他每一步运算上运用的公式?

处理方式:学生观察运算过程,并回答每一步运算运用的公式.教师注重板书相应的公式:

a≥0,b≥0)

a≥0,b>0) a

a(a≥0,b>0). babab (a≥0,b≥0)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在完成相关题目的同时,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知识点在题目中是如何应用的.

活动内容3:为了考验大家能否出色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们要“小试牛刀”

(多媒体展示)

(1)

(2)

(3) —3

(4) 处理方式:让四名学生主动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点评,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解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讲解由第四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点过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点的应用,由题目过度到本节课题,较为自然,可以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去,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

二、活学活用,进步加强

活动内容1:刚才已成往事,面对新的挑战,你见如何面对?“金戈铁马,与你同行” 例6 计算:

(1)3221; (2)8; 38

1)3; (4)6(3)(2425 +- 2

处理方式: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讲解解题过程.

2.交流,收集第(3)小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并展示不同学生的解法.

3.反思,以上过程每位同学都是怎样化简的,方法好不好,能做到快而准确吗?

4.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时要把每一个根式都化简到最简根式,在进行相关计算. (多媒体出示,同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解题过程反思体会)

(1)322322311111==66=()6=; 3223323623

(2)2115=242=2222=2; 84416

(3)(24111 )3=24 =2433 666

12111 =42 =222 = . 636666=8(4)

=5252522332 =112=2222123 2

第三题的其他解法:

(3)(241 )3 6

=(46[1**********])(26)62 666666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思想,处理被开方数相同及不同时,结果的书写方式能合并的合并,不能的照抄,从而掌握解决的办法.

活动内容2:通过上面的题目有的同学伤痕累累,有的同学信心满满,希望同学们越挫越勇,继续前进.(多媒体展示)

1、化简:

(1)1211)8 ; (2); (3)(51032

处理方式: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针对学生的化简过程,师生共同检查,进行规范,寻找问题,强调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解题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能更加得心应手,减少错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议”“做”合体,知识提升

活动内容1:“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不骄不馁,继续前进,下面请大家完成“议一议”(1b)ab的值,其中a3,b2,你会怎么做? a

处理方式: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短暂的交流,得出:代入后,可以先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乘开,然后继续计算; 代入后.按计算的先后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后算乘法.两种解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出来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做法,得出第一种相对简单,避免了被开方数是分数的情形时分母有理化..

(实物投影展示) (11-2)×2 (-2)×2 33

13×2-2×2 =(-2)×32 33

×2-2×2 3==2- =

=2-2 =2-23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此种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并且让学生明确第一个学生的做法最简单.

活动内容2:同学们上面完成的很好,熟话说“光说不练假

把式”,下面我们就操练起来 “做一做”如图所示,图中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的面积.

处理方式:仔细观察图形,探究解决方法,小组交流后充

分发表意见.通过与学生交流总结两种做法:(1)直接求法.(2)间接求法.

(多媒体展示)

(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 CD=2,DE=32,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1(522)32=18. 2

(2)间接求法.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

个小三角形

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57111554211=18. 222

设计意图: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后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二次根式运算有它的实际用途,计算图形的面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

四、反思回顾,课堂小结

师:风风雨雨与你同行,一节课虽短,但我们要有所收获,首先肯定大家这节课表现得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与大家分享.

学生畅谈:

我知道了实数运算的结果如果被开方数相同时,一定要合并.

实数的计算过程中能避免出现被开方数是分数尽量避免.

我知道了不能合并的需要照抄下来.

„„

设计意图: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总结使他们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上升一个层次,能熟练掌握实数的计算,同时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自主发展的意识.

五、当堂检测,证明自我

师:“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同学们,接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计算:

(1)24+2

2111 (2)5+6 (3)(32 +)÷6 3282

处理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并用实物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

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

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A类:课本47页随堂练习

B类:课本48页习题2.11第1题. C类:课本48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2.7.3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熟练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在运算过程中巩固知识.

2. 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是先化简再求值还是直接代入求值,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活动内容1: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二次根式时都表现的很好,但有位名叫“马小虎”的同学上课总是走神,这么今天他就遇到下面两道题目,自己不知哪个正确,犯了难,你能帮助他吗:

1.下面哪个是二次根式?(A)、7 (B)、m (C)、a21 (D)、

2.下列哪个是最简二次根式?(A

(B

(C

(D

处理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顺势追问判断依据,从而得出“二次根式是形如a (a≥0)的式子. 但注意:1、式子必须带根号2、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都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教师注重板书重要的知识点.

活动内容2:马小虎同学听了同学们的见解恍然大悟,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去做题了,很快他就完成了2道题目,赶紧拿给大家分享,如下:

(1)89423422222 333

(2)63

263

2633 2

马小虎同学做的对吗?请说出他每一步运算上运用的公式?

处理方式:学生观察运算过程,并回答每一步运算运用的公式.教师注重板书相应的公式:

a≥0,b≥0)

a≥0,b>0) a

a(a≥0,b>0). babab (a≥0,b≥0)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在完成相关题目的同时,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知识点在题目中是如何应用的.

