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素质研究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素质研究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以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来源、教育文化背景、任职前的从业经历、工作方法、工作实绩等多方面的调研,考察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自身能力素质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决定》要求,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和工作,今年3月——7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有关人员访谈、个案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状况进行调研。在进行问卷设计时,我们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来源、教育文化背景、任职前的从业经历、工作方法、工作实绩等入手,考察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凝聚力等等,希望借此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进而制定措施,以全面提升其能力素质。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124份,回收率为78%,有效率为100%。

一、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在接受调查的124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女性103名,占83.1%;男性21名,占16.9%。其中,40岁以下者仅为1人,占0.8%;40——50岁为26人,占21%;50——60岁的为97人,占78.2%。专职书记94人,占75.8%;兼职书记30人,占24.2%。从调查结果看,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稳定社区、带领群众共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坚定,行动积极,工作的主动性较强

接受调查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都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理论,能够坚决贯彻区委的决策,在创建平安社区、和谐小区活动中,在配合重大市政工程的动拆迁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79人是“主动积极参加”居民区工作的,占63.7%,还有34人是按照组织要求参加工作,占29.4%。关于“参加居民区工作的目的”,86.3%的人强调是“为民服务”,大家本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一方面组织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有的党组织书记自己亲自上党课),一方面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尽可能地把小区居民的思想都统一在党的周围,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性和责任意识。

(二)关心群众、团结群众,工作的协调性较强

接受调查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都能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徐汇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110人对自己所在居民区有着“较深”或“深”的了解,占调查人数的88.7%。有123人对目前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情况,表示“比较满意”或“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6.8%。广大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面对居民群众的各种难题,诸如生活、学习、就业、居民矛盾、“三驾马车”关系等等,都想方设法地为之解决。接受调查的所有党组织书记都是直接站在小区问题的前沿,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面对面地与居民区群众进行沟通,努力协调各方,力争达到“多赢”。

(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工作的承重性较强

居民区事务繁杂,尤其是一些老居民区,大都是人口多、事繁琐,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广大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例如,随着上海“十一五”期间中环线、轨道交通等许多重大市政工程的开工建设,徐汇区承担了大量的市政动迁工作任务。在动拆迁工程中,很多党组织书记都是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书记们的身影。有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甚至把铺盖搬到了动拆迁的前线,吃、住在动拆迁现场。其人格魅力感染了动迁户,许多动拆迁中的“钉子户”,为其精神所感动,自愿搬迁。在去年4·16事件中,广大居民

区党组织书记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加强防范,在上级的领导下,再一次维护了上海的稳定和社区的平安。

二、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上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的能力素质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的储备需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9.5%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认为,其所储备的党建知识在其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而有42%的人认为“还有一定差距”,更有18.5%的人认为“还存在相当难度”。在问及开展具体工作时,所掌握的理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时,认为“作用很大”的有66人,占53.2%,认为“作用一般”的有48人,占38.7%,认为“作用不大”的有10人,占8.1%。许多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自我评价是“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明显地表现出,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党务理论修养上存在薄弱环节,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居民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我们的调查显示,有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虽然有着相当多的工作经验,但是接受新生事物反应较慢,在面对社会分化与重组过程中出现的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建设数字化管理等各种新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人的思想相对保守,工作中一味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创新能力。有些人工作作风不够果敢,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反映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胆子比较小,遇到一些不讲道理的人或事,其反映就是向后退,不敢正面面对,工作中缺乏韧性,缺乏开拓精神。有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势和载体,把党组织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甚至把在党员大会上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文件,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唯一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对广大的党员来说,是很难产生吸引力的,从而造成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有效的发挥。

(三)获取信息、储备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不止一次地提出,由于自身知识面的狭窄,导致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能很好地动员群众,宣讲党的政策。他们不无感慨地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虽然不少党组织书记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自我充电的意识仍不强,不少书记抱着以“干代学”的想法,甚至有些书记仍然“重干轻学”,不善于积累和储备新知识。尤其在计算机

的应用上,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还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还不善于利用这一获取现代信息的比较便捷的渠道。在我们的调查中,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党组织书记有41人,占33%,一般性掌握的有56人,占45.2%,更有27人仅仅“会一点”或“不会”,占21.8%;而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仅有13人认为“很好”,占10.5%,94人认为“一般”,占75.8%,还有17人认为“不好”,占13.7%。在自认为较好掌握电脑操作的41人中,也仅有13人认可了自己的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新人、团结协调的领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主要指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即善于凝聚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上级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实到社区的能力。应该说,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目共睹。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书记都直言不讳,抱怨每天埋在事务堆里,分身乏术,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但结果是,很多时候仍然是主次职责不清,社区党建工作做的有限;而有些书记不善于培训新手,事必躬亲;还有的书记在班子的建设方面也是颇多烦恼。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培养新人、形成骨干、团结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能力有必要继续强化。

