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

《陈涉世家》选自著名( )家、( )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 ”。 二、课文思路图示

1、起义原因 :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起义准备: 策略口号: 舆论准备: 3、起义经过: 并杀两尉, , ,建立政权 三、词语归类 1通假字

谪戍渔阳九百人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固以怪之矣 将军身披坚执锐 2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义)

等死,死国可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今亡亦死 比至陈 或以为死

三、重点语句

1会天大雨,道不同,度已失期。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今诚以无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唐雎不辱使命》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是经( )朝( )所编。 二、文章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前倨后恭,“使人谓”---“不说”---“ ”---“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唐雎先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 ”---“挺剑而起”两人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不同的性格。秦王是 , 的纸老虎;唐雎是 , 的伏虎英雄。 三、词语归类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秦王不悦 2古今异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 以大易小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轻寡人与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对》

一、文学常识 陈寿,字( ),西晋史学家,著成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与《 》、《 》、《 》并称“四史”。 二、词语归类

2词类活用

先主器之 与亮情好日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重点语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基本特征是“ ”。《出师表》是 (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率师北伐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 二、文章理解 1三条建议:

2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本文贯穿全文的感情可以用“ ”六个字来概括。

三、词类归纳 1古今异义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未尝不痛恨叹息于桓灵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一词多义

遗 效 为

3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 深入不毛

此皆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四、重点语句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输》

一、文学常识

墨子,名( )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 ”“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墨子劝说的三步骤: 2三个人物形象

墨子 公输盘 楚王

三、词类归纳

四、重点语句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 3“吾义固不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

5“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9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孟子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 字( ) 又字(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课文理解

1两篇文章中心论点分别是“ ”,“ ”。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通过对战争制胜的条件的论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阐明了治国平天下要靠“得道”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用具体事例作论据,说明了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经过多面的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然后又由人才的造就类推到治国的道理。 三、词类归纳

四、重点语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一、课文理解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是: 文章中心论点是: 2第二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有:

《庄子故事两则》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 )战国时宋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内容理解

《惠子相梁》庄子用的故事作喻,讽刺惠子 表明自己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文章理解

1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主要内容是:

2曹刿“远谋”表现在:战前着眼于 ,战时 ,战后 ,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见解;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 ,战时 ,战后 。

四、重点语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主要内容理解

本文记叙邹忌以切身的经历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用的方法是: 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名( )又名(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二、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 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文中刻画人物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方法,愚公不愚表现在:

智叟不智表现在: 三、词类归纳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陈涉世家》

一、文学常识

《陈涉世家》选自著名( )家、( )家,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 ”。 二、课文思路图示

1、起义原因 :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起义准备: 策略口号: 舆论准备: 3、起义经过: 并杀两尉, , ,建立政权 三、词语归类 1通假字

谪戍渔阳九百人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固以怪之矣 将军身披坚执锐 2古今异义(找出并解释古今义)

等死,死国可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今亡亦死 比至陈 或以为死

三、重点语句

1会天大雨,道不同,度已失期。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今诚以无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唐雎不辱使命》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是经( )朝( )所编。 二、文章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鲜明的对比,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前倨后恭,“使人谓”---“不说”---“ ”---“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唐雎先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 ”---“挺剑而起”两人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不同的性格。秦王是 , 的纸老虎;唐雎是 , 的伏虎英雄。 三、词语归类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秦王不悦 2古今异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 以大易小 3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轻寡人与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0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对》

一、文学常识 陈寿,字( ),西晋史学家,著成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与《 》、《 》、《 》并称“四史”。 二、词语归类

2词类活用

先主器之 与亮情好日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三、重点语句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基本特征是“ ”。《出师表》是 (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率师北伐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 二、文章理解 1三条建议:

2诸葛亮在文中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本文贯穿全文的感情可以用“ ”六个字来概括。

三、词类归纳 1古今异义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未尝不痛恨叹息于桓灵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一词多义

遗 效 为

3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 深入不毛

此皆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四、重点语句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输》

一、文学常识

墨子,名( )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主张“ ”“ ”。二、课文内容理解 1墨子劝说的三步骤: 2三个人物形象

墨子 公输盘 楚王

三、词类归纳

四、重点语句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 3“吾义固不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

5“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7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9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孟子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 字( ) 又字(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二、课文理解

1两篇文章中心论点分别是“ ”,“ ”。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通过对战争制胜的条件的论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阐明了治国平天下要靠“得道”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用具体事例作论据,说明了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经过多面的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然后又由人才的造就类推到治国的道理。 三、词类归纳

四、重点语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一、课文理解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作用是: 文章中心论点是: 2第二段运用了论证方法有:

《庄子故事两则》 一、文学常识

庄子,名( )战国时宋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内容理解

《惠子相梁》庄子用的故事作喻,讽刺惠子 表明自己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文章理解

1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主要内容是:

2曹刿“远谋”表现在:战前着眼于 ,战时 ,战后 ,体现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见解;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 ,战时 ,战后 。

四、重点语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主要内容理解

本文记叙邹忌以切身的经历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用的方法是: 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名( )又名(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二、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 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文中刻画人物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方法,愚公不愚表现在:

智叟不智表现在: 三、词类归纳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肖翠华 八年级语文考试是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全卷分四部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该试卷基础性强,也是按中考的要求,根据课本及<新课标>的要求来出题的,题量适度,内容丰富,题型多样,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上出 ...

  •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凤凰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方案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叙事作品.散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

  • 九上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数据看出,班级语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相关内容填空 1.名句识记 ⑴.谈笑有鸿儒, .⑵.出淤泥而不染, . ⑶. ,悠然见南山.⑷.海日生残夜, . ⑸. ,小桥流水人家.⑹.河汉清且浅, . ⑺. ,江入大荒流.⑻.烽火连三月, . ⑼.忽如一夜春风来, .⑽.稻花香里说丰年, . ...

  • 2011年春季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1年春季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束维斌 (苏小中学) 2012-2-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6人,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上期经过合班过后,双差生明显增多,在期末考出来的成绩并不理想,还有所下滑.再加上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语文考试反思1000字
  • 语文考试反思1000字范文一: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 ...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马建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我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