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联赏析

桃花源联赏析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桃花源联赏析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相关内容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原文及赏析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 ...

  •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析
  •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有故事主人公渔人身份的 ...

  •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赏析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词句注释 1.青溪:地名.古代称青溪的地方有二处:一在今浙江淳安县,旧址已淹没在新安江水库中:一在今安徽宣城县南,相传为窦子明钓白龙的地方.古代称青溪的河流 ...

  • [桃花源记]的对比艺术赏析
  • 摘 要:<桃花源记>的成功在于对比艺术的运用,作者将世人与桃花源人对比,现实的世界与世外桃源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作品中的人暗比.文中一笔带过的刘子骥,亦是对比艺术的体现,以刘子骥之高尚,对比突出渔人人品的"低劣"(见利忘义),太守官品的"鄙劣"( ...

  • 徐俯[春游湖]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 一.诗文<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三.作者简介 徐俯( ...

  •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 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2013㊀ 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 浅谈文言游记散文中美的赏析 (福鼎十五中) ʌ 摘要ɔ 在看似涣散的框架, 渗透着作者对美的追求㊂ 它不仅重视㊀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㊂ 文言游记散文就是依此而行, 遣词造句韵律上的美感㊁ 和谐㊁ 铿锵; 也 ...

  • 2.赠汪伦赏析
  • <赠汪伦>赏析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李商隐.李贺并称"三李".又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韩愈曰:"李杜文 ...

  • [春游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