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能力素质上还存在以上的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文化基础不够厚实,结构不够合理

在我们所调查的124人中,拥有大中专学历的有47人,本科3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调查人数的40.3%,高中学历的有63人,占50.8%,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有11人,占8.9%,可见,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整体的知识层次不是很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另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结构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党组织书记的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占绝对多数,占调查人数的83.1%;年龄结构也不合理,50——60岁的人是绝对主力,占调查人数的78.2%;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前从事党务工作的只有40人,占调查人数的32.3%;在担任本居委书记之前从事过居委工作的有66人,占53.2%。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绝大多数的人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前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更有近半数的人根本没有从事过居民区工作。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不合理,使他们的创新性受到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很少像年轻人一样冲动,工作比较稳妥,但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居民区工作的与时俱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与现实工作的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工作中过于求稳,甚至于不自觉间走向了保守;另外,书记们的写作功底相对较差,不少书记反映“干、说都可以,写的能力差”,“理论概括能力不足”,这极大地妨碍了他们对工作经验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因此,从整体上讲,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在党建工作,尤其是在社区党建工作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养的措施不配套,效果不明显

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在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干部的选拔使用和管理,却忽视了其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改进。有的党组织书记反映,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不是一天形成的,在自身拥有了一定的年龄和阅历后,能力素质基本上定型,仅靠自身的学习难以跨越提高,希望得到上级组织的帮助和培养。另外,在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参加党校的系统培训、系统学习的很少,甚至有个别书记反映,任职多年,却从未进过党校学习。他们认为,虽然此前也参加过其它的一些技能培训,但理论素养的培训提高,政策的分析领会,居民区党建工作法的吸纳等等,更应该依赖于党校这一党建的大熔炉。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理论和实践上进步的脚步迟缓,实效性未能凸显。

(三)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不够充分

目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激励不够充分,影响书记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社区是基层社会的细胞,拥有人间万象,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在社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每天要面对大量繁琐的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待遇很低,书记们概括自己的工作,是“地位低、要求高;责任重、权力小;压力大,待遇少”。在被调查的124名书记中,普遍反

映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与所做工作不成正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极大地挫伤了党组织书记们的工作热情。

三、进一步提升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建议

针对当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训,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等制度措施。上海市委组织部也发出了《关于加强本市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的意见》。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精神,结合徐汇区的特点,切实加强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和轮训工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1、培训内容要系统化

居民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必须针对居民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应重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对政治理论和方

针政策的培训。政治理论是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的精神食粮,是做好工作的精神基础,当前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江泽民文选》等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学好学懂;党的方针政策是做好居民区工作的指导原则,必须了解和掌握党的纪检、组织、宣传和精神文明、政法、统战、群众工作等理论方针,才能在政策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不少书记反映,由于社区工作的繁杂,在工作中经常会感到知识面、政策面的不足,感到学习新理论、新政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尤其对法律知识,特别是物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是很清楚。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二是突出对居民区工作法的培训。一方面要对做好居民区党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党组织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习开展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将不同居民区不同的工作法归纳、总结、提升后,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这是获取工作经验和工作知识的一条捷径。三是突出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训,培养其较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能力是帮助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获取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工作方法的能力,这是提升书记们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的基本途径;提高创新能力是帮助书记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做到主动思考问题、努力回答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是帮助书记们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社区内资源的整合协调能力、对社区自治力量的组织引导能力、为社

区群众服务的能力等等;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帮助书记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一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和指责有较强的自我消化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不被困难吓倒的坚定意志,以良好的心态投身到具体的工作中。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素质研究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以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来源、教育文化背景、任职前的从业经历、工作方法、工作实绩等多方面的调研,考察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自身能力素质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决定》要求,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和工作,今年3月——7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有关人员访谈、个案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状况进行调研。在进行问卷设计时,我们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来源、教育文化背景、任职前的从业经历、工作方法、工作实绩等入手,考察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凝聚力等等,希望借此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进而制定措施,以全面提升其能力素质。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9份,回收124份,回收率为78%,有效率为100%。

一、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在接受调查的124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女性103名,占83.1%;男性21名,占16.9%。其中,40岁以下者仅为1人,占0.8%;40——50岁为26人,占21%;50——60岁的为97人,占78.2%。专职书记94人,占75.8%;兼职书记30人,占24.2%。从调查结果看,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稳定社区、带领群众共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坚定,行动积极,工作的主动性较强

