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

1. 1935年 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1948年 被纽约房地产商聘用,担任某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其间 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1960年 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3年 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 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奖章

1978年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设计建筑成功,设计香山饭店 1979年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设计建筑成功

同年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 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20世纪80年代 设计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获得普茨克奖

1984年 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的大厦

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

2. (1) 明确:详写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其余略写。

(2)明确:这样写既可了解全貌又可突出重点。

(3)明确:开头 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主体 早期成就 突出成就 爱国之心

结尾 点明贝聿铭是一位建筑艺术大师,总结全文

(4)明确:国外 早期成就

国内 突出成就

(5)明确:使人对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

1.(1)明确: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2)明确: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3)明确: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五十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

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十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一百多项,获奖五十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2.(1)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从贝聿铭的生活,对建筑的设计观点、思想和具体设计中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2)明确:开头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接着点出了本文记叙的对象。

(3)明确: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由于贝聿铭可写的东西太多,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如写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3座建筑,然后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这样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作者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写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时,既正面写了设计的特色,又用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来侧面表现设计的特色和成功。写早期成就和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等设计时都运用了这一方法。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除了记叙外,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四、课堂练习

(一)

1. A (B项中“摩”应读“mó”,不能按方言读“móu”;C项中“相”应读“xiāng”,表互相,不应读“xiàng”;D项中,“调”应读“tiáo”,表配合均匀。)

2.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二)

1.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2.说明了贝聿铭的设计出人意料,他的设计许多人不能接受。

3.说明贝聿铭创造了建筑业的奇迹,他的设计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4.说明贝聿铭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他的设计确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5.指“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三、课堂互动探究

(二)

1. 1935年 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1948年 被纽约房地产商聘用,担任某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其间 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1960年 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3年 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 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奖章

1978年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设计建筑成功,设计香山饭店 1979年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设计建筑成功

同年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 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20世纪80年代 设计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获得普茨克奖

1984年 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的大厦

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

2. (1) 明确:详写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其余略写。

(2)明确:这样写既可了解全貌又可突出重点。

(3)明确:开头 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主体 早期成就 突出成就 爱国之心

结尾 点明贝聿铭是一位建筑艺术大师,总结全文

(4)明确:国外 早期成就

国内 突出成就

(5)明确:使人对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

1.(1)明确: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2)明确: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3)明确: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五十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

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十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一百多项,获奖五十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2.(1)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从贝聿铭的生活,对建筑的设计观点、思想和具体设计中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2)明确:开头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接着点出了本文记叙的对象。

(3)明确: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由于贝聿铭可写的东西太多,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如写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3座建筑,然后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这样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作者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写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时,既正面写了设计的特色,又用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来侧面表现设计的特色和成功。写早期成就和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等设计时都运用了这一方法。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除了记叙外,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四、课堂练习

(一)

1. A (B项中“摩”应读“mó”,不能按方言读“móu”;C项中“相”应读“xiāng”,表互相,不应读“xiàng”;D项中,“调”应读“tiáo”,表配合均匀。)

2.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二)

1.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2.说明了贝聿铭的设计出人意料,他的设计许多人不能接受。

3.说明贝聿铭创造了建筑业的奇迹,他的设计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4.说明贝聿铭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他的设计确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5.指“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相关内容

  •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1960年,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授予他" ...

  •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辅导
  •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辅导:成长的烦恼 课 题: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课 型:写作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说". "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 ...

  • "新"的突破
  • 摘 要:熟课和生课是教学中的两种课型,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两种课的关系,如何科学地分配这两种课的备课时间,如何准确地掌握这两种课的备课重点,值得大家研究.熟课教学的许多现状令人不安,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改进 完善 淘汰 探索 熟课,即写过一次教案,教过的课:生课,即没写过教案,没 ...

  • 文字的起源,文化的碰撞
  •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对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组织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形式.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师,更应当在这门与国际文化接轨的科目中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在习得知 ...

  • [语言的锤炼]优秀教案
  • <语言的锤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语言锤炼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掌握语言锤炼功能和意义. 3.学会长短句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 1.改写排比句. 2.句子的衔接和呼应. 3.会运用过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导思: 1.何为语言的锤炼. 2.语言的 ...

  • 初中现代诗歌赏析
  • 初中现代诗歌赏析 一、复习要点: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 2、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分析作者的写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 二、常考题目型 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 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 ...

  • 八上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 八上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答案:第一课时 课内精读比赛 1. 略 2b 3a 4c 5a 第二课时 课外百分竞赛 10.B 11. 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12.BC 13. 她的爱不附带任何条件,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14. 母爱(本文作者是冰心) <甜甜的泥土>参考答案: ...

  • "中国传统文化周"系列活动策划书
  • "弘扬中华文化,共享华夏文明"荆楚理工学院第一届"中国传统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动引言:本次活动主要由华夏传统文化研习协会倡议举办,撰写活动详细策划书,联合我校白龙山书法协会.瀚海书法协会.心舞民族舞协会.花木协会.快乐相声协会.茶艺协会.红楼梦协会.精卫鸟文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