活动内容3:为了考验大家能否出色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们要“小试牛刀”

(多媒体展示)

(1)

(2)

(3) —3

(4) 处理方式:让四名学生主动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点评,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解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讲解由第四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点过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点的应用,由题目过度到本节课题,较为自然,可以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去,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

二、活学活用,进步加强

活动内容1:刚才已成往事,面对新的挑战,你见如何面对?“金戈铁马,与你同行” 例6 计算:

(1)3221; (2)8; 38

1)3; (4)6(3)(2425 +- 2

处理方式: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讲解解题过程.

2.交流,收集第(3)小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并展示不同学生的解法.

3.反思,以上过程每位同学都是怎样化简的,方法好不好,能做到快而准确吗?

4.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时要把每一个根式都化简到最简根式,在进行相关计算. (多媒体出示,同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解题过程反思体会)

(1)322322311111==66=()6=; 3223323623

(2)2115=242=2222=2; 84416

(3)(24111 )3=24 =2433 666

12111 =42 =222 = . 636666=8(4)

=5252522332 =112=2222123 2

第三题的其他解法:

(3)(241 )3 6

=(46[1**********])(26)62 666666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思想,处理被开方数相同及不同时,结果的书写方式能合并的合并,不能的照抄,从而掌握解决的办法.

活动内容2:通过上面的题目有的同学伤痕累累,有的同学信心满满,希望同学们越挫越勇,继续前进.(多媒体展示)

1、化简:

(1)1211)8 ; (2); (3)(51032

处理方式: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针对学生的化简过程,师生共同检查,进行规范,寻找问题,强调细节.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解题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能更加得心应手,减少错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议”“做”合体,知识提升

活动内容1:“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不骄不馁,继续前进,下面请大家完成“议一议”(1b)ab的值,其中a3,b2,你会怎么做? a

处理方式: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短暂的交流,得出:代入后,可以先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乘开,然后继续计算; 代入后.按计算的先后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后算乘法.两种解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出来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做法,得出第一种相对简单,避免了被开方数是分数的情形时分母有理化..

(实物投影展示) (11-2)×2 (-2)×2 33

13×2-2×2 =(-2)×32 33

×2-2×2 3==2- =

=2-2 =2-23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此种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并且让学生明确第一个学生的做法最简单.

活动内容2:同学们上面完成的很好,熟话说“光说不练假

把式”,下面我们就操练起来 “做一做”如图所示,图中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的面积.

处理方式:仔细观察图形,探究解决方法,小组交流后充

分发表意见.通过与学生交流总结两种做法:(1)直接求法.(2)间接求法.

(多媒体展示)

(1)直接求法. 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 CD=2,DE=32,面积梯形ABCD的面积是1(522)32=18. 2

(2)间接求法.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

个小三角形

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57111554211=18. 222

设计意图: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后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明确二次根式运算有它的实际用途,计算图形的面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

四、反思回顾,课堂小结

师:风风雨雨与你同行,一节课虽短,但我们要有所收获,首先肯定大家这节课表现得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与大家分享.

学生畅谈:

我知道了实数运算的结果如果被开方数相同时,一定要合并.

实数的计算过程中能避免出现被开方数是分数尽量避免.

我知道了不能合并的需要照抄下来.

„„

设计意图: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总结使他们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上升一个层次,能熟练掌握实数的计算,同时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自主发展的意识.

五、当堂检测,证明自我

师:“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同学们,接招.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计算:

(1)24+2

2111 (2)5+6 (3)(32 +)÷6 3282

处理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并用实物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

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

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A类:课本47页随堂练习

B类:课本48页习题2.11第1题. C类:课本48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应用题型
  • 二次根式的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二次根号. 二次根式的两个要素:①根指数为2: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 (a ...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二次根式(二)
  • 学生 教师 课题 重点 难点 二次根式(二) 学 校 年 级 授课日期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授课时段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把被开放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成 同一项. 一般步骤: 1.将每个二次根式都化为最简二次 ...

  • 八年级数学2
  • 共 142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2013届北京市中考数学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四边形中档解答题. 阅11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3-03-31 20:37 几何证明中的几种技巧(教师用) 阅46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3-03-29 22:36 二次根式的解 ...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袁小芳 一.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共五章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 ...

  • 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期 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 ...

  • 八年级下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测试题
  •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若3m为二次根式,则m的取值为( ) A.m≤3 B.m<3 C.m≥3 D.m>3 2.下列式子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21212x2x3. ⑴:⑵3:⑶x1:⑷:⑸():⑹x(x1):⑺3 ...

  • 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计划表1
  •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计划 年级 复习内容 几何证明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二次根式:代数式 性质 1: ( 初二 学科 数学 期中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a (a  0) 叫做二次根式. 性质 2: a ) ...

  • 九年级上数学教材介绍
  • 九年级上数学教材介绍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设计思路] 本章是继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证明(一),从5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本套教材前四册探索并获得的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一个又一个结论的正确性. 本章对一些结论,课本仍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证明,将探索和证明有机的结 ...

  • 九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3篇
  • 九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3篇 九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中考分数,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十分重要.数学是中考的重点学科,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希望可以在九年级一年的时间里, 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 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为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本文是小编为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