接受调查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都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理论,能够坚决贯彻区委的决策,在创建平安社区、和谐小区活动中,在配合重大市政工程的动拆迁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79人是“主动积极参加”居民区工作的,占63.7%,还有34人是按照组织要求参加工作,占29.4%。关于“参加居民区工作的目的”,86.3%的人强调是“为民服务”,大家本着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一方面组织社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有的党组织书记自己亲自上党课),一方面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尽可能地把小区居民的思想都统一在党的周围,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性和责任意识。

(二)关心群众、团结群众,工作的协调性较强

接受调查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都能够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徐汇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110人对自己所在居民区有着“较深”或“深”的了解,占调查人数的88.7%。有123人对目前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情况,表示“比较满意”或“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6.8%。广大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面对居民群众的各种难题,诸如生活、学习、就业、居民矛盾、“三驾马车”关系等等,都想方设法地为之解决。接受调查的所有党组织书记都是直接站在小区问题的前沿,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面对面地与居民区群众进行沟通,努力协调各方,力争达到“多赢”。

(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工作的承重性较强

居民区事务繁杂,尤其是一些老居民区,大都是人口多、事繁琐,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广大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例如,随着上海“十一五”期间中环线、轨道交通等许多重大市政工程的开工建设,徐汇区承担了大量的市政动迁工作任务。在动拆迁工程中,很多党组织书记都是战斗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书记们的身影。有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甚至把铺盖搬到了动拆迁的前线,吃、住在动拆迁现场。其人格魅力感染了动迁户,许多动拆迁中的“钉子户”,为其精神所感动,自愿搬迁。在去年4·16事件中,广大居民

区党组织书记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加强防范,在上级的领导下,再一次维护了上海的稳定和社区的平安。

二、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上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的能力素质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的储备需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9.5%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认为,其所储备的党建知识在其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而有42%的人认为“还有一定差距”,更有18.5%的人认为“还存在相当难度”。在问及开展具体工作时,所掌握的理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时,认为“作用很大”的有66人,占53.2%,认为“作用一般”的有48人,占38.7%,认为“作用不大”的有10人,占8.1%。许多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自我评价是“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明显地表现出,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党务理论修养上存在薄弱环节,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居民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我们的调查显示,有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虽然有着相当多的工作经验,但是接受新生事物反应较慢,在面对社会分化与重组过程中出现的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建设数字化管理等各种新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人的思想相对保守,工作中一味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创新能力。有些人工作作风不够果敢,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反映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胆子比较小,遇到一些不讲道理的人或事,其反映就是向后退,不敢正面面对,工作中缺乏韧性,缺乏开拓精神。有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势和载体,把党组织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甚至把在党员大会上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文件,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唯一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对广大的党员来说,是很难产生吸引力的,从而造成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有效的发挥。

(三)获取信息、储备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不止一次地提出,由于自身知识面的狭窄,导致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能很好地动员群众,宣讲党的政策。他们不无感慨地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虽然不少党组织书记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自我充电的意识仍不强,不少书记抱着以“干代学”的想法,甚至有些书记仍然“重干轻学”,不善于积累和储备新知识。尤其在计算机

的应用上,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还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还不善于利用这一获取现代信息的比较便捷的渠道。在我们的调查中,能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党组织书记有41人,占33%,一般性掌握的有56人,占45.2%,更有27人仅仅“会一点”或“不会”,占21.8%;而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仅有13人认为“很好”,占10.5%,94人认为“一般”,占75.8%,还有17人认为“不好”,占13.7%。在自认为较好掌握电脑操作的41人中,也仅有13人认可了自己的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新人、团结协调的领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主要指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即善于凝聚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上级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实到社区的能力。应该说,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目共睹。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书记都直言不讳,抱怨每天埋在事务堆里,分身乏术,消耗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但结果是,很多时候仍然是主次职责不清,社区党建工作做的有限;而有些书记不善于培训新手,事必躬亲;还有的书记在班子的建设方面也是颇多烦恼。所有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培养新人、形成骨干、团结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能力有必要继续强化。

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能力素质上还存在以上的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文化基础不够厚实,结构不够合理

