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荀鹤[ 闽中秋思]_古诗文网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翻译

秋雨淅沥地击打着一丛一丛的紫菊,微风摆弄着红蕉的叶子,看那田的北边是青山,而南边却是大海,这样的图画如何行的过啊!

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 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然而,诗人却不肯让你沉醉于其中。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试想,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让我们久久地回味了。

原文地址: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35e85404af.aspx?WebShieldDRSessionVerify=kzkH3wXufvbjVu9XcXZ8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翻译

秋雨淅沥地击打着一丛一丛的紫菊,微风摆弄着红蕉的叶子,看那田的北边是青山,而南边却是大海,这样的图画如何行的过啊!

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 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然而,诗人却不肯让你沉醉于其中。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试想,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让我们久久地回味了。

原文地址: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35e85404af.aspx?WebShieldDRSessionVerify=kzkH3wXufvbjVu9XcXZ8


相关内容

  • 小学四年级古诗背诵
  •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背诵 1.阳关词 [宋]陈刚中 客舍休悲柳色新, 东西南北一般春.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2.春晚 [宋]梵崇 春光过眼只须臾,榆荚杨花扫地无.却忆菩提湖上寺,绿荷擎雨看跳珠. 3.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4.暮热游荷池上 [ ...

  • 杜荀鹤诗词欣赏
  • 杜荀鹤诗词欣赏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这首诗描写闽中秋天景色,叹息闽中路途艰险,曲折地表达旅人怀乡之情.诗的前二句写近景,"紫菊丛丛"点明秋季,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这里通过菊花的描写表现出静态的秋之色彩,而在秋风的吹拂下, ...

  • 大换雅阁[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 大换藏书屋 dahuan5856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编辑:大换 [今日美文]  ☆  悲悯是冷凉尘世燃烧的炭,给每颗心辐射温暖  ☆  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今天才是最美好的  ☆  让未来看得见,才可以坚定自信地走向未来了  ☆  所有失败都在为成功做准备:凭什么不努力?  ☆  你给自己怎 ...

  • 初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小测带答案
  • <小石潭记> 1..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 . 4.<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 , , 的气氛, ...

  • 多媒体中的[天净沙?秋思]
  • [摘要]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教学已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无疑给初中古诗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 ...

  • 语文优秀说课稿--[秋思]
  •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诵读<秋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秋思>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中的古诗诵读.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 ...

  • 小学五年级语文[秋思]教案
  • 秋 思(教案) 黄水小学:周福忠 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 ...

  • [秋思]教学实录
  • 一 导入 三年级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秋天的雨>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    说一说这是个怎么样的秋天? 1课件出示<秋天的雨>片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 ...

  • [秋思]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