在我们所调查的124人中,拥有大中专学历的有47人,本科3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调查人数的40.3%,高中学历的有63人,占50.8%,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有11人,占8.9%,可见,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整体的知识层次不是很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另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结构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例如,党组织书记的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占绝对多数,占调查人数的83.1%;年龄结构也不合理,50——60岁的人是绝对主力,占调查人数的78.2%;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前从事党务工作的只有40人,占调查人数的32.3%;在担任本居委书记之前从事过居委工作的有66人,占53.2%。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124人中,有绝大多数的人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前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更有近半数的人根本没有从事过居民区工作。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不合理,使他们的创新性受到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很少像年轻人一样冲动,工作比较稳妥,但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居民区工作的与时俱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与现实工作的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工作中过于求稳,甚至于不自觉间走向了保守;另外,书记们的写作功底相对较差,不少书记反映“干、说都可以,写的能力差”,“理论概括能力不足”,这极大地妨碍了他们对工作经验的及时总结和理论提升。因此,从整体上讲,我们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在党建工作,尤其是在社区党建工作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养的措施不配套,效果不明显

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在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干部的选拔使用和管理,却忽视了其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改进。有的党组织书记反映,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不是一天形成的,在自身拥有了一定的年龄和阅历后,能力素质基本上定型,仅靠自身的学习难以跨越提高,希望得到上级组织的帮助和培养。另外,在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中,参加党校的系统培训、系统学习的很少,甚至有个别书记反映,任职多年,却从未进过党校学习。他们认为,虽然此前也参加过其它的一些技能培训,但理论素养的培训提高,政策的分析领会,居民区党建工作法的吸纳等等,更应该依赖于党校这一党建的大熔炉。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在理论和实践上进步的脚步迟缓,实效性未能凸显。

(三)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不够充分

目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激励不够充分,影响书记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社区是基层社会的细胞,拥有人间万象,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在社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每天要面对大量繁琐的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待遇很低,书记们概括自己的工作,是“地位低、要求高;责任重、权力小;压力大,待遇少”。在被调查的124名书记中,普遍反

映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与所做工作不成正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极大地挫伤了党组织书记们的工作热情。

三、进一步提升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建议

针对当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训,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要途径和基本规律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等制度措施。上海市委组织部也发出了《关于加强本市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的意见》。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精神,结合徐汇区的特点,切实加强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和轮训工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1、培训内容要系统化

居民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必须针对居民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应重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对政治理论和方

针政策的培训。政治理论是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们的精神食粮,是做好工作的精神基础,当前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江泽民文选》等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学好学懂;党的方针政策是做好居民区工作的指导原则,必须了解和掌握党的纪检、组织、宣传和精神文明、政法、统战、群众工作等理论方针,才能在政策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不少书记反映,由于社区工作的繁杂,在工作中经常会感到知识面、政策面的不足,感到学习新理论、新政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尤其对法律知识,特别是物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是很清楚。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二是突出对居民区工作法的培训。一方面要对做好居民区党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党组织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习开展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将不同居民区不同的工作法归纳、总结、提升后,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这是获取工作经验和工作知识的一条捷径。三是突出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训,培养其较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能力是帮助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获取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工作方法的能力,这是提升书记们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的基本途径;提高创新能力是帮助书记们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做到主动思考问题、努力回答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是帮助书记们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社区内资源的整合协调能力、对社区自治力量的组织引导能力、为社

区群众服务的能力等等;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帮助书记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一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和指责有较强的自我消化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不被困难吓倒的坚定意志,以良好的心态投身到具体的工作中。


相关内容

  • 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河北省)
  • <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 程"的意见>全文 2006-07-19 09:44:33 来源: 河北日报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的 ...

  • 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组织成立了调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下发问卷等形式,对全镇个党总支和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 ...

  • 三基建设实施方案
  • 海北分公司关于加强"三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公司基层.基础.基本功(以下简称"三基")建设,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建设, 提升队伍基本素质,夯实企业发展根基,激发员工工作活力,有效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 ...

  • 区开展基层干部
  • 东港区开展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 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根据中组部和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的通知 ...

  • 加强党支部建设夯实高校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 [内容提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等学校加强党支部建设,要根据时代特征.单位特点.党员队伍实际,优化党支部设置,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创新活动方式,强化保障措施,构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高校基层党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 党的建设科学化 [ ...

  • 合作市组织工作五年规划
  • 合作市组织工作五年规划 (2012--201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甘南州组织工作五年规划>和<中共合作市委关于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现对我市今后五年组织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 ...

  •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关于加强三基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
  • 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 冀东油田分公司文件 中油冀文[2011]157号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关于加强三基工作的指导意见 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 集团公司2011年领导干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继承发扬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加强三基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把发扬大庆精神.加强三基工作作为 ...

  • 2008年市教育局党委党建工作计划
  • 中共荆河街道教育总支部委员会 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增强我街道各中小学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教育党总支研究,决定在街道教育系统各支部中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特制定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

  • 解放思想转型升级征文
  • 浅谈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摘要:党建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做好做实施工项目中党的建设,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成为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任务,最终都是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带领广大职工去落实,广 ...